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阶段的灰色关联判断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腾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基于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和库兹涅茨模式,采用灰色关联综合判断方法对1978-2005年北京地区发展阶段演进进行了判断分析。灰色关联综合判断结果显示,1978-1984年前后北京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1985年前后-1993年前后处于工业化... 基于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和库兹涅茨模式,采用灰色关联综合判断方法对1978-2005年北京地区发展阶段演进进行了判断分析。灰色关联综合判断结果显示,1978-1984年前后北京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1985年前后-1993年前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二阶段;从1994年前后-2005年处于工业化后期,并在2001年后开始显现出发达经济的特征。这一结论与这一时期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态是相符的,也是与其他相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致的。通过采用灰色关联综合判断方法,不仅避免了采用直接比较研究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指标与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和库兹涅茨模式中的相关指标来判断其发展阶段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出现判断结论的偏差过大问题,而且突破了采用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和库兹涅茨模式判断地区发展阶段演进时明显地有赖于研究判断者的经验和主观认识的困境,降低了判断的难度,提高了判断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人均收入变化 发展阶段演进 灰色关联 北京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集群吸收能力的集群发展阶段及其演进——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5期61-64,共4页
集群吸收能力取决于群内“技术守门人”的吸收能力及其与“非技术守门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从吸收能力视角看,集群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低—中级阶段、中级阶段、高—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技术守门人”与外部知识源的认知距离... 集群吸收能力取决于群内“技术守门人”的吸收能力及其与“非技术守门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从吸收能力视角看,集群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低—中级阶段、中级阶段、高—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技术守门人”与外部知识源的认知距离和集群内部的知识流动,是引致集群从初级向高级阶段演进的主要动因;发展中国家的集群大多处于初、中级的吸收能力阶段,政府应设计相关激励政策,鼓励集群与外部知识源之间以及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互动,促进集群向高级阶段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吸收能力 “技术守门人” 外部知识源 集群发展阶段演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