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23
1
作者 许广月 《西部论坛》 2014年第1期53-60,共8页
人类社会相继经历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四种文明形态,对应着无色(虚无)发展、黄色发展、黑色发展、绿色发展四种发展范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下以低消耗、低排放与高效率为特质的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面... 人类社会相继经历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四种文明形态,对应着无色(虚无)发展、黄色发展、黑色发展、绿色发展四种发展范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下以低消耗、低排放与高效率为特质的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经济危机、资源短缺危机和环境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从黑色发展范式到绿色发展范式的转换,需要实现"五位一体"的转型:发展主体由"单一理性经济人"向"双重理性经济人"转型;发展目标导向由"只注重经济发展数量,不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向"优先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兼顾经济发展数量"转型,发展模式由"低成本竞争、高资源环境代价"向"高成本竞争、低资源环境代价"转型,发展过程由"线性强物质化过程"向"非线性弱物质化过程"转型,发展路径由"黑色工业化、黑色城市化与黑色现代化"向"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与绿色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黑色发展 黄色发展 白色(虚无)发展 发展范式转型 双重理性经济人 资源环境代价 工业化 城市化 现代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碳中和:需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发展范式转型 被引量:19
2
作者 潘家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11,共7页
实现碳中和,既要认识必要条件,也要认识充分条件。碳中和不同于碳减排,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颠覆性硬技术革命,是碳中和的必要条件,单纯依靠改进型的技术创新只能降低碳排放量却不能实现碳中和;只有进行颠覆性的硬技术革命彻底取代高碳... 实现碳中和,既要认识必要条件,也要认识充分条件。碳中和不同于碳减排,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颠覆性硬技术革命,是碳中和的必要条件,单纯依靠改进型的技术创新只能降低碳排放量却不能实现碳中和;只有进行颠覆性的硬技术革命彻底取代高碳的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才能为碳中和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系统性的软技术变革,转变发展范式,大幅压缩刚性需求,放大碳资产效用,倡导循环经济,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加速并保障碳中和的实现进程。在进行零碳能源转型的同时进行认知革命,提速社会扁平化进程,引导城市从“矿山城市”向“无废城市”转型,就近获取零碳能源服务,资源配置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碳中和的必然选择。碳捕获与碳汇对实现碳中和有益,但在碳中和中不可发挥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颠覆性技术创新 发展范式转型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行动逻辑 被引量:10
3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1 位作者 窦晓铭 陈寅岚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9,共10页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将“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基础和前提。在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下,碳达峰碳中和寻求更具绿色、可持续性、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提升碳生产力。技术创新和...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将“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基础和前提。在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下,碳达峰碳中和寻求更具绿色、可持续性、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提升碳生产力。技术创新和社会治理在这一过程中分别充当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作为解锁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化石能源有序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相较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生态文明发展范式在发展理念、制度规则、生产方式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双碳”与其存在目标、路径、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下要求经济逻辑要遵循生态逻辑,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要实现最佳耦合,碳排放从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转向净零碳领域的竞争。“双碳”通过推动社会发展新变革、构建能源动力新系统、重塑国际市场新地位等方面引领生态文明发展范式转型,并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试点示范、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加以设计和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范式转型
下载PDF
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范式转型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传江 刘洪辞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0-26,80,共8页
工业文明框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不能使中国"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革命性的转变。只有实现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到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和深层次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问题。... 工业文明框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不能使中国"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革命性的转变。只有实现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到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和深层次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基于生态文明发展方式范式的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展范式转型 低碳经济
下载PDF
地方高校发展范式转型的路径黏性:现实表征、迟滞效应与化解策略
5
作者 赵幸 熊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既是地方高校发展范式转型的重要议题,也是地方高校发展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然。受沉淀成本、路径依赖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发展范式的转型可能会出现...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既是地方高校发展范式转型的重要议题,也是地方高校发展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然。受沉淀成本、路径依赖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发展范式的转型可能会出现理念黏性、制度黏性和治理黏性等路径黏性问题。路径黏性的存在必然会产生迟滞地方高校的发展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等效应,从而迟滞其从高速增长范式转向高质量发展范式。基于此,推动地方高校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范式转型,应做到:破除理念黏性,彰显“地方”之特色与价值;扭转制度黏性,构建地方高校评价的“理性”之维;突破治理黏性,再造地方高校治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发展范式转型 理念黏性 制度黏性 治理黏性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审思:基于发展范式转型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翠香 张雪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37,共9页
国际视野下,整体性、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范式正逐步形成。基于新发展范式审思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本质和表征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一个新的社会生态系统;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终身学习框架... 国际视野下,整体性、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范式正逐步形成。基于新发展范式审思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本质和表征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一个新的社会生态系统;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终身学习框架内与其他教育类型在纵向与横向结构上更加交叉融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多元化行动者日益广泛;职业教育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不断增强。为应对新发展范式下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职业教育要高度响应社会需求,重构技能生态系统;重新认识、理解与厘定职业教育的内涵与边界且各方要达成共识;遵循最大化满足不同主体利益诉求原则,激励多部门、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加强多元主体之间伙伴关系与协同网络的建立并最终实现利益共享;职业教育系统要练内功,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范式转型 整体性、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范式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从发展生产力到共享发展:中国社会发展范式转型的价值阐释
7
作者 唐莉 邓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3-97,共5页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范式正处在转型中,转型的实质是构建新的价值规范的过程。这一转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体的需求及其变迁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根源和内在动力,其价值取向是共产主义。从"以物为本"到"以...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范式正处在转型中,转型的实质是构建新的价值规范的过程。这一转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体的需求及其变迁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根源和内在动力,其价值取向是共产主义。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范式转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已经逐渐上升到自觉自为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范式转型 实质 动力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