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曲唑内分泌治疗绝经后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小亮 汤明 +1 位作者 邹彦 阮培刚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观察来曲唑治疗绝经后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有远处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效评价病例32例,CR1例,P... 目的观察来曲唑治疗绝经后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有远处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效评价病例32例,CR1例,PR13例,有效率为43.7%。其中ER及PR(+)组有效率为60%,ER或PR(+)组有效率为29.4%;Her-2不表达组有效率为66.7%,Her-2表达组有效率为14.3%;内脏器官转移组有效率为15.4%,其它部位转移组有效率为63.2%。不良反应恶心发生率:ER及PR(+)组有4例,ER或PR(+)组有2例;Her-2不表达组有5例,Her-2表达组有5例;内脏器官转移组有6例,其它部位转移组无恶心反应。头痛发生率:ER及PR(+)组有3例,ER或PR(+)组有1例;Her-2不表达组及表达组各有2例;内脏器官转移组有4例,其它部位转移组均无头痛反应。结论来曲唑对ER或PR阳性的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乳腺癌 来曲唑 受体阳性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氟维司群治疗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俊兰 游俊浩 +3 位作者 韩春 令狐锐霞 朱艳云 方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27-328,共2页
目的总结氟维司群治疗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5月于我科使用氟维司群治疗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疾病进展时间、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8个月,客观有效率(... 目的总结氟维司群治疗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5月于我科使用氟维司群治疗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疾病进展时间、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8个月,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14.81%(4/27),临床获益率(CR+PR+SD>3个月)48.15%(13/27)。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食欲减退。结论氟维司群是他莫昔芬及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后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药物,且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受体阳性 转移性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氟维司群治疗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丛佳 冯悦年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7年第2期240-241,共2页
目的观察氟维司群治疗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晚期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维司群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氟维司群治疗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晚期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维司群治疗,对照组剂量为250 mg,观察组剂量为500 mg。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及获益率分别为30.0%、90.0%,均略高于对照组的25.0%、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自行消失。结论对一线治疗失败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氟维司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自行消失,药物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受体阳性 晚期 乳腺癌 疗效
原文传递
托瑞米芬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媛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托瑞米芬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参照组采用托瑞米芬治疗,治疗组则采... 目的研究托瑞米芬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参照组采用托瑞米芬治疗,治疗组则采用托瑞米芬联合戈舍瑞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术后6、12、18、24、30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生活质量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患者生活状态进行评定,后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术后6、12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18、24、30月生存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表明2组近期疗效相等,但治疗组远期疗效相对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生存质量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托瑞米芬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其远期疗效显著,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安全性及可行性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瑞米芬 戈舍瑞林 受体阳性 绝经前 乳腺癌 不良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来曲唑在绝经后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艳萍 高宏 +1 位作者 冯宇 吕淑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评估来曲唑在绝经后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耐受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38例绝经后中晚期乳腺癌,给予来曲唑治疗3~12个月,平均4个月,并观察疗效,手术前后肿瘤... 目的评估来曲唑在绝经后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耐受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38例绝经后中晚期乳腺癌,给予来曲唑治疗3~12个月,平均4个月,并观察疗效,手术前后肿瘤标本进行ER,PR,Her-2,Ki-67检测,术后继续服用来曲唑,并随访1~3年。结果临床客观缓解68.4%,超声客观缓解55.3%,3例进展(7.9%)后改为化疗。病理评价(33例手术)完全缓解1例(2.6%),部分缓解26例(78.8%),稳定6例(18.2%)。治疗后33例(86.8%)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保乳手术7例(21.2%),改良根治术26例(78.8%)。组织学分级低的肿瘤有效率高(P〈0.05)。疗效与HER-2表达情况无关,Ki-67在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氏0.05)。治疗中6例病人出现Ⅰ级不良反应(15.8%)。部分病人治疗后雌或孕激素受体表达消失。结论绝经后受体阳性乳腺癌采用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治疗后保乳率高,特别对年老体弱者是一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绝经后乳腺癌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受体阳性
原文传递
绝经前乳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SERMs
6
作者 顾然 杨雅平 +3 位作者 贾海霞 胡越 刘凤桃 苏逢锡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6期102-104,共3页
他莫昔芬在绝经前乳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中仍占主导地位。本文回顾他莫昔芬在乳癌患者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关注托瑞米芬在绝经前乳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新进展,并对比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 绝经前 乳癌 受体阳性 他莫昔芬 托瑞米芬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银珍 黄道中 +6 位作者 张青萍 万婕 张超 赵胜 李进兵 周元媛 刘健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征象,并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征象,并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5.2%(53/96),具有毛刺征(蟹足征)、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声衰减征象之一者,肿块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P<0.01);无微钙化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比微钙化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超声征象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激素受体表达 超声征象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雌激素受体阳性 回顾性分析 超声预测 病理证实 对比研究 阳性 微钙化 可能性 水平 二维 毛刺征 声衰减 显著性 肿块
原文传递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柳慧星 王燕忠 +2 位作者 于海涛 张钧 谢鑫友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9-1044,共6页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治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最有效且应用时间最长的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降低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然而,临床资料显示约50%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显...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治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最有效且应用时间最长的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降低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然而,临床资料显示约50%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显示出固有耐药,而在对TAM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30%-40%可发展成获得性耐药。本文从ERα36、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2,AGR2)和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mplii ed in breast cancer 1,AIB1)这些与ERα及其信号通路有关的蛋白着眼,阐释ER阳性乳腺癌TAM耐药的机制,以期为E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阳性 他莫昔芬 耐药
原文传递
三棱黄酮体外诱导A549及MCF-7细胞S/G_2周期停滞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杰 王芍 +1 位作者 郭斌 尉亚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24-227,282,共5页
为了研究三棱黄酮(Rhizoma Sparganii flavonoids,RSF)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ER+)恶性肿瘤细胞株A549与MCF-7的细胞毒作用和机制,本次试验制备含188、375、750μg/mL RSF的DMEM培养基(RSFD-188、RSFD-375、RSFD-... 为了研究三棱黄酮(Rhizoma Sparganii flavonoids,RSF)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ER+)恶性肿瘤细胞株A549与MCF-7的细胞毒作用和机制,本次试验制备含188、375、750μg/mL RSF的DMEM培养基(RSFD-188、RSFD-375、RSFD-750),与贴壁后的A549及MCF-7细胞共培养3 d,含1%甲醇的DMEM培养基为对照,使用MTT法、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比较组间细胞的增殖活性、形态(anti-a-tublin)、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RSF可呈剂量性抑制A549与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凋亡小体比率、诱导细胞骨架形态异常改变;与RSFD-375、RSFD-750共培养的A549与MCF-7细胞表现为明显的S/G2细胞周期停滞。所得实验结果表明,RSF对A549及MCF-7细胞具有明确的细胞毒理作用,其抑制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与诱导细胞的S/G2细胞周期停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黄酮苷 雌激素受体阳性 A549 MCF-7
下载PDF
氟维司群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佳玉 徐兵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5,共5页
以阻断雌激素作用通路为目的的内分泌治疗是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之一。氟维司群作为雌激素拮抗剂,可通过阻断并降解雌激素受体起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氟维司群每月250 mg作为一线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 以阻断雌激素作用通路为目的的内分泌治疗是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之一。氟维司群作为雌激素拮抗剂,可通过阻断并降解雌激素受体起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氟维司群每月250 mg作为一线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相比之下,氟维司群每月500 mg可获得更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新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对于氟维司群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一线治疗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来治疗晚期乳腺癌。该文对氟维司群在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绝经后妇女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下载PDF
依维莫司治疗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芸菲 边莉 +5 位作者 王涛 张少华 宋金洁 杜歌 宋三泰 江泽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45-548,552,共5页
目的比较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与单药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8月-2013年11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目的比较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与单药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8月-2013年11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96例,一组给予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n=48),另一组给予单药内分泌治疗(n=48)。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基本均衡。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分别为22.9%和8.3%(P=0.049);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0个月(95%CL:2.9一5.1),单药组中位PFS为2.0个月(95%CI:1.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亚组分析中,年龄≥50岁、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解救治疗线数≤5线、存在内脏转移、骨转移、脑转移、软组织转移及既往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患者,联合组PFS较单药组显著延长。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既往内分泌治疗是否敏感是影响两组患者PFS的独立相关因素。不良反应主要与依维莫司相关,包括1~2级口腔炎、间质性肺炎等。结论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联合依维莫司疗效确切,可延缓内分泌耐药导致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依维莫司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CDK4/6抑制剂相关性不良反应管理共识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葛睿 王碧芸 +1 位作者 江泽飞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共识专家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96-1304,共9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抗肿瘤药物,其中,哌柏西利、阿贝西利和达尔西利已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乳腺癌的治疗。CDK4/6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皮肤...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抗肿瘤药物,其中,哌柏西利、阿贝西利和达尔西利已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乳腺癌的治疗。CDK4/6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皮肤及皮下组织不良反应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共识专家组总结了CDK4/6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分级,结合临床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制定了不良事件的管理措施,形成乳腺癌CDK4/6抑制剂相关性不良反应管理共识,旨在从不良反应管理角度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帮助选择CDK4/6抑制剂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激素受体阳性 不良反应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孕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癌青年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莫劲思 苏宝兰 +1 位作者 梁晓明 李如玫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2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青年早期孕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青年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2例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6例行宫腔镜电... 目的研究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青年早期孕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青年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2例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率(96.15%)高于对照组(77.27%,P<0.05)。对照组3例(16.67%)复发,研究组1例(4.00%)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有28例在本院进行后续的生殖诊疗活动,有17例患者顺利妊娠并生产,7例患者妊娠后流产,4例至今未孕。结论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青年早期孕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佳且复发率低,对后续妊娠情况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孕激素 早期子宫内膜癌 孕激素受体阳性 疗效 复发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2
14
作者 唐荣彬 王若雨 +1 位作者 吕金燕 朱金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经过我院确诊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剂量组(氟维司群500 mg组,31例)和低剂量组(氟维司群250 mg组,37例...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经过我院确诊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剂量组(氟维司群500 mg组,31例)和低剂量组(氟维司群250 mg组,37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高剂量组的部分缓解率为9. 7%,疾病稳定率为38. 7%;低剂量组的部分缓解率为8. 1%,疾病稳定率为35. 1%。高剂量组的客观有效率(9. 7%vs. 8. 1%,P=0. 82)和临床获益率(48. 4%vs.43. 2%,P=0. 67)均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的中位PFS时间为5. 5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时间为4. 9个月,两组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4,P=0. 04)。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头痛、潮热及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500 mg氟维司群可改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雌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下载PDF
瑞博西林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Ⅲ期研究——MONALEESA3研究解读 被引量:11
15
作者 莫淼(统计解读) 黄亮(临床解读) 管晓翔(简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8-475,共8页
【简评】MONALEESA-3研究证实选择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制剂瑞博西林(ri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内分泌治疗,可给患者带来优异的临床疗效,因此这项治疗方案将积极推动强强联合内分泌治疗时代... 【简评】MONALEESA-3研究证实选择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制剂瑞博西林(ri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内分泌治疗,可给患者带来优异的临床疗效,因此这项治疗方案将积极推动强强联合内分泌治疗时代的到来,但是其有效性在亚裔人群中,仍需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基于此项研究笔者有以下体会:①氟维司群是目前内分泌联合治疗的首选:MONALEESA-3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组达到了18.3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这一结果印证了此前的FIRST和FALCON等研究,提示氟维司群是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强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氟维司群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亚组分析 单药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慧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DNA-Ch IP方法测定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DNA-Ch IP方法测定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影响;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技术探究SAHA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的情况。结果 SAHA明显影响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在针对p21^(WAF1/CIP1)基因功能的筛查中发现,SAHA可明显诱导p21^(WAF1/CI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可调节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结论 SAHA通过影响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程度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MCF-7 SAHA p21(WAF1/CIP1) 乙酰化
下载PDF
早期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与思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斌亮 谢宁 欧阳取长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6期482-487,共6页
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在分子功能、生物过程、信号通路、临床行为、治疗敏感性和内在生物学方面与其他分子亚型乳腺癌存在差异,因此被认为是乳腺癌分子分型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目前,HR阳性/HER2阳性乳... 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在分子功能、生物过程、信号通路、临床行为、治疗敏感性和内在生物学方面与其他分子亚型乳腺癌存在差异,因此被认为是乳腺癌分子分型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目前,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存在较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如何选择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可及性更强的治疗策略,是目前及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探索的问题。该文将通过新辅助和辅助治疗阶段多个临床研究中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数据中找寻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特殊性,为制定更适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 激素受体阳性 治疗策略
下载PDF
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对早期乳腺癌术后治疗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丽喆 马楠 +5 位作者 巩凯丽 汪蕾 王彬 何建军 任予 闫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2-966,1006,共6页
目的探讨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对早期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决策导向作用。方法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行21基因检测评分的早期激素受体... 目的探讨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对早期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决策导向作用。方法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行21基因检测评分的早期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110例,按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标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其行21基因检测前后治疗决策的改变。结果在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前,共有61例(55%)患者推荐使用辅助化疗+辅助内分泌治疗。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后,32例(29%)患者改为行单纯辅助内分泌治疗(McNemar's test,P<0.001)。其中低危组和中危组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后,分别有24例(39%)和8例(20%)患者由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改为仅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McNemar's test,P<0.001;P=0.008)。结论对于早期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可以显著避免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的过度术后辅助化疗,降低术后化疗率,减少患者化疗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 早期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辅助化疗 治疗决策
下载PDF
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唐兴 蒋东 赵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水平变化,探讨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CTCs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6例为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10例为良性病变组...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水平变化,探讨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CTCs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6例为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10例为良性病变组,健康志愿者54例为对照组。3组均采用以叶酸受体为靶点的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CTCs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比较3组CTCs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s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CTCs及血清CEA、CA125、CA724、CYFRA21-1、NSE 5项指标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结果肺癌组CTCs水平[11.21(8.58,15.30)FU/3mL]高于良性病变组[7.55(5.23,10.25)FU/3mL]和对照组[4.95(3.55,7.62)FU/3mL](P<0.05),良性病变组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Ⅰ、Ⅱ、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s水平[11.00(8.58,13.30)、13.25(10.48,16.88)、14.77(11.47,16.55)、17.89(17.07,19.22)FU/3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6.443,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T分期、分化等级、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Cs以8.70FU/3m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UC为0.953(95%CI:0.926~0.979,P<0.05),灵敏度为79.40%,特异度为98.10%,诊断效能优于CEA、CA125、CA724、CYFRA21-1、NSE联合检测。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CTCs水平升高,且增高程度与TNM分期有关;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CTCs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叶酸受体阳性
原文传递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亚维 都艳敏 +1 位作者 杨雪妮 徐宁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16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按住院期间的护理方式分为医护一体化组154例和对照组146例,医护一体化组采用医护...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按住院期间的护理方式分为医护一体化组154例和对照组146例,医护一体化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出院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依从性[包括用药依从性和用药信念]、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FACT-B)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2个月,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医护一体化组低于对照组(P<0.01);医护一体化组用药依从性和用药信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FACT-B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医护一体化组高于对照组(P<0.01);医护一体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内分泌治疗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 乳腺癌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