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142
1
作者 夏日元 唐健生 +5 位作者 关碧珠 罗伟权 马振芳 周树勋 于忠平 潘令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形态对天然气储集起着控制作用,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二级和9种次一级(三级)类型。岩溶台地的岩溶作用最强烈,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中的平台、岩溶台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形态对天然气储集起着控制作用,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二级和9种次一级(三级)类型。岩溶台地的岩溶作用最强烈,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中的平台、岩溶台地中的缓丘、岩溶盆地中的残丘层状岩溶比较发育,主力气层保存完整,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接触部位,为水动力转换带,天然气比较富集。沟槽两侧上方的斜坡地带是高产气井的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天然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地貌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3 位作者 沈忠民 胡忠贵 李伟 张志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6-827,共12页
作为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集类型之一的石炭系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业已引起众多油气地质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从中... 作为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集类型之一的石炭系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业已引起众多油气地质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从中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三个岩溶地貌单元和峰丛、溶沟、落水洞、坡地、谷地、浅洼、残丘和槽地等微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细分出七个典型的古岩溶地貌分区,并对分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古岩溶地貌分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微地貌单元组成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天然气藏的发育。在此基础上,对川东地区古岩溶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构造、气候、岩性、层位、古地形、古水文条件和不同的岩溶地貌形态影响和控制着古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区域分布。上述研究成果将为川东石炭系古岩溶型储层评价与有利区带优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角砾岩 岩溶地貌 地貌 碳酸盐岩储层 控制因素 石炭系 川东
下载PDF
古岩溶地貌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38
3
作者 刘小平 孙冬胜 吴欣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岩溶地貌是岩溶作用与各类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貌形态对岩溶储层发育又起着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为例,通过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了该区的古岩溶地貌,发现研究区岩溶地貌起伏变化很大,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峰丛洼地、峰... 岩溶地貌是岩溶作用与各类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貌形态对岩溶储层发育又起着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为例,通过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了该区的古岩溶地貌,发现研究区岩溶地貌起伏变化很大,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峰林平原地貌组合。根据测井、钻井、录井等资料对不同地貌区垂向上的岩溶相带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古地貌区岩溶储层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古岩溶地貌区、不同岩溶相带中不同类型岩溶储层发育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古岩溶地貌明显控制岩溶相带的空间发育,并进一步控制了岩溶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岩溶相带 储层 奥陶系 西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相古地理、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4
作者 钟原 杨跃明 +7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肖笛 李明隆 陈聪 赵立可 芦飞凡 谭秀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93,共13页
基于野外剖面、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分析,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对四川盆地西北部(简称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相古地理及古岩溶地貌特征进行恢复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可进一步划分为LSC1、LSC2、LSC3共... 基于野外剖面、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分析,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对四川盆地西北部(简称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相古地理及古岩溶地貌特征进行恢复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可进一步划分为LSC1、LSC2、LSC3共3个长期旋回,分别对应茅一段、茅二段、茅三段。受上扬子地块北缘勉略古洋盆扩张所形成的伸展构造及地幔柱隆升产生的基底断裂控制,在北西西及北东方向产生构造分异,沉积基底自北向南呈幕式沉降,导致茅一段—茅三段沉积体系由碳酸盐台地逐渐演变为台地-斜坡-广海陆棚共存的特征。根据残余厚度恢复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洼地等古岩溶地貌单元,岩溶地貌单元是在沉积地貌基础上继承性发展形成的。沉积相及古岩溶地貌对于油气储集具有重要意义,高能滩与溶丘组合、台缘斜坡与岩溶斜坡组合是川西北地区茅口组最优质的储集区带组合类型,将优质储集相带叠合古岩溶地貌,对这两类储集区带平面展布特征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将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勘探部署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二叠统 茅口组 层序地层 岩相地理 岩溶地貌 沉积相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下载PDF
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古水文地貌特征及其对洞穴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源 鲁新便 +1 位作者 蔡忠贤 张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1-1020,共10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系统内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地震属性提取、岩心资料及钻井资料,对地下岩溶洞穴系统、古地貌和古水文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探讨水文地貌对洞穴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主体区古地貌处...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系统内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地震属性提取、岩心资料及钻井资料,对地下岩溶洞穴系统、古地貌和古水文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探讨水文地貌对洞穴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主体区古地貌处于岩溶高原、岩溶斜坡区,以峰丛等高幅差地貌为主,地表水系垂向侵蚀作用强烈,大部分转入地下;西部区位于岩溶盆地,以低幅度溶丘为主,地形平缓,水系展现出大量蛇曲特征,以水平溶蚀为主。2东部主体区洞穴网络主要表现为单支状、树枝状,局部发育网络状洞穴,洞穴具有发育规模大、埋藏深、连通性较好的特征;西部地区洞穴主要表现为孤立状,未形成连续的洞穴网络,洞穴具有发育规模小、埋藏浅、连通性较差的特征。3综合水文地貌发育特征,提出塔河地区水文地貌控制下的岩溶洞穴发育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水系 洞穴系统 岩溶作用 塔河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古岩溶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淑平 王起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应用显微光学方法分析了岩溶储集层的微观特征,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应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开展了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对储集... 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应用显微光学方法分析了岩溶储集层的微观特征,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应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开展了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古岩溶储集层以岩溶角砾岩和泥粉晶白云岩为主,发育溶蚀孔、洞、缝以及晶间孔隙,储集层碳、氧稳定同位素明显偏负,87Sr/86Sr值明显偏高。岩溶地貌划分为3种地貌单元,其中岩溶斜坡的溶蚀作用强烈,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部位,其上覆铝土岩为有效盖层,封盖能力较强,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是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作用的有效手段,溶蚀及白云岩化作用是控制岩溶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锶同位素 岩溶地貌
下载PDF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桑琴 黄静 +4 位作者 程超 未勇 吕宗刚 吴昌龙 彭祚远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12-219,共8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带和北东部缓坡带)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研究了各地貌单元和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台地岩溶水以垂向渗流为主,风化剥蚀强烈,形成垂向的溶缝、溶洞常被泥质等充填,横向连通性弱;岩溶陡坡、岩溶台地和岩溶陡坡过渡带岩溶作用最强,溶孔、溶洞发育,且充填程度低,缝洞系统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岩溶缓坡水流速度慢,岩溶作用周期长,溶蚀空间易受充填,不利于缝洞保存;岩溶盆地岩溶发育最弱,储集性能差,是不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岩溶地貌 缝洞系统 蜀南地区
下载PDF
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岩溶水文地貌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源 鲁新便 +3 位作者 王莹莹 张恒 蔡忠贤 李达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4-683,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形成了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系统,其发育规模在塔河油田东部主体区和西部外围区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岩溶水作为岩溶发育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地质背景下表现出的水文学特征及水动力作用与岩溶缝洞系统的发育...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形成了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系统,其发育规模在塔河油田东部主体区和西部外围区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岩溶水作为岩溶发育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地质背景下表现出的水文学特征及水动力作用与岩溶缝洞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为了深入认识和阐述东、西部岩溶储层发育机制,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及地震成像相关技术,对埋深5 000 m以下的古岩溶地貌和古水文网络进行了恢复。通过对东、西部水文地貌特征的精细描述,厘定了岩溶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主体区为岩溶高原区,以峰丛、溶丘等高幅差地貌为主,地表水强烈的垂向侵蚀作用形成了干谷、盲谷、伏流、峡谷、天生桥等地貌组合,同时,发育了完整的地表-地下双重水系网络。该水文地貌特征反映了东部主体区经历了一段长期稳定的岩溶作用阶段。2)西部外围区为岩溶盆地区,地形较为平缓,发育低幅度溶丘;地表水以侧向溶蚀、侵蚀为主,展现出蛇曲状网络结构,尚未形成连续的地下水系网络,说明西部外围区岩溶作用时间相对有限。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塔河油田东部主体区岩溶发育阶段处于壮年期,西部外围区岩溶发育阶段处于青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水系 演化阶段 岩溶储层 海西早期 塔河油田
下载PDF
贵州凯里-黄平地区铝土矿空间分布规律与古岩溶地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幼平 李传班 +2 位作者 周文龙 蔡贤德 任永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165-171,共7页
通过对凯里-黄平铝土矿区中王家寨矿区、苦李井矿区、铁厂沟矿区和渔洞矿区的铝土矿空间分布规律及与古岩溶地貌关系的研究,得出研究区铝土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矿体的空间形态、规模、品位及厚度等均受到古岩溶作用控制。古岩溶地貌为... 通过对凯里-黄平铝土矿区中王家寨矿区、苦李井矿区、铁厂沟矿区和渔洞矿区的铝土矿空间分布规律及与古岩溶地貌关系的研究,得出研究区铝土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矿体的空间形态、规模、品位及厚度等均受到古岩溶作用控制。古岩溶地貌为溶斗区域的铝土矿体厚度变化大,延展较小;但其矿石质量较好,品位较高;而古岩溶地貌为岩溶洼地区域的铝土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呈似层状产出;但矿体厚度小,矿石质量相对低一些;同时铝土矿体厚度、品位与含铝岩系厚度呈明显正相关,这也与古岩溶地貌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空间分布规律 岩溶地貌 凯里-黄平地区
下载PDF
应用古地貌成因组合识别法恢复塔河油田主体区古岩溶地貌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建文 夏日元 张庆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针对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展布,探索应用古地貌成因组合法恢复塔河油田主体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在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岩溶陡坡地、岩溶山间盆地等4类二级地貌单元的基础上,增加地貌识别因子,进一步划分出10种三级地... 针对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展布,探索应用古地貌成因组合法恢复塔河油田主体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在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岩溶陡坡地、岩溶山间盆地等4类二级地貌单元的基础上,增加地貌识别因子,进一步划分出10种三级地貌单元,提高了古地貌形态识别的精度。结合微地貌单元岩溶发育特征和油气储集性能,分析油气产量与地貌的关系,为岩溶储集层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地貌成因组合识别法 地貌恢复 岩溶地貌
下载PDF
千米桥古潜山岩溶地貌演化及古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齐振琴 程昌茹 +3 位作者 孙秀会 李泽敏 卢清净 郭秀丽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4期37-43,共7页
运用印模法和残厚法以及地震相位追踪对比等古地貌分析法研究揭示,千米桥古潜山岩溶地貌的演化形成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暴露发育期、印支—燕山暴露改造期、喜马拉雅埋藏定形期等演化阶段。古岩溶洞穴的发育和分布不仅受地貌形态及... 运用印模法和残厚法以及地震相位追踪对比等古地貌分析法研究揭示,千米桥古潜山岩溶地貌的演化形成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暴露发育期、印支—燕山暴露改造期、喜马拉雅埋藏定形期等演化阶段。古岩溶洞穴的发育和分布不仅受地貌形态及潜水面的控制,而且与岩性组合、古水文环境及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加里东—海西暴露期地壳的持续抬升和区域潜水面的不断下移,造成古岩溶洞穴的多旋回层状分布,孔洞多被砂泥质充填,有效孔洞保存较少;印支—燕山暴露期发育的古岩溶洞穴受断裂体系影响,分布具有一定随机性,并且多被埋藏期化学半充填,成为目前古潜山油气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利用钻井和测井信息及洞穴充填物,可在生产现场识别古岩溶洞穴的存在及分布,为古潜山油气储层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油气田 奥陶纪 潜山储层 岩溶特征 岩溶地貌 地貌恢复
下载PDF
古岩溶地貌与古岩溶储层岩溶效应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建民 王佳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88-1398,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大量地质录井及实验分析资料为依据,密切结合古岩溶储层岩性和物性分析,综合探讨了古岩溶地貌与古岩溶储层的岩溶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石类型可归纳为白云岩类、...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大量地质录井及实验分析资料为依据,密切结合古岩溶储层岩性和物性分析,综合探讨了古岩溶地貌与古岩溶储层的岩溶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石类型可归纳为白云岩类、次生灰岩类、石灰岩类、云化灰岩类等四大成因组合。古岩溶地貌不同,则与储层的岩性效应不同,石灰岩及云化灰岩类是斜坡台地及残丘和盆地残台及残丘发育的标志性岩类;白云岩及次生灰岩类则是斜坡台缘、斜坡阶坪及盆地洼地发育的基础岩类。古岩溶地貌不同,则与储层的物性效应不同,斜坡台缘效应最好,斜坡阶坪中等,斜坡台地及残丘中下,盆地残台及残丘较差,盆地洼地最差。斜坡台缘与斜坡阶坪分界为盆地东部古岩溶效应的重要转折点,居其两侧的小层渗透率随古岩溶地貌的变迁而逆向增减,发育红色和蓝色2种不同的效应模式。小层物性效应则与白云岩类和次生灰岩类的含量密切相关,其效应模式呈现出此消彼长同时又互为补充的特点。如果储层岩类组成过于单一、或者某类组分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将对古岩溶地貌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适度比率的岩类组合或者混合岩化对古岩溶储层的物性效应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风化壳 岩溶地貌 岩溶储层 岩溶效应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海西早期洞穴系统发育模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源 鲁新便 +2 位作者 蔡忠贤 张恒 刘显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372,共9页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发育大型岩溶洞穴型储集层,勘探效果较好。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地下岩溶洞穴系统、古地貌、古水文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探讨洞穴形成机理,进而总结洞穴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峡...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发育大型岩溶洞穴型储集层,勘探效果较好。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地下岩溶洞穴系统、古地貌、古水文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探讨洞穴形成机理,进而总结洞穴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峡谷上游段地表水垂向侵蚀作用强烈,峡谷失去了排水功能演变为干谷,下游段水动力条件减弱。(2)峡谷区岩溶洞穴类型划分为暗河洞穴、峡谷—断裂双控型洞穴。暗河洞穴主要发育在峡谷上游段,与峡谷呈"映射"关系。峡谷—断裂双控洞穴发育于峡谷两侧,垂向上具有多层性特征。(3)综上探讨峡谷区岩溶洞穴形成机理,认为较充足的水源补给条件以及水流强烈的垂向侵蚀溶蚀作用控制了暗河洞穴发育,多期次排泄基面下降以及断裂系统共同控制峡谷—断裂双控洞穴的发育。结合现代恩施地区洞穴系统特征,提出了峡谷地区洞穴发育模式,为下一步洞穴储集层预测和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水系 洞穴系统 峡谷 岩溶模式 海西期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东部茅二下亚段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14
作者 马文彧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9期121-125,共5页
风化壳岩溶型储层被认为是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之一,在国内沉积盆地中广泛存在。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部地区茅口组发育白云岩岩溶储层,主要分布在茅二下亚段,预测茅二下亚段白云岩岩溶储层的有利区对研究区茅口组的勘探开发具... 风化壳岩溶型储层被认为是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之一,在国内沉积盆地中广泛存在。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部地区茅口组发育白云岩岩溶储层,主要分布在茅二下亚段,预测茅二下亚段白云岩岩溶储层的有利区对研究区茅口组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岩心以及成像测井资料,运用残厚法和印模法对茅二下亚段进行古岩溶地貌的精细刻画。根据印模法古岩溶地貌的恢复结果进行岩溶地貌单元划分,岩溶斜坡区的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最强、影响最大,斜坡区是最有利岩溶发育区,岩溶高地、洼地为岩溶发育的次有利区。根据残厚法岩溶地貌恢复结果进行纵向岩溶分带划分,垂直渗流带与水平潜流带是研究区内茅口组岩溶作用的主要区域。综合残厚法与印模法两种古地貌恢复的方法,建立研究区内古岩溶地貌的综合评价模式,残厚法古地貌恢复结果刻画了岩溶纵向分带的格局,印模法古地貌恢复结果划分岩溶地貌单元表征岩溶作用的强度。综合上述两种方法认为,岩溶斜坡与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叠合区域是最有利的岩溶储层优势区,为下一步岩溶储层的定量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岩溶地貌 残余厚度法 印模法
下载PDF
贵州后槽铝土矿古岩溶地貌控矿作用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旭 姬胜源 +1 位作者 翁申富 赵爽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2年第1期27-37,共11页
后槽铝土矿区位于黔中遵义铝土矿带中部,受NE向岩溶盆地控制,发育众多形态各异的中、小型的溶洼、溶坑和溶沟,在这些溶蚀洼地中,沉积了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铝岩系。文章通过对后槽地区354个钻探工程揭露的含铝岩系厚度、矿体厚度及化学... 后槽铝土矿区位于黔中遵义铝土矿带中部,受NE向岩溶盆地控制,发育众多形态各异的中、小型的溶洼、溶坑和溶沟,在这些溶蚀洼地中,沉积了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铝岩系。文章通过对后槽地区354个钻探工程揭露的含铝岩系厚度、矿体厚度及化学成分的系统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区岩溶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并进行找矿靶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后槽地区含铝岩系严格受古侵蚀面制约,岩溶古地貌直接控制含铝岩系的产出和厚度。在古岩溶凹陷中含铝岩系较厚,铝土矿层厚度也大,w(Al_(2)O_(3))值越高;在地形凸起的部位,含铝岩系地层厚度变薄,基本无铝土矿产出;在古地貌整体平缓、古溶蚀作用不强烈的区域,含铝岩系的厚度比较稳定,产出形态单一,铝土矿层以层状、似层状产出。在沙坝和后槽以南地区含铝岩系较厚,岩溶古地貌特征明显,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槽铝土矿 含铝岩系 岩溶地貌 控矿作用 贵州省
下载PDF
电测深法在预测黄土覆盖区隐伏铝土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海潮 周科 董海军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8,共4页
河南铝土矿床严格受基底古岩溶地貌控制 ,矿体赋存于底板灰岩古岩溶凹斗中。探明古岩溶地貌起伏特征 ,就可以间接推断铝土矿分布情况及其空间特征。根据铝土矿与上覆地层及下伏奥陶系灰岩电阻率的差异 ,应用电测深法可以有效探测铝土矿... 河南铝土矿床严格受基底古岩溶地貌控制 ,矿体赋存于底板灰岩古岩溶凹斗中。探明古岩溶地貌起伏特征 ,就可以间接推断铝土矿分布情况及其空间特征。根据铝土矿与上覆地层及下伏奥陶系灰岩电阻率的差异 ,应用电测深法可以有效探测铝土矿底板奥陶系灰岩起伏状态 ,从而判断鸡窝状铝土矿体的形态和空间分布位置 ,这样缩小黄土覆盖区隐伏盲矿体的找矿靶区 ,避免直接钻探找矿盲目性、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覆盖区 铝土矿 隐伏盲矿体 岩溶地貌 电测深 找矿靶区
下载PDF
奥陶系马五5亚段有效储层主控因素分析——以苏里格气田Sd39-61井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敏 王龙 +2 位作者 李浮萍 谢先奎 黄丹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4期83-87,共5页
马五5亚段作为苏里格气田开发的新层系,其地质认识尚显薄弱,为此,特在Sd39-61井区利用单井岩芯观察与描述,结合单井岩芯的分析化验资料对马五5亚段储层沉积、成岩、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的研究.研究认为:Sd39-61井区马五5亚段为潮坪沉积... 马五5亚段作为苏里格气田开发的新层系,其地质认识尚显薄弱,为此,特在Sd39-61井区利用单井岩芯观察与描述,结合单井岩芯的分析化验资料对马五5亚段储层沉积、成岩、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的研究.研究认为:Sd39-61井区马五5亚段为潮坪沉积相区,粒屑滩相和云坪相为该区有利沉积相带;研究区主要的白云岩化机理为准同生蒸发泵白云岩化、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及埋藏白云岩化;沉积微相决定了气藏的分布,马五5亚段白云岩随着古地形的隆升、发育程度增加,准同生白云岩化未形成有利孔隙、埋藏形成了马五5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晶间孔”,古残丘不仅是上组合气藏有利分布带也是中组合马五5亚段气藏有利分布区;马五5亚段上覆风化壳残余厚度在15~25m时最有利成藏;在构造鼻隆和鼻翼部位利于气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白云岩成因 成岩作用 岩溶地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岩溶古地貌研究
18
作者 周康 刘银山 《地下水》 2017年第1期136-13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显示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通过应用沉积学理论、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及相关实验数据得出其地球化学和沉积特征等,同时对研究区古地貌进行恢复,明确古地貌特征及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最...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显示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通过应用沉积学理论、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及相关实验数据得出其地球化学和沉积特征等,同时对研究区古地貌进行恢复,明确古地貌特征及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最终对有利储集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沟组储层主要为马六段和马五段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和白云岩,二者普遍含有岩浆碳酸岩和沉积碳酸盐岩,具有δ^(13)C和δ^(18)O偏负特征,属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区内古地貌呈现台地为主,沟台并存局面,以古岩溶台地、古岩溶斜坡和古岩溶盆地为主,东南部存在岩溶残丘。其中东部铝土岩风化壳、古岩溶斜坡及东南部溶蚀残丘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岩溶地貌 马家沟组 有利储集带
下载PDF
靖边气田S190井区储层小幅度构造及水平井部署
19
作者 黄进腊 张哨楠 孙卫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61-64,148,共4页
为提高靖边气田S190井区水平井储层钻遇率,综合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经过制作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利用上下标定层位构造趋势控制,结合钻井分层厚度比例,横向预测得到主力气层奥陶系马五小层顶面小幅度构造图,应用地层厚度法及... 为提高靖边气田S190井区水平井储层钻遇率,综合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经过制作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利用上下标定层位构造趋势控制,结合钻井分层厚度比例,横向预测得到主力气层奥陶系马五小层顶面小幅度构造图,应用地层厚度法及印模法获得石炭系底至马五底的厚度图以及前石炭系的古构造图。对上述三图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提出水平井部署建议,已钻两口高产水平井钻进轨迹与马五顶面基本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6548和0.8547,说明研究区古构造较高部位、较大的储层厚度和现今小幅度构造高部位三者叠合位置是寻找高产区以及指导水平井部署的有利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小幅度构造 岩溶地貌 水平井部署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下古生界马五5段储层有利区预测
20
作者 冯敏 李浮萍 +3 位作者 张林 崔海标 李鑫 王利花 《低渗透油气田》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近几年开发实践表明: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储层具有试气无阻流量高、产气能力强的特征,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储层横向变化快、发育规模小、展布规律不明确等,给储层预测和井位部署带来很大挑战,导致该储层气层钻遇率较... 近几年开发实践表明: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储层具有试气无阻流量高、产气能力强的特征,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储层横向变化快、发育规模小、展布规律不明确等,给储层预测和井位部署带来很大挑战,导致该储层气层钻遇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从区域背景认识着手,研究沉积相与储层发育关系,认为东区马五;储层不具备广泛发育白云岩的沉积环境,而局部发育的云坪相、颗粒滩相才是要寻找的开发目标.这也是导致储层钻遇率较低原因:其次,进一步深化白云岩形成机理认识.首次提出利用“古地形对应原理”预测马五;白云岩储层展布;然后,深入分析马五。气藏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认为马五;成藏具有侧向和垂向双重运聚模式,从区域上看.“区域剥蚀带”相对“沟槽侵蚀区”成藏更为有利.而古地貌相对较高部位的古斜坡单元是马五;储层开发有利区。、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在区域上指明了马五。气藏开发有利目标.提供了马五。白云岩展布可操控性预测的方法.对邻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及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区 白云岩展布预测 成藏模式 岩溶地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