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卢梭与“现代教育”意象 被引量:16
1
作者 于尔根·厄尔克斯 徐守磊(译)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64,共19页
“现代教育”概念直接与卢梭的教育理论联系了起来。人们常常认为,是卢梭“创立”了现代教育,或至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前辈。本文认为,“现代学术”或“实验教育”是在17世纪晚期的“古今之争”中加以讨论的。这场历史性的重要争论过后,... “现代教育”概念直接与卢梭的教育理论联系了起来。人们常常认为,是卢梭“创立”了现代教育,或至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前辈。本文认为,“现代学术”或“实验教育”是在17世纪晚期的“古今之争”中加以讨论的。这场历史性的重要争论过后, 教育和学术便与现代科学的开放经验联系了起来。与这种传统相对照,卢梭并不是一位现代作家。将他的教育概念作为19世纪末所谓“现代教育”或“进步教育”的基础, 这实在是太矛盾了。进步教育的意象被儿童心理学、尤其是被认知发展理论所强化。卢梭克己自制的“消极教育”概念在很多方面与这些观点相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 古今之 消极教育
下载PDF
论老年教育的本质——基于世界图景演变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遵民 姜宇辉 蒋贵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0,39,共11页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老龄化的产物,也是当代终身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老年人被视为社会秩序中的弱势群体,老年教育被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这种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理解过于机械和偏狭。若从世界图景演变的...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老龄化的产物,也是当代终身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老年人被视为社会秩序中的弱势群体,老年教育被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这种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理解过于机械和偏狭。若从世界图景演变的宏大视角进行分析,则可发现:古典世界图景注重人的智慧与经验,强调"美德即知识";而现代机械论世界图景则把人的价值体现为力量的强与弱,强调"知识即力量"。后者对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立场,不仅颠倒了物质与精神互为因果的重要关系,还导致了老年教育与老龄化社会的深度捆绑。唯有让老年教育从崇尚力量的理性框架中跳将出来,还原到人作为生命体本身的立场,方可使其回归"育人"的本质。同时,让经历完整生命历程的老人通过其道德实践与经验智慧来弥补青年人在认知层面的不足,亦能彰显老年教育的育人、善人及惠人之价值。未来应加快推进老年教育的立法进程,围绕教育对人产生生命价值的核心角度对老年教育课程及教学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并逐步完善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制度建构,由此促进老年教育的深度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古今之 世界图景 生命发展 道德能力
下载PDF
画与诗的界限,两个希腊的界限——莱辛《拉奥孔》解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拉奥孔》这部18世纪的经典著作从题目到内容都带着启蒙时代古今交接中许多值得重视的特征。本文依循作者莱辛提示给我们的线索,细致解读这部著作的一个正题三个副题,认为:正如《拉奥孔》标题所示,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现代美学著作... 《拉奥孔》这部18世纪的经典著作从题目到内容都带着启蒙时代古今交接中许多值得重视的特征。本文依循作者莱辛提示给我们的线索,细致解读这部著作的一个正题三个副题,认为:正如《拉奥孔》标题所示,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现代美学著作。在对画与诗的界限这一美学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莱辛也在隐微的层面上努力向我们展示古典与现代之别以及两个不同的希腊即静穆的与行动的希腊的分野。了解这一切,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启蒙时代的复杂性,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反思现代精神的内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奥孔》 诗画界限 古今之 古希腊
原文传递
西方经典教育的历史、模式与经验--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晨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7,共9页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以及理性进步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三种立场。这三种立场影响了经典教育的存毁、经典著作的选择及理解方式和经典教育的模式,并演化出大众式和精英式的冲突。经典教育重点在于理解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冲突,从而选择自己的立场,并理解这一立场与现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古今之 名著阅读运动 相对主义
下载PDF
斯威夫特与古今之争——为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而作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小枫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6,共7页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爆发了一场持续了大约半个多世纪的"古今之争"。迄今为止,学界大多把"古今之争"仅仅视为文学艺术原则或广义的学问原则之争。实际上,"古今之争"更关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爆发了一场持续了大约半个多世纪的"古今之争"。迄今为止,学界大多把"古今之争"仅仅视为文学艺术原则或广义的学问原则之争。实际上,"古今之争"更关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优劣,是古今政制原则的优劣之争。通过解析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这部"世界文学名著",我们发现"古今之争"是西方现代文明史上的一次古今政制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之 斯威夫特 《格利佛游记》 现代民主政制
下载PDF
古今之争与政治重建:中华民族理论的困境和出路 被引量:7
6
作者 曹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8,共8页
百年来,中华民族理论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现代中国如何继承历史形成的广阔幅员,建立长期高效调集资源的超大民族国家。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是造成中华民族理论诸多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中华民族理论的政治重建,并非针对民族平等... 百年来,中华民族理论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现代中国如何继承历史形成的广阔幅员,建立长期高效调集资源的超大民族国家。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是造成中华民族理论诸多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中华民族理论的政治重建,并非针对民族平等理论和民族补偿政策,而是要在民族主义的问题上建立国家学说。这种国家学说要求增加传统民族理论缺乏的个体维度;扭转国族建设的文化本位为政治本位;提高政治效率,从而为充实政治规模提供根本保障。从本质上讲,中华民族理论不是"民族"的主张,而是"国家"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古今之 政治重建
下载PDF
央视新大楼——文化自卑的悲哀 被引量:5
7
作者 河清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共2页
我始终认为,今日中国的建筑、艺术,甚至政治经济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一种对自己文化价值先验否定而导致的文化自卑症.对于一个民族,这是最致命的心理癌症.
关键词 悲哀 自卑 央视 文化全球化 “国际化” 全球化问题 地域性文化 传统与现代 建筑文化 古今之 台湾学者 文化思想 现代性 西方化 冲突论 金耀基 单一性 对话 中心
原文传递
古代性和现代性,还是中国与西方?——对中西哲学比较的一个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聂敏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82,共6页
长期以来,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的错误,这就是将本来属于时间性的文化差异错误地解读为属于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并且将中西哲学带入到地域性文化的视野中予以考察,结果造成了中西哲学乃至中西文化在根本上的?格和不可... 长期以来,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的错误,这就是将本来属于时间性的文化差异错误地解读为属于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并且将中西哲学带入到地域性文化的视野中予以考察,结果造成了中西哲学乃至中西文化在根本上的?格和不可沟通。如果我们对比中西哲学中同属古代世界观范畴的一些普遍的思想范式就可以发现,长期被认为是西方文化传统因素的理性,尤其是理论理性和科学理性,在古代中国也有其最初的表现,同时,它们作为萌芽在古代西方也同样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一种普遍性的文化观察视角就优越于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比较模式,它使得我们可以对无论是中国的古代和现代还是西方的古代和现代,都取得一种基于历史的批判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性 现代性 地域性文化 中西 古今之
原文传递
“术”的边缘化:后五四时代古典文论研究的一个掠影
9
作者 刘顺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F0002,F0003,共9页
技术分析在古典文论研究中,是与其研究范围和领域、观念和方法以及其学科位置关联紧密的系统问题。五四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并未在后五四时期的古典文论研究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道”与“势”的优势更能尊重古典文论研究对象的... 技术分析在古典文论研究中,是与其研究范围和领域、观念和方法以及其学科位置关联紧密的系统问题。五四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并未在后五四时期的古典文论研究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道”与“势”的优势更能尊重古典文论研究对象的前现代特性,也能在对学科分化有所反思的潮流之下,提供别样的参照,但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术”的边缘化,降低了古典文论研究的学术含量,并导致其无法有效而彻底地回应内部的问题,也难以为周边学科提供知识与方法等层面的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分析 后五四时期 古典文论 古今之
下载PDF
解释学与“古今之争”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卫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6,共9页
"古今之争"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同时也是一场持续的运动。它由最初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转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促进了西方人的历史意识以及历史主义、历史哲学和辩证法的发展,由此对解释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 "古今之争"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同时也是一场持续的运动。它由最初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转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促进了西方人的历史意识以及历史主义、历史哲学和辩证法的发展,由此对解释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解释学的发展可以说伴随着"古今之争",其研究内容受到它的规定,从中引发出来的问题及其意义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之 历史意识 历史主义 现代性 解释学 伽达默尔 施特劳斯
下载PDF
莱辛《拉奥孔》中的荷马史诗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5,共8页
莱辛(1729-1781年)在《拉奥孔》"前言"中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该书的出发点仅仅"仿佛"是拉奥孔;而其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篇幅则主要关注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本文从上述重要事实出发,首先细致分析了温克尔曼意... 莱辛(1729-1781年)在《拉奥孔》"前言"中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该书的出发点仅仅"仿佛"是拉奥孔;而其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篇幅则主要关注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本文从上述重要事实出发,首先细致分析了温克尔曼意义上的静穆与莱辛所倡导之荷马意义的号喊所形成的对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较全面考察了莱辛在《拉奥孔》中讲述荷马故事的独特方式。论文认为,莱辛的启发意义在于,在温克尔曼所代表的雕刻般地面对苦难与荣光的方式之外,我们至少还应该有另外一种选择的可能,那就是荷马的即诗的方式,也就是古代的方式。这后一种方式,乃是"更高的类别的人"的方式,与野蛮人相区别,更与文明的现代人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荷马史诗 古今之
下载PDF
《英雄德行》与《鲁滨逊漂流记》——一场围绕中国的古今之争
12
作者 陈西军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9,共11页
面对英国的混乱局面,坦普尔参照复辟时期的共和主义德行,提出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的英雄德行。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英雄德行是其中的典范。在光荣革命之际,古派的坦普尔盛赞中国英雄德行违背了今派在光荣革... 面对英国的混乱局面,坦普尔参照复辟时期的共和主义德行,提出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的英雄德行。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英雄德行是其中的典范。在光荣革命之际,古派的坦普尔盛赞中国英雄德行违背了今派在光荣革命中确立的君主立宪制,遭到了笛福所著《鲁滨逊漂流记》的反对。作为中国英雄德行基础的农业经济也与《鲁滨逊漂流记》主张的重商主义相抵牾。坦普尔想通过颂扬中国的英雄德行来恢复光荣革命之前的旧体系,笛福则希望借助《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中国来否定旧体系,达到捍卫光荣革命成果的目的。两者都无法回避中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德行》 《鲁滨逊漂流记》 中国 古今之
原文传递
古今之争中的女性声音——多尔努瓦夫人的“仙女故事”创作与《菲内特-桑德隆》
13
作者 章文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3,共11页
现代的童话体裁起源于17世纪末期法国上流社会中的“仙女故事”书写风尚,以文学沙龙中的贵族女性为主要创作力量。作为创设并发展于古今之争中的体裁,“仙女故事”不仅声援了厚今派的文艺主张,更反驳了男性所代表的古典主义文学权威,提... 现代的童话体裁起源于17世纪末期法国上流社会中的“仙女故事”书写风尚,以文学沙龙中的贵族女性为主要创作力量。作为创设并发展于古今之争中的体裁,“仙女故事”不仅声援了厚今派的文艺主张,更反驳了男性所代表的古典主义文学权威,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女性道德,是女性创作群体在古今之争与女性之争中的论争武器。本文以代表性作者多尔努瓦夫人为例,辅以对其“灰姑娘”版本《菲内特-桑德隆》的分析,展示在童话文类的发生初期,“仙女故事”中的女性意识先于儿童意识出现,是开拓女性文学空间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尔努瓦夫人 菲内特-桑德隆 仙女故事 古今之
原文传递
黑格尔与辩证法问题上的“古今之争”——基于伽达默尔《黑格尔的辩证法》展开的学术钩沉 被引量:2
14
作者 傅永军 宋凯丞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9,191,192,共11页
黑格尔将辩证法问题上的“古今之争”处理成“古今之辨”,通过差异比较、沟通对话,融汇古今辩证思维于一体,形成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维度的概念辩证法。概念辩证法统合认识中运动着的绝对精神以及绝对精神对自身的反思,揭示人的主观思维... 黑格尔将辩证法问题上的“古今之争”处理成“古今之辨”,通过差异比较、沟通对话,融汇古今辩证思维于一体,形成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维度的概念辩证法。概念辩证法统合认识中运动着的绝对精神以及绝对精神对自身的反思,揭示人的主观思维形式的逻辑进展与绝对精神自身的辩证进展之间的同一性,并基于概念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辨逻辑体系。辩证法执定思辨的逻辑而遗忘了语言,概念间的理性推演取代了语言对事物的言说。伽达默尔则认为,事物在语言中存在,以话语方式呈现。辩证法就是在问与答的对话中说出事物自身的话语方式。伽达默尔重新确立了语言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为对话辩证法赢得了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古今之 概念辩证法 语言 对话辩证法
原文传递
重启“古今之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志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2,共2页
时间本无限,既无始,也无终,因此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存在“古今”问题。就算在古代,也同样有“古今之争”,因为总还有比那时更古的往昔。柏拉图身处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在他之前还有数个世纪的“古风时期”。所谓“古风”,意为“开端”(a... 时间本无限,既无始,也无终,因此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存在“古今”问题。就算在古代,也同样有“古今之争”,因为总还有比那时更古的往昔。柏拉图身处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在他之前还有数个世纪的“古风时期”。所谓“古风”,意为“开端”(arche),但古希腊的古风时期还远不是西方文明的开端,且不说古希腊文明深受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的影响,即便在古希腊内部,也还有青铜文明以及杳不可考的远古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埃及文明 古今之 古典时期 古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青铜文明 西方文明 柏拉图
下载PDF
近世中国文化启蒙历程之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林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43,共9页
近世中国文化启蒙的发展历程,始终围绕着传统与更新之间的关系,这个"古今之争"问题在鸦片战争以后的特殊境遇中往往表现为"中西之争"问题。数百年来,尤其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化浪潮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形成了巨... 近世中国文化启蒙的发展历程,始终围绕着传统与更新之间的关系,这个"古今之争"问题在鸦片战争以后的特殊境遇中往往表现为"中西之争"问题。数百年来,尤其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化浪潮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中国文化启蒙历程呈现一种西风日盛、中学渐衰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普遍性的时代潮流与独特性的文化传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关系,从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这是一个值得国人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启蒙历程 古今之 中西
原文传递
中国刑法学的现状、传统与未来 被引量:4
17
作者 车浩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中国刑法学正面临着“古今中西之争”。所谓“古今中西之争”,是一种常见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思考框架。其中有两层意思,一层说的是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古今之争,另一层说的是在文化空间中表现为中西之争。前者能容纳中国古代的今古... 中国刑法学正面临着“古今中西之争”。所谓“古今中西之争”,是一种常见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思考框架。其中有两层意思,一层说的是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古今之争,另一层说的是在文化空间中表现为中西之争。前者能容纳中国古代的今古文之争、西哲施特劳斯提出的古今自由主义之争等等,后者可涵盖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以及晚近的国际化与本土资源等诸多命题。这里使用古今中西这个框架,是想对发生在当下的中国刑法学界的一些重大理论争议,在宏观层面上提出一些反思性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学 中国 现状 传统 社会科学领域 今古文 古今之 时间维度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近现代变革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晓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表现,它典型地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一个轨迹。同时,它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由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化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 古今之 现代化 文化变革
下载PDF
为成人而作的贝洛童话 被引量:4
19
作者 章文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43,160,共11页
夏尔·贝洛长期被视为童话文体的代表性作家。经数百年接受习惯的沉淀,他与"儿童文学"间的关系似已变得毋庸置疑,消弭了从其他角度解读贝洛童话生成的可能。本文从17世纪的相关史实入手,试图重塑贝洛的创作愿景与所在的... 夏尔·贝洛长期被视为童话文体的代表性作家。经数百年接受习惯的沉淀,他与"儿童文学"间的关系似已变得毋庸置疑,消弭了从其他角度解读贝洛童话生成的可能。本文从17世纪的相关史实入手,试图重塑贝洛的创作愿景与所在的文学空间:他的故事根植于沙龙文学"仙女故事"的互文性网络之中,是参与"古今之争"博弈的武器,对文本细节的分析更能证明其目标读者并非儿童,而是路易十四统治末期上流社会的贵族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贝洛 仙女故事 沙龙文学 古今之
原文传递
原创性对二元范式的超越:论荷尔德林的古今之争
20
作者 葛体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荷尔德林对古今之争的思考突破了温克尔曼、康德、席勒的二元范式,以原创性回应古典和现代孰为优劣的问题。荷尔德林基于自身的现代处境,通过对悲剧性时间的考察,坚持以陌生性调和、激活本己之物。这一切都只能诞生于悲剧性的心灵,诗人... 荷尔德林对古今之争的思考突破了温克尔曼、康德、席勒的二元范式,以原创性回应古典和现代孰为优劣的问题。荷尔德林基于自身的现代处境,通过对悲剧性时间的考察,坚持以陌生性调和、激活本己之物。这一切都只能诞生于悲剧性的心灵,诗人在拆毁和重构中进行全新的创造,用纯粹的言辞来建筑祖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尔德林 古今之 原创性 二元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