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儒家慈善文化体系概说 被引量:16
1
作者 康晓光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18年第4期99-110,共12页
慈善的核心内涵是利他,人类的利他行为需要价值观念与慈善文化的支撑。对现代中国慈善文化基本问题的解答有赖于对一个前提性问题的回答,即传统中国慈善文化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拥有怎样的内涵、逻辑与功能?本文认为传统中国慈善文化... 慈善的核心内涵是利他,人类的利他行为需要价值观念与慈善文化的支撑。对现代中国慈善文化基本问题的解答有赖于对一个前提性问题的回答,即传统中国慈善文化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拥有怎样的内涵、逻辑与功能?本文认为传统中国慈善文化的表现形态即古典儒家慈善文化,并将其构成要素及结构体系阐述为,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为逻辑起点,论述了以仁为本的人性论,推导出成贤成圣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和谐的社会理想,进而提出了原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方法论,即行仁之方和成己之道,最后回归儒家追求不朽和天人合一的超越精神。儒家慈善文化存在"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其为最广义的"利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文化 古典儒家 利他
下载PDF
《学记》中的古典儒家教育哲学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柳新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8期135-140,共6页
《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文献,文章将《学记》放在整个古典儒家思想的背景中来考察,诠释了其中所反映的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具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学... 《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文献,文章将《学记》放在整个古典儒家思想的背景中来考察,诠释了其中所反映的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具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学"和"教"两大范畴是这一结构的两个核心。"学"体现了"为己之学"与"大学之道"的统一,其目的既是为了知"道",又是为了"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教"则包含着礼乐教化的教育制度、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与师严道尊的教育伦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认为古典儒家关于教育中的道器本末关系,以及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伦理的哲学思想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古典儒家 教育哲学
下载PDF
从关怀伦理视角论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与教师职责——基于儒家义务论与儒家美德伦理学的反思
3
作者 李明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儒家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自康德义务论至美德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受到康德义务论与美德论诠释儒家的影响,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易于被视为理性的道德原则与美德,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实践道德原则与美德。关怀伦理学视角... 儒家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自康德义务论至美德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受到康德义务论与美德论诠释儒家的影响,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易于被视为理性的道德原则与美德,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实践道德原则与美德。关怀伦理学视角进入儒家研究领域之后,认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自然情感的关怀,以关怀为基础,才能真诚地行使道德原则与美德。以关怀伦理视角反思义务论与美德论,可证明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也是以关怀为基础,而教师的职责应是教导学生发挥关怀的情感以从事道德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伦理 古典儒家 道德教育 教师 职责
下载PDF
《学记》和《论语》中的“教学”新探
4
作者 蓝凤香 罗心悦 《南方论刊》 2024年第9期88-90,共3页
《学记》和《论语》是儒家的两个经典文本,包含着丰富的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其中所体现的“教”与“学”两大范畴是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逻辑的核心。“道”作为古典儒家教育哲学的内容,既是作为“教”与“学”的物质载体,又是作为“... 《学记》和《论语》是儒家的两个经典文本,包含着丰富的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其中所体现的“教”与“学”两大范畴是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逻辑的核心。“道”作为古典儒家教育哲学的内容,既是作为“教”与“学”的物质载体,又是作为“教”与“学”的宗旨回归。在儒家教育哲学思想中,“学”的目的是为了知“道”和致“道”,并通过“教学为先”的手段实现此目的。本文从文本出发,探究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中的“教”与“学”的哲学内涵及其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论语》 古典儒家 教学
下载PDF
古典儒家“大学之道”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柳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13,共5页
古典儒家"大学之道"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最深入人心和影响深远的道德教育经典范式: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价值取向;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学问... 古典儒家"大学之道"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最深入人心和影响深远的道德教育经典范式: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价值取向;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学问宗旨;以中和位育、参赞造化为修养功夫;以"人文化成""化民易俗"为教化目的。古典儒家"大学之道"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最广义的道德教育,通自然与人文于一道,融修养与教化于一体,会生命的学问与生活的艺术于一理。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的发展,迫切需要接续和弘扬古典儒家"大学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大学之道 大学德育
下载PDF
古典儒家政治哲学论纲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存光 肖俏波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4,共6页
古典儒家系统探讨了政治的目标、主体、途径与方法问题,回答了谁统治、为什么统治,以及如何统治等问题,其政治哲学包含政治境界论、政治主体论、政治道义论与政治本体论四部分。政治境界之达成,取决于政治主体能否克己修身和尽忠职守;... 古典儒家系统探讨了政治的目标、主体、途径与方法问题,回答了谁统治、为什么统治,以及如何统治等问题,其政治哲学包含政治境界论、政治主体论、政治道义论与政治本体论四部分。政治境界之达成,取决于政治主体能否克己修身和尽忠职守;政治主体能否克己修身和尽忠职守,取决于其能否自觉遵守与践行政治道义;政治主体能否自觉遵守与践行政治道义,取决于其能否洞察政治本体。这四部分互证互诠,彼此关联,相互发明,系统地论证了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全体大用之所在——"内圣外王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政治哲学 政治境界 政治主体 政治道义 政治本体
原文传递
古典儒家的学习观:一个“为己之学”的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杜钢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古典儒家认为,学习从本质上而言,应是一种"为己之学"。"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之间存在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为道之学"。"为己之学"在发展进程上主要表现为学习者从"... 古典儒家认为,学习从本质上而言,应是一种"为己之学"。"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之间存在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为道之学"。"为己之学"在发展进程上主要表现为学习者从"小我"向"大我"进行"由凡臻圣"的人格终极转化。日常生活是实践"为己之学"的基本场域,"中庸之道"是指导"为己之学"的根本准则。古典儒家极其注重"为己之学"践行过程中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透显出鲜明的"转苦为乐"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学习观 为己之学
下载PDF
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柳新 《船山学刊》 2018年第2期98-105,共8页
古典儒家重"己",有"知己"、"为己"、"修己"、"立己"、"克己"、"行己"、"成己"等说,极言吾人道德与人性上的自觉自为,自立自强,实有一整套安身立命,... 古典儒家重"己",有"知己"、"为己"、"修己"、"立己"、"克己"、"行己"、"成己"等说,极言吾人道德与人性上的自觉自为,自立自强,实有一整套安身立命,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人文化成的生命的学问。这种生命的学问,因其核心和要领在于自我的道德觉悟与修为,依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之言,可谓之"为己之学"。古典儒家"为己之学"与当今流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自有天壤之别,恰是对后者之反对、克服与超越。当此文化生态急需廓清与更新之际,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尤有其至关重要的道德教育意蕴,值得我们悉心体会、批判继承、着力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为己之学 道德教育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从生存正义、分配正义到仁道正义——古典儒家正义论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秋山 贾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3期16-22,159,共8页
由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中西之间的正义理论形态存在诸多差异。就我国古典儒家思想而言,“正义”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存在的伦理范畴,而是渗透在与仁、道、礼、义、中庸、正名、均富等相关概念之中,通过这... 由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中西之间的正义理论形态存在诸多差异。就我国古典儒家思想而言,“正义”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存在的伦理范畴,而是渗透在与仁、道、礼、义、中庸、正名、均富等相关概念之中,通过这些概念,古典儒家的正义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儒家正义观是一种广义的正义观,其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和面向,即对普遍的人格尊严进行平等对待基础上产生的生存正义;以应得为基础,通过差别(“礼”)原则安排社会秩序和资源的分配正义;以仁爱为最高价值,在对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中实现社会资源共享的仁道正义。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和政治范型,古典儒家三种形式的“正义论”始终贯穿于中国社会,并在历史过程中对民众思想观念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生存正义 分配正义 仁道正义
下载PDF
当罗尔斯遭遇孔子——评白彤东《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锋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11期151-158,共8页
将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引入当代儒学政治思考有其积极价值,而从先秦儒学的特殊合理立场导出对自由民主的认可与修正,显示出保守主义儒学与现代自由主义可能的相容性和深刻的思维差异。只有经过现代政治思考的充分洗礼与反诘,儒学传统... 将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引入当代儒学政治思考有其积极价值,而从先秦儒学的特殊合理立场导出对自由民主的认可与修正,显示出保守主义儒学与现代自由主义可能的相容性和深刻的思维差异。只有经过现代政治思考的充分洗礼与反诘,儒学传统才能克服内在强劲的保守化冲动,在自由平等、公正多元的价值基础上确定旧邦新命的现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政治哲学 罗尔斯 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远者来”:关于外来移民问题的儒家智慧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旭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166,共7页
移民是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中国的国际移民也日益增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外来移民的接受显得十分保守。无论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还是对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这个... 移民是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中国的国际移民也日益增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外来移民的接受显得十分保守。无论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还是对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这个局面都亟待突破,而首先需要解决的则是对外来移民的认识问题。古典儒家处理外来移民的智慧值得借鉴。在古典儒家看来,国际移民的到来恰恰是一个国家富于吸引力的表现,不仅不该拒之门外,反而应当以妥善的方式包容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移民 一带一路 古典儒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移民政策
下载PDF
古典儒家政治哲学与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
12
作者 林存光 张嘉杰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2年第2期90-95,共6页
政治哲学旨在思考和探索国家生活的性质或政治事物的本性,并引领人们特别是政治家去热爱政治智慧、追求公平和正义、实现社会的良序或善治。而作为一种智慧传统的儒学,其政治哲学理念中无疑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要言之,古... 政治哲学旨在思考和探索国家生活的性质或政治事物的本性,并引领人们特别是政治家去热爱政治智慧、追求公平和正义、实现社会的良序或善治。而作为一种智慧传统的儒学,其政治哲学理念中无疑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要言之,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及其所蕴涵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天地为大、仁义为本、正己为政、亲贤为急、民心为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政治哲学 治国理政 中国智慧
原文传递
“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义——“民本/民主”问题与古典儒家民本理念再反思与再检讨(之一)
13
作者 林存光 《儒藏论坛》 2014年第1期165-258,共94页
中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五四'以来,它却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挑战和质疑。围绕'民本/民主'的思想议题,学者们展开了深入持久的论争,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为厘清各种误读与曲说,更... 中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五四'以来,它却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挑战和质疑。围绕'民本/民主'的思想议题,学者们展开了深入持久的论争,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为厘清各种误读与曲说,更进一步尝试对古典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政治哲学信念,特别是孟子的民本学思想,作了创新性的重新阐释和解读。依笔者之见,孟子从民本的立场对于政治本质或政治事务的根本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把政治看作是一项实现人民的真正意愿和保障民生需要的人类事业,而所谓的君、王以及王道仁政都只不过是实现这一根本政治目的的手段和方法而已。因此,在价值信念层面上,民本与民主是可以相互融通、促进和加强的,而在制度和方法上,我们则有必要吸取和涵摄西方民主民治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惟邦本 民本 民主 古典儒家 孟子
原文传递
刘基思想的儒家定位
14
作者 张宏敏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9-84,共6页
对于刘基及其思想的学术定位是我们研究刘基及其著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基作为传统儒者,博览全书,涉猎广泛,对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皆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位"通天地人"的"通儒"之士。刘基的儒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孔孟之道... 对于刘基及其思想的学术定位是我们研究刘基及其著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基作为传统儒者,博览全书,涉猎广泛,对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皆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位"通天地人"的"通儒"之士。刘基的儒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孔孟之道的推崇,对儒家君臣之道、孝道、交友之道的思考;通过对刘基儒学思想的梳理,我们有理由得出如下结论:刘基是一位"古典的儒家与学以致用的儒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孔孟之道 古典儒家 儒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