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中国人种成分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韩康信 潘其风 《考古学报》 1984年第2期245-263,共19页
古代和现代人的人种学问题,即对现代各色人种的起源和分化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阐明人种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同探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古代和现代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观点有... 古代和现代人的人种学问题,即对现代各色人种的起源和分化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阐明人种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同探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古代和现代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观点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蒙古人种 新石器时代 尼格罗人种 人骨 古代中国人 成分研究 古代居民 山顶洞人 人种特征 人头骨
原文传递
贱讼:中国古代法观念中的一个有趣逻辑 被引量:39
2
作者 范忠信 《比较法研究》 CSSCI 1989年第2期62-67,54,共7页
清人崔述说:“自有生民以来莫不有讼也。讼也者,事势所必趋也,人情之所断不能免也。传曰饮食必有讼;”“两争者,必至之势也,圣人者其然,故不责人之争,而但论其曲直” 这是古代中国人对诉讼现象极为难得的冷静的客观的认识或评价之一例。
关键词 古代中国人 崔述 圣人 逻辑 中国古代 诉讼 十家牌法 士大夫 家族 韩延寿
原文传递
论证中国古代的纯律理论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应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34-39,共6页
我国音乐学家缪天瑞先生曾经在一九五○年版《律学》一书中,据我国七弦琴上设有泛音徽位提出了“中国应当有纯律理论的发生”的推断。笔者对七弦琴音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认为缪先生的推断是能够成立的。本文拟单独对我国古代的... 我国音乐学家缪天瑞先生曾经在一九五○年版《律学》一书中,据我国七弦琴上设有泛音徽位提出了“中国应当有纯律理论的发生”的推断。笔者对七弦琴音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认为缪先生的推断是能够成立的。本文拟单独对我国古代的纯律理论作一番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纯律音阶 古代中国人 泛音列 理论 徽位 梦溪笔谈 调弦法 律学 弦长
原文传递
“法自然”与“自然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梁治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09-223,共15页
有学者认为,"礼"即是中国古代的"自然法",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认为,"礼"并不是"自然法",中国古代不仅没有西方那种有着神圣渊源的"自然法"观念,而且根本缺乏产生这种观念... 有学者认为,"礼"即是中国古代的"自然法",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认为,"礼"并不是"自然法",中国古代不仅没有西方那种有着神圣渊源的"自然法"观念,而且根本缺乏产生这种观念的超验思维背景。"自然法"的观念在西方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中国古代法以至古代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则是"法自然""法自然"观念是一种独特的宇宙观和秩序观,它是经验的而非超验的,是自然的而非理性的。不了解"法自然"这一观念及其本质,就不能真正把握中国古代法的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学说 中国古代文化 法自然 中国古代 实在法 古代中国人 自然秩序 宇宙观 法律 观念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服色及其思想背景 被引量:17
5
作者 杉本正年 樊一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阴阳五行说 魏晋南北朝 《考工记》 《吕氏春秋》 紫色染料 思想背景 古代中国人 《淮南子》 黄帝
下载PDF
殷人航渡美洲再探 被引量:17
6
作者 房仲甫 《世界历史》 1983年第3期47-57,26,共12页
古代中国人何时到达美洲?这是一个国内外学术界争论了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难题,发表了很多观点不同的文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见解:其一,认为中国人在公元五世纪或公元前1500年就到达了美洲的墨西哥;其二,认为古代中国人没有到达墨西哥,... 古代中国人何时到达美洲?这是一个国内外学术界争论了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难题,发表了很多观点不同的文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见解:其一,认为中国人在公元五世纪或公元前1500年就到达了美洲的墨西哥;其二,认为古代中国人没有到达墨西哥,古籍《梁书·东夷传》慧深东渡说不足为信,殷人东渡说缺乏科学根据。近年来,房仲甫同志在研究了有关考古新发现和部分文献资抖之后,认为殷人确曾航渡美洲,到了墨西哥。本刊发表他的《殷人航渡美洲再探》一文,意在引起学术界重视,展开讨论,以期这一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问题得到科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人 墨西哥 学术界 殷人 公元前 考古发现 学术价值 国内外 甲骨文 太平洋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的大地形状概念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志超 华同旭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6年第2期51-55,80,共6页
一很多人以为,“天圆地方”是我国最早的宇宙理论。也有人说,这是古人对天地结构的直观认识。但仅仅“天圆地方”四个字,显然不能说成是理论;若说是直观认识,亦有种种不通之处。曾子就曾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可见... 一很多人以为,“天圆地方”是我国最早的宇宙理论。也有人说,这是古人对天地结构的直观认识。但仅仅“天圆地方”四个字,显然不能说成是理论;若说是直观认识,亦有种种不通之处。曾子就曾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可见,他也不认为天地形状是“天圆地方”。诚然,老子有“大方无隅”之说,但结合上下文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形状 天圆地方 古代中国人 司马迁 直观认识 浑天说 结构模式 概念 结构理论 宇宙理论
下载PDF
释“巫”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道和 《民间文学论坛》 1997年第3期9-17,共9页
“古代中国人可能说是特别在天地交通之上花费心力。”要真正充分地理解这一点,没有对巫的全面认识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巫就是“天地交通”者。历来学者对巫已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困扰我们的问题是:“巫”字究竟有怎样的含义... “古代中国人可能说是特别在天地交通之上花费心力。”要真正充分地理解这一点,没有对巫的全面认识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巫就是“天地交通”者。历来学者对巫已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困扰我们的问题是:“巫”字究竟有怎样的含义?它与神话传说、萨满教观念、游戏表演甚至王朝制度等究竟有怎样的关联?本文就此试做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学 古代中国人 民间文学论坛 朝律 海内十洲记 大荒西经 缘竿 二字 不死之药 山海经校注
下载PDF
味象·观气·悟道——中国古代审美体验心路历程描述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念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96-99,共4页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是在体验、领悟和瞥视本真存在与生命终极意义的过程中建构并发展起来的,这使得中国传统美学表现出极强的体验特征,因此,审美体验论构成了中国美学体系中最富民族特色与阐释价值的理论形态之一.然而研究成果表明,...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是在体验、领悟和瞥视本真存在与生命终极意义的过程中建构并发展起来的,这使得中国传统美学表现出极强的体验特征,因此,审美体验论构成了中国美学体系中最富民族特色与阐释价值的理论形态之一.然而研究成果表明,对这一核心课题的当代阐释还停留在心理要素与结构等枝节性问题的分析上,尚未上升到从生命本体论的高度上加以阐发。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超出一般认识论层面上的个别纠缠,从生命本体论角度来审视、描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体验心路历程,力图敞现这一心路历程下所隐含的审美文化本相,进而对这一塑铸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诗心、文心与人格襟怀的生命存在方式作诗性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生命体验 心路历程 中国古代 气之审美 古代中国人 味象 审美化 生命本体论 艺术创造
下载PDF
论“味”——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与中国古代美学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皮朝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6-51,共6页
“味”是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孕育、产生和形成它的深厚土壤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它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特性,表现出中国古代人的审美意识。 一 我国古代美学把审美观照及其审美体验以直观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概... “味”是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孕育、产生和形成它的深厚土壤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它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特性,表现出中国古代人的审美意识。 一 我国古代美学把审美观照及其审美体验以直观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概括为“味”、“体味”、“玩味”、“咀味”、“寻味”、“品味”、“研味”等的过程,认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意蕴只有通过审美活动的审美主体的玩味体悟,才能转化为审美主体自己的审美情感,从而在自己的想象中形成有关审美对象的真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 中国古代美学 饮食文化 中国古典美学 本质特征 “圆圈” 体验性特征 人生论美学 古代中国人 至味
原文传递
地中海与“海中地”——就早期文明中心答客问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正明 《江汉论坛》 1988年第3期42-46,23,共6页
【问】近几年里,文化讨论的热度有持续上升之势.当代的文化革新,前世的文化传统,乃至远古的文化起源,无不受到人们深切的关注.您的兴趣,现在似乎转移到东方文明中心与西方文明中心的比较上去了,……【答】那是早期的东方文明中心和早期... 【问】近几年里,文化讨论的热度有持续上升之势.当代的文化革新,前世的文化传统,乃至远古的文化起源,无不受到人们深切的关注.您的兴趣,现在似乎转移到东方文明中心与西方文明中心的比较上去了,……【答】那是早期的东方文明中心和早期的西方文明中心.【问】您所讲的"早期",有明确的上限和下限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中心 文明古国 自然环境 文化起源 古代中国人 次生形态 旧大陆 文明时代 下限 族类
下载PDF
以德驭力
12
作者 苑聪雯 《少儿国学》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马是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审美期许,万马奔腾的气势、快马加鞭的劲头、一马当先的勇气,马身上,被赋予了浪漫的诗意与奋进的精神。我国的古代典籍中有周穆王乘八骏日行三万里的神话传说,也有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与“十骥”的历史记载,... 马是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审美期许,万马奔腾的气势、快马加鞭的劲头、一马当先的勇气,马身上,被赋予了浪漫的诗意与奋进的精神。我国的古代典籍中有周穆王乘八骏日行三万里的神话传说,也有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与“十骥”的历史记载,还有“伯乐相马”的经典故事……马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力量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陵六骏 古代典籍 伯乐相马 神话传说 古代中国人 经典故事 周穆王 唐太宗
原文传递
“天人合一”观——中国文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被引量:6
13
作者 钱穆 《月读》 2015年第8期71-73,共3页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彻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编者注:1989)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彻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编者注:1989)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数日中,专一玩味此一观念,而有彻悟,心中快慰,难以言述,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日 新亚书院 以言 人类未来 古代中国人 衰落期 西方古代 二字 意义价值 何讲
原文传递
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德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风是流动的空气,这个道理古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庄子·齐物论》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然而,古人对风依然怀着一种神秘感,认为它“纤微无所不入,广大无所不充。经营八荒之处,宛转毫毛之中。察本莫见其始,揆末莫睹其终…... 风是流动的空气,这个道理古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庄子·齐物论》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然而,古人对风依然怀着一种神秘感,认为它“纤微无所不入,广大无所不充。经营八荒之处,宛转毫毛之中。察本莫见其始,揆末莫睹其终……抟之不可得,系之不可留”。甚至称它“详乾坤之至德,莫风气之独尊。配无形于大象,化万物于氛氲。释疑润于黄壤,降霈泽于苍元”,对人类功莫大焉。因此,古人很崇拜风。传说伏羲氏、女娲氏都以风为姓,黄帝有风后为相,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四国都姓风。古代的“风水术”就是因选择住宅和墓葬要观“风”、“水”而得名:“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古代中国人 意象 《庄子·齐物论》 古诗十九首 自然现象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古代诗人 大块噫气 “秋风”
下载PDF
“物种”到底是什么?
15
作者 张劲硕 《博物》 2024年第7期14-16,共3页
“物种”概念变不停给动物植物分“种”,不是新鲜事儿,自古就有。翻开字典,以动物、植物为部首的物种名称简直不要太多:“鸟”字旁的鸡鸭鹊鹤鹗、“鱼”字旁的鲈鲶鰻鱈鳐、“木”字旁的松柏杨柳……几千年来,古代中国人一直在给身边的... “物种”概念变不停给动物植物分“种”,不是新鲜事儿,自古就有。翻开字典,以动物、植物为部首的物种名称简直不要太多:“鸟”字旁的鸡鸭鹊鹤鹗、“鱼”字旁的鲈鲶鰻鱈鳐、“木”字旁的松柏杨柳……几千年来,古代中国人一直在给身边的物种做分类,从《尔雅》到《本草纲目》都汇集了这方面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尔雅》 新鲜事儿 古代中国人 物种 动物
原文传递
读书的乐趣:中国古人如是说
16
作者 陈汝南 蒋永福 《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8期1-5,24,共6页
读书要有宗旨,也要有乐趣。乐趣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和表现。有乐趣的读书,才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读书,同时也是保持终生读书习惯的基本要求。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诸多“以读为乐”的情怀表现,包括与书为伴的文雅... 读书要有宗旨,也要有乐趣。乐趣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和表现。有乐趣的读书,才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读书,同时也是保持终生读书习惯的基本要求。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诸多“以读为乐”的情怀表现,包括与书为伴的文雅之趣、满足兴趣的自由之乐、安抚心灵的慰藉之乐、怡性养心的审美之趣等。对古代中国人而言,“为仕而读”是读书的“硬动力”,“以读为乐”则是读书的“软动力”。“以读为乐”不仅是动力,而且还是一种境界。现代人读书仍然需要这种动力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乐趣 古代中国人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河南的佛塔
17
作者 付顺利(文/图) 《丝路百科》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塔,梵文称作Stupa,在古印度就是坟冢的意思。从印度的梵文译成汉文之后,曾经出现了窣都婆、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和方坟、圆冢、高显等意译名称。而“塔”则是古代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 塔,梵文称作Stupa,在古印度就是坟冢的意思。从印度的梵文译成汉文之后,曾经出现了窣都婆、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和方坟、圆冢、高显等意译名称。而“塔”则是古代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字苑》一书。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火化了,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了五彩斑斓、击之不碎的结晶物,称作舍利子。相传释迦牟尼还遗留下了他的身骨、头顶骨、牙齿、毛发、指骨等,这些都是佛的舍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图 丝绸之路 结晶物 遗体火化 古代中国人 五彩斑斓 头顶骨 梵文
原文传递
谁吞掉了月亮?
18
《环球科学》 2024年第6期78-79,共2页
人类在尚未了解月食的原理前,就已为之着迷数千年。玛雅人认为是一头美洲豹吞食了月亮才会形成月食,而古代中国人则归到一只蟾蜍身上。而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的科学知识不断丰富,观测和测量开始取代民间传说,月食的神秘面纱也早已被揭开... 人类在尚未了解月食的原理前,就已为之着迷数千年。玛雅人认为是一头美洲豹吞食了月亮才会形成月食,而古代中国人则归到一只蟾蜍身上。而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的科学知识不断丰富,观测和测量开始取代民间传说,月食的神秘面纱也早已被揭开。为何太阳、月球和恒星都是东升西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雅人 古代中国人 月食 月亮 民间传说 时间推移 科学知识
原文传递
弦上琴音 师古鉴今--访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杰
19
作者 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3期68-69,共2页
“古琴全长3尺6寸6分,象征一个闰年的366天;琴体面圆底平,暗合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13个徽位,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与闰月……”日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杰向本刊记者介绍,古琴的构... “古琴全长3尺6寸6分,象征一个闰年的366天;琴体面圆底平,暗合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13个徽位,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与闰月……”日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杰向本刊记者介绍,古琴的构造融入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古琴艺术,是我国最早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世界级非遗项目之一。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在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的游船上,韩杰作为古琴演奏家参加了非遗“水路”展演活动。水上琴音,如微波荡漾,亦如韩杰的讲述--抚今追昔,细腻悠远;师古鉴今,澄澈清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艺术 展演活动 古琴文化 天圆地方 北京市通州区 古代中国人 大运河 自然遗产
下载PDF
中国文化系列解读之五“天地四方”蕴含的政治理想和文化观念
20
作者 张诗亚 《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9期62-64,共3页
“天地四方”描述了古代中国人眼中宇宙的整体结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地四方反映了宇宙的全面性和延伸性,包括天、地、东、西、南、北、上、下等多个方面。受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在天地四方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相... “天地四方”描述了古代中国人眼中宇宙的整体结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地四方反映了宇宙的全面性和延伸性,包括天、地、东、西、南、北、上、下等多个方面。受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在天地四方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相应的天下观,使天下四方成为古代中国政治理想和文化观念的重要载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古代中国人 中国传统哲学 延伸性 整体结构 天人合一 重要载体 全面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