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理学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9
1
作者 付立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1-335,共15页
本文评述了毒理学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包括发现毒理学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 ,环境毒理学和生态危险度评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管理毒理学在法制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 。
关键词 毒理学 发现毒理学 管理毒理学 产品创新
下载PDF
药物毒理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全军 吴纯启 廖明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81,共5页
药物毒理学是现代毒理学中研究药物的毒副作用机制、评价新药安全性的分支学科,主要目的在于指导药物合成和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减少因毒性导致的新药研发失败。现就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思路、发现毒理学的发展和全程式新... 药物毒理学是现代毒理学中研究药物的毒副作用机制、评价新药安全性的分支学科,主要目的在于指导药物合成和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减少因毒性导致的新药研发失败。现就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思路、发现毒理学的发展和全程式新药安全性研究评价新模式的特征以及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方法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发现毒理学 安全性研究
下载PDF
高内涵分析在新药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利波 王莉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3-896,共4页
在新药发现早期开展发现毒理学研究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高内涵分析(HCA)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实时、高通量,能够实现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毒性的早期、快速地检... 在新药发现早期开展发现毒理学研究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高内涵分析(HCA)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实时、高通量,能够实现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毒性的早期、快速地检测,为发现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目前,HCA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血管毒性、生殖毒性等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HCA在新药发现毒理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涵分析 发现毒理学 药物毒性
下载PDF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
4
作者 廖明阳 吴纯启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6-358,共3页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发现毒理学 毒性作用机制 药物管理毒理学
下载PDF
药物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晓芳 袁伯俊 +1 位作者 陆国才 宗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298-2302,共5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前沿学科及相关技术,特别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飞速发展,药物毒理学经历了研究思路从传统毒理学向发现毒理学转化,研究方法从整体实验向体外实验转化,研究深度从器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前沿学科及相关技术,特别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飞速发展,药物毒理学经历了研究思路从传统毒理学向发现毒理学转化,研究方法从整体实验向体外实验转化,研究深度从器官、组织水平向分子、基因水平转化,评估理念从单一毒性评价向多学科综合评价转化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毒理学 替代法 组学技术
原文传递
发现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全军 吴纯启 廖明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8-961,共4页
发现毒理学又称为开发前毒理学(PredevelopmentalToxicology),是指在创新药物的研发早期,对所合成的系列新化合物实体(NewChemicalEntities,NCEs)进行毒性筛选,以发现和淘汰因毒性问题而不适于继续研发的化合物,指导合成更安全的同类化... 发现毒理学又称为开发前毒理学(PredevelopmentalToxicology),是指在创新药物的研发早期,对所合成的系列新化合物实体(NewChemicalEntities,NCEs)进行毒性筛选,以发现和淘汰因毒性问题而不适于继续研发的化合物,指导合成更安全的同类化合物。发现毒理学的研究既可加快药物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又减少资源消耗。笔者就发现毒理学研究的定义、必要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我国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毒理学 新化合物实体(NCEs) 毒性筛选
下载PDF
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毒理学研究30年回顾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纯启 王全军 +3 位作者 关勇彪 王和枚 丁日高 廖明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经过近30年的积累与发展,已建立一整套服务于新药发现、临床前开发、临床实验及上市后监督再评价等完整研发链条的药物毒理学研究体系和学科群,涵盖新药早期发现毒理学、非临床安全...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经过近30年的积累与发展,已建立一整套服务于新药发现、临床前开发、临床实验及上市后监督再评价等完整研发链条的药物毒理学研究体系和学科群,涵盖新药早期发现毒理学、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以及药物毒性作用机制研究等内容,通过与新药研发体系中其他学科互动与协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乃至全国的新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技术平台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发现毒理学 GLP
原文传递
抗乙肝病毒新药Bay41-4109的发现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施畅 吴纯启 廖明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34-938,共5页
目的:利用发现毒理学中的临床前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preclinical lead optimization technolo- gies,PLOTs)对抗乙肝病毒候选新药Bay41-4109的一般毒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进行研究,为早期发现候选新药的毒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一般... 目的:利用发现毒理学中的临床前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preclinical lead optimization technolo- gies,PLOTs)对抗乙肝病毒候选新药Bay41-4109的一般毒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进行研究,为早期发现候选新药的毒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一般毒性研究中分别以MTT比色法和上下法检测Bay41-4109的体外细胞毒性和小鼠LD_(50);遗传毒性研究中分别以Ames波动试验、SOS显色试验、双核细胞微核试验检测Bay41-4109诱发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回复突变的能力、诱发大肠杆菌的原发DNA损伤效应以及对CHL细胞的染色体断裂效应;生殖毒性研究中以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培养试验来检测Bay41-4109的致畸性。结果:Bay41-4109对CHL细胞的IC_(50)为54.0μmol·L^(-1),对雌性小鼠的LD_(50)大于2 000 mg·kg^(-1)。无论有无S9活化,Bay41-4109均不引起沙门菌回复突变,也不导致DNA损伤和染色体断裂。Bay41-4109对大鼠胚胎中脑细胞亦无致畸作用。结论:早期毒性筛选结果表明:Bay41-4109未表现明显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41-4109 发现毒理学 一般毒性 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下载PDF
单侧小脑萎缩并发癫猝死1例
9
作者 郭健 吕俊耀 +1 位作者 田东萍 苏敏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73-173,175,F0003,共3页
癫痫猝死(SUDEP)是指突发的、意外的、有或无目击者的、有或无癫痫发作证据的,与外伤、溺水、癫痫持续状态不相关的,并经尸检未发现毒理学和解剖学原因的死亡[1];其发生率为0.35%0人年,高于普通人群中猝死的24倍[2],且尸检率... 癫痫猝死(SUDEP)是指突发的、意外的、有或无目击者的、有或无癫痫发作证据的,与外伤、溺水、癫痫持续状态不相关的,并经尸检未发现毒理学和解剖学原因的死亡[1];其发生率为0.35%0人年,高于普通人群中猝死的24倍[2],且尸检率非常低,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最近我们遇到l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猝死 小脑萎缩 并发 单侧 癫痫持续状态 发现毒理学 癫痫发作 普通人群
下载PDF
中国毒理学会第八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二轮通知)
10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6-526,共1页
中国毒理学会第八次全国毒理学大会(CSOT-VIII)暨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5-1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厦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中国毒理学会主办,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和山东省毒理学会承办。一、大会主题:推动毒理创新,促... 中国毒理学会第八次全国毒理学大会(CSOT-VIII)暨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5-1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厦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中国毒理学会主办,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和山东省毒理学会承办。一、大会主题:推动毒理创新,促进健康安全。二、会议交流内容:学术活动包括特邀大会主旨报告、大会报告、分会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为鼓励科技人员参会并发现毒理学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毒理学 会员代表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发现毒理学 健康安全 学术活动 专题报告 科技人员
下载PDF
FK系列化合物的早期毒性评价
11
作者 刘密凤 彭双清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5-325,共1页
目的FK系列化合物是我所在研的一类新药。可能作用机制是FK506/FK复合物作用于2种钙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和IP3受体,使钙内流增加;或激活TGF-β1受体,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目前尚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其毒性作用还不清楚。... 目的FK系列化合物是我所在研的一类新药。可能作用机制是FK506/FK复合物作用于2种钙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和IP3受体,使钙内流增加;或激活TGF-β1受体,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目前尚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其毒性作用还不清楚。本次研究利用短期毒性筛选方法对其可能毒性进行初步筛选,及早发现和淘汰不适合继续开发的化合物。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5种新化学实体对CHL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利用细胞毒性IC50值对急性毒性LD50值进行预测;上下法检测化学物质对小鼠的急性毒性;Ames波动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检测其遗传毒性;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培养法,对其致畸性进行预测。结果FK(Z48、3081、308、L04和1205)系列化合物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0.67、1.79、1.68、3.04和3.62mg/ml。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分别为2087.6、3300.7、3331.8、4904.3和>5000mg/kg。上下法检测5种化合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除Z48为1634.0mg/kg外,其余均大于2000mg/kg。以急性毒性LD50预测值和检测值为基础对化合物进行毒性分级,二者相比,仅Z48分级略有差异,其他4种化合物的毒性分级基本一致。提示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无论有无S9的代谢活化,5种新化学物质均未显示出遗传毒性和明显的致畸作用。结论短期毒性筛选体系可从不同的毒性终点对新化学实体进行比较和筛选,为候选化合物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技术体系。5种FK系列化合物毒性均较低,从毒理学角度考虑,均适合做进一步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毒理学 FK系列化合物 一般毒性 特殊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