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封王城岗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14
1
作者 赵志军 方燕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9,I0015-I0016,共14页
王城岗遗址包含有自龙山晚期至春秋时期基本连续的文化堆积,应用浮选法从中发现了丰富的古代植物遗存,包括有粟、黍、稻谷、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品种。本文通过对浮选结果的量化分析,认识和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深入探... 王城岗遗址包含有自龙山晚期至春秋时期基本连续的文化堆积,应用浮选法从中发现了丰富的古代植物遗存,包括有粟、黍、稻谷、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品种。本文通过对浮选结果的量化分析,认识和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深入探讨古代农业发展与华夏文明起源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资料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城岗遗址 浮选结果 古代农业 中华文明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被引量:56
2
作者 赵志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31,共13页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古代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复原该时期农业经济特点对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西辽河流域、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黄河上游、长江下游和长江中游等...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古代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复原该时期农业经济特点对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西辽河流域、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黄河上游、长江下游和长江中游等6个地区选择了15处考古遗址,采用浮选法获取了丰富的古代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5种农作物。出土植物遗存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不尽相同,其中有北方旱作农业、南方稻作农业、稻旱混作农业等,而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最值得关注,呈现出由单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向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转变的特点。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有提高农业生产总值、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等诸多优越性,这种特有的农业发展模式应该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古代农业 植物考古 农作物遗存
原文传递
河南新密古城寨城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陈微微 张居中 蔡全法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62,F0002,共10页
古城寨城址始建于龙山时代晚期,并且在二里头、二里岗、殷墟时期一直延用。我们在古城寨城址龙山到殷墟时期的土样中收集到了粟、黍、小麦和藜四种农作物炭化种子。通过种子数量的统计分析,认定当时的农业是典型的以粟为主的早期旱作农... 古城寨城址始建于龙山时代晚期,并且在二里头、二里岗、殷墟时期一直延用。我们在古城寨城址龙山到殷墟时期的土样中收集到了粟、黍、小麦和藜四种农作物炭化种子。通过种子数量的统计分析,认定当时的农业是典型的以粟为主的早期旱作农业,并且农业生产水平较为发达,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寨城址 植物遗存 古代农业
原文传递
河南博爱县西金城遗址2006~2007年浮选结果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陈雪香 王良智 王青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6,共10页
西金城遗址2006~2007年浮选的样品,植物遗存包含了粟、黍、小麦、大麦、大豆、豇豆属和稻谷等农作物,为研究该遗址龙山文化时期、汉代以及唐宋时期农作物结构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植物种子在遗址中的分布情况,也为我们了解不同... 西金城遗址2006~2007年浮选的样品,植物遗存包含了粟、黍、小麦、大麦、大豆、豇豆属和稻谷等农作物,为研究该遗址龙山文化时期、汉代以及唐宋时期农作物结构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植物种子在遗址中的分布情况,也为我们了解不同人群在农作物消费方面的差异以及粮食作物的贮藏、加工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金城遗址 浮选结果 古代农业
原文传递
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齐清顺 《西北民族研究》 1988年第2期261-275,共15页
据考古资料表明,新疆农作物种植至少已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见王炳华《从考古资料看新疆古代农业生产》,载《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10期)在张骞通西域时,天山南部各绿洲城郭之国的农业,在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已居于主导地位.经过... 据考古资料表明,新疆农作物种植至少已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见王炳华《从考古资料看新疆古代农业生产》,载《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10期)在张骞通西域时,天山南部各绿洲城郭之国的农业,在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已居于主导地位.经过数千年发展,新疆农业生产水平虽然逐步地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其速度又是相当缓慢的.只是到了清代,新疆农业生产才获得重大的发展,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生产技术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为新疆近代、乃至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直接和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就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团素——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几方面,来考察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同时.与同一时期内地各省区农业生产状况作一简单比较,大致确定其水平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新疆 考古资料 农业生产力 古代农业 农业生产水平 生产技术 社会科学研究 劳动生产率 维吾尔族 单位面积产量
原文传递
粟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高国仁 《农业考古》 1991年第1期195-201,共7页
粟即谷子,也称小米。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gramineal)黍族(Paniacle)狗尾草属(Setaria)全名称 Setaria italica。无论从中国考古文物中,还是在古代文献记载上,都能看出粟这种栽培作物一直贯穿在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长河之中。种植历史... 粟即谷子,也称小米。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gramineal)黍族(Paniacle)狗尾草属(Setaria)全名称 Setaria italica。无论从中国考古文物中,还是在古代文献记载上,都能看出粟这种栽培作物一直贯穿在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长河之中。种植历史之悠久,文献资料之丰富,品种类型之繁多是世界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类生产 古代农业 实物资料 史前文化遗址 历史文献 进化 起源 生物学特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历史时期东北农业的分布与变迁 被引量:15
7
作者 景爱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7年第2期95-119,共25页
东北地处北温带,雨量比较充沛;适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属于森林草原地区。由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冲积而成的东北大平原,土壤肥沃,宜于农耕。因此,在很早的古代,至迟在六七千年以前,就已出现原始农业。
关键词 原始农业 东北地区 历史时期 铁农具 哲里木盟 汉族人 古代农业 屯田 西拉木伦河流域 黑龙江地区
原文传递
论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原始农业──河南古代农业研究之一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天申 《中原文物》 1998年第3期12-23,共12页
关键词 裴李岗文化 原始农业 贾湖遗址 生态环境 古代农业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畜牧业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
原文传递
历史课堂“教学立意”不可或缺——以“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明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0-33,共4页
开学伊始,学校组织了一次“推门听课周”活动,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把脉问诊”。在听一同仁执教《发达的古代农业》后,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特撰文探讨。
关键词 教学立意 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林 《古今农业》 2002年第4期27-33,共7页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传统农业定义,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提法: 第一种是把传统农业看作农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我国学者通常认为,农业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由于古代农业主...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传统农业定义,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提法: 第一种是把传统农业看作农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我国学者通常认为,农业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由于古代农业主要通过传承、应用生产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来发展生产,故又称为传统农业。”原始农业阶段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是使用木石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传统农业是以用蓄力牵引或人工操作的金属农具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农业 家庭农场 农业生产 现代农业 中国农业 古代农业 生产要素概念 商品生产 农业发展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河南淅川申明铺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焕 宋国定 +2 位作者 龚一闻 蒋洪恩 王昌燧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1,68,共9页
申明铺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遗址堆积从仰韶文化时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发掘过程中从不同时期的灰坑中浮选出了41份植物炭化遗存,分别来自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共发现炭化果实、种子380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 itali... 申明铺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遗址堆积从仰韶文化时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发掘过程中从不同时期的灰坑中浮选出了41份植物炭化遗存,分别来自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共发现炭化果实、种子380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小麦(Triticum aestiv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水稻(Oryza sativa)五种农作物的炭化籽粒及1粒疑似大麦(Hordeum vulgare)的颖果。其他可鉴定的种属还包括野大豆(Glycine soja)、紫苏(Perilla frutescens)、芸苔属(Brassica sp.)、萝卜属(Raphanus sp.)、石荠苎属(Mosla sp.)、拉拉藤属(Galium sp.)、车前属(Plantago sp.)、狗尾草属(Setaria sp.)等。浮选结果表明,龙山及春秋时期,粟均为最重要的农作物,但小麦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至战国时期,小麦已与粟并列,成为主要作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明铺遗址 浮选 植物遗存 古代农业
原文传递
传统农业的概念、对象和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星光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0,104,共5页
传统农业是农史及农业问题研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之一。本文对传统农业的概念涵义、研究对象及其作用和影响等理论问题加以探讨,指出传统农业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且又系统流传下来、影响至今的一种农业文化。它与古代农业和现代农... 传统农业是农史及农业问题研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之一。本文对传统农业的概念涵义、研究对象及其作用和影响等理论问题加以探讨,指出传统农业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且又系统流传下来、影响至今的一种农业文化。它与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概念既有密切的关系,更有严格的区别。明确传统农业的概念对改变农史研究脱离实际的观念有着重要意义。传统农业应该把整个农业历史作为自己基础研究的对象;而古已有之、现在仍在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农业文化应是自己专门研究的对象;并且,应该建立传统农业文化体系的新观念。传统农业不仅在现下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在未来农业中,传统农业的精华仍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农业 传统农业 农业文化 农史研究 现代农业 发挥作用 农业历史 基础研究 问题研究 理论问题
下载PDF
强化农机农艺结合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培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8年第9期18-21,共4页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大都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等几个发展阶段。分析农业发展各个阶段,均表现出农业栽培技术与农业生产工具互相矛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明显共性特征。笔者认为,...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大都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等几个发展阶段。分析农业发展各个阶段,均表现出农业栽培技术与农业生产工具互相矛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明显共性特征。笔者认为,世界农业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农机与农艺协同发展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农艺结合 农业发展 强化 农业生产工具 发展历史 世界农业 原始农业 古代农业
下载PDF
我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波 《中国农史》 1986年第1期20-26,共7页
我国农史研究现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厕身于当代的科学之林,并且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实践。只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当前迫切需要总结提高,进行理论上的建设,使农史科学跨越幼稚阶段。笔者有感于此,遂不揣自浅,顾后瞻前,将我国农史研究作... 我国农史研究现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厕身于当代的科学之林,并且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实践。只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当前迫切需要总结提高,进行理论上的建设,使农史科学跨越幼稚阶段。笔者有感于此,遂不揣自浅,顾后瞻前,将我国农史研究作了一番粗略总结。至于真正的析理农史研究的流变,构筑农史科学的理论体系,只能引颁企望于各位前辈和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农史研究 考据学 农事 清代学者 原始农业 清代学术概论 农田水利 古代农业 我国古代
下载PDF
风能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利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星光 柴国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142,153,共12页
关键词 古代农业 中国 风能 农业生产 农业起源 开发利用 提水灌溉 自然风
下载PDF
湖南商周农业考古概述——兼论有关古代农业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至喜 《农业考古》 198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湖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历史状况在文献中记载甚少,特别是关于农业生产的记载更少,要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靠考古资料。建国三十多年来,湖南地区商周时期(本文指商、西周、春秋,下同)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到1983年止,全省已发现商... 湖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历史状况在文献中记载甚少,特别是关于农业生产的记载更少,要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靠考古资料。建国三十多年来,湖南地区商周时期(本文指商、西周、春秋,下同)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到1983年止,全省已发现商周遗址三十多处,其中商代遗址约二十处,西周遗址十余处;已发掘商代墓葬5座,西周墓一座,春秋墓二百余座。还发现和收集数以百计的商周青铜器。这些发现,对我们研究湖南地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现就有关商周时期农业方面的考古资料作一综合论述,并就有关古代农业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区 商周时期 遗址 农业生产 出土 商周青铜器 生产工具 考古资料 古代农业 西周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精髓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火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中国古代农业长盛不衰,在自然农业经济运作模式下,以环境安全、生态保护型的农业生产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着众多人口的生计,维系了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铸就了中国农业文明。“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独特的“土壤”里... 中国古代农业长盛不衰,在自然农业经济运作模式下,以环境安全、生态保护型的农业生产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着众多人口的生计,维系了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铸就了中国农业文明。“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独特的“土壤”里产生发展,并在传统农业文明中不断强化、提升,由此引导了中国古代农业思想及其农业实践,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农业思想 古代农业 中国 农业文明 农业经济 环境安全 生产方法
下载PDF
从门巴、珞巴族的耕作方式谈耦耕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德平 杜耀西 《文物》 1980年第12期67-70,共4页
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曾经存在过耦耕的形式。这种耕作方式在西周、春秋时期还有遗迹可寻。但是,由于先秦文献记载有限,实物资料又非常缺乏,长时期以来,学术界对耦耕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珞巴族 门巴族 生产工具 春秋时期 西周 古代农业 实物资料 先秦 发展史
原文传递
社会发展与主体意识的进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文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4期18-22,共5页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同人类意识的发展是同一过程、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如果把人类社会发展大致划分为古代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那么主体意识也可以相对地划分出——古代整体的笼统的主体意识、近代分析的理性的主体意...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同人类意识的发展是同一过程、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如果把人类社会发展大致划分为古代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那么主体意识也可以相对地划分出——古代整体的笼统的主体意识、近代分析的理性的主体意识和现代综合的多层面的主体意识。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的发展都唤起主体意识的新的觉醒与进化,主体意识的每一次觉醒与进化都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物质生产方式 现代社会 人类意识 人类社会发展 古代农业 现代综合 理性 近代工业 对象意识
下载PDF
“三才”理论:中国古代社会建设的思想纲领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利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8-131,共4页
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机制,谋求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的实践和思想理论,源远流长,涵蕴丰富,传统与现代兼容,精华与迂腐并蓄,又长期表现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双重作用,其... 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机制,谋求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的实践和思想理论,源远流长,涵蕴丰富,传统与现代兼容,精华与迂腐并蓄,又长期表现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双重作用,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多彩的"文化宝藏"。本刊开设"中国传统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专栏,选用了李治安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首届重大招标项目"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的一组论文,以飨读者。其中,张分田文剖析各种典型的理想政治模式的结构、要素,揭示古代主流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全方位、多视角地把握传统社会道德建设理论的内涵、属性和价值,揭示其在构建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理想中的重要功能。王利华文指出,"三才"理论即中国古代社会建设的思想纲领,以"天"为经、"地"为纬、"人"为本,注重协调和综合考量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虽非严密科学论证,但其借鉴意义显而易见。李治安文认为,张载、朱熹、王阳明以理学家和士大夫代表的双重身份论述"宗法"、"家礼"、"义学"、"社仓"和"乡约"等问题,从新儒学的最高层次为乡里新秩序绘制了一幅内涵丰富的蓝图。这无疑给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士绅群体提供了精神支撑与理论先导。王先明文指出,清末"新政"中乡绅强占权力和资源,形成绅权"体制化"及绅民对立。国民政府欲借保甲制,打破乡绅专断,终未如愿。梁漱溟、晏阳初等或多传统色彩,或带西化倾向,试图从文化建设层面规划乡村发展。共产党以革命的选择,开辟了近代民族和乡村建设的胜利之路。江沛文论及近代转型期经济重构引发城乡失衡、移民潮、娼业痼疾、匪患、秘密结社等诸多社会问题,强调社会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 思想纲领 社会建设 中国古代 吕氏春秋 思想体系 两汉时期 古代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