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及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燕燕 《内蒙古统计》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存在人口流失问题,从2010年开始人口长期负增长。为此对2001年至2022年间内蒙古12个盟市的人口、GDP、国土面积等数据进行整理,使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存在人口流失问题,从2010年开始人口长期负增长。为此对2001年至2022年间内蒙古12个盟市的人口、GDP、国土面积等数据进行整理,使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各辖区内人口、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总量规模上,内蒙古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较低,即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带动作用不足。(2)空间分布上,GDP地理集中度和人口地理集中度呈现“中部”高,“两翼”低的分布状态,具有明显空间分层异质性。最后,通过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对全区的发展及政策制定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规模 国土面积 人口自然增长率 统计指标 人口与经济 人口流失 地理集中度 发展协调性
下载PDF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方位与现实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温涛 何茜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6期48-50,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大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大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改革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农村金融业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实选择 十八大以来 发展协调性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工业发展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韩建飞 刘世磊 +1 位作者 张文会 张凯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近年来,我国区域之间工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也面临工业占比“普跌”、部分省份工业发展“失速”等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应坚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产业链监测分析,保障产业链平稳健康运行;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推动... 近年来,我国区域之间工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也面临工业占比“普跌”、部分省份工业发展“失速”等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应坚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产业链监测分析,保障产业链平稳健康运行;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转型升级 稳增长 对策研究 发展协调性 产业链 区域工业发展 平稳健康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三季度地区经济政策措施加力显效 稳中向好运行因素明显增多
4
作者 周毅仁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第12期19-20,共2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攻坚克难、沉着应对,有效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推动地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9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攻坚克难、沉着应对,有效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推动地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9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旗帜鲜明地回应社会关切,加快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统筹部署“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组合拳,落实落细“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有效抵御住经济下行压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动力源地区展现新气象,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取得新成效,推动地区经济向好运行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下行压力 政策措施 国际国内形势 统筹部署 运行因素 发展协调性 空间布局优化 稳中向好
原文传递
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及挑战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杰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9-80,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随之不断增强。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领域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与此同...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随之不断增强。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领域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提升人民健康意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助力国家健康战略实现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健康保险 商业健康险 健康战略 服务供给 高质量发展 发展协调性 健康意识 关注度
原文传递
非凡十年看品牌
6
《中国名牌》 2022年第11期32-33,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历了非凡卓绝、砥砺奋进的10年。2012年一2022年,我国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增长到3.51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历了非凡卓绝、砥砺奋进的10年。2012年一2022年,我国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增长到3.51万元,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制造业增加值 十八大以来 发展理念 发展协调性 可持续性 更高质量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是硬道
7
作者 韩杰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坚实的物质基础。一个不争的事实: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是硬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发展 科学发展 发展协调性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8
作者 孙晶 《知与行》 2017年第12期14-1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当今中国在发展问题上,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当今中国在发展问题上,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问题;表现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以及经济内部与社会、生态领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表现出实体经济、创新能力、民生领域以及市场化改革发展的不充分问题。这一切制约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个全新而重大的新时代任务。为此,推进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是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抓住重点,带动整体与全面协调的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深刻理解新时代推进发展整体性与协调性的重大意义,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依据发展整体性与协调性的基本准则,在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的基础上,均衡整体性利益,平衡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注重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多方位"质"的提升,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享受与发展的需要,进而推进我国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新时代 发展整体性 发展协调性 社会主要矛盾
下载PDF
不断提高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9
作者 黄锟 《瞭望》 2020年第50期1-2,共2页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主要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主要的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主要方面 社会主要矛盾 发展协调性 城乡发展不平衡 现代化 奋斗目标
原文传递
中央财经委会议: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10
《企业决策参考》 2021年第23期2-3,共2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议强调,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议强调,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会议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金融风险防范 平衡性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发展协调性 中央财经委员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包容性
原文传递
福建机械:把中国制造做到世界级
11
作者 邓文龙 《海峡通讯》 2021年第9期44-45,共2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今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长期以来,机械、电子和石化是福建省的三大主导产业。福建机械行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加速迈向现...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今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长期以来,机械、电子和石化是福建省的三大主导产业。福建机械行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加速迈向现代化、行业产值冲刺万亿元的关键时期,加强行业发展协调性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产值 主导产业 转型升级 立国之本 发展协调性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机械行业 制造业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贸易增加值的特征与启示
12
作者 马丹 郁霞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4期91-92,共2页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12期,22000字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协调区域间分工,需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区际产业分工,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因此,建立反映各区域参与国内外分工的贸易增加值测算框架,分析区域层面分工体系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12期,22000字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协调区域间分工,需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区际产业分工,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因此,建立反映各区域参与国内外分工的贸易增加值测算框架,分析区域层面分工体系特征,研究各区域不同部门参与国民经济整体循环的路径和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整体 贸易增加值 分工体系 产业分工 发展协调性 地区比较优势 区域间分工 区域层面
原文传递
金融“活水”护航实体经济--安徽样本
13
作者 王晔君 薛杨阳(插画) 《清华金融评论》 2021年第11期14-15,共2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金融和资本的畅通循环至关重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金融和资本的畅通循环至关重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首先要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实现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普惠 双循环 实体经济 发展协调性 均衡性 支持实体 体制机制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基于居民福利最大化视角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鹏 常远 穆怀中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9,共11页
基于居民福利最大化视角,构建产业集聚影响居民福利水平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研究假说。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以探究产业集聚的经济福... 基于居民福利最大化视角,构建产业集聚影响居民福利水平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研究假说。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以探究产业集聚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可以提升居民的福利水平,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居民福利水平之间呈"U型"关系;制造业产业集聚存在一个适度区间,且这一适度区间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协调性;只有产业集聚处于适度区间内,制造业产业集聚才会对居民福利水平发挥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福利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协调性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发展协调性之分析
15
作者 吴鲁平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Z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青年发展 非均衡性 发展协调性 社会发展 社会转型时期 人格因子 中国社会 协调性分析 发展系统 协调发展
下载PDF
论点摘编
16
《公安研究》 2020年第9期92-96,共5页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经验启示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2020年9月22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前...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经验启示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2020年9月22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城乡区域 脱贫攻坚 经验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 论点摘编 发展协调性 持续优化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17
作者 蒋永穆 《新华文摘》 2023年第5期157-157,共1页
蒋永穆在2023年1月11日《经济日报》撰文认为,十年来,我们党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发... 蒋永穆在2023年1月11日《经济日报》撰文认为,十年来,我们党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格局 生态环境保护 城乡区域 创新型国家 转折性 发展理念 发展协调性 成就与经验
原文传递
社会建设:一种基于社会学分析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谭明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9,共15页
社会建设"关键是建设什么内容",学界存在5 种观点。对5 种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当前尚缺乏理论把握。这势必给实践中确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路径造成困惑。从社会学"四要素分析框架"看,社会建设是对"社会"要素... 社会建设"关键是建设什么内容",学界存在5 种观点。对5 种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当前尚缺乏理论把握。这势必给实践中确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路径造成困惑。从社会学"四要素分析框架"看,社会建设是对"社会"要素进行建设。作为"子系统","社会"由其内部"担负四种功能"的因素构成: 社会性公共资源供给与配置; 目标和规则确立; 社会行为模式中权利义务; 平等价值观。社会建设就是对这"四个内容"进行建设。学界当前的 5 种观点应相应归入"四个内容"进行把握。"社会"有自身的结构性原则。但受市场经济的结构性原则挤压。社会建设就是以"平等、互尊"作为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要素内部"四个内容"进行建设,推动"政治、文化"两要素中相应内容作出改革与完善,确立"社会"展开自我保护的公民权利能动机制,使"社会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逐步形成"相互为对方持续发展提供必需资源"的发展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理论分析框架 结构性原则 “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 社会建设内容
下载PDF
7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
19
作者 《政策》 2019年第10期46-50,共5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快步提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取得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快步提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体量规模连上新台阶70年来,湖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体量规模奋力争先进位,实现了从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偏上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经济 GDP 发展协调性 重大科技成果 城镇居民 专利申请量 先行先试 社会保障事业 外商投资 城乡居民 成效显著 十八大以来 移动电话用户 床位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