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被引量:172
1
作者 王淑英 张小玲 徐晓峰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夏季能见度年际变化在 1997年以前与其他季节相反 ,1995年能见度最差。大气能见度与同期地面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表明 ,春、夏、秋三季以空气湿度、PM10 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 ,冬季以PM10 、SO2 、空气湿度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 ,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复杂 (有时呈正相关 ,有时呈反相关 ) ;高湿度 (相对湿度 f≥ 80 % )、小风速 (地面风速u≤ 2m·s-1)和雾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冬季最为明显 ,秋季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能见度 变化规律 影响因子 统计分析 空气污染物浓度 气象条件 空气湿度 风速
下载PDF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主要植被类型NDVI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0
2
作者 李晓兵 史培军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3期314-324,共11页
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3S支持下,利用连续时间序列的1km×1km分辨率的NOAAAVHRR数字影像,通过主分量分析和非监督分类,对中国植被进行了宏观分类。在多种基... 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3S支持下,利用连续时间序列的1km×1km分辨率的NOAAAVHRR数字影像,通过主分量分析和非监督分类,对中国植被进行了宏观分类。在多种基础图件的支持下,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内季节变化规律,分出35个植被类型,9个植被型组。通过重建不同植被类型NDVI特征值10年的时间变化序列,划分出4个内部各类型NDVI变化过程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二级区域),明显的呈现从东南到西北的带状分布。再逐级归并,产生两个变化的一级区域。区域的界线基本与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东部季风区西北部的界线相吻合。进而从NDVI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了区划,包括2个一级区域,9个二级区域,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植被NDVI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AVHRR 植被类型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园林树种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25
3
作者 吴际友 程政红 +3 位作者 龙应忠 童方平 宋庆安 刘云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0,共3页
对8种园林树种周围空气中的负离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周围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显著,参试的8种园林树种周围空气中负离子水平排序依次为:沉水樟、罗汉松、乐东拟单性木兰、木莲、南方木莲、金叶含笑、乐昌含笑、中国鹅掌楸;... 对8种园林树种周围空气中的负离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周围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显著,参试的8种园林树种周围空气中负离子水平排序依次为:沉水樟、罗汉松、乐东拟单性木兰、木莲、南方木莲、金叶含笑、乐昌含笑、中国鹅掌楸;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一树种周围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种 林分 空气 负离子水平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被引量:138
4
作者 龚胜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0-878,共9页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770BC^AD1911年间,平均每四年就有一年发生疫灾。中国疫灾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寒冷期往往为疫灾频繁期,温暖期往往为疫灾稀少期,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6世纪的魏晋...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770BC^AD1911年间,平均每四年就有一年发生疫灾。中国疫灾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寒冷期往往为疫灾频繁期,温暖期往往为疫灾稀少期,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寒冷期形成了第一个疫灾高峰,14~19世纪的明清小冰期形成了第二个疫灾高峰;3000年来,随着气候的趋干趋冷,中国疫灾频度也呈长期上升趋势。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京畿地区、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疫源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为疫灾多发区。区域开发过程和地表人文化过程对疫灾分布变迁趋势有重大影响,3000年来,中国疫灾分布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扩展的趋势,重心区域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疫灾 时空分布 变迁规律 研究方法 疫灾指数 变化规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5
5
作者 张秋英 李发东 刘孟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95-98,共4页
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且叶绿素b比叶绿素a含量下降速度快,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拔节~抽穗... 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且叶绿素b比叶绿素a含量下降速度快,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拔节~抽穗期迅速上升,灌浆期后迅速下降,且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随水分胁迫的加重冬小麦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变化规律 水分胁迫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研究 被引量:121
6
作者 官丽莉 周国逸 +2 位作者 张德强 刘菊秀 张倩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9-456,共8页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 0年来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 ,探讨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 ,并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鼎湖山南亚热带...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 0年来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 ,探讨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 ,并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 8.4 5t·hm-2 ,年际波动显著。总体来说年凋落物量呈下降趋势 ,这与植被所处演替阶段及本身林分特征有关。凋落物的凋落高峰发生在雨季初期 (4、5月 )和雨季末期 (8、9月 )。与多数森林不同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组分凋落物量的比例顺序为叶 >花果杂物 >枝。其中锥栗 (Castanopsischinensis)、荷木 (Schimasuperba)、厚壳桂 (Cryptocaryachinensis)、黄果厚壳桂 (C .concinna) 4种优势种 2 0年平均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1.86、0 .5 0、0 .2 6、0 .4 0t·hm-2 ,合计占凋落叶量的 70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量 动态 变化规律 植被演替
下载PDF
采场覆岩中关键层上载荷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4
7
作者 钱鸣高 茅献彪 缪协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关键层上部的载荷及下部的支承压力受软弱层几何特征及力学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后,关键层上部岩层的作用一段不能视为均布载荷.
关键词 采场 覆岩 关键层 载荷 变化规律 支承压力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被引量:96
8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60,共7页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木在 18  2 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 ,而林分是在 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4 8%以上 )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刚好相反 ,18年生以前 ,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 ,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枝、根、皮、叶。 8、12、18、2 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33.94、89.94、2 0 4 .5 1、2 2 3.71、2 34.14t·hm- 2 ,净生产力为 :6 .2 4、11.14、15 .6 3、14 .0 7、11.93t·hm- 2 ·a- 1。中龄前 ,生物量按径阶分布的规律与株数按径阶分配规律相似 ,多呈左偏态 ,此后呈右偏态 ,峰值比株数按径阶分布向右移动 1  2个径阶。培育纸浆材林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生产力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中国干旱事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3
9
作者 张强 姚玉璧 +6 位作者 李耀辉 黄建平 马柱国 王芝兰 王素萍 王莺 张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0-521,共22页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国际上对干旱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由对干旱的定性和表象的认识发展到对干旱客观特征的定量认识和形成机理的深入揭示。自新中...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国际上对干旱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由对干旱的定性和表象的认识发展到对干旱客观特征的定量认识和形成机理的深入揭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以往仅对一些重大干旱事件的零散认识逐步发展到与国际干旱研究的完全接轨,干旱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目前对干旱研究取得的科学进展缺乏客观全面的整体认识,对干旱研究的发展方向尚未能充分洞察。为此,基于国际干旱研究现状,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干旱研究的历程,总结了中国干旱研究的重要进展,划分出了干旱事件的现象特征和时空分布、干旱形成机理及变化规律、干旱灾害风险和骤发性干旱研究兴起等中国干旱研究的4个主要发展过程。并从干旱事件特征、干旱时空分布、干旱变化规律、干旱成因、干旱影响机制、干旱风险形成过程以及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骤发性干旱的特殊性等方面归纳凝练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主要成果。同时,结合干旱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科学分析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中国未来干旱研究需要在加强典型干旱频发区综合性干旱科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影响、陆-气作用对干旱形成发展的作用、骤发性干旱的判别及监测预测、各类干旱之间转换规律及其非一致性特征、关键影响期对农业干旱发展的作用、干旱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复杂性、干旱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形成机理 变化规律 进展与展望 中国
下载PDF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被引量:82
10
作者 杨逸萍 王增焕 +1 位作者 孙建 胡明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虾池 精养虾池 水化学因子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4
11
作者 陈建勋 罗彦斌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48,共5页
为了揭示隧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某寒冷地区公路隧道为依托,选择11个测试断面,对隧道拱顶、拱腰、边墙和路面四个部位的温度进行1.5a的长期测试,采用正弦函数回归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内的年气温变化具有周期性,随... 为了揭示隧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某寒冷地区公路隧道为依托,选择11个测试断面,对隧道拱顶、拱腰、边墙和路面四个部位的温度进行1.5a的长期测试,采用正弦函数回归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内的年气温变化具有周期性,随时间大致呈正弦曲线变化;隧道内纵向气温随着进入隧道距离的增大,年平均温度逐渐下降,年温度振幅也下降,其变化规律呈指数函数曲线变化关系;隧道围岩温度在径向一定范围内,随着径向深度的增加,年平均温度上升,年温度振幅衰减,并且呈指数函数曲线变化关系;防水夹层对隧道保温隔热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寒冷地区 温度场 变化规律 正弦函数回归法 保温隔热
下载PDF
江苏省耕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数理探讨 被引量:79
12
作者 周炳中 赵其国 杨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5-671,共7页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江苏近 2 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规律及与人文要素关系 ,探讨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方向、速率、结构、程度、空间差异性 ,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 ,经济发达省份耕地递减较全国平均数高 1 8% ,连续...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江苏近 2 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规律及与人文要素关系 ,探讨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方向、速率、结构、程度、空间差异性 ,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 ,经济发达省份耕地递减较全国平均数高 1 8% ,连续呈现单向递减变化 ,并具有缓慢递减 -快速递减 -急剧递减 -快速递减的时间变化轨迹。变化幅度的空间差异有其规律性 :从高发达区向一般发达区减小的梯状差异及从城郊向偏远县区减小的幅射状差异。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人口膨胀、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粮食单产提高及人均居住面积等 ,与耕地变化具有高度关联性 ,并与其构成多元线性回归控制关系 ,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耕地变化 驱动机制 数理探讨 耕地数量 变化规律 人文要素
下载PDF
稗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被引量:85
13
作者 朱文达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稗 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在稻田的发生危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各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 稗 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在稻田的发生危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各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稗的竞争干扰下,植株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 y=be^(ax)可以较好地拟合稗对水稻分蘖数(y=493.74e^(-0.0164x),P<0.0001)、有效穗数(y=437.2e^(-0.0165x),P<0.0001)及千粒重(y=21.876e^(0.0006x),P<0.005)的影响,而对数模型 y=aLnx+b 拟合稗与水稻产量(y=-1250.4Lnx+6375.4,P<0.0001)及产量损失(y=18.844Lnx+3.9182,P<0.0001)间的关系最佳。稻田使用乙苄、丁草胺、禾大壮、二氯喹啉酸等药剂进行化学除草时,稗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在0.71%~1.10%之间,经济阈值在0.85株/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阈值 产量性状 水稻生长 有效穗数 二氯喹啉酸 水稻生产 发生危害 变化规律 模型拟合 研究结果 指数模型 水稻产量 对数模型 产量损失 化学除草 分蘖数 千粒重 丁草胺 禾大壮 稻田 水平 密度 稗草 添加 植株
原文传递
极端干旱区胡杨水势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9
14
作者 司建华 冯起 张小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依据2002年4月至2003年9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旗的观测资料,对胡杨叶水势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胡杨叶水势日变化均值为(-2.86±0.75)MPa,季变化均值为(-2.72±0.14)MPa。叶水势日、季节变... 依据2002年4月至2003年9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旗的观测资料,对胡杨叶水势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胡杨叶水势日变化均值为(-2.86±0.75)MPa,季变化均值为(-2.72±0.14)MPa。叶水势日、季节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这种变化规律是胡杨适应该地区生境的生理特性之一。对胡杨不同部位和不同叶型的叶水势测定结果表明,上部的叶水势比下部低,披针叶的叶水势比阔卵叶的叶水势高,这与水分移动的规律相符合。胡杨叶水势的日、季变化与气温、大气相对湿度、辐射照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水分间也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下降,蒸腾加快,叶水势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加,蒸腾减弱,叶水势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影响因子 胡杨 2003年9月 2002年4月 土壤含水量 大气相对湿度 叶水势 变化规律 相关关系 观测资料 额济纳旗 试验结果 变化曲线 生理特性 测定结果 不同部位 水分移动 辐射照度 变化 变化 均值 蒸腾 季节
下载PDF
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6
15
作者 崔玉尚 张志庸 阿伊都.阿布都热伊木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 了解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连续测定 6 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的肺功能 ,分析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结果 术后第 1天 ,患者肺功能降低到术前的 (39± 14 ) % ,术后第 3~ 4天恢复... 目的 了解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连续测定 6 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的肺功能 ,分析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结果 术后第 1天 ,患者肺功能降低到术前的 (39± 14 ) % ,术后第 3~ 4天恢复相对较快 ,术后第 8天恢复到术前的 (6 2± 10 ) %。硬膜外镇痛可降低疼痛评分、改善肺功能。单因素分析中 ,手术方式 (F =4 13,P <0 0 5 )、疼痛 (F =2 8 0 2 5 ,P <0 0 1)、术后恢复时间 (F =12 6 2 ,P <0 0 1)对术后早期肺功能有影响。多因素分析中 ,术前肺功能、年龄、疼痛等创伤应激反应都是影响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因素。 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严重受损 ,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有效改善患者术前肺功能、减少术中创伤及对呼吸肌的损伤、充分的术后镇痛 ,是减少术后肺功能损害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 肺功能 变化规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小波分析的黄河河川径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2
16
作者 刘俊萍 田峰巍 +1 位作者 黄强 佟春生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3-387,共5页
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分别对黄河上、中、下游河川径流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了黄河上、中、下游河川径流变化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径流序列变化周期和丰枯突变点。通过小波方差检验,得出黄河上、中、下游径流变... 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分别对黄河上、中、下游河川径流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了黄河上、中、下游河川径流变化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径流序列变化周期和丰枯突变点。通过小波方差检验,得出黄河上、中、下游径流变化第一主周期均为22年,经径流变化趋势分析,预测黄河上、中、下游大约在2003~2012年均将处于偏丰期,结果表明上、中、下游河川径流变化具有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川径流 变化规律 小波分析 Morlet小波函数 径流序列 多时间尺度结构
下载PDF
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碱性土壤过程中化学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5
17
作者 王金满 杨培岭 +1 位作者 任树梅 项光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5,共8页
通过土柱淋洗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脱硫副产物在改良碱性土壤过程中对碱性土壤化学指标(代换性钠、ESP、SAR、pH值)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种碱性土壤(强度碱化土和碱土),两种土壤各分两个脱硫副产物施用水平(强度碱化土为3 g kg-1和3 6 g kg... 通过土柱淋洗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脱硫副产物在改良碱性土壤过程中对碱性土壤化学指标(代换性钠、ESP、SAR、pH值)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种碱性土壤(强度碱化土和碱土),两种土壤各分两个脱硫副产物施用水平(强度碱化土为3 g kg-1和3 6 g kg-1;碱土为7 g kg-1和8 4 g kg-1)。结果表明,经过施加烟气脱硫副产物和淋洗各种试验处理的代换性钠、ESP、SAR和pH值都有了明显的降低,碱性土壤得到了改良;同时,高烟气脱硫副产物施加水平的碱性土壤改良效果要优于低施加水平的碱性土壤;强度碱化土和碱土分别施加3 6 g kg-1、8 4 g kg-1烟气脱硫副产物后,在强度碱化土表层(0~40 cm)和碱土表层(0~20 cm)ESP<15、SAR<13和pH<8 5,已经降至中度碱化土水平,改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化 改良效果 淋洗 施用 变化规律 土壤 试验 烟气脱硫 副产物 土柱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5
18
作者 尹珊珊 陈敏华 +5 位作者 严昆 吴薇 杨薇 范智慧 王艳滨 戴莹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53例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并经超声检查检出或疑有肝占位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增...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53例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并经超声检查检出或疑有肝占位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CT检查其中49例发现肝占位。超声造影记录所观察病灶的造影剂灌注过程,转移灶的大小、数目,并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检查53例发现131个病灶,超声造影确认51例193个病灶,22例发现新病灶62个,其中<1.0cm占41.9%(26灶);CT发现新病灶46个;常规超声、CT、超声造影3种方法显示的最小病灶分别为0.8cm,0.9cm,0.6cm。51例肝转移癌109个重点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的灌注特征呈4种形式:第一种为肿瘤周边呈快速环状强化,本组占72.5%(79个灶);第二种为动脉期快速团状强化,快速廓清,占15.6%(17个灶);第三种为动脉期至实质期病灶内均无增强,占8.2%(9个灶);第四种动脉期或门脉期延迟增强或与肝同步,实质后期轻度退出,占3.7%(4个灶)。结论肝转移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的研究以及对转移癌数目、部位的确认,尤在实质期对小转移灶及临床前期微小癌灶的早期检出,对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诊断价值 SONOVUE 增强CT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灌注过程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剂 动脉期 变化规律 成像技术 灰阶造影 造影检查 恶性肿瘤 延迟增强 早期检出 临床前期 小转移灶 治疗方法 分期诊断 肝占位 实质期 小病灶
原文传递
不同煤的吸附性能及等量吸附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63
19
作者 崔永君 张庆玲 杨锡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吸附性能 等量吸附热 变化规律 吸附特征
下载PDF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被引量:60
20
作者 李存贵 徐守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6,共3页
应用水驱油实验和岩心分析资料 ,研究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 83层三角洲前缘相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随注水开发而发生变化的规律。孔隙特征明显变好 ,表现为孔隙形状因子变大 ,形状变得比较规整、平滑 ,颗粒磨圆度变好 ,平均比表面变... 应用水驱油实验和岩心分析资料 ,研究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 83层三角洲前缘相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随注水开发而发生变化的规律。孔隙特征明显变好 ,表现为孔隙形状因子变大 ,形状变得比较规整、平滑 ,颗粒磨圆度变好 ,平均比表面变小 ,孔隙连通性变好 ,均质程度增高。喉道特征变化复杂 ,总体上喉道半径有增大的趋势 ,分选性变好 ,喉道连通性和控流性变化复杂 ,孔渗性较低的储集层喉道非均质程度增强。图 2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注水开发 油藏开发 孔隙结构 变化规律 微观剩余油 胜坨油田 水驱油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