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与酵母菌对牦牛酸乳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喻铭佳 索化夷 +5 位作者 李键 谢婕 赵欣 骞宇 丁阳平 张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2,17,共7页
为明确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牦牛酸乳品质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牦牛乳粉为原料、牦牛酸乳为发酵剂发酵酸乳,在发酵过程中分别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活性,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抑制乳酸菌发酵、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质构等相关指... 为明确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牦牛酸乳品质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牦牛乳粉为原料、牦牛酸乳为发酵剂发酵酸乳,在发酵过程中分别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活性,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抑制乳酸菌发酵、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质构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对牦牛酸乳品质形成均起到关键作用,乳酸菌对酸乳酸度、质构、氨基酸态氮、有机酸、V_(B1)及酮类和酸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酵母菌对乙醇、V_(B2)及醇类和酯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牦牛酸乳 乳酸菌 酵母菌 理化性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自然发酵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冯光春 陈炼红 李键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0,共3页
对自然发酵牦牛酸乳中优势乳酸菌多样性、生产特性以及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这对于自然发酵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以及乳酸菌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自然发酵牦牛酸乳 乳酸菌 多样性 生产特性 功能特性
下载PDF
甘肃甘南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彩霞 梁琪 +1 位作者 王湘竹 刘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62,共9页
为了研究甘肃甘南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本试验以甘肃甘南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3份发酵牦牛乳的16S rRNA中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甘肃甘南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 为了研究甘肃甘南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本试验以甘肃甘南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3份发酵牦牛乳的16S rRNA中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甘肃甘南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最终获得720221条高质量16S rRNA基因序列,共鉴定出4种不同细菌门、4种不同细菌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高丰度菌属,不同来源的发酵牦牛乳在门属水平上呈现不同的丰度。基于每个样品的16S rRNA测序数据进行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基本预测功能占主导地位,占所有基因的11.76%。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甘肃甘南传统发酵牦牛乳中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牦牛酸乳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传统发酵牦牛酸乳宏基因组DNA三种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4
作者 谢婕 赵欣 +3 位作者 骞宇 陈炼红 李键 索化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178,共4页
微生物区系复杂,自然环境中约95%是无法用常规的培养方法获得的,为了对未能培养或不可培养的微生物进行研究,本实验选用传统发酵牦牛酸乳,分别采用CTAB-SDS-冻融法、液氮研磨法、玻璃珠吸附法来提取宏基因组DNA,然后测得三种方法所提取... 微生物区系复杂,自然环境中约95%是无法用常规的培养方法获得的,为了对未能培养或不可培养的微生物进行研究,本实验选用传统发酵牦牛酸乳,分别采用CTAB-SDS-冻融法、液氮研磨法、玻璃珠吸附法来提取宏基因组DNA,然后测得三种方法所提取的DNA的浓度、纯度和片段分布状况,并对总DNA进行16S r RNA基因片段PCR扩增。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采取的三种DNA提取方法均能提取到适于后续研究质量的DNA,但其中液氮研磨法同时具有提取的总DNA质量较好和步骤简单、成本低的优点,是提取牦牛酸乳宏基因组DNA最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传统发酵牦牛酸乳 宏基因组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