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情悲剧后的青春迷惘与制度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叶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7,共10页
本文以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为文本,探讨18世纪德意志语境中的爱情悲剧表象后的社会原因,既重视个体内心因素的自然发展,也考量社会背景因素的制约力量;同时引入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对立面,即尼柯莱的《少年维特之欢乐》为参照,使... 本文以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为文本,探讨18世纪德意志语境中的爱情悲剧表象后的社会原因,既重视个体内心因素的自然发展,也考量社会背景因素的制约力量;同时引入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对立面,即尼柯莱的《少年维特之欢乐》为参照,使彼此的场域交锋提升到一个思想史的观念碰撞高度。同时在结合歌德艺术观"表现真实"的基础上进而发微知著,提炼出"青春迷惘"的普遍性命题,认为维特之死,固然有上述的一般原因在,但更有歌德作为德国文化所化之人的痛苦表现在内,维特之死,未尝不是殉节于未能大气磅礴贯穿而出、深受德意志知识精英关切的德国文化。维特的"真死"与歌德的"假殉",既显示出所谓"制度捆绑"的社会性根本原因,同时又提出了"文化假殉"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思想史 古典德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