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音始于何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业全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9-82,共4页
徐邈未使用“取韵”一语,叶音不始于徐邈。就现有材料来看,叶音当始于沈重。叶音前的某些古音之注,或有叶音音理上的疑似,可视为叶音之萌芽。
关键词 叶音 取韵 协句 古音 叶音标记
下载PDF
“取韵”类新音乐混生样态与族性的美学分析——以《牧童短笛》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5-83,共9页
新音乐之“取韵”类型的混生样态及其体现的族性自有特点。《牧童短笛》五声曲调虽然没有具体母本对应,却具有中国风格;而乐器、曲式、和声、复调等均体现西方古典艺术音乐特点。它跟新音乐整体一样,体现了20世纪上叶走中西结合道路的... 新音乐之“取韵”类型的混生样态及其体现的族性自有特点。《牧童短笛》五声曲调虽然没有具体母本对应,却具有中国风格;而乐器、曲式、和声、复调等均体现西方古典艺术音乐特点。它跟新音乐整体一样,体现了20世纪上叶走中西结合道路的新局内观、局内感和复杂的局内情,也即体现了新中华民族的族性。这种族性不同于传统炎黄子孙的族性,也不同于西方人的族性;虽然杂糅了中西音乐文化,却在整体上超越二者的原生族体,体现了“新文化”“新音乐”建构的新感性新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生音乐 取韵 族性 感性效果
下载PDF
流行书风与丑书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福明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4年第5期14-15,共2页
笔墨当随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书风。董其昌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容台论书》)①这是对有了书法艺术自觉后三个朝代的不同书风和审美追求的概括。当然,这是相对而言,不能绝对。说... 笔墨当随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书风。董其昌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容台论书》)①这是对有了书法艺术自觉后三个朝代的不同书风和审美追求的概括。当然,这是相对而言,不能绝对。说晋人书取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风 取韵 论书 容台 晋人 书论 冯亦吾 河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自觉 结体
原文传递
广韵文字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古敬恒 《绥化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43-50,共8页
《广韵》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韵书.它虽为便利文人作诗取韵而作,实际上也是按音系编排的字书。要想读懂《广韵》,了解古代韵书、字书用字的体例,并进而探讨汉字的渊源流变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我们不可不对《广韵》的文字做一番爬... 《广韵》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韵书.它虽为便利文人作诗取韵而作,实际上也是按音系编排的字书。要想读懂《广韵》,了解古代韵书、字书用字的体例,并进而探讨汉字的渊源流变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我们不可不对《广韵》的文字做一番爬罗剔抉、条分缕析的工作。这就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古今字 《玉篇》 取韵 本亦作 说文释例 字统 造字法 通假字 集略
下载PDF
漫谈晋人书取韵及宋人书取意 被引量:1
5
作者 田耕之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5年第10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取韵 晋人 书风 二王 王书 潜溪诗眼 论书 书学 怀素 唐楷
原文传递
谈笔墨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若熹 《中华书画家》 2015年第5期98-101,共4页
笔墨、形状与精神是中国画的三要素。精神是第一要素,笔墨、形状用以表达这精神要素,好的精神需要由形、笔墨技法去表达。在中国画的历史上,笔墨、形状(线条)虽是第二位,但其本身也是有精神性的,所谓技进乎道。笔、墨问题是单纯的。但... 笔墨、形状与精神是中国画的三要素。精神是第一要素,笔墨、形状用以表达这精神要素,好的精神需要由形、笔墨技法去表达。在中国画的历史上,笔墨、形状(线条)虽是第二位,但其本身也是有精神性的,所谓技进乎道。笔、墨问题是单纯的。但越单纯难度越大,其难度就在于对毛笔的掌控,这需要很高的技术。这种技术使书画成为世界上无可媲美的一种艺术。笔作为一种工具,调蘸水墨可写可画,但同样的笔法,不同的毛笔有不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需要 墨分五色 林若 取韵 元气淋漓 墨法 淡墨 即墨 纸本 创作过程
原文传递
项圣谟绘画题跋与著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彬 《荣宝斋》 2022年第2期6-49,共44页
“天韵自合”(1)是董其昌针对项圣谟(2)艺术天赋的评语,清人陈其蔺《行书论项圣谟画扇页》(3)记述了项圣谟的师承及董其昌对项圣谟绘画的评判:“项圣谟自号胥山樵子,善画,初学文待诏,后扩于宋,而取韵于元,其花卉、松竹、木石尤精妙,香光... “天韵自合”(1)是董其昌针对项圣谟(2)艺术天赋的评语,清人陈其蔺《行书论项圣谟画扇页》(3)记述了项圣谟的师承及董其昌对项圣谟绘画的评判:“项圣谟自号胥山樵子,善画,初学文待诏,后扩于宋,而取韵于元,其花卉、松竹、木石尤精妙,香光(董其昌号)跋其画册云‘无美不备’,树石屋宇皆与宋人力战,而山水又兼元人气韵,所谓士气作家俱备,项子京有此文孙不负好古鉴赏之美报矣。菊畦先生属,行可陈其蔺。”徐邦达先生认为:“元汴子孙工画的,除了德新以外,以圣谟为最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圣谟 董其昌 项子京 取韵 艺术天赋 题跋 行书 徐邦达
原文传递
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
8
作者 崔建修 《好同学》 2004年第8期28-29,共2页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的成功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
关键词 心理学博士 问卷调查 取韵 选择音乐 经济管理专业 改变自己 博士学位 崔建
原文传递
从类书的编撰看唐宋书学观念之流变——以《初学记》和《太平御览》为例
9
作者 陈乾坤 《书法教育》 2020年第6期78-82,共5页
唐、宋书学观念的差异,历代书论家多有论及,明清两代如项穆、董其昌、冯班、梁嗽等人对此都有论述。明代董其昌总结晋、唐、宋书法不同的审美旨趣时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1]。清初冯班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将“韵”改... 唐、宋书学观念的差异,历代书论家多有论及,明清两代如项穆、董其昌、冯班、梁嗽等人对此都有论述。明代董其昌总结晋、唐、宋书法不同的审美旨趣时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1]。清初冯班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将“韵”改为“理”,“晋人尽理,唐人尽法,宋人多用新意”[2]。其后梁嶒更精简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3]。诸家评说虽有不同,但对唐、宋两朝书法旨趣的总体评价基本一致,即“法”与“意”的分歧。但这些只是模糊的经验判断,究竟唐人、宋人总体上在书写时秉持怎样的理念,需要更为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观念 董其昌 《太平御览》 《初学记》 项穆 取韵 书论 冯班
下载PDF
有话尽在画中——韩美林其画其人
10
作者 张家瑞 《美术》 1988年第9期54-57,34,共5页
前不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韩美林画展》,将韩美林一年来的绘画、书法、工艺和雕塑共计420余件集于一堂,多采丰富,满目琳琅。画展上既没有画家小传、成就的介绍,更没有评介、“捧场”的前言,只有画家自己用结体遒丽的书法写的两句话: ... 前不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韩美林画展》,将韩美林一年来的绘画、书法、工艺和雕塑共计420余件集于一堂,多采丰富,满目琳琅。画展上既没有画家小传、成就的介绍,更没有评介、“捧场”的前言,只有画家自己用结体遒丽的书法写的两句话: “我不善言,有话尽在画中”。这朴实无华,弃绝俗套,别开生面的做法,受到了与会者的叹赏;言为心声、可以观人。 人们进而惊奇地发现,韩美林的画风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美林 画中 中国美术馆 结体 善言 近期作品 精心之作 具象 墨法 取韵
原文传递
以山纳气 以水取韵——读中国著名艺术家王永其山水画的气韵之美
11
作者 卫健 《现代青年》 2013年第7期90-91,共2页
中国美学史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特有概念,并经常适用于艺术界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之间,特别是中国书画尤重这种说法,那就是"气场"或叫"气韵"。这东西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更是思维的,并从头到尾贯穿于艺术作品和表演技... 中国美学史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特有概念,并经常适用于艺术界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之间,特别是中国书画尤重这种说法,那就是"气场"或叫"气韵"。这东西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更是思维的,并从头到尾贯穿于艺术作品和表演技巧等领域内。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琴、棋、书、画、武"等都讲究这个"气",当这个"气"存在于艺术作品中时,就立马赋予于生命和活力。而在书画作品里存在的这股"气",人们习惯地称之谓"气韵"。"气韵"范畴显现出中国审美文化的专业思维特征。2013年5月中旬的一天,经朋友刘国礼画家介绍,我有幸认识了江南著名的画家王永其,后来经与其多次接触而成为好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永 中国画提名展 取韵 书画院 黄宾虹 山水画家 一级美术师 江苏省文化厅 当代中国画 艺术天地
原文传递
胸怀丘壑 笔生神韵——周沧米画展观后
12
作者 楼召炎 《新美术》 1985年第2期24-26,34,共4页
当我迈步进入展览馆,品读周沧米那生气盎然的人物、山水、花卉、书法作品的时候,似有一股泥土的芳馨迎面扑来。从这些多姿多采的作品里,我好象见到了一个身材壮实,两鬓飞雪的人,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进在美术的征途上。他已足足奔波了三... 当我迈步进入展览馆,品读周沧米那生气盎然的人物、山水、花卉、书法作品的时候,似有一股泥土的芳馨迎面扑来。从这些多姿多采的作品里,我好象见到了一个身材壮实,两鬓飞雪的人,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进在美术的征途上。他已足足奔波了三十六个春秋。这儿经常是阳光灿烂,但也难免有风风雨雨。在困难和考验面前,周沧米没有颓唐,更没有半途驻足滞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沧米 书法作品 笔生 中国人物画 自然造化 画中 艺术道路 取韵 妙造自然 气韵生动
原文传递
陈白一绘画图式初论
13
作者 胡师正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38,共5页
一、建立在深厚传统根基上的图式创造 中国画特有的图式美包括再现客观对象的形、神美,表现主观的心灵美和艺术装饰的趣味美。图式作为组织、汇聚这三者的形式载体是中国画艺术美的物质呈现。图式的构成涉及“经营位置”的整体画面构图... 一、建立在深厚传统根基上的图式创造 中国画特有的图式美包括再现客观对象的形、神美,表现主观的心灵美和艺术装饰的趣味美。图式作为组织、汇聚这三者的形式载体是中国画艺术美的物质呈现。图式的构成涉及“经营位置”的整体画面构图,“一点一拂、动笔皆奇”的线条造型,“随类赋彩”、色光俱生的色调赋形,“以墨取韵”的笔墨造象。这些图式元素各自独立,又难解难分,功能虽异,却归途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结构 中国画艺术 取韵 艺术装饰 经营位置 随类赋彩 形式载体 俱生 兰叶描 装饰风
下载PDF
传统绘画的批评标准及其在晚明的变化
14
作者 黄专 《美术》 1988年第10期62-65,共4页
黄专论文《李日华绘画思想研究》内容有如下部分:一、李日华生平事略;二、李日华绘画思想述要:1.传统绘画的批评标准及其在晚明的变化;2.“经”与“艺”——李日华绘画思想的基点;3.“陶中实有”与“形”“势”“韵”“性”——李日华... 黄专论文《李日华绘画思想研究》内容有如下部分:一、李日华生平事略;二、李日华绘画思想述要:1.传统绘画的批评标准及其在晚明的变化;2.“经”与“艺”——李日华绘画思想的基点;3.“陶中实有”与“形”“势”“韵”“性”——李日华的批评观;4.“不可定格求是”——李日华对“元格”的再评价。三、李日华与董其昌绘画思想比较;四、如何评价李日华的绘画思想。因全文过长,本刊选载其“传统绘画的批评标准及其在晚明的变化”一节和最后一章,分两期刊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日华 六法 气韵生动 批评标准 逸品 依仁游艺 士夫画 吴道子 盛京故宫书画录 取韵
原文传递
晋尚韵、宋尚意与汉字之美
15
作者 董春晓 《文史知识》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清初书法家王澍在其《翰墨指南》中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以此概括晋唐宋这几个时代的书法审美特点。在他之前和之后直到清末,都有书论家作大致类似的表述。对唐人尚法的说法,大致无有异议,但对晋人取韵、宋人取... 清初书法家王澍在其《翰墨指南》中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以此概括晋唐宋这几个时代的书法审美特点。在他之前和之后直到清末,都有书论家作大致类似的表述。对唐人尚法的说法,大致无有异议,但对晋人取韵、宋人取意的观点,倒是可以再作探究。本文拟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比较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的异同,同时探讨一下它们与汉字书写应用的历史及其审美观念的关系,聊备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人 取韵 书法审美 宋尚 论家 《兰亭序》 乐毅论 审美观念 《前赤壁赋》 人物品藻
原文传递
传统中国画的气韵与笔墨
16
作者 赵鸣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6-27,93,共3页
通过对气与韵的哲学探讨,揭示了气韵与中国画笔墨的关系,并论述了如何在中国画的鉴赏与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以笔取气与以墨取韵的笔墨技巧问题。
关键词 笔气 墨韵 以笔取气 以墨取韵 以墨取色
下载PDF
解读商业门面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洪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第12期41-42,共2页
本文解读了商业门面设计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商业门面设计与文化的密不可分性,分析和探讨了商业门面创意设计的文化取向,以及阐明继承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提出塑造现代中国样式的个性特色的商业门面设计。
关键词 商业门面设计 文化 工艺美术运动 品格取韵 立意 限定
下载PDF
略谈中国绘画的抽象性形态
18
作者 徐振捷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45-46,共2页
抽象性形态是绘画艺术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它具体可概括为"笔墨情趣"和"离形得似"2个方面。笔墨情趣即借助线、墨、色等手段,表现出画面内蕴中的"气"与"韵",造成奇异的艺术效果;离形得似指画面... 抽象性形态是绘画艺术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它具体可概括为"笔墨情趣"和"离形得似"2个方面。笔墨情趣即借助线、墨、色等手段,表现出画面内蕴中的"气"与"韵",造成奇异的艺术效果;离形得似指画面与神似的关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并突破时空界限,巧妙利用虚实相生的关系,领略出画面之外的"神"与"质",给人以美妙的艺术境界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形态 以形写神 笔墨情趣 离形得似 以笔取气 以墨取韵 虚实相生
下载PDF
程迥《古韵通式》及古音说通考
19
作者 张民权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1,共4页
宋代学者程迥,著《古韵通式》一书,从《文选》中摘出五十余例古诗文协韵的例子,总结出古人诗文协韵的方式,所谓“四声互用,切响通用”,与吴棫古韵通转说相呼应欢?关于“切响”问题后人误解者甚多,至今无确解。本文立足于文献考证,对... 宋代学者程迥,著《古韵通式》一书,从《文选》中摘出五十余例古诗文协韵的例子,总结出古人诗文协韵的方式,所谓“四声互用,切响通用”,与吴棫古韵通转说相呼应欢?关于“切响”问题后人误解者甚多,至今无确解。本文立足于文献考证,对“切响”问题着重进行了考释,可澄清其中一些是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迥 《古韵通式》 四声互用 切响通用 反切取韵
下载PDF
非遗文化传承背景下龙泉青瓷艺术创作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卓鑫伟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1年第6期55-56,共2页
非遗文化传承背景下,龙泉青瓷艺术要创作既富有时代气息,又有生活内涵,能弘扬大国非遗工匠精神的佳作,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象形取意;一是形外取韵。基点要抓准,牢牢扣住创作基点发力,才能实现理想的突破。本文提到提取相应艺术特征寄... 非遗文化传承背景下,龙泉青瓷艺术要创作既富有时代气息,又有生活内涵,能弘扬大国非遗工匠精神的佳作,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象形取意;一是形外取韵。基点要抓准,牢牢扣住创作基点发力,才能实现理想的突破。本文提到提取相应艺术特征寄托理念,并寻求形外之韵的创作方法,对研究和创作实践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青瓷 艺术创作 象形取意 形外取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