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如何改变经济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72
1
作者 洪永淼 汪寿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55,72,M0004,243,共19页
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大数据给经济学实证研究所带来的范式变革,包括从理性经济人到非完全理性经济人,从孤立的经济人到互相关联的社会经济人,从代表性经济人到异质性经济主体,以及从经济分析到经济社会活动的系统分析。然后,从方... 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大数据给经济学实证研究所带来的范式变革,包括从理性经济人到非完全理性经济人,从孤立的经济人到互相关联的社会经济人,从代表性经济人到异质性经济主体,以及从经济分析到经济社会活动的系统分析。然后,从方法论视角讨论大数据给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所带来的变革,包括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从参数不确定性到模型不确定性,从无偏估计到有偏估计,从低维建模到高维建模,从低频数据到高频甚至实时数据,从结构化数据到非结构化数据,从传统结构化数据到新型结构化数据,以及从人工分析到智能分析等。大数据引起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变革,正在深刻重塑经济学发展方向,不但加强了经济学实证研究范式的趋势,而且还进一步突破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假设的局限性,使经济学研究日益呈现出科学化、严谨化、精细化、多元化(跨学科)与系统化的趋势,并且与社会科学其他领域在方法论上日益趋同。中国大数据资源,为从中国经济实践中总结经济发展规律,从中国特殊性中凝练可复制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构建具有深厚学理基础的原创性中国经济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富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文本分析 机器学习 研究范式 研究方法 反身性
原文传递
反身性与“曼海姆悖论”——兼论相对主义社会学的可能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肖瑛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7,共11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eflexivity and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he term “reflexivity” has two essential references: self reflection and self refutation. Mannheim’s sociology of knowledge is ba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eflexivity and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he term “reflexivity” has two essential references: self reflection and self refutation. Mannheim’s sociology of knowledge is based on historicism which is relativistic, so the theory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is self-refutatory. Mannheim tried to use self reflection as instrument to destruct Mannheim Paradox but be failed.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SK) attempts to dissolve the paradox by asserting its relativism, but the paradox remains. In the auther’s opinion, the paradox can’t be dissolved and so Mannheim and SSK’s ambition of constructing epistemology of relativism for sociology is impossible in the context of ration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性 “曼海姆悖论” 相对主义社会学 可能 发生学 历史主义 知识社会学
原文传递
“反身性”多元内涵的哲学发生及其内在张力 被引量:19
3
作者 肖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78-83,共6页
在当代社会科学中,“反身性”已经成为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因充满歧义而致使用法混乱的概念,要对这些多元内涵进行分类,并厘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回到该概念的哲学本义中去。从哲学上看,该概念的基本意义是“自我指涉”,而其语用学意... 在当代社会科学中,“反身性”已经成为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因充满歧义而致使用法混乱的概念,要对这些多元内涵进行分类,并厘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回到该概念的哲学本义中去。从哲学上看,该概念的基本意义是“自我指涉”,而其语用学意义则分别为“反思性”、“自反性”和“诠释学循环”,这三种含义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的紧张关系:反思与自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性 逻辑哲学 主义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身体的在场:网络民族志的性别反身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任珏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71,共9页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身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身体议题成为互联网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将以女性主义科技研究的理论脉络为切入点,结合笔者在硕士及博士阶段的两次网络民族志调查,从选点、准入等民族志方...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身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身体议题成为互联网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将以女性主义科技研究的理论脉络为切入点,结合笔者在硕士及博士阶段的两次网络民族志调查,从选点、准入等民族志方法论中的传统议题,讨论身体在场对网络田野研究的重要影响,藉由身体与性别的议题及方法论,进一步开拓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志 身体 反身性
原文传递
权利视阈下的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 被引量:16
5
作者 袁曾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9年第4期89-98,共10页
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问题,是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身份认同焦虑的关键性问题。认定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需要考虑人的反身性,否定人工智能具有法律人格的论据无外乎人工智能没有意志、缺乏理性,囿于生产工具的特性而缺乏人的欲望与社会... 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问题,是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身份认同焦虑的关键性问题。认定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需要考虑人的反身性,否定人工智能具有法律人格的论据无外乎人工智能没有意志、缺乏理性,囿于生产工具的特性而缺乏人的欲望与社会性。通过阐释现代权利理论视阈下的法律主体地位赋予机理,考察法律主体扩张进路,探究法律主体资格证成范式,明确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与资格赋予的可能。在实现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的共识基础上,确定人工智能法律人格有限性并明确阈值范围,以减少法律对技术发展造成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主体 反身性 人格减等
下载PDF
劳动阶层家庭语言的教育力量——基于农村大学生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熊和妮 王晓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7-55,共9页
伯恩斯坦认为言语活动具有阶层属性,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语言类型、编码与意义。劳动阶层语言在语言结构上虽然属于封闭型代码,但却有其独特的教育力量,具体表现为其在支持子女读书的教育承诺以及强调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方面具有独特意... 伯恩斯坦认为言语活动具有阶层属性,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语言类型、编码与意义。劳动阶层语言在语言结构上虽然属于封闭型代码,但却有其独特的教育力量,具体表现为其在支持子女读书的教育承诺以及强调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方面具有独特意义,并通过言语活动的索引性、反身性和简便化的概括等形式发挥作用。然而,劳动阶层父母的言语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即子女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容易被忽略。对劳动阶层父母的言语活动应该达成这样的基本认识,即劳动阶层父母的言语活动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是劳动阶层父母与子女通过彼此互动共同构建的特定现实观,同时也要认识到劳动阶层父母言语活动有其不可磨灭的阶层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言语活动 索引 反身性 简便化的概括
下载PDF
觉知及其反身性结构--论意识的现象本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恒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6,221-222,共10页
意识作为一种确定的现象,具有明确的特性和品质。意识现象不但迥异于物理、化学、生命现象,而且与一般的认知和心智现象相比,也有迥然不同的特性。澄清意识的现象本性,须从与之相关的形而上学和方法论问题入手,由"视角二元论"... 意识作为一种确定的现象,具有明确的特性和品质。意识现象不但迥异于物理、化学、生命现象,而且与一般的认知和心智现象相比,也有迥然不同的特性。澄清意识的现象本性,须从与之相关的形而上学和方法论问题入手,由"视角二元论"立场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论原则,并将其置于与一般生物现象既存在差别又连续的背景中来理解。差异性对比分析表明,意识首要的现象学特性是觉知,觉知是加之于心智之上的独特成分,具有自觉知的反身性结构。"光"是理解意识现象本性的一个恰当且强有力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现象本 觉知 反身性 对比认识论原则
原文传递
自我呈现及反思——组织管理研究的一种补缺性方法论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巍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9,共9页
以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元化主张为背景,通过引入反身性(reflexivity)、自我民族志(auto-eth-nography),提出了一种把个人组织经验当作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论——自我呈现及反思,指出这一方法能比传统方法更好地揭示、解释特定组织情境... 以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元化主张为背景,通过引入反身性(reflexivity)、自我民族志(auto-eth-nography),提出了一种把个人组织经验当作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论——自我呈现及反思,指出这一方法能比传统方法更好地揭示、解释特定组织情境中人与人互动的精细关系,加深我们对组织真实动态的理解,丰富我们探索组织真实结构和机制的认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呈现及反思 反身性 自我民族志 方法论 组织管理
下载PDF
行动研究的重要精神和特质 被引量:11
9
作者 古学斌 霍小玲 《社会工作》 2022年第2期25-31,107,共8页
近年来,行动研究逐渐被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认可和接受,且相当一部分人已开始将行动研究融入社会工作实践中。但另一方面很多行动研究项目仅学习了行动研究的形式,并未认真体现行动研究的精神和实现行动研究的目标。因此... 近年来,行动研究逐渐被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认可和接受,且相当一部分人已开始将行动研究融入社会工作实践中。但另一方面很多行动研究项目仅学习了行动研究的形式,并未认真体现行动研究的精神和实现行动研究的目标。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行动研究的一些重要关键词的讨论,阐明行动研究的本质,明确行动研究的目标,指出行动研究的重要精神和特点。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中国大陆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群体的对话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研究 价值负载 实践知识 过程知识 反身性
下载PDF
“反身性”多重内涵辨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肖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反身性"在西方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反身性"概念有着多重内涵,需要从哲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不同的角度加以辨析。从主体客体混沌状态到主体客体...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反身性"在西方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反身性"概念有着多重内涵,需要从哲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不同的角度加以辨析。从主体客体混沌状态到主体客体的两分状态,再到20世纪反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对理性的怀疑中"反身性"逐渐跃入人们的视野。本文试图对"反身性"这一基本概念予以较为科学的界定,除了对其进行词源学的分析外,还要区别其在哲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中的不同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性 内涵 辨析
下载PDF
对负责任创新“反思”维度的再思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平 廖苗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5,共7页
作为负责任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反思"研究停留在抽象的、普遍原则的描述阶段,特别是对"reflexivity"与"reflection"的混用,给负责任创新实践中创新主体如何践行"反思"行为带来了困惑。针... 作为负责任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反思"研究停留在抽象的、普遍原则的描述阶段,特别是对"reflexivity"与"reflection"的混用,给负责任创新实践中创新主体如何践行"反思"行为带来了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启发式框架。明确反身性反思(reflexivity)与反映性反思(reflection)的不同,突出反身性反思在培养创新者认知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提高反思性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同时基于"反思"对情境的敏感性,厘清了独处、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治理、国际间跨文化合作等四种类型的反思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 情境 反身性 二阶
原文传递
灾难的社会想象:媒体反身叙事与灾难的现代性反思——基于新冠肺炎事件的报道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梅兰 陈先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0,共8页
媒体对灾难及其与人类复杂的联系缺乏普遍叙述,媒体叙事能否引起灾难的现代性反思和学习值得深入研究。引入反身性理论,从"持续反思、主体性呼唤、情感真实、反身科学化"四个面向对新冠疫情的媒体叙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媒体... 媒体对灾难及其与人类复杂的联系缺乏普遍叙述,媒体叙事能否引起灾难的现代性反思和学习值得深入研究。引入反身性理论,从"持续反思、主体性呼唤、情感真实、反身科学化"四个面向对新冠疫情的媒体叙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媒体反身叙事引起社会对灾难持续、流动的反思,完成灾难主体性身份的回归,形成灾难的情感动力,促进灾难的社会启蒙。媒体反身性叙事将社会引入灾难的现代性反思之中,建构了灾难的社会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叙事 反身性 灾难 现代反思 社会想象
下载PDF
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评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鹏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0,共4页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其相对主义立场出发,并辅之以自然主义和陌生人原则的方法论体系,达到了相对化科学知识的目的。这一过程虽然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分析和案例支撑,但由于其前提的不自洽性,导致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困境。相对主义、自然主义和...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其相对主义立场出发,并辅之以自然主义和陌生人原则的方法论体系,达到了相对化科学知识的目的。这一过程虽然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分析和案例支撑,但由于其前提的不自洽性,导致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困境。相对主义、自然主义和陌生人原则、反身性问题,是其受批判较多的方面,也是其理论的重要缺陷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社会学 相对主义 自然主义 陌生人原则 观察渗透理论 反身性
下载PDF
创业型舒适物移民、反身性旅游发展与乡村社会整合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宁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共4页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必然带来乡村社会的变迁。其中的一个变迁,就是乡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由于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劳动比从事农业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和更高的收入,乡村劳动力人口往往会向城市转移,从而承接现代化过程的红利,获得更高...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必然带来乡村社会的变迁。其中的一个变迁,就是乡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由于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劳动比从事农业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和更高的收入,乡村劳动力人口往往会向城市转移,从而承接现代化过程的红利,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这一劳动力人口的外移,造成乡村人口的空心化,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生态,进而导致乡村的衰落。重振乡村必须面对乡村人口日益减少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劳动力 乡村人口 创业型 服务业 反身性 农业劳动 空心化 舒适物
下载PDF
教育政策研究中的反身性主题分析:价值、策略与示例
15
作者 张瀚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作为揭示数据内容的主要方法,主题分析被广泛用于解释质性数据。由于研究范式的差异,不同主题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造成了质性方法的错误标记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政策建议失当。以概念化大学生借款人债务经历的质性调... 作为揭示数据内容的主要方法,主题分析被广泛用于解释质性数据。由于研究范式的差异,不同主题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造成了质性方法的错误标记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政策建议失当。以概念化大学生借款人债务经历的质性调查为例,研究详述了反身性主题分析的六步骤流程,旨在厘清和消解适用反身性主题分析可能存在的混淆和误区,并为在教育政策研究中使用这种分析方法提供方向和技巧。反身性主题分析突出了研究者在知识生产中的积极参与:开放、有机的编码和主题生成过程是研究者对质性资料意义模式的主动诠释。对主题的深入解释更能把握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有助于教育决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反身性 主题分析 助学贷款 反身性主题分析
下载PDF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主张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述超 《天府新论》 2020年第5期153-160,共8页
常人方法学是源于社会学、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项研究运动。长期以来,这项研究运动由于其固有的反理论化主张和学科松散的特点,使其遭到了许多误解和责难,也为其理论传播和深入研究造成了阻碍。本文将从行动... 常人方法学是源于社会学、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项研究运动。长期以来,这项研究运动由于其固有的反理论化主张和学科松散的特点,使其遭到了许多误解和责难,也为其理论传播和深入研究造成了阻碍。本文将从行动与规则的角度,整理常人方法学的基本主张,梳理其内在逻辑联系,并对其研究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人方法学 反身性 加芬克尔 日常生活 社会活动
下载PDF
超越本土实践: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实践取向及其潜在误区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典林 安柯宣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3,共8页
随着知识自主性在国际话语权博弈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从一种相对隐性的问题意识转变为显性的政策话语。在新闻传播领域,对这一命题的新近探讨呈现出一种实践取向,即侧重强调实践对理论建构的基础性地位,进而凸显知识体... 随着知识自主性在国际话语权博弈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从一种相对隐性的问题意识转变为显性的政策话语。在新闻传播领域,对这一命题的新近探讨呈现出一种实践取向,即侧重强调实践对理论建构的基础性地位,进而凸显知识体系的本土性与特殊性面向。然而,这一取向可能滑向将知识体系等同于经验体系或地方知识体系两种误区。通过梳理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对知识自主性问题的回应与争论,可以发现自主性的本质应当是一种反身性,即在与他者对话的过程中借助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形成自我意识。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终极旨趣应在于建立一套超越本土实践和地方性知识且具有一般解释力的知识体系,并由此对既有的世界知识版图进行更新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新闻传播学 实践取向 反身性
下载PDF
论区块链在诚信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喻佑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0,共7页
区块链技术被称作具有整体性社会影响的重要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消解了在真实社会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壁垒,可以实现真实和价值交换;其分布式架构既可借助加密技术保证其内容的真实,也能够在节点间的交互方式中保证其参与方式所承诺的... 区块链技术被称作具有整体性社会影响的重要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消解了在真实社会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壁垒,可以实现真实和价值交换;其分布式架构既可借助加密技术保证其内容的真实,也能够在节点间的交互方式中保证其参与方式所承诺的真实。它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的特点,让未来网络从异化状态回归,也促成人的本质异化势头朝向回归方向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对社会的突出影响在于它可促成社会变革朝向建设诚信社会方向推进。区块链的反身性既体现在构建未来诚信社会的区块链技术与逐渐推进的区块链应用进程相互决定和影响,也体现在未来区块链可能塑造的诚信网络空间与我们关于这个基于区块链的诚信网络空间的构想之间也是相互决定和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共识 异化 反身性 诚信社会
原文传递
拉图尔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晓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9,63,共5页
本文探讨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问题 ,即建构论如何适用于科学人类学自身的问题 ,力图借助人类学的认识论反思和拉图尔 (B .Latour)有关“说明的政治学”的论述对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运用的有效性作出辩护。
关键词 拉图尔 科学人类学 反身性 知识活动 建构论 科学论 元语言
下载PDF
反身性新闻:质性方法与新闻业务结合,以民族志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章戈浩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1-17,221,224,共10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将质性研究引入新闻业务的新趋势,并以民族志新闻为个案,探讨了质性研究特别是民族志等方法引入新闻实务,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新闻价值的挑战,以及反身性概念对于当下新闻业界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民族志新闻 研究方法 反身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