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1-1区东一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叠置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波 廖保方 +3 位作者 冯晗 王英彪 贾胜利 邱宇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9,共9页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完成了南堡1-1区东一段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划分。通过总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分析了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1区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完成了南堡1-1区东一段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划分。通过总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分析了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1区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5. 2~11. 5 m,宽度最大可达400 m;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剖面上存在分离式、叠加式、切叠式3种接触关系,以分离式为主;平面上存在分离式、相变式、对接式、切割式4种接触关系,以切割式为主;在空间上可组合成12种基本接触类型,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分离+切割、叠加+切割、叠加+对接、切叠+切割等;湖泊水体周期性变化、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通量比值(A/S)、动态地貌形态变化等因素共同形成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剖面下切能力有限而平面频繁改道交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浅水三角洲前缘 单砂体 叠置特征 东一段 南堡1-1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砂体富集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汉卿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63,共5页
古近系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是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的重要储层,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统计砂地比等数据,并结合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类型及砂体富集规律。研究... 古近系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是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的重要储层,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统计砂地比等数据,并结合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类型及砂体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上段为一套完整的三级层序,其内部依次为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井间对比剖面显示,LST时期砂体以Ⅰ型河道为主,河道切割叠置特征明显;TST时期砂体以Ⅱ型河道为主,河道呈叠置特征,切割作用不明显;HST时期砂体以Ⅲ型河道为主,几乎不存在切割叠置特征,河道间相互分离。叠置特征和富砂规律主要受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速率控制。研究其富砂规律对莱州湾凹陷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砂体富集模式 叠置特征 垦利10-4油田 莱州湾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巴什基奇克组水下分流河道迁移叠置演化规律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杨华童 林小兵 +4 位作者 张萱 王壮生 范峻铭 王贵华 柳远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季节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特征,以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曲线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讨论了水下分流河道接触关系及迁移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季节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特征,以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曲线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讨论了水下分流河道接触关系及迁移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巴什基奇克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为200~1500 m,沉积物砂地比高,河道迁移频繁,迁移叠置样式为间湾相隔型、拼接型和切割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整体较好,迁移叠置后可形成孔渗性能较好的连续优质储层。明确水下分流河道迁移叠置规律对于牙哈地区油气勘探的深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接触关系 河道迁移叠置特征 巴什基奇克组 牙哈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及其纵向叠置特征与不整合界面的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龚华 李忠权 +1 位作者 陈骁 陈均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4,113,共7页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各反射界面终止类型的识别,分析地震反射终止类型的纵向叠置特征,结合各时期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背景,解析乌尔逊凹陷各不整合界面的地质意义,并通过剖面演化史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各反射界面终止类型的识别,分析地震反射终止类型的纵向叠置特征,结合各时期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背景,解析乌尔逊凹陷各不整合界面的地质意义,并通过剖面演化史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覆地层通常上超于界面之上,界面对下伏地层普遍表现为削截;局部不整合界面虽然在局部会出现上超下削现象,但界面上下属于同一个沉积建造,不是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地震反射终止类型 纵向叠置特征 不整合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