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共鸣”求“共生”:数字化转型境遇下教师的发展取径与境界追求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革平 秦渝超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121,共8页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亟须促进教师发展以适应教育的未来变局。为促进数字化转型境遇下的教师发展,首先,基于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探究了转型境遇下的数字化格局,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加速知识生产、功能替代和空间订造,并以此推动着教学变...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亟须促进教师发展以适应教育的未来变局。为促进数字化转型境遇下的教师发展,首先,基于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探究了转型境遇下的数字化格局,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加速知识生产、功能替代和空间订造,并以此推动着教学变革、角色转型及交互形态的更新。其次,揭示了技术的加速特性构成教师与教育各要素之间关系式微的困境,引发了教师在空间、物界、行为、时间和自我5个层面的“新异化”隐忧。然后,基于“共鸣”理论构建形成代际交往、构成“教”“技”平衡,分离常规劳动、延伸教学意义,重塑技术意向、追求智慧教育的教师发展取径。最后,提出以构筑“共生”系统作为数字时代人机结合的境界追求,彰显人机之间的目的共性、整体协同、开放联结和自组织性。通过叠加数字技术的教育全要素、全流程与教师角色的全面契合,使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新异化 共鸣 共生 发展 境界追求
下载PDF
古典舞身韵与昆舞发展取径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贾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的,以戏曲为主体,吸收古典芭蕾等有益因素,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同样,以传统戏曲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融合诗歌、辞赋、乐舞、古曲而...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的,以戏曲为主体,吸收古典芭蕾等有益因素,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同样,以传统戏曲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融合诗歌、辞赋、乐舞、古曲而创建的“昆舞”,更指向了传统的精神文脉,具有独立的文化品格。文章以古典舞身韵和昆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建立的取径及方法,为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中“一体多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古典舞 身韵与昆舞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