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建构——一种音乐民族志的考察和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臧艺兵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6,共9页
文章以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民族音乐学的观念,以第一手材料陈述和阐释了吕家河民歌与该村所处地域文化历史互为建构的关系。表明作为一种文化范式的民歌,如何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当地住民的日常生活编织着本土文化之网。
关键词
民歌
吕家河
地域文化
口传
文本
文化建构
音乐民族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三种“文本”存在看周代“诗乐”
2
作者
韩朝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事实上,历史是敞开自身的;同样,周代“诗乐”之历史存在亦在述说自身。本文从“诗乐”存在的历史状况切入考察其历史的面貌。通过梳理发现,周代“诗乐”随着周代社会变化和制度兴衰出现了不同的样貌,以其承载方式看有三种:依存于口传之...
事实上,历史是敞开自身的;同样,周代“诗乐”之历史存在亦在述说自身。本文从“诗乐”存在的历史状况切入考察其历史的面貌。通过梳理发现,周代“诗乐”随着周代社会变化和制度兴衰出现了不同的样貌,以其承载方式看有三种:依存于口传之“诗乐”;展演于仪式之“诗乐”;书写于文本之“诗乐”。在“文本”意义上,即:口传文本、仪式文本和书写文本。此三者特点不一,功用各异,涵义亦殊,同时亦非此消彼长,而是先后产生又共存于不同的空间,用于不同的目的。本文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诗乐”的三种“文本”存在;2.“诗乐”的两次历史衍变;3.“诗乐”的三种社会功用;最后再讨论“诗乐”存在方式的几个历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诗乐”
礼乐制度
口传
文本
仪式
文本
书写
文本
原文传递
民间叙事与文人写作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伦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民间叙事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人写作共同构成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其最重要的载体是民间口传文本。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文人写作群体的扩大,民间叙事一直处于"退行性演变"当中,小区域、小族群语言的原生口传作...
民间叙事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人写作共同构成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其最重要的载体是民间口传文本。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文人写作群体的扩大,民间叙事一直处于"退行性演变"当中,小区域、小族群语言的原生口传作品日益消失,如何挖掘、甄别和保护民间叙事资源,延续本土文化的根,了解民间叙事和文人写作的边界与相互影响,成了重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叙事
口传
文本
文人写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人自死习俗”口传文本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永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14-20,24,共8页
基于对自死窑的田野调查和传承人的采访,结合历史文献和经典民俗学理论的研究表明,老人脱皮神话、食老传说、老人自死传说三种文本具有本土文化的根源性,其内涵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承继性。老人自死传说中,猫鼠相斗的核心情节及其反映的民...
基于对自死窑的田野调查和传承人的采访,结合历史文献和经典民俗学理论的研究表明,老人脱皮神话、食老传说、老人自死传说三种文本具有本土文化的根源性,其内涵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承继性。老人自死传说中,猫鼠相斗的核心情节及其反映的民族冲突具有历史线索和民族情感的依据,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土民间文学创造的产物。来自印度佛经的"弃老"故事与受其影响形成的文本,与本土产生的口传文本处于共存状态,但成型较晚的老人自死传说逐渐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自死习俗
口传
文本
巫术思维
本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苗族古歌”口传文本的多样性书写——基于古歌基本词汇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勤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苗语是中国少数民族方言分歧较大的语种,居住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苗族人在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和语音、语义、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也各不相同,这使得作为口头艺术表现形式的苗族古歌在文本上呈现出多样性的书写特征。
关键词
苗族古歌
口传
文本
词汇
语义
原文传递
《阿诗玛》中民俗的现实活力研究
6
作者
昂晋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4-38,共5页
《阿诗玛》是一部多形态流传的作品,口传作品中显现的民俗是现实活态民俗的反映。通过古彝文《阿诗玛》书面文本与口传文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关键情节的复现率,并通过关键情节的彝族撒尼人习俗文化原型活力度分析,可知口传文本与书面文本...
《阿诗玛》是一部多形态流传的作品,口传作品中显现的民俗是现实活态民俗的反映。通过古彝文《阿诗玛》书面文本与口传文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关键情节的复现率,并通过关键情节的彝族撒尼人习俗文化原型活力度分析,可知口传文本与书面文本中的情节复现率与民俗事象在生活中的活力关系。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诗玛》
书面
文本
口传
文本
民俗
复现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白马人白鸡翎帽饰的由来、意象及其社会功能
7
作者
权新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3期88-93,共6页
白马人以白雄鸡尾羽为帽饰之行为属民间习俗。自然,其解释权在民间。而白马山寨现存的关于白鸡翎帽饰由来的各种口传文本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民间话语诠释,其折射出白鸡翎帽饰的由来及其与战争的内在关联。透过民间话语诠释以及白鸡翎帽饰...
白马人以白雄鸡尾羽为帽饰之行为属民间习俗。自然,其解释权在民间。而白马山寨现存的关于白鸡翎帽饰由来的各种口传文本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民间话语诠释,其折射出白鸡翎帽饰的由来及其与战争的内在关联。透过民间话语诠释以及白鸡翎帽饰的表层,实际上白鸡翎帽饰也负载着信念(致祥辟邪的吉物、英雄和救命恩人之深层意象)与社会功能(社会角色标识、族徽和审美)的双重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人
“沙嘎帽”
白鸡翎帽饰
口传
文本
意象
社会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神纪》
8
作者
严优
岳永逸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966-969,共4页
新近,严优书写中国远古神话谱系的《诸神纪》广受好评。虽然古代中国的神话是碎片化式的,但仍然有着海量的文献需要去耙梳、阅读,更不用说二十世纪以来官方和民间搜集到的大量的口传文本。因此,没有甘心坐冷板凳的文案功夫,没有大胆的...
新近,严优书写中国远古神话谱系的《诸神纪》广受好评。虽然古代中国的神话是碎片化式的,但仍然有着海量的文献需要去耙梳、阅读,更不用说二十世纪以来官方和民间搜集到的大量的口传文本。因此,没有甘心坐冷板凳的文案功夫,没有大胆的取舍和游刃有余的表达力,要在一个基本合理的架构中轻快地讲述、叙写五彩纷呈的中国神话都是不可能的。显然,多年对神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广泛阅读和思考,严优具备这些条件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
文本
表达力
神纪
广泛阅读
碎片化
兴趣
游刃有余
二十世纪以来
原文传递
流动的景观:湘西龙山县土家族“打溜子”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
2
9
作者
唐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4期18-23,31,共7页
"打溜子"作为土家族的一种音乐文化,它的生存与传承基于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它的变迁记录着"打溜子"的表象及内涵的变化,是土家族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土家族"打溜子"...
"打溜子"作为土家族的一种音乐文化,它的生存与传承基于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它的变迁记录着"打溜子"的表象及内涵的变化,是土家族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土家族"打溜子"蕴含着特定的"习惯法"、"集体记忆"等文化特征和特定的"口传"与"文本"的表演转换关系,同样存在特定的演奏"角色"关系、"即兴"音乐行为和"生存价值"、"社会控制"、"文化认同"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溜子”
文化特征
口传
与
文本
即兴演奏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存土家族梯玛仪式口传科仪文本分析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翀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与仪式由梯玛主持,与大多数少数民族巫师不同的是,梯玛在主持仪式时并没有相关仪式内容的科仪文本,而仅凭不同梯玛的记忆来进行。在梯玛的师徒之间,也均使用口传的方式完成传承。幸而,通过梯玛研究者的整理,留下了为数...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与仪式由梯玛主持,与大多数少数民族巫师不同的是,梯玛在主持仪式时并没有相关仪式内容的科仪文本,而仅凭不同梯玛的记忆来进行。在梯玛的师徒之间,也均使用口传的方式完成传承。幸而,通过梯玛研究者的整理,留下了为数不多的梯玛科仪内容的口传文本。这些口传文本由于不同梯玛坛门和个体对仪式的理解和仪式内容的不同,在内容上存在着差异。在内容各不相同的背后,可以发现在文本所记录的仪式结构和神祇体系方面同样却有着关联性和一致性,为完整考察土家族民间信仰体系的整体面貌提供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探寻其分布和传播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民间信仰
梯玛
口传
科仪
文本
原文传递
题名
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建构——一种音乐民族志的考察和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臧艺兵
机构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6,共9页
文摘
文章以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民族音乐学的观念,以第一手材料陈述和阐释了吕家河民歌与该村所处地域文化历史互为建构的关系。表明作为一种文化范式的民歌,如何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当地住民的日常生活编织着本土文化之网。
关键词
民歌
吕家河
地域文化
口传
文本
文化建构
音乐民族志
Keywords
folk song, Lvjiahe, region culture, oral instruction,constructure of cultures,ethnomusicology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三种“文本”存在看周代“诗乐”
2
作者
韩朝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文摘
事实上,历史是敞开自身的;同样,周代“诗乐”之历史存在亦在述说自身。本文从“诗乐”存在的历史状况切入考察其历史的面貌。通过梳理发现,周代“诗乐”随着周代社会变化和制度兴衰出现了不同的样貌,以其承载方式看有三种:依存于口传之“诗乐”;展演于仪式之“诗乐”;书写于文本之“诗乐”。在“文本”意义上,即:口传文本、仪式文本和书写文本。此三者特点不一,功用各异,涵义亦殊,同时亦非此消彼长,而是先后产生又共存于不同的空间,用于不同的目的。本文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诗乐”的三种“文本”存在;2.“诗乐”的两次历史衍变;3.“诗乐”的三种社会功用;最后再讨论“诗乐”存在方式的几个历史特点。
关键词
周代“诗乐”
礼乐制度
口传
文本
仪式
文本
书写
文本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K22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民间叙事与文人写作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伦生
机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文摘
民间叙事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人写作共同构成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其最重要的载体是民间口传文本。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文人写作群体的扩大,民间叙事一直处于"退行性演变"当中,小区域、小族群语言的原生口传作品日益消失,如何挖掘、甄别和保护民间叙事资源,延续本土文化的根,了解民间叙事和文人写作的边界与相互影响,成了重要的前提。
关键词
民间叙事
口传
文本
文人写作
Keywords
folk narration
oral narrative text
literati's writing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人自死习俗”口传文本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永安
机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14-20,24,共8页
基金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2YJAZH170)
文摘
基于对自死窑的田野调查和传承人的采访,结合历史文献和经典民俗学理论的研究表明,老人脱皮神话、食老传说、老人自死传说三种文本具有本土文化的根源性,其内涵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承继性。老人自死传说中,猫鼠相斗的核心情节及其反映的民族冲突具有历史线索和民族情感的依据,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土民间文学创造的产物。来自印度佛经的"弃老"故事与受其影响形成的文本,与本土产生的口传文本处于共存状态,但成型较晚的老人自死传说逐渐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
关键词
老人自死习俗
口传
文本
巫术思维
本土性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苗族古歌”口传文本的多样性书写——基于古歌基本词汇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勤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文摘
苗语是中国少数民族方言分歧较大的语种,居住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苗族人在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和语音、语义、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也各不相同,这使得作为口头艺术表现形式的苗族古歌在文本上呈现出多样性的书写特征。
关键词
苗族古歌
口传
文本
词汇
语义
分类号
I207.72 [文学—中国文学]
H216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原文传递
题名
《阿诗玛》中民俗的现实活力研究
6
作者
昂晋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4-3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彝族祭祀辞的文学治疗研究(18BZW194)。
文摘
《阿诗玛》是一部多形态流传的作品,口传作品中显现的民俗是现实活态民俗的反映。通过古彝文《阿诗玛》书面文本与口传文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关键情节的复现率,并通过关键情节的彝族撒尼人习俗文化原型活力度分析,可知口传文本与书面文本中的情节复现率与民俗事象在生活中的活力关系。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阿诗玛》
书面
文本
口传
文本
民俗
复现率
Keywords
Ashima
Written Text
Oral Text
Folk Custom
Recurrence Rate
分类号
C953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白马人白鸡翎帽饰的由来、意象及其社会功能
7
作者
权新宇
机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3期88-93,共6页
文摘
白马人以白雄鸡尾羽为帽饰之行为属民间习俗。自然,其解释权在民间。而白马山寨现存的关于白鸡翎帽饰由来的各种口传文本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民间话语诠释,其折射出白鸡翎帽饰的由来及其与战争的内在关联。透过民间话语诠释以及白鸡翎帽饰的表层,实际上白鸡翎帽饰也负载着信念(致祥辟邪的吉物、英雄和救命恩人之深层意象)与社会功能(社会角色标识、族徽和审美)的双重使命。
关键词
白马人
“沙嘎帽”
白鸡翎帽饰
口传
文本
意象
社会功能
Keywords
Baima Tibetan group
"Shaga hat"
hat decorations with white rooster feathers
oral legends
image
social function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神纪》
8
作者
严优
岳永逸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966-969,共4页
文摘
新近,严优书写中国远古神话谱系的《诸神纪》广受好评。虽然古代中国的神话是碎片化式的,但仍然有着海量的文献需要去耙梳、阅读,更不用说二十世纪以来官方和民间搜集到的大量的口传文本。因此,没有甘心坐冷板凳的文案功夫,没有大胆的取舍和游刃有余的表达力,要在一个基本合理的架构中轻快地讲述、叙写五彩纷呈的中国神话都是不可能的。显然,多年对神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广泛阅读和思考,严优具备这些条件和能力。
关键词
口传
文本
表达力
神纪
广泛阅读
碎片化
兴趣
游刃有余
二十世纪以来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流动的景观:湘西龙山县土家族“打溜子”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
2
9
作者
唐璟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4期18-23,31,共7页
文摘
"打溜子"作为土家族的一种音乐文化,它的生存与传承基于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它的变迁记录着"打溜子"的表象及内涵的变化,是土家族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土家族"打溜子"蕴含着特定的"习惯法"、"集体记忆"等文化特征和特定的"口传"与"文本"的表演转换关系,同样存在特定的演奏"角色"关系、"即兴"音乐行为和"生存价值"、"社会控制"、"文化认同"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打溜子”
文化特征
口传
与
文本
即兴演奏
文化认同
Keyword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a Liu Zi"
oral transmission and text
improvisational performance
cultural identity
the Tujia Nationality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存土家族梯玛仪式口传科仪文本分析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翀
机构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基金
笔者所主持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层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神职人员身份转换研究:以土家族梯玛为例"成果之一
课题代号09CZJ009
+1 种基金
笔者所主持2011年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科研课题"梯玛仪式中的时间与空间观念表达"成果
课题代号HNYTZ1203
文摘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与仪式由梯玛主持,与大多数少数民族巫师不同的是,梯玛在主持仪式时并没有相关仪式内容的科仪文本,而仅凭不同梯玛的记忆来进行。在梯玛的师徒之间,也均使用口传的方式完成传承。幸而,通过梯玛研究者的整理,留下了为数不多的梯玛科仪内容的口传文本。这些口传文本由于不同梯玛坛门和个体对仪式的理解和仪式内容的不同,在内容上存在着差异。在内容各不相同的背后,可以发现在文本所记录的仪式结构和神祇体系方面同样却有着关联性和一致性,为完整考察土家族民间信仰体系的整体面貌提供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探寻其分布和传播的规律。
关键词
土家族
民间信仰
梯玛
口传
科仪
文本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建构——一种音乐民族志的考察和分析
臧艺兵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三种“文本”存在看周代“诗乐”
韩朝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3
民间叙事与文人写作
黄伦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老人自死习俗”口传文本的历史嬗变
徐永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苗族古歌”口传文本的多样性书写——基于古歌基本词汇的语义分析
张勤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6
《阿诗玛》中民俗的现实活力研究
昂晋
《红河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白马人白鸡翎帽饰的由来、意象及其社会功能
权新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诸神纪》
严优
岳永逸
《中国文学年鉴》
2018
0
原文传递
9
流动的景观:湘西龙山县土家族“打溜子”的文化特征
唐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现存土家族梯玛仪式口传科仪文本分析
刘翀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