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慢病管理平台的临床意义。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将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1年口腔黏膜网状评分、红斑评分和溃疡性评分(reticular,erythema and ulcerati...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慢病管理平台的临床意义。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将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1年口腔黏膜网状评分、红斑评分和溃疡性评分(reticular,erythema and ulcerative,REU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25例5年以上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史的患者进行持续跟踪随访发现,使用该平台2年后,患者线下就诊次数明显减少(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6%的患者认为该平台对疾病管理是实用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医患沟通(66.4%)、复诊随访(39.3%)及认知疾病(32.7%)。“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的构建实现了患者主动健康视角下的精细化、个性化管理,有助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可持续防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到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病例共690例,平均完全缓解率为65.94%;16.8%氨基酮戊酸甲酯乳膏组、局部外用组、每周1次组及预激活时间2~4 h组优于其他亚组,平均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66.91%、78.28%及77.54%。结论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有直接影响,从药物改良的角度开发新的口腔ALA制剂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慢病管理平台的临床意义。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将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1年口腔黏膜网状评分、红斑评分和溃疡性评分(reticular,erythema and ulcerative,REU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25例5年以上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史的患者进行持续跟踪随访发现,使用该平台2年后,患者线下就诊次数明显减少(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6%的患者认为该平台对疾病管理是实用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医患沟通(66.4%)、复诊随访(39.3%)及认知疾病(32.7%)。“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的构建实现了患者主动健康视角下的精细化、个性化管理,有助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可持续防控。
文摘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到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病例共690例,平均完全缓解率为65.94%;16.8%氨基酮戊酸甲酯乳膏组、局部外用组、每周1次组及预激活时间2~4 h组优于其他亚组,平均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66.91%、78.28%及77.54%。结论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有直接影响,从药物改良的角度开发新的口腔ALA制剂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