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稻田蜘蛛混合种群发生分析
1
作者 石光波 颜亨梅 王洪全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对中国稻区 117个样点蜘蛛物种数与个体数进行空间插值 ,获得稻田蜘蛛混合种群数量专题地图和个体数量发生专题地图 .根据所得专题地图 ,分析了不同水稻种植区蜘蛛种群发生以及不同稻区的生态特征 .研究结果如...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对中国稻区 117个样点蜘蛛物种数与个体数进行空间插值 ,获得稻田蜘蛛混合种群数量专题地图和个体数量发生专题地图 .根据所得专题地图 ,分析了不同水稻种植区蜘蛛种群发生以及不同稻区的生态特征 .研究结果如下 :在北纬 35 .5°以南的水稻种植区域 ,蜘蛛种群与个体发生量较高 ,种群一般在 13种以上 ,个体数一般在每 10 0丛禾 10 0头以上 ;在北纬 35 .5°以北的水稻种植区域种群一般在 11种以下 ,个体数一般在每 10 0丛禾 47头以下 ;在北纬 35 .5°以南的水稻种植区域的年降雨量、年无霜期和 7月平均温度要高于在北纬 35 .5°以北的水稻种植区域 .在北纬 35 .5°以南的水稻种植区域的年日照时数要低于在北纬 35 .5°以北的水稻种植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稻田 蜘蛛混合种群 发生分析 发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2019年黑龙江省稻小潜叶蝇发生分析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齐凤 杨智超 +2 位作者 王春荣 胡亚军 王振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4期5-6,共2页
稻小潜叶蝇是黑龙江省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因此做好稻小潜叶蝇发生分析,并科学指导防治,对降低其为害,减少农药用量,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稻小潜叶蝇越冬基数、田间卵量、秧苗长势及气象条件综合分析,2019年黑龙江省稻小潜叶蝇总体... 稻小潜叶蝇是黑龙江省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因此做好稻小潜叶蝇发生分析,并科学指导防治,对降低其为害,减少农药用量,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稻小潜叶蝇越冬基数、田间卵量、秧苗长势及气象条件综合分析,2019年黑龙江省稻小潜叶蝇总体偏重发生,重点发生区在中东部的山区、半山区及缓苗慢、水层深的平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小潜叶蝇 发生分析 防治措施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P基因分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文 吴双 +3 位作者 胡顺林 王晓泉 刘慧谋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4,共4页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ClassⅠ NDV2型毒株与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型毒株与其他ClassⅠ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NP蛋白N端1~400氨基酸比较保守,而C端序列(特别是氨基酸残基400~480)高度变异。ClassⅠ病毒2型毒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3型毒株独立于其他ClassⅠ毒株,具有独特性,这两种毒株的来源不同;不同基因型NP蛋白之间比较保守,但是P蛋白的C端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Ⅰ和Class 核蛋白基因 发生分析
下载PDF
大头菜病虫害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兆君 董会建 《中国园艺文摘》 2013年第3期171-171,97,共2页
据调查,在广西钟山县大头菜病虫害发生为害普遍,直接影响其产业发展壮大。2010~2012年,开展大头菜病虫害发生分析、系统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工作,探索出适合贺州推广应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 大头菜 病虫害 发生分析 绿色防控
下载PDF
贺州市近10年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斌艳 周家立 《广西农学报》 2009年第1期25-26,32,共3页
为探讨可操作性强、防效好的第三代稻纵卷叶螟防控措施,本文对贺州市近10年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稻作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和消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贺州市具有迁入时间早,迁入量大、发生面广等特点。结合多年经验,提... 为探讨可操作性强、防效好的第三代稻纵卷叶螟防控措施,本文对贺州市近10年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稻作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和消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贺州市具有迁入时间早,迁入量大、发生面广等特点。结合多年经验,提出防治对策,以供交流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稻纵卷叶螟 发生分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在台风“黑格比”期间 广西桑园桑螟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6
作者 虞崇江 韦伟 +3 位作者 黄红燕 陈枝 施祖珍 陆俣伽 《广西蚕业》 2008年第4期9-12,共4页
2008年7~9月份,广西蚕区频繁受台风的影响,如第14号台风"黑格比"期间连续发生强降雨,阴雨日和雨量均较多,桑园内小气候环境湿度相对较大,气温较低,有利于桑螟的孵化、繁殖和生长。在这期间广西桑园桑螟幼虫数量上升,而且发... 2008年7~9月份,广西蚕区频繁受台风的影响,如第14号台风"黑格比"期间连续发生强降雨,阴雨日和雨量均较多,桑园内小气候环境湿度相对较大,气温较低,有利于桑螟的孵化、繁殖和生长。在这期间广西桑园桑螟幼虫数量上升,而且发生期与中晚秋蚕的饲养期相遇,给防治带来困难。本文就在台风"黑格比"过境前后对桑园内发生桑螟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原因分析,旨在提醒业内人士对天气变化导致桑园害虫危害情况的关注,同时提出了台风发生前后桑园桑螟的防治建议及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桑螟 发生分析 防治建议
下载PDF
永康市近5年晚稻褐飞虱连年重发原因与治理对策
7
作者 胡志平 夏声广 陈正喜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650-654,共5页
2005年以来晚稻褐飞虱在永康稻区连年重发。作者根据近10年晚稻褐飞虱发生的历史资料及水稻熟制、品种、气候等方面的变化,在总结2005-2010年晚稻褐飞虱发生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晚稻褐飞虱连年重发的原因,主要与近5年来外地虫源迁入增... 2005年以来晚稻褐飞虱在永康稻区连年重发。作者根据近10年晚稻褐飞虱发生的历史资料及水稻熟制、品种、气候等方面的变化,在总结2005-2010年晚稻褐飞虱发生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晚稻褐飞虱连年重发的原因,主要与近5年来外地虫源迁入增多,夏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本地水稻栽培方式和施肥习惯有利稻飞虱的增殖及晚稻生育前期农药使用不合理、防治质量差等因素有关,提出加强虫情监测,营造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害虫的稻田生态环境,坚持"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科学用药、减少晚稻前期的防治次数以保护天敌安全,讲究施药技术、提高防治效果等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发生分析 治理对策 永康
下载PDF
广德市绿化苗木害虫种类现状初步调查与成因分析
8
作者 任建敏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5期25-29,共5页
近年来,由于广德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发展、苗木产业日趋成熟,园林绿化苗木害虫也悄然成为影响城市市容及经济发展的阻力之一。结合工作经验对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发生流行趋势,目前已查明的常见种类是以鳞翅目、鞘翅目及... 近年来,由于广德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发展、苗木产业日趋成熟,园林绿化苗木害虫也悄然成为影响城市市容及经济发展的阻力之一。结合工作经验对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发生流行趋势,目前已查明的常见种类是以鳞翅目、鞘翅目及半翅目为主的47种害虫,还有少数种类有待进一步调查。通过对该地区园林绿化害虫主要种类及常发地点的及时监测、绿色防控,积极维护了苗圃地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苗木 害虫 种类 调查 发生分析
下载PDF
靖西县稻瘿蚊主害代发生条件分析
9
作者 李冠英 《广西植保》 1992年第4期18-20,共3页
本文从虫源、雨量等因素,探索靖西县稻瘿蚊主害代的发生条件,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晚稻稻瘿蚊主害代的主要虫源。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早稻后期的标葱率与晚稻主害代标葱率呈正相关,对提高预报读虫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稻瘿蚊 主害代 发生分析
下载PDF
贵州省安龙县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永振 熊成龙 +6 位作者 邹洋 王定明 余春 周敬祝 王昭孝 张永荣 Zhen F.FU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4期394-400,共7页
为了探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因素,对2004年与2005年间在贵州省安龙县及其周边发生的人间狂犬病进行个案调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犬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原,用RT-PCR法扩增G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遗传特征分析。... 为了探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因素,对2004年与2005年间在贵州省安龙县及其周边发生的人间狂犬病进行个案调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犬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原,用RT-PCR法扩增G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遗传特征分析。自1994-2003年安龙县报告无人间狂犬病疫情,但于2004与2005年分别报告44例与27例人狂犬病。71例狂犬病患者中68人被犬所伤,3人被猫所伤。在有完整记录的69例患者中,潜伏期平均为47.5d(10~282),13例狂犬病患者的潜伏期≤15d(18.84%);32例的潜伏期≤30d(46.38%),尤其是在2004年的患者中,潜伏期≤20d的病例有13例,占30%。2005年在疫点周围采集的85只犬脑组织中,5只犬脑组织狂犬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88%。A13株与A48株病毒之间的G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5%,与已报道病毒株比较发现,A13株与广西分离株有最高的同源性,而A48株却与印度尼西亚分离株SN01-23的同源性最高。比较分析两株病毒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包括GⅠ、GⅡ,以及GⅢ抗原位点内的区间,A13与A48分别有19和2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的替代。用全G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两株毒株全为Ⅰ型狂犬病毒。结果表明引起安龙县的狂犬病流行的病毒不是新型狂犬病毒,犬饲养量大与病毒携带率高是狂犬病发病暴发流行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特征 G基因 系统发生分析 遗传特征
下载PDF
脊椎动物Sox基因家族的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汪锐 程汉华 +1 位作者 郭一清 周荣家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90-994,共5页
脊椎动物Sox基因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 ,它们编码一类转录因子 ,参与多种发育过程的调控。这个家族的共有特征是Sox蛋白具有一个约 79个氨基酸 ,可与DNA特异结合的HMG盒区。该基因家族成员众多复杂 ,对它们的基因结构、功能及进化... 脊椎动物Sox基因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 ,它们编码一类转录因子 ,参与多种发育过程的调控。这个家族的共有特征是Sox蛋白具有一个约 79个氨基酸 ,可与DNA特异结合的HMG盒区。该基因家族成员众多复杂 ,对它们的基因结构、功能及进化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对该基因家族的全面认识。利用已克隆的全部脊椎动物全长核苷酸 /蛋白质数据 ,对这些数据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 ,分析Sox基因家族成员的分类及分子进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动物 SOX基因家族 系统发生分析 HMG盒
下载PDF
隐孢子虫牛源分离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海鹏 曹建平 +8 位作者 沈玉娟 陈有贵 李小红 卢潍媛 徐馀信 刘宜升 刘述先 周晓农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采自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方法在徐州某奶牛场采集经改良抗酸染色镜检确认为隐孢子虫感染的奶牛粪便,用不连续Sheather’s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卵囊。采用Chelex-100方法提取卵囊基因组DNA,设计引物... 目的分离和鉴定采自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方法在徐州某奶牛场采集经改良抗酸染色镜检确认为隐孢子虫感染的奶牛粪便,用不连续Sheather’s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卵囊。采用Chelex-100方法提取卵囊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和卵囊囊壁蛋白(COWP)基因,分别克隆到pGEM-T和pGEM-T Easy载体,测定核苷酸序列,运用BLAST和MEGA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个体大小为(7.4±0.32)μm×(5.4±0.21)μm,长宽比为1.3±0.07(n=20)。徐州牛源隐孢子虫与Gen- Bank公布的安氏隐孢子虫比较,SSU rRNA和COWP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种系发生分析显示该株隐孢子虫与安氏隐孢子虫处于同一分支。结论由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分离获得的隐孢子虫是安氏隐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隐孢子虫 小亚基核糖体RNA 卵囊囊壁蛋白 种系发生分析
下载PDF
从线粒体16S rDNA部分序列探讨厚蟹属的系统学位置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红英 周开亚 +1 位作者 景开颜 汪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测定了天津厚蟹线粒体 16SrDNA部分序列 .基于天津厚蟹和方蟹科另外 13种蟹类线粒体 16SrDNA部分序列构建的NJ树 ,表明前者和弓蟹亚科 7个属形成单系群 ,自引导值达到 94% ,支持将厚蟹属从相手蟹亚科移至弓蟹亚科 .
关键词 线粒体 16S rDNA部分序列 厚蟹属 系统学位置 方蟹科 序列测定 遗传距离 系统发生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褐家鼠与黄胸鼠中汉坦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邹洋 张海林 +8 位作者 张云智 米竹青 杨卫红 袁庆虹 章域震 王静林 薛燕萍 陈化新 张永振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 研究云南省褐家鼠、黄胸鼠中汉坦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型别,以明确基因亚型及其地理分布,为该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捕捉鼠类取鼠肺,冷冻切片后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从阳... 目的 研究云南省褐家鼠、黄胸鼠中汉坦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型别,以明确基因亚型及其地理分布,为该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捕捉鼠类取鼠肺,冷冻切片后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从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利用RT—PCR扩增汉坦病毒S和M基因部分片段并测序分型,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共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307只,检测到阳性样品14份,阳性检出率为4.56%。分析部分S片段(600~999nt)与M片段G1区(140~640nt)、G2区(2003~2302nt)的核苷酸序列,及用部分S及G2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来自云南省8个地区的汉城病毒分为2个亚型:S1和S3亚型。结论 云南省主要为家鼠型HFRS疫区,汉城病毒有2个亚型,地理分布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基因型 地理分布 系统发生分析
下载PDF
东北亚地区野猪种群mtDNA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发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崇奇 常青 +3 位作者 陈建琴 张保卫 朱立峰 周开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0-649,共10页
研究测定了中国东北、华北及四川西部72个野猪(Susscrofa)个体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GenBank报道的日本野猪(S.s.leucomystax)、琉球野猪(S.s.riukiuanus)72个同源区序列,分析了东北亚地区野猪线粒体DNA的变异及系统地理格局。在东... 研究测定了中国东北、华北及四川西部72个野猪(Susscrofa)个体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GenBank报道的日本野猪(S.s.leucomystax)、琉球野猪(S.s.riukiuanus)72个同源区序列,分析了东北亚地区野猪线粒体DNA的变异及系统地理格局。在东北亚地区野猪的线粒体控制区共发现42个变异位点,均为转换,共定义了34个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东北亚地区野猪来自同一祖先。东北亚地区野猪现生种群具有显著的种群遗传结构,其中日本野猪与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野猪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琉球野猪则与华北野猪间亲缘关系较近,与日本野猪和东北野猪间的关系相对较远。嵌套进化枝系统地理分析(Nestedcladephylogeographicalanalysis,NCPA)表明:东北亚地区野猪由同一祖先经过长距离的迁徙而形成现生各种群(或亚种);琉球野猪应起源于大陆野猪,其种群演化可能经历了片断化事件;华北野猪呈现南部种群遗传多样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控制区 种群遗传结构 系统地理学 系统发生分析 东北亚地区 MTDNA analysis 线粒体控制区 中国东北地区
下载PDF
河南省45例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型耐药性检测与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坤 李敬云 +5 位作者 鲍作义 李韩平 李林 庄道民 王哲 李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发生的频率、类型和临床意义以及系统发生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4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ol区蛋白...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发生的频率、类型和临床意义以及系统发生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4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ol区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逆转录酶基因部分序列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耐药性突变。用BioEdit和DNAClub软件以及登陆Web站点http://hivweb.lanl.gov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从36份血浆标本中扩增出pol区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蛋白酶基因耐药性主要突变的发生率是8.3%(3/36),突变的类型是D30A、V32A、G73C和V82A;次要突变的发生率是100%,突变的类型为L63PS(36/36)、I93L(35/36)、V77IL(34/36)、A71IVT(10/36)和D60E(2/36)。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的发生率是38.9%(14/36)。通过对耐药性突变进行评分,并依据此分值解释其临床意义,提示蛋白酶耐药率为5.6%(2/36),逆转录酶耐药率为22.2%(8/36);另有1份标本对全部蛋白酶抑制剂、3份对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潜在低度耐药。系统发生分析显示36份标本的pol区基因与B.US.83.RFACCM1745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且彼此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推测此36份标本为同一感染来源,其耐药性突变的发生不是源于耐药株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生分析 艾滋病患者 河南省 耐药性检测 基因型 逆转录酶基因 抗病毒治疗 耐药性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stanford 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基因 Web站点 蛋白酶抑制剂 临床意义 序列测定 耐药株感染 pol 发生 突变发生
原文传递
重组人骨硬化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祥 陈春琳 +3 位作者 牟欢 吴三桥 张涛 张晓娟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2,共5页
[目的]构建人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原核载体,表达、纯化SOST蛋白,制备与鉴定小鼠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分子克隆获得SOST蛋白的表达菌株;利用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尿素梯度复性获得SOST蛋白,免疫小鼠制备SOST蛋白多克隆抗体;... [目的]构建人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原核载体,表达、纯化SOST蛋白,制备与鉴定小鼠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分子克隆获得SOST蛋白的表达菌株;利用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尿素梯度复性获得SOST蛋白,免疫小鼠制备SOST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血清特异性;DNAMAN与MEGA软件分析SOST蛋白系统进化关系。[结果]SOST重组载体双酶切、DNA测序鉴定结果,以及蛋白表达、纯化条带大小与预测一致。ELISA法获得SOST抗血清滴度达1:6 400倍,Western blotting证实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SOST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发现动物具有显著不同的进化趋势。[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与纯化SOST蛋白,制备并鉴定小鼠多克隆抗体。为SOST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硬化蛋白 多克隆抗体 WESTERN BLOTTING 系统发生分析
原文传递
辽宁省汉城型汉坦病毒基因亚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耿英芝 田疆 +4 位作者 刘芸 王博 孙英伟 李鑫 姚文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4-1596,共3页
目的分析辽宁省汉城型汉坦病毒(HV)的基因亚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辽宁省内主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地区的鼠肺和病人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应用HV特异性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M和S基因片段... 目的分析辽宁省汉城型汉坦病毒(HV)的基因亚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辽宁省内主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地区的鼠肺和病人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应用HV特异性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M和S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测序后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以明确其型别和亚型及其地理分布情况。结果辽宁省HFRS疫区褐家鼠携带的病毒均为汉城型病毒(SEOV);对鼠肺及病人携带HV的部分M片段及部分S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发现SEOV的同源性较高,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而且地理位置相近地区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很高(>98.8%),具有小范围的地理聚集现象。结论辽宁省流行的SEOV均为S3亚型,基因亚型分布比较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HV) 汉城型病毒(SEOV) 基因亚型 系统发生分析 分布
原文传递
湖南省啮齿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永振 肖奇友 +4 位作者 李明慧 邹洋 吕炜 戴德芳 陈化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湖南省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V)流行情况及病毒型别。方法采用IFA法检测鼠肺中HV抗原;用RT—PCR法扩增阳性标本中HV的部分S和M片段;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在湖南省HV流行的地区共捕获啮齿动物344只,其... 目的研究湖南省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V)流行情况及病毒型别。方法采用IFA法检测鼠肺中HV抗原;用RT—PCR法扩增阳性标本中HV的部分S和M片段;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在湖南省HV流行的地区共捕获啮齿动物344只,其中6份标本HV抗原阳性.病毒携带率为1.74%。对扩增出的部分S与M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5份标本中的病毒为汉城型HV(SEOV),1份为汉滩型HV(HTNV)。用S(620~990nt)与M片段G2区(2001~2301nt)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湘乡褐家鼠、黄胸鼠及黄毛鼠携带的病毒均为SEOV的S4亚型;宁远褐家鼠携带的病毒为SEOV的一个新亚型;石门小家鼠携带的病毒为HTNV的H4亚型。结论湖南省为混合型HV疫区,以汉城病毒为主,并具有宿主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基因型 系统发生分析
原文传递
极小种群濒危植物广西火桐、丹霞梧桐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陆奇丰 黄至欢 骆文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595,共10页
广西火桐(Firmiana kwangsiensis)和丹霞梧桐(F.danxiaensis)是我国南方特有物种,其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少。为了解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系统发生关系,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广西火桐和丹霞梧桐的浅层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 广西火桐(Firmiana kwangsiensis)和丹霞梧桐(F.danxiaensis)是我国南方特有物种,其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少。为了解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系统发生关系,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广西火桐和丹霞梧桐的浅层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组装,并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火桐和丹霞梧桐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60,836 bp和161,253 bp,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分体结构,包含长度分别为89,700 bp、90,142 bp的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长度分别为19,970 bp、20,067 bp的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及长度分别为25,583 bp、25,522 bp的2个反向重复序列区(inverted repeat sequence,IR)。两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广西火桐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出26个正向重复序列、2个反向重复序列、21个回文重复序列、21个串联重复序列和98个简单重复序列;丹霞梧桐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出23个正向重复序列、5个反向重复序列、21个回文重复序列、30个串联重复序列和107个简单重复序列。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5种梧桐属(Firmiana)植物构成两个强烈支持的分支(支持率100%),一个分支为广西火桐、美丽火桐(F.pulcherrima)和火桐(F.colorata),其中广西火桐与美丽火桐构成姐妹群;另一分支是互为姐妹群的丹霞梧桐和云南梧桐(F.major)。综上所述,广西火桐和丹霞梧桐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基因排列及重复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将5种梧桐属物种分为两个分支,其中广西火桐和美丽火桐最近;而丹霞梧桐与云南梧桐关系最近。本研究鉴定的SSR位点可为梧桐属物种系统发生、进化关系的研究提供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火桐 丹霞梧桐 叶绿体全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重复序列 系统发生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