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Ir(ppy)3调控Rubrene激子分裂和发光过程的微观机制研究
1
作者
屈芬兰
汤仙童
+4 位作者
朱洪强
许静
段谋正
赵茜
熊祖洪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为探究红荧烯(Rubrene)内部的单重态激子分裂(S1+S0→T1+T1,STT)和发光过程的微观机制,本文选用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SOC)且发射绿光的磷光材料Ir(ppy)3,以不同比例混入到发射橙光的Rubrene薄膜中制备了一系列发光器...
为探究红荧烯(Rubrene)内部的单重态激子分裂(S1+S0→T1+T1,STT)和发光过程的微观机制,本文选用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SOC)且发射绿光的磷光材料Ir(ppy)3,以不同比例混入到发射橙光的Rubrene薄膜中制备了一系列发光器件,并在不同温度和电流下测量了器件的电致发光磁效应(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MEL)和电流–发光(I-B)曲线.实验发现:室温下不同混入比例的发光器件,其MEL线型均表现为磁场调制的STT指纹式特征曲线,但MEL幅值随混入比例的增加却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性,而其发光强度则表现为单调增加的特点,这与常规Rubrene掺杂器件(如mCP:y%Rubrene)随浓度增大其STT增强但发光减弱的结果不同.通过对Ir(ppy)3的单、三重态激子能级和发射谱以及Rubrene吸收谱的分析可知,器件中除了Rubrene分子间距会影响STT过程的强弱外,还包括由Ir(ppy)3强的SOC导致的激子间的系间穿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和Ir(ppy)3的T1激子与Rubrene的S1激子间的能量传递(energy transfer,ET)过程,这3种微观机制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器件MEL和发光的复杂变化,且电流密度的大小和器件工作温度的高低对它们还有较好的调控作用.显然,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基于红荧烯光电器件的微观过程及其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荧烯
单线态激子分裂
自旋轨道耦合
能量转移
发光
的
磁效应
原文传递
DCM染料掺杂对有机电致发光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平
雷衍连
+3 位作者
刘荣
张巧明
张勇
熊祖洪
《中国科学(G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59-1466,共8页
制备了DCM染料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NPB/Alq3:DCM/Alq3/LiF/Al,研究了15K^R.T.(室温)温度范围内,器件的电致发光随磁场的变化关系(即电致发光的磁效应).发现电致发光的磁效应由低场(0≤B≤40mT)效应和高场(B≥40mT)效应两部分组成...
制备了DCM染料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NPB/Alq3:DCM/Alq3/LiF/Al,研究了15K^R.T.(室温)温度范围内,器件的电致发光随磁场的变化关系(即电致发光的磁效应).发现电致发光的磁效应由低场(0≤B≤40mT)效应和高场(B≥40mT)效应两部分组成.室温下,对于未掺杂的参考器件,发光在低场部分随磁场的增加迅速增强,高场部分随磁场的增加缓慢并逐渐趋于饱和.而对于掺杂器件,尽管发光在低场部分随磁场也迅速增强,但高场部分却在低场增加的基础上出现下降.器件的注入电流越大,发光在高场下降越明显.低温下(T≤150K),尽管未掺杂器件电致发光的磁效应的高场部分也出现减弱趋势,但掺杂样品的高场部分受温度的影响要远弱于未掺杂样品的结果.基于掺杂引起的能级陷阱效应,通过讨论外磁场作用下的三重态激子淬灭过程,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掺杂
有机电致
发光
的
磁效应
能级陷阱
三重态激子淬灭
原文传递
题名
Ir(ppy)3调控Rubrene激子分裂和发光过程的微观机制研究
1
作者
屈芬兰
汤仙童
朱洪强
许静
段谋正
赵茜
熊祖洪
机构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出处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874305)资助项目。
文摘
为探究红荧烯(Rubrene)内部的单重态激子分裂(S1+S0→T1+T1,STT)和发光过程的微观机制,本文选用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SOC)且发射绿光的磷光材料Ir(ppy)3,以不同比例混入到发射橙光的Rubrene薄膜中制备了一系列发光器件,并在不同温度和电流下测量了器件的电致发光磁效应(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MEL)和电流–发光(I-B)曲线.实验发现:室温下不同混入比例的发光器件,其MEL线型均表现为磁场调制的STT指纹式特征曲线,但MEL幅值随混入比例的增加却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性,而其发光强度则表现为单调增加的特点,这与常规Rubrene掺杂器件(如mCP:y%Rubrene)随浓度增大其STT增强但发光减弱的结果不同.通过对Ir(ppy)3的单、三重态激子能级和发射谱以及Rubrene吸收谱的分析可知,器件中除了Rubrene分子间距会影响STT过程的强弱外,还包括由Ir(ppy)3强的SOC导致的激子间的系间穿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和Ir(ppy)3的T1激子与Rubrene的S1激子间的能量传递(energy transfer,ET)过程,这3种微观机制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器件MEL和发光的复杂变化,且电流密度的大小和器件工作温度的高低对它们还有较好的调控作用.显然,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基于红荧烯光电器件的微观过程及其演化机制.
关键词
红荧烯
单线态激子分裂
自旋轨道耦合
能量转移
发光
的
磁效应
Keywords
Rubrene
singlet fission
spin orbital coupling
energy transfer
magnetic effects of luminescence
分类号
TN383.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DCM染料掺杂对有机电致发光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平
雷衍连
刘荣
张巧明
张勇
熊祖洪
机构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科学(G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59-1466,共8页
基金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批准号:101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0974157)
+2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5-0772)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批准号:教外司留(2007)1108号)
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
文摘
制备了DCM染料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NPB/Alq3:DCM/Alq3/LiF/Al,研究了15K^R.T.(室温)温度范围内,器件的电致发光随磁场的变化关系(即电致发光的磁效应).发现电致发光的磁效应由低场(0≤B≤40mT)效应和高场(B≥40mT)效应两部分组成.室温下,对于未掺杂的参考器件,发光在低场部分随磁场的增加迅速增强,高场部分随磁场的增加缓慢并逐渐趋于饱和.而对于掺杂器件,尽管发光在低场部分随磁场也迅速增强,但高场部分却在低场增加的基础上出现下降.器件的注入电流越大,发光在高场下降越明显.低温下(T≤150K),尽管未掺杂器件电致发光的磁效应的高场部分也出现减弱趋势,但掺杂样品的高场部分受温度的影响要远弱于未掺杂样品的结果.基于掺杂引起的能级陷阱效应,通过讨论外磁场作用下的三重态激子淬灭过程,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
关键词
染料掺杂
有机电致
发光
的
磁效应
能级陷阱
三重态激子淬灭
分类号
TN383.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M835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Ir(ppy)3调控Rubrene激子分裂和发光过程的微观机制研究
屈芬兰
汤仙童
朱洪强
许静
段谋正
赵茜
熊祖洪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2
DCM染料掺杂对有机电致发光磁效应的影响
陈平
雷衍连
刘荣
张巧明
张勇
熊祖洪
《中国科学(G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