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古代称谓研究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夏先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04-106,共3页
汉语称谓词语应成为汉语研究和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代称谓更不容忽视。在研究古代称谓时,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应语法语用并重,要重视对交际称谓的研究,分清"自称、对称、他称"与"谦称、尊称""面称、背称"...
汉语称谓词语应成为汉语研究和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代称谓更不容忽视。在研究古代称谓时,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应语法语用并重,要重视对交际称谓的研究,分清"自称、对称、他称"与"谦称、尊称""面称、背称"的区别,并尽可能使用原始材料,在研究方法上也应有所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岭南俗乐藏本汇说
被引量:
1
2
作者
孔义龙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5,共5页
俗乐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史学界习惯将宋以后的俗乐直接称为市民音乐,俗乐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各阶层乐于关心、喜于参与的流行音乐的古代称谓。岭南的潮剧、粤剧、曲艺等艺术正是在这种俗乐文化的大潮中交融发展起来的,它是岭南剧曲史上...
俗乐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史学界习惯将宋以后的俗乐直接称为市民音乐,俗乐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各阶层乐于关心、喜于参与的流行音乐的古代称谓。岭南的潮剧、粤剧、曲艺等艺术正是在这种俗乐文化的大潮中交融发展起来的,它是岭南剧曲史上最重要、最有研究价值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由于这种大众艺术的文本被保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乐
岭南
大众文化
藏本
流行音乐
艺术形式
社会各阶层
古代
称谓
原文传递
关于《教材中称谓美学探微》的几个问题——兼与廖建干商榷
3
作者
刘恒友
《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第11期9-11,共3页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7年1-2期刊登了《教材中称谓美学探微》(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简称廖文)一文,文章从尊称、谦称和代称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称谓之美,让老师们在了解“称谓美学”之余,可以掌握更...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7年1-2期刊登了《教材中称谓美学探微》(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简称廖文)一文,文章从尊称、谦称和代称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称谓之美,让老师们在了解“称谓美学”之余,可以掌握更多的关于古代称谓方面的文化常识,遗憾的是,文章混淆了几对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人物
称谓
美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古代
称谓
文化常识
文章
老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谭家健著《中国文史哲汇通》
4
作者
赵慎修
《民主》
2009年第10期43-44,共2页
看到作者谭家健先生的大名和《中国文史哲汇通》这个书名,就能够引人注目。我读完此书,确乎大有所得。此书60多万字,分为三编。第一编为“中国文化史专题”,共十一章。依次为“古代称谓”、“科举考试”、“历代学制”、“历代官制...
看到作者谭家健先生的大名和《中国文史哲汇通》这个书名,就能够引人注目。我读完此书,确乎大有所得。此书60多万字,分为三编。第一编为“中国文化史专题”,共十一章。依次为“古代称谓”、“科举考试”、“历代学制”、“历代官制”、“历代兵制”、“地理沿革”、“历代俸禄”、“古代岁时历法”、“中国民间信仰”、“古代体育、杂技和游艺”和“古代的‘机器人’”(多作于20多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文史哲
古代
称谓
科举考试
民间信仰
古代
体育
历代
机器人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知多少
5
作者
王化清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58-59,共2页
百姓的称谓 古代百姓的称谓有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黎氓、黎苗、黎氓、黎首、黎元等,都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
百姓的称谓 古代百姓的称谓有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黎氓、黎苗、黎氓、黎首、黎元等,都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里的“黎元”就指老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普通民众
老百姓
“黎民”
古代
汉语
称呼
词语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知多少
6
作者
王化清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7年第6期47-48,共2页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有讲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百姓的称谓 古代百姓的称谓有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有讲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百姓的称谓 古代百姓的称谓有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黎氓、黎苗、黎甿、黎首、黎元等,都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里的“黎元”就指老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普通民众
老百姓
礼仪之邦
文化积淀
中华民族
“黎民”
古代
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民”称谓背后的意义
7
作者
刘青桂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6期71-72,共2页
在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中,古人对平民这一阶层有非常多的称谓,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这些称谓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且这一变化贯穿了古典文学的始终。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那些涉及平民的描述,必须让他们理解这些称谓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历史渊源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郎主称谓辨析
8
作者
程麒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7-20,24,共5页
郎主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称谓,主要含义是家奴对家主的尊称、妻妾对夫主的尊称以及后来对少数民族政权君长的称呼。郎主称谓首次出现于南北朝的刘宋,在唐诗作品中较为多见。南宋以后郎主成为辽金政权君主的代称,在南宋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下,...
郎主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称谓,主要含义是家奴对家主的尊称、妻妾对夫主的尊称以及后来对少数民族政权君长的称呼。郎主称谓首次出现于南北朝的刘宋,在唐诗作品中较为多见。南宋以后郎主成为辽金政权君主的代称,在南宋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下,后世的文学作品中郎主也大多代指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君主或贵族。然而,郎主称谓并非是少数民族政权内部对君主的尊称,而是汉族视角下的一种称呼。明清时期又出现的“狼主”一词是郎主称谓发展变化中出现的异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主
古代
称谓
狼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古代称谓里长知识
9
作者
秋水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18年第4期26-27,共2页
直称姓名 直称姓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人自称姓名。如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就是自称姓名。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知识
姓名
蔺相如
自称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称谓解析
10
作者
林立明
《历史学习》
2010年第5期13-15,共3页
一、称谓的含义 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
一、称谓的含义 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解析
中国
文天祥
柳敬亭
姓名
余庆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趣谈之——“爸爸”从哪儿来
11
作者
森林鹿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5年第1期34-35,共2页
古代常识,解题必备, 万一穿越,更用得着 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睁开眼看到身边的人,张嘴想叫人家过来,你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对方吗?用电视剧和穿越小说里学来的“知识”,八成会出丑。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穿越小说
电视剧
称呼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趣谈之——“哥哥”别乱叫
12
作者
森林鹿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5年第2期36-37,共2页
看一眼电视上的古装片,特别是宫斗题材的,皇家大院里,兄弟之间争权夺位少不了钩心斗角。这些作品,无论把背景放在哪个朝代,兄弟之间都是“大哥”“二哥”“四弟”“五弟”地叫着。那么问题来了——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
看一眼电视上的古装片,特别是宫斗题材的,皇家大院里,兄弟之间争权夺位少不了钩心斗角。这些作品,无论把背景放在哪个朝代,兄弟之间都是“大哥”“二哥”“四弟”“五弟”地叫着。那么问题来了——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哥哥”的称呼真的没有变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古装片
兄弟
称呼
否定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连载3)
13
作者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3期44-45,共2页
2.氏 氏者,姓之分支,是父系氏族时期,大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姓生氏,若姓为祖,氏便是其下的各大分支。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记载:“按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所...
2.氏 氏者,姓之分支,是父系氏族时期,大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姓生氏,若姓为祖,氏便是其下的各大分支。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记载:“按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所自出。”概言之,氏乃王室贵族用于区分族内子孙派系之标识,其来源有国号、封邑、爵位、官职、谥号、名字等,因专属贵族,故有以氏别贵贱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父系氏族
氏族部落
贵族
国号
爵位
原文传递
汉字王国
14
《小学语文》
2010年第11期53-53,57,共2页
“陛下”何以成为帝王的尊称 古代殿阶前有专人担任警卫,臣下有事报告,因不敢对帝王指名直呼,通常呼殿阶前警卫转达,听以呼“陛下”实际上是通过警卫跟帝王说话,‘陛下”就成了帝王的尊称。这是古代称谓中“因卑达尊”礼仪的一种...
“陛下”何以成为帝王的尊称 古代殿阶前有专人担任警卫,臣下有事报告,因不敢对帝王指名直呼,通常呼殿阶前警卫转达,听以呼“陛下”实际上是通过警卫跟帝王说话,‘陛下”就成了帝王的尊称。这是古代称谓中“因卑达尊”礼仪的一种体现,同理的还有“阁”“门下”“座下”“殿下”“麾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
汉字
古代
称谓
帝王
警卫
尊称
说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谦称
被引量:
1
15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10期32-32,共1页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谦称
中国
国是
自称
他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称谓(连载2)
16
作者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2期55-55,共1页
在了解古代称谓之前,我们先概要介绍一下古代的姓氏制度。姓名,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首要外部标志。先秦时期的姓氏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战国之前,姓氏并行,姓用于别缸统,氏用干别贵贱。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姓氏制度
现代社会
先秦时期
战国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连载11)
17
作者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11期52-52,共1页
唐宋时期,是俗文化进一步崛起的关键节点。披阅敦煌变文乃至话本语录体中的早期白话,可一窥其貌。就自称称谓而言,唐宋沿袭魏晋而来,书面语如故,“吾”“我”为主;口头语则显新态势。原本风行一时的“身”“侬”“阿”等自称渐次...
唐宋时期,是俗文化进一步崛起的关键节点。披阅敦煌变文乃至话本语录体中的早期白话,可一窥其貌。就自称称谓而言,唐宋沿袭魏晋而来,书面语如故,“吾”“我”为主;口头语则显新态势。原本风行一时的“身”“侬”“阿”等自称渐次湮灭,取而代之的是“儿”“某”“奴”“自家”“小人”及其衍生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唐宋时期
敦煌变文
“小人”
俗文化
语录体
书面语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连载10)
18
作者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10期51-51,共1页
二、人称称谓 人称称谓,即人称代词用于称谓之现象,有书面语与口头语之别,可细分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其中,书面语沿袭先秦口语,虽有不少上古语汇在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然视其整体,仍相对稳定。而口语则常变常新,...
二、人称称谓 人称称谓,即人称代词用于称谓之现象,有书面语与口头语之别,可细分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其中,书面语沿袭先秦口语,虽有不少上古语汇在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然视其整体,仍相对稳定。而口语则常变常新,可谓一朝有一朝之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相对稳定
书面语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连载21)
19
作者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8年第11期49-49,共1页
4.2妻 妻,齐也,用于通用语时,与“夫”并称,仅限于正妻,不可称妾;亦特指平民之配偶。其衍生语如寡妻、正妻、嫡妻、初妻等。寡妻,正妻也。寡,少也,示其唯一性,以别于姬妾,与寡人并称。而妻子本是妻与孩子的合称,后世专指妻。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通用语
“夫”
特指
合称
原文传递
古代称谓(连载6)
20
作者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6期59-59,共1页
谥号 谥,《说文解字》中注曰:行之迹也。盖人死为大,为尊崇亡者,往往对其不称名道姓,而代之以谥号,以区别生前,故谥号又名“易名典”。顾名思义,谥号即王侯将相、妃嫔、卿大夫死后,朝廷依谥法,考其生前德行事迹,别善恶、定...
谥号 谥,《说文解字》中注曰:行之迹也。盖人死为大,为尊崇亡者,往往对其不称名道姓,而代之以谥号,以区别生前,故谥号又名“易名典”。顾名思义,谥号即王侯将相、妃嫔、卿大夫死后,朝廷依谥法,考其生前德行事迹,别善恶、定褒贬,赐予称号,并交天子定夺、昭告天下,此为公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说文解字》
谥号
卿大夫
生前
尊崇
褒贬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古代称谓研究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夏先培
机构
长沙电力学院中文系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04-106,共3页
文摘
汉语称谓词语应成为汉语研究和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代称谓更不容忽视。在研究古代称谓时,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应语法语用并重,要重视对交际称谓的研究,分清"自称、对称、他称"与"谦称、尊称""面称、背称"的区别,并尽可能使用原始材料,在研究方法上也应有所革新。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岭南俗乐藏本汇说
被引量:
1
2
作者
孔义龙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5,共5页
文摘
俗乐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史学界习惯将宋以后的俗乐直接称为市民音乐,俗乐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各阶层乐于关心、喜于参与的流行音乐的古代称谓。岭南的潮剧、粤剧、曲艺等艺术正是在这种俗乐文化的大潮中交融发展起来的,它是岭南剧曲史上最重要、最有研究价值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由于这种大众艺术的文本被保留下来,
关键词
俗乐
岭南
大众文化
藏本
流行音乐
艺术形式
社会各阶层
古代
称谓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教材中称谓美学探微》的几个问题——兼与廖建干商榷
3
作者
刘恒友
机构
江西省赣州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第11期9-11,共3页
文摘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7年1-2期刊登了《教材中称谓美学探微》(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简称廖文)一文,文章从尊称、谦称和代称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称谓之美,让老师们在了解“称谓美学”之余,可以掌握更多的关于古代称谓方面的文化常识,遗憾的是,文章混淆了几对术语。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人物
称谓
美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古代
称谓
文化常识
文章
老师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谭家健著《中国文史哲汇通》
4
作者
赵慎修
出处
《民主》
2009年第10期43-44,共2页
文摘
看到作者谭家健先生的大名和《中国文史哲汇通》这个书名,就能够引人注目。我读完此书,确乎大有所得。此书60多万字,分为三编。第一编为“中国文化史专题”,共十一章。依次为“古代称谓”、“科举考试”、“历代学制”、“历代官制”、“历代兵制”、“地理沿革”、“历代俸禄”、“古代岁时历法”、“中国民间信仰”、“古代体育、杂技和游艺”和“古代的‘机器人’”(多作于20多年前)。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文史哲
古代
称谓
科举考试
民间信仰
古代
体育
历代
机器人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知多少
5
作者
王化清
出处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58-59,共2页
文摘
百姓的称谓 古代百姓的称谓有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黎氓、黎苗、黎氓、黎首、黎元等,都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里的“黎元”就指老百姓。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普通民众
老百姓
“黎民”
古代
汉语
称呼
词语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知多少
6
作者
王化清
出处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7年第6期47-48,共2页
文摘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有讲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百姓的称谓 古代百姓的称谓有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黎氓、黎苗、黎甿、黎首、黎元等,都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里的“黎元”就指老百姓。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普通民众
老百姓
礼仪之邦
文化积淀
中华民族
“黎民”
古代
汉语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民”称谓背后的意义
7
作者
刘青桂
机构
新邵县第一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6期71-72,共2页
文摘
在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中,古人对平民这一阶层有非常多的称谓,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这些称谓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且这一变化贯穿了古典文学的始终。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那些涉及平民的描述,必须让他们理解这些称谓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历史渊源
意义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郎主称谓辨析
8
作者
程麒
机构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出处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7-20,24,共5页
文摘
郎主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称谓,主要含义是家奴对家主的尊称、妻妾对夫主的尊称以及后来对少数民族政权君长的称呼。郎主称谓首次出现于南北朝的刘宋,在唐诗作品中较为多见。南宋以后郎主成为辽金政权君主的代称,在南宋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下,后世的文学作品中郎主也大多代指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君主或贵族。然而,郎主称谓并非是少数民族政权内部对君主的尊称,而是汉族视角下的一种称呼。明清时期又出现的“狼主”一词是郎主称谓发展变化中出现的异写。
关键词
郎主
古代
称谓
狼主
Keywords
Langzhu
an ancient title
Langzhu(lang meaning a wolf)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古代称谓里长知识
9
作者
秋水
出处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18年第4期26-27,共2页
文摘
直称姓名 直称姓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人自称姓名。如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就是自称姓名。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知识
姓名
蔺相如
自称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古代称谓解析
10
作者
林立明
机构
福建省武平二中
出处
《历史学习》
2010年第5期13-15,共3页
文摘
一、称谓的含义 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解析
中国
文天祥
柳敬亭
姓名
余庆
分类号
G632.47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趣谈之——“爸爸”从哪儿来
11
作者
森林鹿
出处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5年第1期34-35,共2页
文摘
古代常识,解题必备, 万一穿越,更用得着 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睁开眼看到身边的人,张嘴想叫人家过来,你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对方吗?用电视剧和穿越小说里学来的“知识”,八成会出丑。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穿越小说
电视剧
称呼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趣谈之——“哥哥”别乱叫
12
作者
森林鹿
出处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5年第2期36-37,共2页
文摘
看一眼电视上的古装片,特别是宫斗题材的,皇家大院里,兄弟之间争权夺位少不了钩心斗角。这些作品,无论把背景放在哪个朝代,兄弟之间都是“大哥”“二哥”“四弟”“五弟”地叫着。那么问题来了——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哥哥”的称呼真的没有变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古装片
兄弟
称呼
否定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连载3)
13
作者
张汝佳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3期44-45,共2页
文摘
2.氏 氏者,姓之分支,是父系氏族时期,大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姓生氏,若姓为祖,氏便是其下的各大分支。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记载:“按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所自出。”概言之,氏乃王室贵族用于区分族内子孙派系之标识,其来源有国号、封邑、爵位、官职、谥号、名字等,因专属贵族,故有以氏别贵贱之说。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父系氏族
氏族部落
贵族
国号
爵位
分类号
K825.4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字王国
14
出处
《小学语文》
2010年第11期53-53,57,共2页
文摘
“陛下”何以成为帝王的尊称 古代殿阶前有专人担任警卫,臣下有事报告,因不敢对帝王指名直呼,通常呼殿阶前警卫转达,听以呼“陛下”实际上是通过警卫跟帝王说话,‘陛下”就成了帝王的尊称。这是古代称谓中“因卑达尊”礼仪的一种体现,同理的还有“阁”“门下”“座下”“殿下”“麾下”等。
关键词
王国
汉字
古代
称谓
帝王
警卫
尊称
说话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谦称
被引量:
1
15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10期32-32,共1页
文摘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谦称
中国
国是
自称
他称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称谓(连载2)
16
作者
张汝佳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2期55-55,共1页
文摘
在了解古代称谓之前,我们先概要介绍一下古代的姓氏制度。姓名,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首要外部标志。先秦时期的姓氏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战国之前,姓氏并行,姓用于别缸统,氏用干别贵贱。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姓氏制度
现代社会
先秦时期
战国
分类号
K825.4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连载11)
17
作者
张汝佳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11期52-52,共1页
文摘
唐宋时期,是俗文化进一步崛起的关键节点。披阅敦煌变文乃至话本语录体中的早期白话,可一窥其貌。就自称称谓而言,唐宋沿袭魏晋而来,书面语如故,“吾”“我”为主;口头语则显新态势。原本风行一时的“身”“侬”“阿”等自称渐次湮灭,取而代之的是“儿”“某”“奴”“自家”“小人”及其衍生语等。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唐宋时期
敦煌变文
“小人”
俗文化
语录体
书面语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连载10)
18
作者
张汝佳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10期51-51,共1页
文摘
二、人称称谓 人称称谓,即人称代词用于称谓之现象,有书面语与口头语之别,可细分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其中,书面语沿袭先秦口语,虽有不少上古语汇在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然视其整体,仍相对稳定。而口语则常变常新,可谓一朝有一朝之风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相对稳定
书面语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连载21)
19
作者
张汝佳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8年第11期49-49,共1页
文摘
4.2妻 妻,齐也,用于通用语时,与“夫”并称,仅限于正妻,不可称妾;亦特指平民之配偶。其衍生语如寡妻、正妻、嫡妻、初妻等。寡妻,正妻也。寡,少也,示其唯一性,以别于姬妾,与寡人并称。而妻子本是妻与孩子的合称,后世专指妻。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通用语
“夫”
特指
合称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称谓(连载6)
20
作者
张汝佳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6期59-59,共1页
文摘
谥号 谥,《说文解字》中注曰:行之迹也。盖人死为大,为尊崇亡者,往往对其不称名道姓,而代之以谥号,以区别生前,故谥号又名“易名典”。顾名思义,谥号即王侯将相、妃嫔、卿大夫死后,朝廷依谥法,考其生前德行事迹,别善恶、定褒贬,赐予称号,并交天子定夺、昭告天下,此为公谥。
关键词
古代
称谓
连载
《说文解字》
谥号
卿大夫
生前
尊崇
褒贬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古代称谓研究的一些思考
夏先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岭南俗乐藏本汇说
孔义龙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3
关于《教材中称谓美学探微》的几个问题——兼与廖建干商榷
刘恒友
《语文教学研究》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读谭家健著《中国文史哲汇通》
赵慎修
《民主》
2009
0
原文传递
5
古代称谓知多少
王化清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
0
原文传递
6
古代称谓知多少
王化清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古“民”称谓背后的意义
刘青桂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古代郎主称谓辨析
程麒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在古代称谓里长知识
秋水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18
0
原文传递
10
中国古代称谓解析
林立明
《历史学习》
2010
0
原文传递
11
古代称谓趣谈之——“爸爸”从哪儿来
森林鹿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5
0
原文传递
12
古代称谓趣谈之——“哥哥”别乱叫
森林鹿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5
0
原文传递
13
古代称谓(连载3)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
0
原文传递
14
汉字王国
《小学语文》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谦称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古代称谓(连载2)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
0
原文传递
17
古代称谓(连载11)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
0
原文传递
18
古代称谓(连载10)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
0
原文传递
19
古代称谓(连载21)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8
0
原文传递
20
古代称谓(连载6)
张汝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