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0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1
作者 杨修群 朱益民 +2 位作者 谢倩 任雪娟 徐桂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9-992,共14页
作者以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现象为重点 ,系统地回顾了太平洋年代际变率观测、模拟和理论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在PDO时空结构方面 ,总结了PDO的基本观测事实 ,在PDO成因方面 ,从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观点出发比较了三类PDO形成机制的理论或... 作者以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现象为重点 ,系统地回顾了太平洋年代际变率观测、模拟和理论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在PDO时空结构方面 ,总结了PDO的基本观测事实 ,在PDO成因方面 ,从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观点出发比较了三类PDO形成机制的理论或假说 ,讨论了现有理论或假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作者也简要介绍了东亚及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其和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联系 ,并讨论了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在PDO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年代际振荡 大气环流异常 变率 年代际变化 海表温度 观测 气候 成因 若干问题
下载PDF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序列及其变率 被引量:107
2
作者 王绍武 龚道溢 +1 位作者 叶瑾琳 陈振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 ,建立了我国 1 1 0°E以东 35个站 1 880~ 1 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 880~ 1 89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 ;1 90 0~ 1 950年根据降水量等级图 ,并用史料插补 ;1 951年以后完全是降...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 ,建立了我国 1 1 0°E以东 35个站 1 880~ 1 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 880~ 1 89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 ;1 90 0~ 1 950年根据降水量等级图 ,并用史料插补 ;1 951年以后完全是降水量观测资料。 3段时间降水量观测记录分别占2 2 .6%、 69.0 %及 1 0 0 %。史料部分利用了近 30多年公布的 1 5种经过整编的旱涝记载。本文介绍了建立序列的方法及可能包含的误差大小。年降水量的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量的突出周期有两个 ,分别是 3.3a和 2 6.7a,前者可能与 ENSO的影响有关 ,而后者则说明我国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近百年来我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只有约 +0 .1 % /1 0 0 a。我国降水近几十年的低频变化 ,可能主要是年代际变化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降水量 变率 降水观测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55
3
作者 于海英 许建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754,共8页
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温度和降水对青藏高原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在这40年里高原的温度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及地域性差异较大。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植被变化的时空差异也较大。从植被覆盖角度看,中部和西北... 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温度和降水对青藏高原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在这40年里高原的温度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及地域性差异较大。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植被变化的时空差异也较大。从植被覆盖角度看,中部和西北部植被趋于退化,而东南部植被状况在改善。同时,植被返青期和黄枯期发生变化;部分地区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改变;垂直和水平植被带推移;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的同时,一些地区的生物量有所下降;土壤碳库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由于冻融和沙漠化,部分区域植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最后,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定点观测和长期监测、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变率 高原生态系统 生物量 退化
原文传递
冬季西风环流指数的变率及其与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用H40°N-H65°N即40°N和65°N纬圈平均位势高度的差来定义西风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温带地区西风的强弱。西风环流强的年份,北半球气温通常偏高,主要是中纬度大陆变暖明显,这可能与中高纬度西风强时,向北的经向热量输... 用H40°N-H65°N即40°N和65°N纬圈平均位势高度的差来定义西风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温带地区西风的强弱。西风环流强的年份,北半球气温通常偏高,主要是中纬度大陆变暖明显,这可能与中高纬度西风强时,向北的经向热量输送也加强有关。在长期变化的趋势上,1950年代以前北半球偏暖时期的指数偏低,而偏冷时期的指数偏高。但近30多年来,伴随全球加速变暖,西风指数也持续加强,这是否与温室效应的加强有关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指数 变率 温度
下载PDF
有关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的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何金海 宇婧婧 +1 位作者 沈新勇 高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9,共11页
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随着气候学研究及季风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亚洲季风的认识与形成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东亚季风爆发及其过... 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随着气候学研究及季风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亚洲季风的认识与形成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东亚季风爆发及其过程的影响因子的认识。此外,对于东亚季风的季节性变化、低频振荡、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机制也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提出了在季风动力学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变率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 亚洲季风 气候学 全球气候 影响因子 动力学研究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导致的冬小麦产量波动及应对措施模拟 被引量:32
6
作者 熊伟 许吟隆 林而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80-385,共6页
气候变化导致中国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中国未来的农业生产。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未来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A2和B2下的气候变化情景分别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研究了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地区冬小麦长时间序列的产量波动及产量... 气候变化导致中国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中国未来的农业生产。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未来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A2和B2下的气候变化情景分别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研究了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地区冬小麦长时间序列的产量波动及产量变率的可能变化,及采取两种适应措施后,产量波动及变率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A2和B2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3个时段冬小麦平均产量和最高产量会有所增高,但产量的年际波动和变率也将明显加大,产量的年际变幅也会显著增加。采取适应措施后,调整播期和改变品种会减少产量的波动和变率,该地区播期适当提前,选用中熟品种是未来气候变化下的较好适应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波动 冬小麦 应对措施 中国北方地区 温室气体排放 未来气候变化 长时间序列 发生变化 气候资源 农业生产 模式模拟 区域气候 中熟品种 变率 高产量 年际 播期
下载PDF
西伯利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蓝柳茹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2-674,共13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冬季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代际尺度上SH在20世纪6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冬季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代际尺度上SH在20世纪60年代末后减弱、收缩、东界西撤、南界北退,21世纪以来SH面积扩张。年际尺度上SH面积的年际方差最大。(2)SH强度、面积和东界经度的年际变率在21世纪以来都增大,SH特征量的年代际变率均在1975年前后由大转小。(3)中国冬季偏冷年的SH较为强大且东扩南伸,同期500 hPa高度类似遥相关欧亚型(EU)正位相的异常分布和增强的欧亚脊对SH发展起主要作用,反之亦然。年际尺度上当SH加强扩张并东扩南伸时,强度的影响最大,中国大部为冷冬,尤其是南方。年代际尺度上面积的影响最强,SH加强扩张(减弱收缩)并东伸(西撤)时,黄河以北气温偏低(高)。(4)年际尺度上当SH强度和面积的变率偏大(小),东界和南界的变率偏小(大)时,中国大部冬季气温的年际波动剧烈(平缓)。年代际尺度上当SH特征量的变率均偏大(小)时,华北和东北冬季气温的年代际波动加大(减小),而南方冬季气温的年代际波动减弱(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年代际 西伯利亚高压异常 变率 协同变化 中国冬季气温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变率及其与前期下垫面热力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龚道溢 史培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1-215,共5页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有很大的变率 ,频繁的干旱对农牧业生产有严重影响。论文分析了1880年以来的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近百年来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有明显的阶段性。功率谱分析显示有35年左右的周期。年代际尺度的波动是干湿变化的重要...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有很大的变率 ,频繁的干旱对农牧业生产有严重影响。论文分析了1880年以来的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近百年来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有明显的阶段性。功率谱分析显示有35年左右的周期。年代际尺度的波动是干湿变化的重要背景。以250mm等雨量线表示的农牧交错带南北位置也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 ,在1978年以前和以后的两段时期 ,平均位置有显著的差别 ,前后平均有大约1.5个纬度的变化。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与前期春季亚欧地区大范围的温度异常有较好的关系。印度和巴基斯坦及相邻印度洋地区是显著的正相关区 ;亚洲西部的内陆地区是显著的负相关区。这两个地区春季的温度能解释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方差的15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农牧交错带 夏季降水 下垫面 变率 阶段性 降水量 热力状况
下载PDF
“81.8”持续暴雨期中-α尺度低涡发展的涡度变率及其热源 被引量:25
9
作者 程麟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7-350,共14页
1981年8月14日至22日(“81.8”)发生在陕、甘、川毗邻区的一次持续暴雨过程,与伴有切变线的低涡持续发展直接关联。涡度变率诊断揭示,涡度正变率中心初生于青藏高原东侧低空,其后出现了高、低空涡度正变率中心的迭加和耦合以及在垂直方... 1981年8月14日至22日(“81.8”)发生在陕、甘、川毗邻区的一次持续暴雨过程,与伴有切变线的低涡持续发展直接关联。涡度变率诊断揭示,涡度正变率中心初生于青藏高原东侧低空,其后出现了高、低空涡度正变率中心的迭加和耦合以及在垂直方向的贯通过程。涡度正变率中心的这种垂直结构及其演变,与切变线低涡生成和发展的正涡度中心垂直结构及其演变基本一致。在贡献于涡度变率的因子中,非线性相互作用涡度变率的相对数值最大;由于地形强迫的时间平均涡度变率只对切变线低涡的生成和维持是重要的;扰动涡度变率在切变线低涡强烈发展时才有值得注意的贡献。中尺度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揭示,视热源Q_1和水汽汇Q_2垂直积分的高值区同切变线低涡发展区及暴雨区大体一致;Q_1和Q_2的时空平均垂直廓线表明,Q_1的最大加热区间在570至400 hPa,而Q_2的最大区间在650至550 hPa;由于感热和潜热对流涡动通量辐合的加热,约等于凝结释放潜热量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尺中度 低涡 涡度 变率 热源
下载PDF
北大西洋涛动变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龚道溢 周天军 王绍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13-420,共8页
介绍了近年来北大西洋涛动研究的最新进展。 NAO指数序列的建立取得了很多成果 ,包括一些观测气象记录的序列以及利用树木年轮、冰芯等代用资料建立的近 30 0多年的序列 ,这些长的序列显示 NAO不仅有突出的年际变率 ,也有显著的年代际... 介绍了近年来北大西洋涛动研究的最新进展。 NAO指数序列的建立取得了很多成果 ,包括一些观测气象记录的序列以及利用树木年轮、冰芯等代用资料建立的近 30 0多年的序列 ,这些长的序列显示 NAO不仅有突出的年际变率 ,也有显著的年代际变率。总结了 NAO对地面温度、降水、北大西洋飓风和北半球臭氧等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NAO的低频变率可能与气候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强迫有关。许多模拟研究发现 NAO与温盐环流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这种关系还有待观测资料的证实。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是影响 NAO变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NAO) 变率 NAO序列
下载PDF
实体模型变率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姚仕明 张玉琴 李会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4,共4页
通过系列变率模型试验研究表明,模型变态对水流与泥沙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变率不大于10,且分流角与两汊过流横断面面积相差均不大时,模型变态对汊道的分流比影响甚微;当变率大于4、模型宽深比小于5 时,模型变态对纵向... 通过系列变率模型试验研究表明,模型变态对水流与泥沙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变率不大于10,且分流角与两汊过流横断面面积相差均不大时,模型变态对汊道的分流比影响甚微;当变率大于4、模型宽深比小于5 时,模型变态对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弯道水流动力轴线及其河床变形影响较大,并且模型变态对泥沙冲淤相似的影响较对流场的影响更为敏感。研究还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模型 变率 水流 泥沙 冲淤
下载PDF
冬春季节北极海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武炳义 高登义 黄荣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利用1953~1990年海冰密集度资料,研究了冬、春季节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 征。结果表明:冬、春季节海冰变率大的海区主要有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巴芬湾、戴维斯 海峡以及白令海;在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和白令海海区,冬季海冰... 利用1953~1990年海冰密集度资料,研究了冬、春季节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 征。结果表明:冬、春季节海冰变率大的海区主要有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巴芬湾、戴维斯 海峡以及白令海;在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和白令海海区,冬季海冰变率比春季的大;冬、春 季节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面积均与春季白令海海冰面积呈反向变化关系,与巴芬湾、戴维 斯海峡海冰面积也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分析还表明:北极海冰面积还表现出年代际时间尺 度变化,尤其在冬季。春季格陵兰海海冰明显存在12年变化周期,而在冬、春季节,喀拉 海、巴伦支海海冰存在10年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 巴伦支海 变率 年代际变化 白令海 年变化 格陵兰 春季 季节 海区
全文增补中
中国降水的季节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姚世博 姜大膀 范广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1203,共13页
本文使用一套基于中国气象局所属的2416个台站数据所得的高分辨降水资料,对1961~2013年中国降水季节性进行了研究。就全国平均而言,各季节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率最高的为夏季(56.5%),春季(19.3%)和秋季(18.9%)次之,冬季(5.3%)最少;针对... 本文使用一套基于中国气象局所属的2416个台站数据所得的高分辨降水资料,对1961~2013年中国降水季节性进行了研究。就全国平均而言,各季节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率最高的为夏季(56.5%),春季(19.3%)和秋季(18.9%)次之,冬季(5.3%)最少;针对不同地区,各季节降水百分率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华南春季降水最多、东北至高原一线秋季降水大于春季降水。春、夏两季降水百分率高值(低值)区域略呈现出降水百分率减少(增多)趋势,秋季整体上略微减少,冬季则显著增加;季节降水百分率的变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大而冬季小,其西部的变率与地形为显著负相关,东部变率的大值区位置随季节变化;秋冬两季的降水百分率变率有显著增加,各季节不同地区变率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季节性 百分率 变率 趋势
下载PDF
内蒙古大(暴)雪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20
14
作者 江毅 钱维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8-48,共11页
利用1961年10月~1998年3月期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内蒙古111个测站日降雪量≥5 mm的资料,经统计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阐述了内蒙古大(暴)雪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内蒙古大(暴)雪的异常发生区与降雪量高值区一致.(2)降雪... 利用1961年10月~1998年3月期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内蒙古111个测站日降雪量≥5 mm的资料,经统计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阐述了内蒙古大(暴)雪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内蒙古大(暴)雪的异常发生区与降雪量高值区一致.(2)降雪异常最突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40~45°N,105~123°E范围内.(3)前冬期(10~11月)的降雪异常变化对冬季(10~次年3月)总降雪异常变化贡献最大,后冬期(2~3月)次之,隆冬期(12~次年1月)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雪 冬季 变率 REOF 内蒙古
下载PDF
土体变形分叉的非共轴理论 被引量:16
15
作者 钱建固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7-781,共5页
土体的变形分叉特性强烈依赖于土体的本构模型。由于传统的本构理论隐含了应力和塑性应变率的共轴条件,从而基于传统本构模型的变形分叉理论不能准确地预测土体变形分叉的失稳状态。由此引入本构模型的非共轴理论来分析土体变形分叉的... 土体的变形分叉特性强烈依赖于土体的本构模型。由于传统的本构理论隐含了应力和塑性应变率的共轴条件,从而基于传统本构模型的变形分叉理论不能准确地预测土体变形分叉的失稳状态。由此引入本构模型的非共轴理论来分析土体变形分叉的失稳现象。通过与共轴的本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共轴理论的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判别土体的失稳状态,理论预测剪切带的倾角随围压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也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土体变形 本构理论 围压 剪切带 失稳现象 分叉理论 变率 倾角 判别
下载PDF
太平洋年代际海洋变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东晓 谢强 +2 位作者 刘赟 刘钦燕 杜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3,共8页
随着“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的实施,年代际气候变率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气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由于海洋特别是海洋次表层具有巨大的热惯性,海洋环流在年代际气候变率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海洋... 随着“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的实施,年代际气候变率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气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由于海洋特别是海洋次表层具有巨大的热惯性,海洋环流在年代际气候变率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海洋以什么方式参与到年代际气候变化中、海洋次表层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起到什么作用这些与海洋环流有关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建立一种完备的年代际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论。文学通过对近10a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研究进展的回顾,提出了一个关于太甲洋年际变化(如FNSO循环)和年代际变化(如PDO循环)相互作用的猜想,为今后在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变化 变率 海洋环境 太平洋 海洋气候
下载PDF
围绕全球变暖“停滞”的争论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1-574,共4页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给出近15年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暖趋势有"停滞(hiatus)",即从1998—2012年4套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变暖趋势是:(0.05±0.10)℃/10a。在AR5撰写过程中和2013年正式发表以来,对于...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给出近15年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暖趋势有"停滞(hiatus)",即从1998—2012年4套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变暖趋势是:(0.05±0.10)℃/10a。在AR5撰写过程中和2013年正式发表以来,对于近15年全球变暖是否出现停滞一直存在争议:是否出现了停滞?停滞的原因?为什么众多模式在考虑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增加的历史模拟试验中都没有模拟出近些年的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地表温度 年平均 观测资料 模拟试验 气候系统 变率 外强迫 气象观测记录 撰写过程
下载PDF
近500年ENSO时间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绍武 朱锦红 +1 位作者 蔡静宁 闻新宇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30,共7页
根据1861~2000年的年平均(3月至次年2月)Nino 3.4区SST及ENSO综合指数△I把ENSO分为7级.暖事件(E)分3级即3,2和1,大约相当SST距平1.5℃,1.0℃及0.5℃.冷事件(A)也分3级,-3,-2和-1,对应的SST距平大体如E,绝对值稍小.正常年为0级.然后利... 根据1861~2000年的年平均(3月至次年2月)Nino 3.4区SST及ENSO综合指数△I把ENSO分为7级.暖事件(E)分3级即3,2和1,大约相当SST距平1.5℃,1.0℃及0.5℃.冷事件(A)也分3级,-3,-2和-1,对应的SST距平大体如E,绝对值稍小.正常年为0级.然后利用与ENSO有密切关系的代用资料重建1501~2000年逐年的ENSO级.对1874~1973年100年根据观测的综合指数所划分的级与代用资料得到的结果比较.代用资料能反演出80%以上的E年及A年.这样建立的500年ENSO序列,显示出2年多、3年多及5年多左右以及10年的EN-SO变率,说明包括小冰期及现代暖期内的近500年中ENSO变率仍相对稳定.在小冰期冷期A年频率稍高,气候变暖的20世纪则E年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时间序列 变率 诊断 1501~2000年 南方涛动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下载PDF
河工模型变率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德明 郭炜 魏国远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3,34,共5页
对模型变态的必要性、模型变态对水流泥沙运动的影响、变率允许值的确定方案等方面的前人研究成果作了综述。最后对有关变态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研究工作作了展望。
关键词 变态模型 变率 水流泥沙运动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异常的空间结构及与海陆热力差异的联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雷永荟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对 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谱分析方法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率 ,在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与海陆热力差异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 :在东亚季风区内冬季风异常有明显... 对 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谱分析方法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率 ,在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与海陆热力差异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 :在东亚季风区内冬季风异常有明显的地理差异 ,根据经向风的气候平均图及均方差图上极值中心的位置、形态 ,确定三个区域。WM1、WM2、WM3区为东亚冬季风的三个子系统 ,分别位于南海、东海、日本海上。三个子系统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率都不同。近 40 a WM3区冬季风呈减弱趋势 ,而 WM1、WM2区冬季风没有明显的减弱趋势。不同地区海陆热力差异影响不同子系统的强度 ,WM1、WM2区冬季风与热带西太平洋海温相关紧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变率 空间结构 海陆热力差异 经验正交函数 奇异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