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泽 龚仁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16-4717,4731,共3页
目的探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15±0.75)×109/L,(2.49±0.34)×109/L,与治疗前白细胞计数相比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可有效控制感染,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脓肿切开引流 高压氧 疗效
原文传递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一项基于我国近10年已发表数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晨曦 赵冉冉 +4 位作者 孙清超 龚忠诚 刘慧 张维娜 丁明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预后,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DNM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我国已发表的DNM文献(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并进行全面回顾评估,分析DNM感染原...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预后,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DNM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我国已发表的DNM文献(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并进行全面回顾评估,分析DNM感染原因、致病微生物、主要症状、合并症、治疗方法等。结果共检索到781例DNM病例,平均年龄(52.97±5.64)岁,其中554例男性,227例女性。牙源性感染来源、扁桃体和咽喉脓肿、唾液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异物损伤或医源性创伤操作是DNM常见病因的来源,其中牙源性感染来源最多见。链球菌属(n=217)和葡萄球菌属(n=82)是感染灶最常分离得到的菌群,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为59例)。有69.4%(542/781)的DNM患者存在各种合并症,其中超过1/3的患者(n=185)患有糖尿病。碳青霉烯类是治疗DNM最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则是最多的联合用药选择。纵隔引流方法变化多样,但最佳方案尚存争议。本研究发现,72例DNM患者接受了电视辅助胸腔镜/纵隔镜手术引流,22例患者经皮穿刺引流,30例患者单独采用经颈平行入路引流,40例患者进行了开胸手术,617例根据感染病灶具体部位选择相应联合术式进行外科引流。781例DNM患者总死亡率为11.2%。结论DNM最有效的诊治措施为保持高度的临床警觉,及时采取充分的外科引流,并进行重症监护,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营养支持以及必要多次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全身抗生素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感染 腺源性感染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回顾性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5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方敏 王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7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有效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颌面部CT证实的5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感染部位、原因及致病菌进行有效的治疗,观察其治愈率。结果所有患者经对症积极治疗后... 目的探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有效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颌面部CT证实的5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感染部位、原因及致病菌进行有效的治疗,观察其治愈率。结果所有患者经对症积极治疗后,牙龈、颌面部明显肿胀,开口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已成脓肿者经切开引流后伤口愈合,复查显示均正常,治疗最长15d,最短6d,平均(9.2±1.5)d,治愈率达100.00%。结论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抗生素与手术结合用药,相辅相成的用药策略,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抗生素 切开引流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聂廷洪 王俊杰 +1 位作者 齐海涛 高丽荣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预防性气管切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9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发生率为4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感染至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全身疾患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实验室检验项目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是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感染至就诊时间、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合并糖尿病、结缔组织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等因素有高相关性,临床上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和重视。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是否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保证患者的气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呼吸困难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0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瑞凯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0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结果:两组首先均给予常规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开髓引流术,治疗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结果...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结果:两组首先均给予常规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开髓引流术,治疗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都有明显降低,同时两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有2例发生败血症,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起病急,多为牙源性,脓肿切开引流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特征 脓肿切开引流术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徐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35-36,共2页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防性气管切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33例,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防性气管切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33例,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感染到院就诊时间、呼吸不畅、合并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是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均有关,需重视早期预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预防 气管切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金佳敏 蔡协艺 +4 位作者 张伟杰 姜滨 管欣 梁析 梁翔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5-2010年共收治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病因均为牙源性感染。...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5-2010年共收治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病因均为牙源性感染。自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至确诊纵隔感染0.12d,平均6d;纵隔感染至确诊心包炎0~7d.平均2.5d;治疗时间9~63d,平均42.5d。病原菌包括唾液链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及嗜麦芽寡氧单孢菌等。经头颈、纵隔、心包脓肿切开引流,静脉注射抗生素,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全身支持治疗后,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15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化脓性心包炎病情凶险.而下行扩散的过程隐匿,须重视患者的胸部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充分的引流是治疗关键:细菌培养对抗生素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心包炎 纵隔感染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8
作者 黄长波 林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4期3361-3362,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3例。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N201法,革兰阴性菌药敏试...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3例。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N201法,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P法,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3例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67.61%),革兰阳性菌21株(29.58%),真菌2株(2.82%);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共19株,其他依次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株、大肠埃希菌9株、其他3株;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0株,其他依次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8株、肠球菌3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94.7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8.4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100.0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8.24%;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90.00%,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0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87.50%,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75.00%。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吕学芹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7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状况。方法将该院90例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患者按是否罹患糖尿病进行分组:研究组(糖尿病组)与参照组(非糖尿病组),各45例。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状况和白细胞计数状况...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状况。方法将该院90例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患者按是否罹患糖尿病进行分组:研究组(糖尿病组)与参照组(非糖尿病组),各45例。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状况和白细胞计数状况、感染病因情况、住院天数和引流切口数量状况以及并发症类型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状况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比参照组长,且切口数量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患者血糖水平偏高可加剧并发症的发生,继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需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口腔面部重症间隙感染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志波 范亚伟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9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双管... 目的分析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双管负压引流法治疗。两组患者根据脓液的细菌培养应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和感染间隙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2.70±2.49)天,实验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0.70±2.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法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相比较于传统切开引流法的治愈时间短,术后肿胀较轻,愈合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双管负压引流 脓肿 疗效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哲 姜克辉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11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2014年辽宁省铁煤集团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调兵山地区24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全身支持治疗和病因处理,其中对照组...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2014年辽宁省铁煤集团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调兵山地区24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全身支持治疗和病因处理,其中对照组患者加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抗生素+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座链球菌星座亚种。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座链球菌星座亚种等,临床给予全身支持治疗、病因处理、抗生素等治疗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脓肿切开引流术,可有效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12
作者 刘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45-47,共3页
研究在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选取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 研究在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选取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与切开引流的方式治疗,记录并对比患者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康复用时更短;研究组经治疗后的白细胞数量更低;研究组不良事件率更低;研究组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抗菌药物与切开引流的方式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其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治疗效果 白细胞计数 不良事件率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志强 黄代营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10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来源、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5例患者均为牙源性感染,临床...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来源、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5例患者均为牙源性感染,临床表现为颌下、口底、颈部广泛肿胀,脓液形成。影像学显示2例纵隔及胸腔内有脓液形成。经过及时广泛切开引流及多学科综合治疗,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对于临床上颌面多间隙感染合并颈部广泛肿胀的病例应予高度重视,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诊断中有很高价值,应尽早行多部位的切开引流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颈部感染 胸腔纵隔感染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晶晶 李政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血液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住院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患者入院后第1、3、6天血液CRP、WBC、NET%进行...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血液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住院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患者入院后第1、3、6天血液CRP、WBC、NET%进行检测,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血液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入院第一天与对照组比较,血液CRP、WBC、NET%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采集时间不同,血液中三指标变化呈下降趋势。患者入院第一天血液CRP、WBC、NET%升高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RP升高人数较另两项指标多。结论 CRP、WBC、NET%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变化趋势及预后有良好相关性,CRP对间隙感染的诊断、病情发展、治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强旭钊 陈凯炎 黄辉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8期95-96,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给... 目的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给予对照组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各检测指标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2.63%和5.26%,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检测达标时间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快速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减少治疗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糖尿病 胰岛素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治疗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青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11期51-51,53,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04月-2016年05月期间诊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04月-2016年05月期间诊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脓肿切开引流,并采取高压氧同时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分析总结主要病原菌类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最主要的病原菌感染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星座衔球菌星座亚种,两种占总比例的51.2%。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尽早实施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并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31例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柴璐毅 袁甬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6期31-32,共2页
本文通过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31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主... 本文通过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31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与以往的常见致病菌属有所不同,因此建议临床上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分析
下载PDF
一清胶囊辅治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涛 王道春 +1 位作者 郑克清 巩德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25-26,28,共3页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辅治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行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术后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给予一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比...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辅治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行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术后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给予一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1%高于对照组的9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白细胞、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白细胞水平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清胶囊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后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清胶囊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术后
下载PDF
NET、WBC和CRP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洪波 王怡丹 +2 位作者 李帮辉 王启晋 王小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血液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血液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中NET、WBC和CRP水平。结果病例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和3天的NET水平分别为(79.65±6.56)、(74.56±6.32)和(61.51±7.89)×10~9/L,CRP分别为(65.25±21.15)、(54.86±9.09)和(38.46±9.27)mg/L,WBC为(13.49±3.27)、(11.87±4.23)和(8.46±4.14)×10~9/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的NET和WBC水平为(57.41±6.98)和(6.21±2.03)×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的CRP水平为(12.38±3.78)mg/L,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好转,NET、CRP和WBC水平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敏感性(86.0%)高于NET(56.0%)和WBC(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T、CRP和WBC水平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情变化,且CRP对病情发展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下载PDF
老年患者颌面部间隙脓肿疗效分析
20
作者 刘雪冰 马伟 张红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11期64-65,共2页
颌面部间隙感染(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MSI)又称颌周蜂窝组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颌面部最严重、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因其起病急、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后果严... 颌面部间隙感染(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MSI)又称颌周蜂窝组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颌面部最严重、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因其起病急、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1月~2018年3月共收治16例老年颌面部间隙脓肿患者,经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面部间隙感染 蜂窝组织炎 化脓性炎症 老年患者 耳鼻喉科 综合治疗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