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蛇传”传说的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 被引量:11
1
作者 余红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2,共6页
"白蛇传"传说对西湖、金山寺等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拓展了传说流播的空间,丰富并建构了景观新的文化符号,提升了地域景观的社会知名度。杭州对雷峰塔的重建起到了连接历史、唤醒记忆、诱发传说讲述的叙事功能,镇江对"法... "白蛇传"传说对西湖、金山寺等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拓展了传说流播的空间,丰富并建构了景观新的文化符号,提升了地域景观的社会知名度。杭州对雷峰塔的重建起到了连接历史、唤醒记忆、诱发传说讲述的叙事功能,镇江对"法海洞"的命名则充分展现了地域依据传说对现实景观进行重构的编码过程,它们共同以景观叙事的方式创造性地拓展了语言叙事的功能,扩大了"白蛇传"传说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影响。传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地域又以传说景观为依托,对现实景观进行创造性的符号编码,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的互动逻辑,不断以"发明传统"的方式延续和强化传说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传说 景观叙事 语言叙事 发明传统 文化符号 文化传承
下载PDF
状元谶及其风俗制造 被引量:1
2
作者 左鹏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193,共13页
南宋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流传着“潮过夷亭出状元”的谶语,在昆山还形成了农历八月观潮的风俗。潮过夷亭的自然地理背景,在宋代是因为海平面上升,使得潮流界西移,在元以后则是由于娄江成了太湖入海干道。南宋时昆山士人领袖因相信谶语... 南宋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流传着“潮过夷亭出状元”的谶语,在昆山还形成了农历八月观潮的风俗。潮过夷亭的自然地理背景,在宋代是因为海平面上升,使得潮流界西移,在元以后则是由于娄江成了太湖入海干道。南宋时昆山士人领袖因相信谶语的真实性,也出于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而促成了问潮馆的建造和八月观潮风俗的制造。谶语应验后,地方官员、地方望族和士人群体共同维持这一风俗,至南宋末年才消歇。明清时地方士人为了改善风水,又建造了玉柱塔,并因此再造了八月十八日异神观潮的风俗。昆山的观潮风俗,既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的演变,也出自地方官员与士人的共同作用,它通过建筑与风俗的制造与再造,以实体化的景观,形塑了地方性,强化了地方认同,地方传统在此过程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地方文脉也由此绵延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元谶 制造风俗 发明传统 地方性 地方文脉
原文传递
勿让生态美学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军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5,共8页
回望中国环境史,自然环境呈不断恶化之趋势。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根本就不足以解决中国古代的环境问题,遑论解决今日之环境危机,而且,中国哲学或文化亦非"天人合一"四字所能概括。文明之起源,既仰赖于征服自然,... 回望中国环境史,自然环境呈不断恶化之趋势。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根本就不足以解决中国古代的环境问题,遑论解决今日之环境危机,而且,中国哲学或文化亦非"天人合一"四字所能概括。文明之起源,既仰赖于征服自然,也仰赖于师法自然。将征服自然这一面划给西方,而将师法自然这一面划给中国,以"天人合一"和"天人对立"一对概念来概括中西文化,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民族认同感的产物,是在"发明传统"。在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危机的今天,借生态美学之名来弘扬中国文化,只会使得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民族主义 发明传统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谈科学考证对江南园林文创类作品的价值——以南京瞻园为例
4
作者 徐鸿伟 《中国地名》 2023年第1期65-67,共3页
江南园林作为江南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是众多文创类作品灵感和设计元素的素材来源。现存代表性江南园林,虽然有文字记载也有画作佐证,无奈三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巨大,有着明显的文不对图、图不对物的客观现实。这是由历史地理变化、... 江南园林作为江南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是众多文创类作品灵感和设计元素的素材来源。现存代表性江南园林,虽然有文字记载也有画作佐证,无奈三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巨大,有着明显的文不对图、图不对物的客观现实。这是由历史地理变化、历代政权更迭、不同文化浸润、刻意人为杜撰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然而厘清其历史演化才有利于本立而道生,中国国家版本博物馆及文化基因库建设也是基于此的考量,同时也是科学价值的考量。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科学考证的价值,就一些江南园林元素文创类作品中存在的可能误导观众的明显错误,谈科学考证对这类创作和设计作品的现实价值与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考证 发明传统 可证价值 文化基因
下载PDF
关于学术自信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55,共6页
本土学术自信是一个当下凸显的问题,它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与中国近代以降的西方文明东渐和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密切相关。从"东亚病夫"到中国崛起,全球化背景下频繁的理论旅行激发了本土学术原创的冲动。重建中国本土学... 本土学术自信是一个当下凸显的问题,它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与中国近代以降的西方文明东渐和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密切相关。从"东亚病夫"到中国崛起,全球化背景下频繁的理论旅行激发了本土学术原创的冲动。重建中国本土学术自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蕴含了复杂的文化内涵和策略。克服中西非此即彼的二元张力,发明传统并建构新的本土学术研究主体的认同,乃是回复学术自信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信 本土知识生产 全球化 西学东渐 发明传统 二元对立
下载PDF
发明传统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以胡适与顾颉刚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岸峰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2期157-166,共10页
疑古思潮随着中国历代的民族危机而逐渐扩大,及至清末民初生死存亡之秋,终于汇聚成汹涌的激流。疑古思潮在“五四”时期的冲击无所不在,其力量亘古未见。胡适、顾颉刚以至于当时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相信,“‘传统’导致”是民族衰落的最... 疑古思潮随着中国历代的民族危机而逐渐扩大,及至清末民初生死存亡之秋,终于汇聚成汹涌的激流。疑古思潮在“五四”时期的冲击无所不在,其力量亘古未见。胡适、顾颉刚以至于当时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相信,“‘传统’导致”是民族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亦是阻碍国家进步的一大负累,故而由反传统进而疑古。此中,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冲突以及关于“国故整理”的论争,揭示了胡适与顾颉刚的“发明传统”,而白话文的提出、白话文学史的建构、国故整理的思想,以及此中所蕴含的民族主义,均值得进一步的思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顾颉刚 发明传统 白话文学史 民族主义
下载PDF
“后革命”时代的张爱玲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琛 马春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8,共14页
"发明张爱玲"是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亦须"发明张爱玲",二位一体的"发明"与重写,是一个去政治化的政治化过程。张爱玲"去阶级、去革命、去国族"的遗/移民写作,是其被重新"发明"出... "发明张爱玲"是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亦须"发明张爱玲",二位一体的"发明"与重写,是一个去政治化的政治化过程。张爱玲"去阶级、去革命、去国族"的遗/移民写作,是其被重新"发明"出来并被经典化的前提。如同其"沦陷区写作"对于日本殖民/帝国主义政治的无意识"忽视"一样,"后革命"中国的"张爱玲"亦被重构为一种"恋物"结构,既遮蔽又表征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断裂与精神危机。"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症候",张爱玲含蓄且昭彰地成就了"后冷战"时代"告别革命"的选择与姿态,并不断动摇着"去政治化"的中产阶级文学/史的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传统 张爱玲 遗/移民写作 重写文学史 后革命中国
原文传递
“游客凝视”与“发明传统”:关于民俗旅游的文化阐释
8
作者 谢卓潇 《神州》 2014年第9期29-30,共2页
真实性是吸引游客民俗旅游的唯一动因么?民俗旅游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活动?游客为什么选择这种活动?本文通过引入“游客凝视”和“发明传统”两个概念,阐释民俗旅游活动游客与当地人的互动,描绘和解构民俗旅游的表征及背后的文化意义。笔... 真实性是吸引游客民俗旅游的唯一动因么?民俗旅游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活动?游客为什么选择这种活动?本文通过引入“游客凝视”和“发明传统”两个概念,阐释民俗旅游活动游客与当地人的互动,描绘和解构民俗旅游的表征及背后的文化意义。笔者认为,我认为在“凝视”的角度上,“发明传统”对于活动主体有多重意义:它是游客与旅游地“合作”表演,在凝视与被凝视之间,一些民族文化(形象、符号)得以传播。它也是一种当地人的集体行动,能标示和强化自我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 发明传统 旅游凝视 文化阐释
下载PDF
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如何发明传统
9
作者 刘巧荣 李长中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民族传统文化是族群成员的精神依托和用以区别于他族的本质所在。在现代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被消融于主流文化之中的危险。为了继续使传统文化有效存续及发挥其身份确认的功能,少数民族诗人发现,只有适应环境... 民族传统文化是族群成员的精神依托和用以区别于他族的本质所在。在现代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被消融于主流文化之中的危险。为了继续使传统文化有效存续及发挥其身份确认的功能,少数民族诗人发现,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来重新"发明传统",才能确认其文化和民族身份。在这里,作为"特定文化持有者"的少数民族诗人,为何要"发明传统"、这些"传统"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以及存在的病象等问题,亟需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诗歌 发明传统 身份 病象
下载PDF
论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郑杭生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68,共5页
本文提出现代性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的有机统一;论证了现代"发明"传统的两种方式:现代赋予传统不同于过去的新的含义(重构),现代创造出相应的新的传统(新构);分析了现代&q... 本文提出现代性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的有机统一;论证了现代"发明"传统的两种方式:现代赋予传统不同于过去的新的含义(重构),现代创造出相应的新的传统(新构);分析了现代"发明"传统的两个方向:主要指向现代性积极的正向方面,以及主要指向现代性消极的负向方面;本文还阐释了传统与过去、现在、将来的关系,被发明的传统的社会功能,以及正确把握传统与现代关系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特别表现在,作为各种思潮汇集点的当代中国,每种思潮都离不开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的重构和新构 现代性的正向和负向 发明传统的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90,158,共10页
晚清词坛对《人间词话》保持了集体沉默,辛亥革命前后王国维诗学几乎无声无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胡适等人的推阐发扬才使之声誉日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圭璋等人纷纷撰文批评王国维的观点,但这种来自中国诗学传统的狙击,并未阻挡... 晚清词坛对《人间词话》保持了集体沉默,辛亥革命前后王国维诗学几乎无声无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胡适等人的推阐发扬才使之声誉日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圭璋等人纷纷撰文批评王国维的观点,但这种来自中国诗学传统的狙击,并未阻挡这部著作影响的扩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接受苏式文艺理论训练的年轻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研究论著,推动了其经典化进程。这批学者集中阐发了《人间词话》与苏式文艺理论的一致性,给予"境界说"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最接近于现代文艺理论的概念。而实际情形是,王国维把德国古典美学的内容翻译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这些中国学者又把它再度翻译成接近现代文艺理论的内容,通过这种循环创造了一种适合现代需要的古代诗学传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间词话》又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总结性代表作。然而,"中国古代意境说"的传统仍然是在西方理论帮助下建构起来的。事实上,"意境说"正是霍布斯鲍姆所说的"被发明的传统",当我们把王国维等人依据德国古典美学传统建构的"意境说"视为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和审美理想时,同时也就埋葬了自己民族的诗学传统与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王国维 经典化 意境说 发明传统
原文传递
“被发明的传统”:现代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兴贵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82,共8页
摆手舞是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之一。从"被发明的传统"的视角透视现代土家族摆手舞,更能展现出摆手舞的历史演变轨迹及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内涵。摆手舞自身的祭祀特点是其得以被发明的内在因素。中... 摆手舞是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之一。从"被发明的传统"的视角透视现代土家族摆手舞,更能展现出摆手舞的历史演变轨迹及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内涵。摆手舞自身的祭祀特点是其得以被发明的内在因素。中国社会发展的断裂性及其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增强是摆手舞在现代社会里得以复兴的外在因素。"被发明"的现代土家族摆手舞,本质上只是借用了古代摆手舞中的一系列文化要素,而非按照传统的摆手舞特点进行全面的复制和照搬,体现了土家族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成为多个民族共享的公共文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传统 摆手舞 公共文化产品
下载PDF
一个西南汉族宗族复兴的人类学阐释——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兴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7,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复兴是中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农村宗族复兴活动引起了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罗氏宗族的复兴,可知其性质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复兴是中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农村宗族复兴活动引起了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罗氏宗族的复兴,可知其性质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过渡性组织,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罗氏宗族复兴的只是一套家族符号和仪式象征体系,而非纯粹的功能性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宗族 复兴 过渡性组织 象征体系 发明传统
下载PDF
“传统内”的转换和表征——林兰民间童话辑录的语言现代化重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翔宇 孙天娇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8,共13页
语言是表征民族性的重要载体,民间童话的辑录参与了儿童文学的现代发生和母语现代化的重构。为承续中国新文学开创的现代传统,北新书局推出了一系列林兰民间童话集,其出版接榫了语言和思想的双向发力机制,助力了儿童文学民族化和现代性... 语言是表征民族性的重要载体,民间童话的辑录参与了儿童文学的现代发生和母语现代化的重构。为承续中国新文学开创的现代传统,北新书局推出了一系列林兰民间童话集,其出版接榫了语言和思想的双向发力机制,助力了儿童文学民族化和现代性双重品格的生成。林兰童话从民间获取资源,经历了“儿童化”与“文学化”的语言转换过程。民间传统和文人传统流变衍生了由“述”向“作”的转换,林兰以女性讲述的方式创见性地“发明”了民间童话辑录的语言传统。林兰辑录民间童话是一种知识生成活动,为儿童阅读提供了新的语言资源,也重新确定了儿童的位置,深度介入了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其中,语言转换的标尺和伦理,思想和语言的错位及张力,都是值得深入反思的重要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兰民间童话 语言现代化 现代转换 述与作 发明传统
原文传递
人类学理论视域下传统舞蹈概念的再认知
15
作者 王昕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28-43,337,338,共18页
传统一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所指被不断丰富、充实,传统舞蹈也是如此,不同场景下使用的传统舞蹈概念可能指代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本文从何谓传统、被发明的传统、大传统与小传统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就是想说明这些概念自身的核心内涵... 传统一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所指被不断丰富、充实,传统舞蹈也是如此,不同场景下使用的传统舞蹈概念可能指代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本文从何谓传统、被发明的传统、大传统与小传统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就是想说明这些概念自身的核心内涵和实质意义,以此来丰富和拓展业界对传统舞蹈概念认知的同时,讨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发明传统 传统 传统
下载PDF
以“中国民间舞”为名义的个人创作 被引量:3
16
作者 慕羽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58-64,共7页
随着中外舞蹈艺术交流的频繁,"中国民族民间舞"自我依循的概念系统受到了挑战。为了更有效地在"全球在地化"语境下进行文化交流,分别依据民族属性、历史时空和舞蹈主体为标准,对"民族舞蹈""传统舞蹈... 随着中外舞蹈艺术交流的频繁,"中国民族民间舞"自我依循的概念系统受到了挑战。为了更有效地在"全球在地化"语境下进行文化交流,分别依据民族属性、历史时空和舞蹈主体为标准,对"民族舞蹈""传统舞蹈"和"民间舞蹈"的概念进行学术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从中我们会发现,中国舞蹈界对"民间舞"认识上的混溶状态。这说明,我们对"民间舞"的认识不仅与国际语境存在差异,也和中国其他文艺分类,包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保护名录中的概念都有所不同。以中国"民间舞"为名义的个人创作被称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它已经成为一种"被发明的传统舞",其中的"族群意识"和"民族国家意识"此消彼伏。乡土民间舞人、"职业舞者",以及兼有民间和国家干部身份的"二老艺人"等三个不同社会层级的身份群体都在以当代中国"民间舞"的名义"跳"着舞,他们在不同的场域和交叉场域中实现着自我认同,影响和被影响着,尽管他者认同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 民族舞 民族民间舞 传统舞蹈 发明传统
原文传递
发明的传统:论社会转型期传统体育的固守与超越——从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变迁谈起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辉 方千华 +1 位作者 杨海晨 万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74-80,共7页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变迁史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传统体育"的变迁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转型期内,传统体育的变迁会经历"没落、抗拒、调适和创新"等阶段的"固守与...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变迁史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传统体育"的变迁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转型期内,传统体育的变迁会经历"没落、抗拒、调适和创新"等阶段的"固守与超越"博弈,耦合了"文化涵化"过程。没落是因为传统文化神圣的根基受到更具影响力的外来文化现实精神的冲击;抗拒是由于传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调适包括传统本身与传承人思想观念碰撞后的内部信仰调适和传统与外来文化对抗的外部形式调适;调适的结果会导致整合、附加和取代,从而形成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天民俗技艺团” 发明传统 涵化 调适 体育人类学
下载PDF
“发明的传统”与新古典主义——以雅克·路易·大卫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宪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44,共12页
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他在艺术史的文脉中再次“发明”古典主义传统,以其独特的方式回应着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当下现实。他敏锐地感悟到大革命前夕法国社会需要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并以看似古典实则... 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他在艺术史的文脉中再次“发明”古典主义传统,以其独特的方式回应着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当下现实。他敏锐地感悟到大革命前夕法国社会需要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并以看似古典实则现代的艺术感召力呼唤民众,进而使其艺术充满强有力的伦理力量并富有情绪感染力的图像叙事力。大卫用新古典主义终结了洛可可,又开启了后来的浪漫主义,被后人誉为“现代绘画之父”。大卫艺术的个案考察,有助于揭示艺术与政治、历史和美学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 新古典主义 发明传统 视觉叙事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传统”的发明:建国“十七年”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秀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9期79-83,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十七年(1949-1966,简称建国"十七年")是一个新生的现代民族国家力求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认同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国家机构主动对外翻译中国文学的开创时期。由作为国家对外宣传机构的外文出版社组织翻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十七年(1949-1966,简称建国"十七年")是一个新生的现代民族国家力求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认同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国家机构主动对外翻译中国文学的开创时期。由作为国家对外宣传机构的外文出版社组织翻译了一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图藉此对外再现作为新中国之遗产的古典文学形象,为新生的民族国家提供历史合法性。翻译古典文学作品由此成为重构或者"发明"新中国"传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十七年'古典文学英译 发明传统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子孙的自画像”:祖先图像的视觉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阳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6,共8页
祖先图像及其崇拜在民间社会中有着复杂与多重中断的传统。流动于华南城乡之间的同姓组织重修始祖画像事件中,一幅被"有意地"拣选与凝结地域社会中纷杂历史记忆和现实欲求的象征物建构过程,见证了祖先及祖先图像是如何在委托... 祖先图像及其崇拜在民间社会中有着复杂与多重中断的传统。流动于华南城乡之间的同姓组织重修始祖画像事件中,一幅被"有意地"拣选与凝结地域社会中纷杂历史记忆和现实欲求的象征物建构过程,见证了祖先及祖先图像是如何在委托造像者、图像制造者、以及"外人"的多方博弈与互动中被捥掘与激活,成为子孙们进行自我表达和集体表述的媒介,亦嵌入到社会主义时期华南民间社会新发明的传统和历史记忆中。从视觉人类学角度来看,在祖先像的概念里,"祖先"显然是比"像"更重要的关键词,祖先与子孙的互动存在,让祖先像里描绘的对象不仅是作为个体的祖先形象,更是特定时代特定地方子孙群体的自画像,对于这种互动关系中的图像生产方式的田野观察方法,亦可作为一种其他民间图像在解读路径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人类学 祖先图像 揭猛像 发明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