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兰言(Marcel Granet)何故少有追随者?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铭铭 《民族学刊》 2010年第1期5-11,161,共8页
作为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葛兰言因其学术旨趣与英美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迴异,使得学界对其关注不够。尽管他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其对古代中国文明的社会学理解,然而即便在中国社会科学界亦鲜有人追随之。分析个中原... 作为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葛兰言因其学术旨趣与英美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迴异,使得学界对其关注不够。尽管他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其对古代中国文明的社会学理解,然而即便在中国社会科学界亦鲜有人追随之。分析个中原因,根源在于中国社会学侧重现代社会研究的趋势,以及在观念方法上忽视中国传统,追求西方英美模式,强调所谓"科学的东方学"的取向。这些问题最终影响了社会科学的中国研究在理论发展方面鲜有原创性的贡献,而重新认识葛兰言的研究对突破这一局限是极具启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言 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原创性贡献
下载PDF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气候变迁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魏继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50,共7页
关键词 气候变迁 中原地区 殷商时期 古代社会研究 殷墟甲骨文 环境变迁 奴隶制社会 民族关系
下载PDF
试论郭沫若对商周青铜器分代问题的思考
3
作者 刘婧妍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4期2-8,共7页
青铜器断代是郭沫若古文字学与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两周金文辞大系》系统创建了标准器断代法,首次将一团混沌的两周有铭铜器整理成为可供古史研究应用的科学史料,郭沫若西周铜器年代学研究对重建古史的重要意义已被充分认识,... 青铜器断代是郭沫若古文字学与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两周金文辞大系》系统创建了标准器断代法,首次将一团混沌的两周有铭铜器整理成为可供古史研究应用的科学史料,郭沫若西周铜器年代学研究对重建古史的重要意义已被充分认识,而对于郭沫若辨别殷周二代铜器的探索则少有学者关注,相关内容是其利用彝铭史料进行商周社会分期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郭沫若古代社会研究相关著作以及《郭沫若致容庚书简》之内容,揭示了郭沫若为离析殷周铜器所确立的分代标准,以及在区分不同王朝与不同王世铜器时对断代参照系所作出的调整,为全面认识郭沫若的铜器年代学研究及探索相关工作对其古代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铜器 断代 古代社会研究 标准器断代法
下载PDF
体质人类学与古代社会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0,共8页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资料的不断丰富、考古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的融合程度大大加深。体质人类学已不再单纯研究古今人类的体质特征及其起源、演变规律,而是开始转向研究古代社会、阐释社会复杂化进程。考古发掘的...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资料的不断丰富、考古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的融合程度大大加深。体质人类学已不再单纯研究古今人类的体质特征及其起源、演变规律,而是开始转向研究古代社会、阐释社会复杂化进程。考古发掘的人骨资料是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资料,为扩展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研究 体质人类学 考古学研究 体质特征 基础资料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资本主义批评与实证的历史研究——重读韦伯的古代社会论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小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9,共9页
韦伯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价值中立,避免进行“价值判断”。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研究的态度是严肃的。不过这种科学态度完全不妨碍韦伯具有鲜明的阶级观点,不妨碍他坚定支持德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诉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韦... 韦伯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价值中立,避免进行“价值判断”。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研究的态度是严肃的。不过这种科学态度完全不妨碍韦伯具有鲜明的阶级观点,不妨碍他坚定支持德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诉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韦伯的很多其他著作都清楚证明,理性和科学态度并不妨碍他对资本主义提出乐观的评估以及对社会主义做出充满偏见的否定。韦伯对资本主义问题的关注引导他对世界古代历史上的商业、税收、金融和城市等重要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宏观研究。他的古代经济研究注意到东西方诸文明之间的共性,但是仍然片面地强调了西方社会在某些方面具有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的独特优势,譬如中世纪西欧城市在经济、政治和法律地位上的种种特点。他的古代社会研究是他建构社会科学理论的素材,并不是实证的、探索细部真相的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思想史 古代社会研究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耻不食周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出版前后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刚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流亡日本期间,郭沫若开始了全面“清算过往社会”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与当时学者不同的是,郭沫若从一开始就创造性地将古代史研究与古文字研究结合起来,对甲骨文、青铜铭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中,
关键词 古文字研究 郭沫若 甲骨文 古代社会研究 出版 古代研究 青铜铭文 创造性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探索:“考古中国”暨“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课题推进会的讲话——代《南方文物》“考古中国”专栏开栏语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辉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2,共2页
从考古学讨论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社会的发展至少具有如下意义。第一是补充了中国上古史,这是其史学意义;第二是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中中国文明的空白;第三,课题代表的从考古学文化研究向古代社会研究方向的转型,标识着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古中国 考古学 文明模式 长江下游 课题 古代社会研究 专栏
原文传递
郭沫若的万宝常研究之动机与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藤田梨那 《郭沫若学刊》 2009年第3期17-20,共4页
1928年至1937年郭沫若在日本度过了近十年的流亡生活。其间他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中国古文字和古代社会研究。1936年,郭沫若在中国和日本的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隋代音乐家万宝常的研究论文。不大精通音乐的郭沫若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发表这... 1928年至1937年郭沫若在日本度过了近十年的流亡生活。其间他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中国古文字和古代社会研究。1936年,郭沫若在中国和日本的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隋代音乐家万宝常的研究论文。不大精通音乐的郭沫若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发表这样的论文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古代社会研究 研究论文 音乐家 古文字 日本 中国 流亡
下载PDF
读《殷虚书契考释三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诚 《书品》 2006年第2期27-36,共10页
殷墟甲骨文出土不久,罗振玉即于1901年在刘鹗家里看到,由此产生兴趣,激发了极大的热情,做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事。如鼓动刘鹗出版《铁云藏龟》,并亲自为之墨拓。又如自己出资印行孙诒让的名著《架文举例》。更主要的是他先后出版了若... 殷墟甲骨文出土不久,罗振玉即于1901年在刘鹗家里看到,由此产生兴趣,激发了极大的热情,做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事。如鼓动刘鹗出版《铁云藏龟》,并亲自为之墨拓。又如自己出资印行孙诒让的名著《架文举例》。更主要的是他先后出版了若干部资料书和专著,对甲骨文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所以,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释 书契 《铁云藏龟》 古代社会研究 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研究 罗振玉 孙诒让 郭沫若 刘鹗
原文传递
郭沫若译著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保成 《郭沫若学刊》 2003年第2期1-11,共11页
郭沫若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著述 ,广泛涉及文学、艺术、科学、理论等七个方面。郭沫若的翻译出版活动 ,引导他人生道路的转换 ,激发了他的诗歌戏剧创作 ,同时也启发了他的古代社会研究 ,推进了他科学思想的形成 ,成... 郭沫若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著述 ,广泛涉及文学、艺术、科学、理论等七个方面。郭沫若的翻译出版活动 ,引导他人生道路的转换 ,激发了他的诗歌戏剧创作 ,同时也启发了他的古代社会研究 ,推进了他科学思想的形成 ,成为我们考察如何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译著 诗的觉醒 古代社会研究 接受科学
下载PDF
奴隶制萌芽形态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采 《齐鲁学刊》 1982年第5期49-54,共6页
奴隶制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探讨奴隶制的萌芽形态,是研究奴隶制发展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说明的问题只有一点,即在母系氏族繁荣阶段后期,从将战俘收为养子(包括收为养女和妻子)中产生出了奴隶制的萌芽形态,并就... 奴隶制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探讨奴隶制的萌芽形态,是研究奴隶制发展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说明的问题只有一点,即在母系氏族繁荣阶段后期,从将战俘收为养子(包括收为养女和妻子)中产生出了奴隶制的萌芽形态,并就奴隶制萌芽原因和与之并存的社会条件作简要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制 奴隶主 养子 母系氏族 易洛魁人 繁荣阶段 父系氏族 家族成员 摩尔根 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居延汉简释文合校》评介
12
作者 高敏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8年第7期25-27,共3页
“简牍”,作为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当它被写下文字以后,就成了以竹简和木牍形式出现的古代文书与典籍,被赋予了历史文献的性质。因此,简牍的文字内容,就成了研究我国古代历史、语言、文学与艺术的宝贵资料;简牍研究,就成了古代社会研究... “简牍”,作为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当它被写下文字以后,就成了以竹简和木牍形式出现的古代文书与典籍,被赋予了历史文献的性质。因此,简牍的文字内容,就成了研究我国古代历史、语言、文学与艺术的宝贵资料;简牍研究,就成了古代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兴起与形成为《简牍学》,即以我国古代简牍的文字内容与简牍本身的形制特征和变化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所以,从事简牍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汉简 简牍研究 评介 释文 古代文书 文字内容 古代社会研究 书写材料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社会论》评介
13
作者 郝运(译)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8年第8期24-27,共4页
《中国古代社会论》为渡边信一郎所著。该书试图阐明历来日本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较为欠缺的方面,即农村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化发展的问题。这是一种开拓性的尝试。现在,我们按照作者的论述将此书的内容概略地介绍如下。
关键词 古代社会研究 社会 中国 评介 社会结构 开拓性 作者
原文传递
对马克思晚年探索动因的综合考察
14
作者 启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63-68,共6页
从几年前和最近出版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看,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他放下其主要著作《资本论》第二卷不去作最后完成,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社会史研究方面,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什么晚年马克思研究... 从几年前和最近出版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看,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他放下其主要著作《资本论》第二卷不去作最后完成,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社会史研究方面,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什么晚年马克思研究工作会有这种变动?是什么动因促使他将自己的研究范围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从西方转到东方然后又再转向西方?本文作者在系统研究马克思晚年读书笔记和大量的通信的基础上,作出了综合性的考察,认为马克思晚年探索,既有出于完善《资本论》第二卷和完善原始社会理论的考虑,更主要的则是为了从理论上系统解答东方社会(尤其是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探索 马克思 俄国 动因 综合考察 《资本论》 原始社会 历史学笔记 古代社会研究 猴体
下载PDF
“历史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杨宪钊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2016年第6期68-69,共2页
2016年6月25-27日,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历史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与会80余位学者提交了60余篇论文,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和文学等方面。本次会议具有如下特色。
关键词 古代社会研究 学术研讨会 历史文献 研讨会综述 展望 现状 中国史研究 暨南大学
原文传递
“大运河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专题论证会综述
16
作者 周慧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42-643,共2页
京杭大运河贯通了中国五条东西向的主要河流,成为华夏腹心地带的主动脉之一。正如孙江教授所言,大运河是打通长江南北、大江内外的一个重要符号,它促使江南成为传承汉文化的重要区域。可以说,大运河支撑了隋唐之后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与... 京杭大运河贯通了中国五条东西向的主要河流,成为华夏腹心地带的主动脉之一。正如孙江教授所言,大运河是打通长江南北、大江内外的一个重要符号,它促使江南成为传承汉文化的重要区域。可以说,大运河支撑了隋唐之后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统一。晚清时期,随着海运、铁路等的兴起与环境变迁,大运河原有的沟通南北交通的功能逐渐隐退,其大部分地区尤其大运河北段演变成了历史遗迹和地理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 论证会 综述 专题 持续发展 中华文明
下载PDF
肠断“杨花辞”——论秦剧《白花曲》的悲剧内蕴
17
作者 康式昭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35,共4页
这是一首哀惋凄绝的断肠曲: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闰闼,杨花飘荡落谁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关键词 悲剧本质 一夫一妻制 杨花 封建伦理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仇池山 古代社会研究 鲜卑族 胡杨 新的艺术形象
原文传递
《洪范》成书时代考 被引量:42
18
作者 刘起釪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3期155-170,共16页
《洪范》为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著作,是三千多年来各王朝统治者重视和奉行的"统治大法"。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大都把它的成书年代定在战国时期,而本文则认为《洪范》原本出于商末,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不断有人给它... 《洪范》为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著作,是三千多年来各王朝统治者重视和奉行的"统治大法"。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大都把它的成书年代定在战国时期,而本文则认为《洪范》原本出于商末,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不断有人给它增加若干新内容,如《洪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五行说,就应该是春秋战国时被加进的。作者根据许多迹象,认为《洪范》可能经过齐方士的整理或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范 成书时代 五行志 阴阳五行说 箕子 神权政治 唯心主义 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左传
原文传递
我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侯外庐 《历史研究》 1984年第3期3-26,共24页
自三十年代开始,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社会史研究,二是思想史研究。我向来认为,社会史与思想史相互一贯,不可或缺,而"研究中国思想史,当要以中国社会史为基础"。当然,我研究社会史,并非仅仅为了研... 自三十年代开始,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社会史研究,二是思想史研究。我向来认为,社会史与思想史相互一贯,不可或缺,而"研究中国思想史,当要以中国社会史为基础"。当然,我研究社会史,并非仅仅为了研究思想史,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一点,我在1946年写《中国古代社会史论》自序时已曾说明。在这本回忆录中,虽然我对自己各个时期的史学研究有所叙述,但我感到仍有必要把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分成两个专题加以回顾。本文先谈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不过,谈这个问题,还得从社会史大论战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十年代 中国封建社会 思想史研究
原文传递
论吴文藻的“民族学中国化”学术思想 被引量:13
20
作者 金天明 龙平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0-35,共6页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民族学的开拓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促进我国民族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培育了几代民族学工作者;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著,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敬仰。他的学术思想,是中国民族学...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民族学的开拓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促进我国民族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培育了几代民族学工作者;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著,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敬仰。他的学术思想,是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民族学院 学术思想 发展史 学术研究 燕京大学 中国民族学 民族学中国化 吴文藻 学术论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