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 |
李显杰
修倜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54
|
|
2
|
空缺与重复:格非的叙事策略 |
陈晓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2
|
|
3
|
叙述人·人称·视点──电影叙事中的主体策略 |
李显杰
修倜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6
|
|
4
|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朱厄特创作的女性视角 |
金莉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7
|
|
5
|
非虚构写作与想象乡土中国的方法——以《妇女闲聊录》、《中国在梁庄》为例 |
张莉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6
|
电影空间种种 |
戴维.鲍德怀尔
好东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8
|
|
7
|
沈从文与现代小说的文体变革 |
刘洪涛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2
|
|
8
|
论时间和自传 |
王成军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9
|
一个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评王小波《万寿寺》 |
张伯存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1
|
|
10
|
缺席的在场者——方方《风景》与苏童《菩萨蛮》的叙述学解读 |
董瑾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11
|
面对苦难的现身说法──论张炜的三部长篇小说 |
宋炳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8
|
|
12
|
为什么我们要有叙事? |
耿占春
|
《天涯》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13
|
灰色幽默:方方小说的个性与评价 |
仵从巨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4
|
王安忆的“转型” |
吴义勤
|
《文学自由谈》
CSSCI
|
1992 |
8
|
|
15
|
在场·聚焦·观照:论《红楼梦》“边缘”女性形象的叙事功能 |
陈超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6
|
《变》的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 |
林青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5
|
|
17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
应必诚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18
|
论池莉小说的叙述话语 |
吴文薇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5
|
|
19
|
1985—1990:作为技术性小说作家的叶兆言 |
费振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6
|
|
20
|
作者的在场与退场——新时期小说非全知叙事思潮的文化背景及其意识形态 |
孙先科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