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我国古代史学取鉴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
作者
张翼之
曾海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87-92,共6页
“取鉴”就足以史为鉴。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古代,取鉴是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史学的脉搏,它的跳动,能敏锐地反映出外界对于史学的影响和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如同其他学术思想一样,我国远...
“取鉴”就足以史为鉴。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古代,取鉴是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史学的脉搏,它的跳动,能敏锐地反映出外界对于史学的影响和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如同其他学术思想一样,我国远古时代,虽有本氏族、本部落的历史口传,但是,殷商以前的古人并没有为我们留下直接的历史记载,所以,本文的分析,从殷商时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取
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识·通变·取鉴——论秦汉史研习的三个境界
2
作者
王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2-86,共5页
秦汉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显学,既与其内涵丰厚、制度和文化为中古文明奠基有关,也得益于其史学文本的经典优势。研习秦汉史,要从掌握知识系统入手,开阔视野,整合情境,努力移情式地进入秦汉史境;在重视决定论的基础上,要兼采主体史学的运...
秦汉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显学,既与其内涵丰厚、制度和文化为中古文明奠基有关,也得益于其史学文本的经典优势。研习秦汉史,要从掌握知识系统入手,开阔视野,整合情境,努力移情式地进入秦汉史境;在重视决定论的基础上,要兼采主体史学的运思方法,透过古今的视界融合解读秦汉嬗变,建构通解通识的学术境界;还应充分发挥秦汉史的借鉴功能,赋予历史研究以现代人文关怀,将取鉴的重心主要落实在文化剖判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史
广识
通变
取
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荀悦的历史认识论
被引量:
3
3
作者
庞天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7,共7页
荀悦在前人的基础上 ,对历史认识的目的、方法、思维方式、检验标准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阐明以史为鉴的必要性 ,将历史认识与取鉴资治有机结合起来 ;强调认识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区分类例 ,由此及彼 ,知微察著 ,去伪存...
荀悦在前人的基础上 ,对历史认识的目的、方法、思维方式、检验标准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阐明以史为鉴的必要性 ,将历史认识与取鉴资治有机结合起来 ;强调认识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区分类例 ,由此及彼 ,知微察著 ,去伪存真 ,获得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指出应以发展变易的观点审视历史 ,不能墨守成规 ,应当因时立制 ,分析事物时应看到其内部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方面 ;要求以儒家思想作为考察历史的理论原则 ,将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参验 ,以真实作为检验历史认识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鉴
资治
认识方法
历史辩证法
检验标准
荀悦
历史认识论
东汉
史学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魏徵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卢华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魏征以史为鉴,不囿一时一事,不主一尊一经,纵贯古今,旁通各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徵
史学思想
重人事
轻天命
取
鉴
致治
通
鉴
反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司马光的历史盛衰总结
被引量:
2
5
作者
庞天佑
《武陵学刊》
2016年第3期64-73,共10页
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乃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又一座丰碑。司马光总结盛衰以"资治"为目的,"通"为其取鉴资治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取鉴范围的"贯通"、...
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乃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又一座丰碑。司马光总结盛衰以"资治"为目的,"通"为其取鉴资治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取鉴范围的"贯通"、取鉴思维的"通变"、取鉴价值的"求通"三个方面。司马光总结盛衰的重点,在形形色色的"乱世",总结"乱世"以避免其重演,更能达到"资治"的目的,故对"乱世"形成的原因、对衰败丧亡的教训、对君主行为的过失,着力考察与反思甚多。司马光视治乱兴亡为君主行为所致,历史总结中贯穿探讨"君道"这一核心,强调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因为君主之"德"影响天下,君主之"才"关乎兴亡,君主"用人"决定成败。君主应善于发现人才,用人须明察忠奸,做到信赏必罚,不徇私情而至公至明。综观司马光的史学遗产,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融为一体,无论对史学研究,还是对治国兴邦,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历史总结
盛衰兴亡
取
鉴
“资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嘉谷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鹏飞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史学思想 ,是袁嘉谷思想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从经以载道的观点出发 ,援史以释经说道 ,揆道以稽古论今 ,把前人创造的历史智慧充分展现出来 ,供后人学习与借鉴 ,其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通经求变 ;达道求治 ;稽古论今。其史学方法主...
史学思想 ,是袁嘉谷思想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从经以载道的观点出发 ,援史以释经说道 ,揆道以稽古论今 ,把前人创造的历史智慧充分展现出来 ,供后人学习与借鉴 ,其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通经求变 ;达道求治 ;稽古论今。其史学方法主要是比较研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史学方法论
通经求变
达道修治
取
鉴
自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我国古代史学取鉴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
作者
张翼之
曾海龙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87-92,共6页
文摘
“取鉴”就足以史为鉴。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古代,取鉴是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史学的脉搏,它的跳动,能敏锐地反映出外界对于史学的影响和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如同其他学术思想一样,我国远古时代,虽有本氏族、本部落的历史口传,但是,殷商以前的古人并没有为我们留下直接的历史记载,所以,本文的分析,从殷商时代开始。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取
鉴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识·通变·取鉴——论秦汉史研习的三个境界
2
作者
王健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2-86,共5页
文摘
秦汉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显学,既与其内涵丰厚、制度和文化为中古文明奠基有关,也得益于其史学文本的经典优势。研习秦汉史,要从掌握知识系统入手,开阔视野,整合情境,努力移情式地进入秦汉史境;在重视决定论的基础上,要兼采主体史学的运思方法,透过古今的视界融合解读秦汉嬗变,建构通解通识的学术境界;还应充分发挥秦汉史的借鉴功能,赋予历史研究以现代人文关怀,将取鉴的重心主要落实在文化剖判的层面。
关键词
秦汉史
广识
通变
取
鉴
Keywords
the histo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knowledge
change
reference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荀悦的历史认识论
被引量:
3
3
作者
庞天佑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7,共7页
文摘
荀悦在前人的基础上 ,对历史认识的目的、方法、思维方式、检验标准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阐明以史为鉴的必要性 ,将历史认识与取鉴资治有机结合起来 ;强调认识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区分类例 ,由此及彼 ,知微察著 ,去伪存真 ,获得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指出应以发展变易的观点审视历史 ,不能墨守成规 ,应当因时立制 ,分析事物时应看到其内部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方面 ;要求以儒家思想作为考察历史的理论原则 ,将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参验 ,以真实作为检验历史认识的标准。
关键词
取
鉴
资治
认识方法
历史辩证法
检验标准
荀悦
历史认识论
东汉
史学家
Keywords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using history for reference
way of thinking
historical dialectics
criteria for testing
分类号
K092.3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魏徵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卢华语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文摘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魏征以史为鉴,不囿一时一事,不主一尊一经,纵贯古今,旁通各派。
关键词
魏徵
史学思想
重人事
轻天命
取
鉴
致治
通
鉴
反思
分类号
K09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司马光的历史盛衰总结
被引量:
2
5
作者
庞天佑
机构
岭南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武陵学刊》
2016年第3期64-73,共10页
文摘
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乃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又一座丰碑。司马光总结盛衰以"资治"为目的,"通"为其取鉴资治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取鉴范围的"贯通"、取鉴思维的"通变"、取鉴价值的"求通"三个方面。司马光总结盛衰的重点,在形形色色的"乱世",总结"乱世"以避免其重演,更能达到"资治"的目的,故对"乱世"形成的原因、对衰败丧亡的教训、对君主行为的过失,着力考察与反思甚多。司马光视治乱兴亡为君主行为所致,历史总结中贯穿探讨"君道"这一核心,强调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因为君主之"德"影响天下,君主之"才"关乎兴亡,君主"用人"决定成败。君主应善于发现人才,用人须明察忠奸,做到信赏必罚,不徇私情而至公至明。综观司马光的史学遗产,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融为一体,无论对史学研究,还是对治国兴邦,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历史意义。
关键词
司马光
历史总结
盛衰兴亡
取
鉴
“资治”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嘉谷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鹏飞
机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
出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文摘
史学思想 ,是袁嘉谷思想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从经以载道的观点出发 ,援史以释经说道 ,揆道以稽古论今 ,把前人创造的历史智慧充分展现出来 ,供后人学习与借鉴 ,其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通经求变 ;达道求治 ;稽古论今。其史学方法主要是比较研究法。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史学方法论
通经求变
达道修治
取
鉴
自强
Keywords
The thought of historical science
methodology of the historical science
try to chang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understand the natural laws and strive to become stronger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我国古代史学取鉴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张翼之
曾海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识·通变·取鉴——论秦汉史研习的三个境界
王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荀悦的历史认识论
庞天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魏徵的史学思想
卢华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司马光的历史盛衰总结
庞天佑
《武陵学刊》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袁嘉谷史学思想初探
高鹏飞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