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分频编码的最小二乘裂步偏移方法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建平 孙郧松 +2 位作者 李振春 曹晓莉 李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2-707,4,共6页
相位编码是提高海量数据处理效率的重要策略,目前已逐步用于地震叠前偏移成像和全波形反演研究。本文在传统静态和动态编码的基础上,在频率域对炮集采用分频方式进行编码,实现了一种基于分频编码方式的最小二乘裂步偏移方法。通过模型... 相位编码是提高海量数据处理效率的重要策略,目前已逐步用于地震叠前偏移成像和全波形反演研究。本文在传统静态和动态编码的基础上,在频率域对炮集采用分频方式进行编码,实现了一种基于分频编码方式的最小二乘裂步偏移方法。通过模型试算及不同编码方式的对比得到如下几点认识:1通过对国际标准盐丘模型成像试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2通过对不同编码方式的成像效果对比表明,本文介绍的分频编码方式既能获得较好的偏移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海量数据偏移成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编码 叠前偏移成像 动态编码 分频编码 最小二乘
下载PDF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软件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方伍宝 孙建国 +2 位作者 赵改善 王华忠 程玖兵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86-490,共5页
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可以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领域从复杂构造成像扩大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性地层成像。研制开发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包含工区管理、数据管理、偏移速度分析、构造建模、2D/3... 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可以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领域从复杂构造成像扩大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性地层成像。研制开发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包含工区管理、数据管理、偏移速度分析、构造建模、2D/3D地震速度建模、地震偏移成像、三维可视化、辅助计算等一系列功能模块;具有独特的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成像、高效并行计算、三维可视化和性能优化等特色技术。对该软件系统进行了SEG/EAGE3D盐丘模型数据测试,在所获得的成像剖面上盐丘边界和断层清晰。将该软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河南油田泌阳凹陷的高陡构造、胜利油田的古潜山内幕都得到了很好的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叠前偏移成像 软件系统 模型测试 地震数据处理
下载PDF
复杂地表探区地震勘探的认识及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观点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华忠 许荣伟 +1 位作者 冯波 吴建鲁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805,共17页
油气地震勘探已经进入了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复杂储层和深层目标勘探的阶段,“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我国西部各油气盆地的山前带/前山带探区已经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域,并取得了不错的勘探效果。但是... 油气地震勘探已经进入了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复杂储层和深层目标勘探的阶段,“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我国西部各油气盆地的山前带/前山带探区已经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域,并取得了不错的勘探效果。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已经完全解决了“双复杂”探区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问题。首先,界定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根本问题在于基于剧变道间时差和低信噪比数据如何建立满足偏移成像要求的速度模型,从勘探地震介质系统的线性性及地震波成像本质是实现地下同一反射点处不同偏移距反射子波的同相位叠加的角度、从道间时差破坏局部线性同相轴线性相位特征的角度、从时间域成像处理与深度域成像处理的分界点在于基于风化层底面之上的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后CMP道集中同相轴是否满足双曲时距关系的假设的角度、从当前线性化的层析速度反演仅能估计背景光滑速度的角度、从线性化的偏移成像仅仅依赖于背景光滑速度模型的角度,全面分析了解决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问题的根本逻辑和方法技术流程,指出以道间时差消除为中心的数据预处理+小平滑基准面+全深度域地震波成像是解决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问题的正确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勘探 复杂地表 剧变道间时差 低信噪比 预处理 速度建模 叠前偏移成像 成像处理流程
下载PDF
覆盖密度对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彭晓 李献民 +3 位作者 夏建军 王正军 杨万祥 李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常规稀疏三维地震,由于线距大导致覆盖密度不足,理论分析和实际采集实例,当炮点距和道距基本满足空间采样定理时,应充分重视炮线距和检波线距方向的空间采样密度。减小炮线距和检波线距提高覆盖密度,可扩大三维空间带宽,达到提高叠前偏... 常规稀疏三维地震,由于线距大导致覆盖密度不足,理论分析和实际采集实例,当炮点距和道距基本满足空间采样定理时,应充分重视炮线距和检波线距方向的空间采样密度。减小炮线距和检波线距提高覆盖密度,可扩大三维空间带宽,达到提高叠前偏移成像精度的目的,同时叠前偏移道集以及成像数据体信噪比也可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密度 叠前偏移成像 信噪比 成像分辨率
下载PDF
矿井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在龙东矿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忠远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龙东煤矿区内构造较为发育,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为7、17、21号煤层,为查明21煤试采区巷道前方断层、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及导水状态,采用矿井地震超前探测技术进行了超前探测,测线布置在回风巷左帮上,共设炮点20个,利用两个三分量传感器C1... 龙东煤矿区内构造较为发育,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为7、17、21号煤层,为查明21煤试采区巷道前方断层、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及导水状态,采用矿井地震超前探测技术进行了超前探测,测线布置在回风巷左帮上,共设炮点20个,利用两个三分量传感器C1、C2接收。对采集数据进行波场分离、反射波提取、叠前偏移成像等核心技术处理,得到SV波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图,从中提取了5个异常界面,分别位于迎头前方22.5m、40.5m、54.5m、64.5m、98.5m,结合地质资料,解释为小断层。根据现场掘进实测剖面资料,矿井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在龙东矿探测的异常界面准确,其界面距离最大误差率小于10%,表明该技术在掘进迎头前方100m范围内可以有效探测断层等地质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地震超探测技术 波场分离 叠前偏移成像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基于叠前偏移成像的高密度观测系统分析评价方法——以准南山前带区块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邸志欣 谢金平 +2 位作者 谷玉田 宋智强 霍晗勇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1-781,共11页
准南山前带地区具有典型“三复杂”的特点,即“近地表、地下构造、储层”十分复杂,该区的油气勘探为世界级的难题。地震勘探采集的关键在于观测系统设计的优劣,常规单一炮检距属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仅适用于相对复杂的区域,无法满足复... 准南山前带地区具有典型“三复杂”的特点,即“近地表、地下构造、储层”十分复杂,该区的油气勘探为世界级的难题。地震勘探采集的关键在于观测系统设计的优劣,常规单一炮检距属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仅适用于相对复杂的区域,无法满足复杂山前带的高密度观测系统成像质量评价的需求。针对以上现状,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应山前带的基于叠前偏移成像的高密度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利用综合质量因子、逆时聚焦、逆时偏移成像和数据驱动等4种评价手段,能较好地实现复杂山前带地震采集参数论证与优选,将理论模拟与数据驱动处理相结合,得到影响成像精度的观测系统敏感参数排序,炮线距的改变较炮点距的改变对偏移效果影响显著,形成的对“三复杂”山前带观测系统评价优选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复杂山前带地震数据的成像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准南山前带地区,获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和地质效果,该方法可推广应用至其它山前带或复杂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复杂 综合质量因子 叠前偏移成像 定量评价 成像精度
下载PDF
一种基于随钻VSP地震地质导向的钻井轨迹高效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敬雅 李相文 +5 位作者 刘永雷 徐博 高江涛 王茂 吴江勇 张泉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塔里木盆地发现多个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田,随着开发的不断推进,中小型储集规模的缝洞体已经成为产能建设的主力目标。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复杂地层速度的影响,缝洞体系偏移成像、归位存在一定误差,常导致钻井的失利。笔者提... 塔里木盆地发现多个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田,随着开发的不断推进,中小型储集规模的缝洞体已经成为产能建设的主力目标。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复杂地层速度的影响,缝洞体系偏移成像、归位存在一定误差,常导致钻井的失利。笔者提出一种基于随钻VSP地震地质导向的钻井轨迹高效优化方法,首先应用VSP速度与基于三角网格的新构造模型高效率地校正原始地震偏移速度场,再联合修正后的各向异性参数场对地震数据进行快速偏移成像。其次,对新数据的全层系地层的构造特征再分析,预测优质储层的发育位置,确定最终靶点。最后,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采用最为经济的优化设计钻井轨迹,钻进入靶。应用表明,该技术在大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得到提升。调整轨迹后的储层钻遇率和钻完井直投率分别提升16%和13.2%,有效地促进了油田实施低成本效益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轨迹优化 VSP驱动校正速度场 叠前偏移成像 缝洞型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层控数据驱动的层间多次波预测与压制方法及其应用
8
作者 裴云龙 杨金龙 +1 位作者 蒋波 袁刚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2-924,共13页
复杂的火成岩或膏岩层强反射界面产生的层间多次波对一次波有强烈的干涉效应,精准识别层间多次波并对其进行预测和压制是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瓶颈之一。常规的叠前数据驱动的层间多次波预测与压制方法需要预测每个反射界面产生的多次波,... 复杂的火成岩或膏岩层强反射界面产生的层间多次波对一次波有强烈的干涉效应,精准识别层间多次波并对其进行预测和压制是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瓶颈之一。常规的叠前数据驱动的层间多次波预测与压制方法需要预测每个反射界面产生的多次波,效果不佳且运算量非常大。为此,提出基于层控数据驱动的层间多次波预测与压制方法,从层间多次波正演模拟出发,分析了对目的层有影响的层间多次波的产生来源和形成的地质条件,再利用井标定的井震匹配情况和构造模型多次波正演模拟记录进行对比确定,将产生多次波的主要反射界面作为层控模型层,从而减少对所有多次波进行预测的运算量,再采用逐层预测和压制的思路,保证预测的层间多次波的有效性,最后,采用保护指定有效地层的最小二乘自适应匹配相减技术进行层面多次波的压制。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和压制有影响的层间多次波,从而消除假构造,提高了地层构造、断裂和缝洞型储层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多次波 识别 预测与压制 自适应相减 叠前偏移成像
下载PDF
地震采集与处理因素对溶洞成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军华 张彬彬 +3 位作者 吴成 胡中平 王立歆 徐颖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50-1356,共7页
溶洞型储层是我国西部油区一种主要储层类型.该类储层具有高声波时差、低密度、钻井放空、剖面呈串珠状等特征,目前已形成溶洞描述与雕刻、储集体体积计算等多项行之有效的解释技术.但是由于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和解释相对比较独立,采集... 溶洞型储层是我国西部油区一种主要储层类型.该类储层具有高声波时差、低密度、钻井放空、剖面呈串珠状等特征,目前已形成溶洞描述与雕刻、储集体体积计算等多项行之有效的解释技术.但是由于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和解释相对比较独立,采集与处理对溶洞成像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人们关注得还比较少.另外,解释人员还在非串珠的地方找到了好的油气藏,这究竟是地下复杂储层结构造成的,还是不合理的采集因素或错误的处理参数、假象造成的,对此人们研究得更少.本文从塔河油田实际资料出发,以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为基础,重点对采集面元大小、覆盖次数、静校正量、噪声去除、速度谱拾取精度、不同偏移方法对溶洞成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覆盖次数减小使串珠能量减弱,面元增大使横向分辨率降低,小面元、高覆盖有利于提高溶洞的成像质量;静校正量较大时使串珠发生不规则形变,收敛性也变差,分辨率降低;随机噪声不是影响溶洞的主要因素,只有当覆盖次数较小时才有影响;速度是影响溶洞绕射波收敛的主要因素,3%的偏差就会使溶洞绕射波产生较大的上翘或下拉;不同偏移方法适用性条件有所区别,如时域的叠前偏移与频域的叠前偏移在抗噪性上有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正演模拟 面元 静校正量 噪声 速度分析精度 叠前偏移成像
原文传递
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系统V2.0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波 詹毅 祝宽海 《石油科技论坛》 2015年第B10期4-7,共4页
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系统V2.0是在GeoEast V1.0基础上,优化和完善了系统软件平台的系统主控、信息通信、数据管理等功能,增加了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新功能,在超大地震数据管理、PC—Cluster集群系统高效计算、统一系统通... 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系统V2.0是在GeoEast V1.0基础上,优化和完善了系统软件平台的系统主控、信息通信、数据管理等功能,增加了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新功能,在超大地震数据管理、PC—Cluster集群系统高效计算、统一系统通信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形成了具有较完备的陆上和海上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解释功能系列,并在噪声压制、复杂区静校正、复杂构造成像、VSP和多波资料处理、小断层和裂缝识别、现代属性提取与应用等技术方面具有特色,可支持上百TB数据的处理与管理、上千CPU/GPU集群规模的并行处理以及上百平方千米二维、三维的联合解释和盆地级解释,有力提升了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全球少数能够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全面技术支撑的软件系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GeoEast 大规模并行计算 表层校正 多域去噪 叠前偏移成像 现代属性
下载PDF
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地震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锡文 杨春梅 +2 位作者 孙丽娟 孙丽萍 孙刚安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3年第S1期17-19,共3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与地震岩性成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地震资料的特点 ,开展精细速度场、基于正演模型的成像方法、叠前偏移成像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形成了一...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与地震岩性成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地震资料的特点 ,开展精细速度场、基于正演模型的成像方法、叠前偏移成像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地震成像的处理流程和方法 ,最终成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叠前偏移成像 精细速度场 正演模型 复杂断块
下载PDF
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成像关键技术
12
作者 张庆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2年第9期171-173,共3页
为满足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需求,提高缝洞型储集体的成像精度,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特点,在总结前期地震资料处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塔河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应用叠前保幅去噪、高精度速度建模、分... 为满足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需求,提高缝洞型储集体的成像精度,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特点,在总结前期地震资料处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塔河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应用叠前保幅去噪、高精度速度建模、分方位处理、OVT域处理、优化叠前偏移参数、RTM逆时偏移成像等技术,优选适合塔河油田开发需求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成像关键技术,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成像精度明显提高,建立了适合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成像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序列,提高了奥陶系风化壳残丘刻画、隐蔽断裂刻画及小尺度缝洞成像精度和位置准确度,为储层预测提供了可靠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 叠前偏移成像 保幅处理
下载PDF
沙漠地区老地震资料再处理技术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云翠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82-86,共5页
由于地震采集需要,很多沙漠地区老地震资料需要再处理。本文就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做些技术探讨,在提高地震剖面成像精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并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为沙漠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静校正 保真去噪 一致性处理 叠前偏移成像
下载PDF
宽线技术在东海南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徐翠娥 席敏红 汪鹏 《海洋石油》 CAS 2020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沉积层的进一步研究要求,开展了立体震源的海洋宽线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成果资料品质较好,主要体现在资料低频信息增加,深层反射波组特征明显、资料信噪比提高、横向连续性向好。海上立体... 为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沉积层的进一步研究要求,开展了立体震源的海洋宽线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成果资料品质较好,主要体现在资料低频信息增加,深层反射波组特征明显、资料信噪比提高、横向连续性向好。海上立体震源宽线地震是提高中深层地震资料质量较为经济、实用、有效的技术,较好提高了东海南部中生界地层中地震叠前偏移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震源 海洋宽线地震 叠前偏移成像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叠前高斯波束深度偏移
15
作者 Tianfei Zhu 李霞 《油气地球物理》 2007年第4期47-49,共3页
高斯波束深度偏移(Hill,1990,2001)是一种可替代Kirchhoff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的方法。它不但克服了Kirchhoff偏移不能对多次波成像的缺陷,同时又保留Kirchhoff偏移利用回转波对陡倾角构造成像的优点。它通过直接向下外推局部平面波代替... 高斯波束深度偏移(Hill,1990,2001)是一种可替代Kirchhoff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的方法。它不但克服了Kirchhoff偏移不能对多次波成像的缺陷,同时又保留Kirchhoff偏移利用回转波对陡倾角构造成像的优点。它通过直接向下外推局部平面波代替单道散射波,避免了Kirchhoff偏移中固有的对不稳定噪音的偏移,可获得与波动方程偏移相当的地下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叠前偏移成像 Kirchhoff偏移 高斯波束偏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