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定6.8级地震典型震害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张俊 郭迅 +3 位作者 罗若帆 董孝曜 董策 张钦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9,共10页
对四川泸定6.8级地震极震区中磨西镇和得妥镇的建筑物进行震害调查与分析,发现具有“散、脆、偏”特性的建筑物破坏严重,而具备完好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结构布置具备“匀”思想的建筑物震害较轻。基于“变形饱和”建筑物致灾机理... 对四川泸定6.8级地震极震区中磨西镇和得妥镇的建筑物进行震害调查与分析,发现具有“散、脆、偏”特性的建筑物破坏严重,而具备完好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结构布置具备“匀”思想的建筑物震害较轻。基于“变形饱和”建筑物致灾机理和泸定地震震害调查结果,将建筑物常见的结构布置划分为5种典型形式:全硬脆轴线结构、全弱延轴线结构、全弱脆轴线结构、普通结构和具有“偏中带匀”特点的硬脆与弱延混搭结构,分析每种形式对应的震害表现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全硬脆轴线结构、全弱延轴线结构和具有“偏中带匀”特点的硬脆与弱延混搭结构因未到达“变形饱和点”,震害表现极轻,几乎无可见裂缝,而其他2种结构布置形式的建筑均出现破坏,甚至倒塌。最后,结合“变形饱和”致灾机理对房屋抗震设计理念提出“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塌机理 震害调查 变形饱和 泸定地震
下载PDF
泸定6.8级地震震害调查及结构受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孝曜 郭迅 +4 位作者 罗若帆 张钦哲 张俊 董策 王波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19,共9页
框架结构以其优良的抗震性能被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2008年汶川地震后,框架结构暴露出强柱弱梁破坏模式未出现,而发生节点剪切破坏等诸多问题,且历次地震震害调查发现,框架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破坏,而部分砌体结构保存完好。通过对四川... 框架结构以其优良的抗震性能被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2008年汶川地震后,框架结构暴露出强柱弱梁破坏模式未出现,而发生节点剪切破坏等诸多问题,且历次地震震害调查发现,框架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破坏,而部分砌体结构保存完好。通过对四川省泸定县6.8级地震震害现场调查,选取四栋建筑阐述破坏现象,以框架、砌体两种不同结构体系予以对比,以“变形饱和”原理分析建筑破坏与完好的原因。结果表明:墙体会改变框架柱的受力变形特点,构件特性由弱延性变为强脆性,同楼层出现抗侧刚度差异较大的构件混搭,易达到结构倒塌触发位移,建筑发生破坏;虽砌体结构各轴为强脆性,但其表现为抗侧刚度分配均匀,不易达到结构倒塌触发位移,结构得以完好;“变形饱和”理论可以对建筑破坏提出合理解释,可用于指导建筑修建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框架结构 砌体结构 震害调查 变形饱和 倒塌触发位移
原文传递
多层建筑结构地震破坏倒塌机理新认识 被引量:5
3
作者 罗若帆 郭迅 +1 位作者 董孝曜 张钦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3,共9页
以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为主要结构体系的多层建筑数量多,分布区域广。然而,在历次地震中,多层建筑破坏最严重,倒塌数量最多。震害调查发现,框架结构梁端塑性铰基本无法形成,强柱弱梁难以实现。其中部分底层空旷的结构形成了层屈服破坏机... 以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为主要结构体系的多层建筑数量多,分布区域广。然而,在历次地震中,多层建筑破坏最严重,倒塌数量最多。震害调查发现,框架结构梁端塑性铰基本无法形成,强柱弱梁难以实现。其中部分底层空旷的结构形成了层屈服破坏机制,大多数结构则因填充墙的组合效应出现了竖向构件的脆性破坏。通过对典型多层建筑震害现象的剖析,发现各轴构件刚度和承载力不均匀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分配内力大的构件因变形能力小,超过极限承载力时率先破坏,成为结构破坏和倒塌的触发点。由此提出了结构破坏和倒塌的“变形饱和”假说。选取典型的特征构件,设计了无填充墙的框架、带后砌填充墙的框架和带先砌填充墙的框架3种实验模型,通过对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的分析,验证了多层建筑结构“变形饱和”破坏倒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建筑结构 地震作用 破坏和倒塌 变形饱和
下载PDF
多层建筑结构抗震缺陷分析
4
作者 阿拉塔 郭迅 +3 位作者 董孝曜 董策 罗若帆 王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3-578,共16页
我国强震多发、震灾严重,小震致灾、大震巨灾的状况时有发生,而多层建筑倒塌则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基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川滇地区发生的十余次6.0级以上地震震害调查资料,对比了“破坏”与“未破坏”建筑的... 我国强震多发、震灾严重,小震致灾、大震巨灾的状况时有发生,而多层建筑倒塌则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基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川滇地区发生的十余次6.0级以上地震震害调查资料,对比了“破坏”与“未破坏”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平立面布置、抗侧力构件分布及结构体系,剖析了建筑结构震害特点,总结了房屋破坏、倒塌的原因。认为在强地震中,建筑结构发生破坏及倒塌是因为其自身存在“散”“脆”“偏”“单”等抗震缺陷,其中“偏”的缺陷更为普遍。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墙体的约束使结构同层各抗侧力构件的力学性能相差巨大,即硬脆构件和弱延构件同层并存,这有别于传统抗震设计理论将同层所有构件同等对待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调查 倒塌机理 硬脆构件 弱延构件 变形饱和 倒塌触发点
下载PDF
变形饱和倒塌机理在泸定震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迅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结构地震倒塌机理是一个关键而又艰难的课题。通过震害分析和逻辑推论否定了目前支配世界各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弱柱强梁”倒塌理论。基于震害调查、模型实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替代“弱柱强梁”的“变形饱和”理论。对于常见的多层建筑,... 结构地震倒塌机理是一个关键而又艰难的课题。通过震害分析和逻辑推论否定了目前支配世界各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弱柱强梁”倒塌理论。基于震害调查、模型实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替代“弱柱强梁”的“变形饱和”理论。对于常见的多层建筑,同一楼层中如果抗侧刚度差异很大的构件“混搭”,地震作用下,刚度大的构件将出现内力凝聚现象,即使侧移很小其分担的剪力也容易达到其承载力极限并发生脆性破坏,即“变形饱和”,从而触发结构整体倒塌。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避免内力凝聚,使结构具有超强的抗震能力。基于变形饱和理论,对泸定地震中4栋典型结构的震害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既回答了震损建筑为什么破坏,也回答了样板建筑为什么不破坏,进而为设计具有超强抗震能力的建筑结构提供参考。相关方法还可用于韧性城乡建设中既有建筑的地震风险排查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塌机理 混搭 内力凝聚 脆性破坏 变形饱和 泸定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