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 被引量:42
1
作者 丁华东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本文将档案视为社会记忆控制的"结构性媒介",论述了档案控制社会记忆的正向与反向控制模式、显性与隐性控制方式。档案对社会记忆的控制具有必然性、内在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对于提高国家和民族认同、抵制否认历史的反记忆具... 本文将档案视为社会记忆控制的"结构性媒介",论述了档案控制社会记忆的正向与反向控制模式、显性与隐性控制方式。档案对社会记忆的控制具有必然性、内在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对于提高国家和民族认同、抵制否认历史的反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社会控制 记忆 档案记忆
原文传递
“故园荒芜”:“数字死亡”的记忆与遗忘 被引量:3
2
作者 方惠 吴尚蔚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48,共21页
本研究从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系出发,聚焦中国社交平台上的“数字死亡”,即个体用户的平台账号被关闭的现象。本文的经验材料包含131份网上发布的数字生命叙事和39份深度访谈,这些遭遇强制性删除后的个人书写和言说不仅将数字时代的记忆... 本研究从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系出发,聚焦中国社交平台上的“数字死亡”,即个体用户的平台账号被关闭的现象。本文的经验材料包含131份网上发布的数字生命叙事和39份深度访谈,这些遭遇强制性删除后的个人书写和言说不仅将数字时代的记忆政治公之于众,也将其公共化。研究发现,封号作为事件侵入了个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死亡般的沉痛和创伤,个体数字记忆被全面删除,(一部分)自我也被湮灭和剥离。诉诸书写是抵抗遗忘的方式,抗议平台加诸的越轨标签,被封号者的身份和主体性也在书写中得以重构和确认。从结果上看,通过删除制造遗忘的平台治理反而在社会实践中激发了积极的记忆铭刻,而删除给技术化的记忆结构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则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号 数字记忆 遗忘 平台治理 记忆
原文传递
《古德的鱼书》:澳大利亚流放犯的另类档案记忆
3
作者 徐阳子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古德的鱼书》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理查德·弗拉纳根的巅峰之作。小说写回19世纪澳大利亚早期殖民历史,通过一名英国流放犯对官方档案的深入挖掘以及对视觉档案的巧妙利用,揭露殖民话语对历史真相的刻意歪曲,挑战当下普遍存在... 《古德的鱼书》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理查德·弗拉纳根的巅峰之作。小说写回19世纪澳大利亚早期殖民历史,通过一名英国流放犯对官方档案的深入挖掘以及对视觉档案的巧妙利用,揭露殖民话语对历史真相的刻意歪曲,挑战当下普遍存在的文化健忘症。弗拉纳根通过对档案建构过程的艺术化处理,一方面展现出档案的记忆属性以及权力话语对档案记忆的渗透,另一方面建立起关于塔斯马尼亚早期流放历史的另类档案,填补官方档案中“遗漏”的空白部分。《古德的鱼书》提供了一种多模态的记忆形式,彰显出弗拉纳根对正史的颠覆、对话语的解构以及对文明的讽刺,目的在于审视澳大利亚被遮蔽的流放历史以及流放犯群体的身份认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弗拉纳根 《古德的鱼书》 流放犯 档案记忆 记忆
原文传递
“生活流”短视频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4
作者 晚月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1-43,共3页
媒介服务和承载着人类对生活与历史的记忆。“生活流”短视频在新时代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集体共同记录日常生活的影像,分别从三个维度形塑出集体记忆的新形态。“生活流”短视频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以及对人类... 媒介服务和承载着人类对生活与历史的记忆。“生活流”短视频在新时代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集体共同记录日常生活的影像,分别从三个维度形塑出集体记忆的新形态。“生活流”短视频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记录与传承起到关键性作用,也深刻影响着正向价值观与审美取向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流”短视频 集体记忆 技术赋权 记忆
下载PDF
历史英雄、记忆争夺与族群认同——基于湖南省绥宁县上堡侗寨的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晴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93,共6页
作为上堡侗族的历史英雄与民族符号,"武烈王"李天保渗透在当地的日常实践与神话传说之中。官方话语的暧昧与不自洽性赋予了民间记忆以极大的可塑性及创造性,使得民众对李天保及其武烈王国的集体记忆之建构得以可能。历史记忆... 作为上堡侗族的历史英雄与民族符号,"武烈王"李天保渗透在当地的日常实践与神话传说之中。官方话语的暧昧与不自洽性赋予了民间记忆以极大的可塑性及创造性,使得民众对李天保及其武烈王国的集体记忆之建构得以可能。历史记忆的时代错置、选择与重组、结构性失忆等折射出一个同质性社会中个体在理解历史与现状、生活与思维结构之间的微妙差异,它隐含着对民族意识、族群身份的渴望。与逻辑连贯、系统性的官方话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民间记忆作为一种反记忆构成了对支配性话语的挑战,这种巴赫金所说的"异质语"提供了另一种呈现失声的历史与经验的可选择性底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历史英雄 集体记忆 记忆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历史记忆研究的东西方对话——“记忆与纪念,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里峰 戴朴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207,共6页
1984至1992年,法国最著名的学术出版社伽利玛(Gallimard)陆续推出由年鉴派第三代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主编的七卷本巨著《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1。以此为标志,由另一位法国人哈布瓦赫(Maurice... 1984至1992年,法国最著名的学术出版社伽利玛(Gallimard)陆续推出由年鉴派第三代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主编的七卷本巨著《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1。以此为标志,由另一位法国人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ehs)在1920年代开创的集体记忆研究传统,迅速进入西方学界的主流阵地,成为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者所用的名目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纪念 中心与边缘 记忆
原文传递
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反记忆”式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明明 徐文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5,共7页
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在相继出版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三部作品中,对中国故事进行多元、个性化重述,其创作文本同时具有故事重构性特征。作家立足于中国传统故事资源,借助“反记忆”式故事重构叙事策略,一方面完成对中国故... 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在相继出版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三部作品中,对中国故事进行多元、个性化重述,其创作文本同时具有故事重构性特征。作家立足于中国传统故事资源,借助“反记忆”式故事重构叙事策略,一方面完成对中国故事的接续,另一方面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大胆创新,打破原有故事叙事框架和情节,使之符合美国故事叙事范畴、当代文化语境特征以及读者接受审美需求。汤亭亭的故事认知与阐释模式意图为美国华裔发声,并促进中国故事在美国的推介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记忆 故事叙事
下载PDF
当代艺术中的“记忆的政治”
8
作者 夏开丰 《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44-59,共16页
当代艺术不仅利用各种记忆形式,而且借助记忆的再生产和重构展示政治性。当代艺术中的“记忆的政治”主要有四个形态:证据——它证明着灾难和大屠杀作为被抑制的记忆铭刻在当下的时间结构中,释放出一种批判性力量;档案——它把毫无关联... 当代艺术不仅利用各种记忆形式,而且借助记忆的再生产和重构展示政治性。当代艺术中的“记忆的政治”主要有四个形态:证据——它证明着灾难和大屠杀作为被抑制的记忆铭刻在当下的时间结构中,释放出一种批判性力量;档案——它把毫无关联的图片和物品“并置”在一起,打破了感知的边界,“并置”构成了“记忆的政治”;反记忆——它以否定的方式呈现记忆的不可再现性,对现有秩序造成了扰乱;后记忆——它用哀悼行为面对历史,在当下语境中重新组织记忆,应对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记忆的政治 记忆 记忆
下载PDF
“文字叙事”建构“历史记忆”:解读日本战争文学的证言书写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2,共7页
证言书写是战争文学的一种特殊存在,它依靠战争亲历者对自身体验的记录和回忆,“还原”碎片化的微观战争场景。因此,它具有展示真实历史片段的“实证性”。同时,对战争的反思亦反映了书写者对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在日本... 证言书写是战争文学的一种特殊存在,它依靠战争亲历者对自身体验的记录和回忆,“还原”碎片化的微观战争场景。因此,它具有展示真实历史片段的“实证性”。同时,对战争的反思亦反映了书写者对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在日本,根据时空转换以及创作主体的不同,我们需要关注文人与庶民在战争前线、战争大后方以及战争结束后的证言书写。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它始终没有模糊历史与文学、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避免让读者陷入虚构化、文本化历史的境地。证言书写记录的虽然是个人的、零碎的体验或回忆,但却是宏大的、权威历史叙事的有效补充;它虽然是民间的,但既有与官方记忆相一致,也有不同或是相反的内容,而这部分“反记忆”恰恰是证言书写的最大实践价值——对国家历史编纂学科权力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学 证言书写 战争记忆 战争认识 记忆
下载PDF
纪念与遗忘——文化记忆中的艺术史
10
作者 杨冰莹 《世界美术》 2022年第3期97-106,共10页
“文化记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的主题,它反映了西方新史学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记忆转向”。本文通过梳理文化记忆理论与艺术史之间的联系,阐释文化记忆是如何通过纪念性艺术来建构或解构集体身份和民族认同的,... “文化记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的主题,它反映了西方新史学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记忆转向”。本文通过梳理文化记忆理论与艺术史之间的联系,阐释文化记忆是如何通过纪念性艺术来建构或解构集体身份和民族认同的,从而揭示艺术史研究中的“记忆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图像 纪念物 遗忘 记忆
原文传递
微博的时尚传播价值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桃莲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微博是Web2.0时代的一种SNS形式,它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有效促进了时尚的传播。微博的时尚传播价值包括:微博的即时性、"反记忆"功能与时尚求新求变的流行特征天然吻合,使之成为时尚传播的有效媒介。微博的超链接拓展了时尚传... 微博是Web2.0时代的一种SNS形式,它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有效促进了时尚的传播。微博的时尚传播价值包括:微博的即时性、"反记忆"功能与时尚求新求变的流行特征天然吻合,使之成为时尚传播的有效媒介。微博的超链接拓展了时尚传播的文本内容,使读者能接触大量的时尚产品信息,并产生购买的念想及行为。微博的"去中心化"消弥了时尚传播的等级界限,使得时尚传播更显平等、自然和亲切。微博的社交性助推了时尚产品的口碑营销,使时尚传播更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微博 记忆 “去中心化” 口碑营销
下载PDF
胡杨精神集体记忆的生产与传播
12
作者 樊雨 胡昌平 《新闻传播》 2021年第22期4-7,共4页
胡杨精神作为与南泥湾精神一脉相承的红色精神,其集体记忆的生产与传播大致沿用了后者的宣传叙事模式。该模式在边疆地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都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胡杨精神集体记忆的生产与传播在以"艰难——辉煌"... 胡杨精神作为与南泥湾精神一脉相承的红色精神,其集体记忆的生产与传播大致沿用了后者的宣传叙事模式。该模式在边疆地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都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胡杨精神集体记忆的生产与传播在以"艰难——辉煌"的对比宣传与叙事模式中由于过度单一使用导致其僵化,继而影响宣传效果,其本质在于单一的记忆解读方式与"反记忆"的唤醒。作为红色精神的胡杨精神需要在不脱离国家叙事的前提下,于历史中寻找多维的解读方式,以增强其活力,注入更多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精神 集体记忆 宣传模式 记忆
下载PDF
误读:作为一种文学反记忆形式
13
作者 延永刚 齐素 《戏剧之家》 2018年第4期173-173,175,共2页
互文性是文学记忆研究中的首要命题,它强调任何文本都处于关系的织网中,文本在不断的引用和重复中永远处于生成状态,这样的文本特征给文学的内部记忆留下了空间。解构主义误读观是互文性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延续着文学的内部记忆,同... 互文性是文学记忆研究中的首要命题,它强调任何文本都处于关系的织网中,文本在不断的引用和重复中永远处于生成状态,这样的文本特征给文学的内部记忆留下了空间。解构主义误读观是互文性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延续着文学的内部记忆,同时还对文学内部记忆实施反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文本记忆痕迹越来越隐蔽,但文学传统和文化精神却得以确认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互文性 记忆
下载PDF
文学的边界——福柯的文学“凝视”及其转折
14
作者 张中 《法国研究》 2011年第4期1-11,共11页
福柯曾经一度十分迷恋文学,并且也写过大量的文学评论文章。可以说,文学曾经给予福柯极为深刻的启发。尤其是,福柯从巴塔耶、布朗肖那里发现了"异质"、"越界"和"外界"经验;而这些正是福柯一直孜孜以求的... 福柯曾经一度十分迷恋文学,并且也写过大量的文学评论文章。可以说,文学曾经给予福柯极为深刻的启发。尤其是,福柯从巴塔耶、布朗肖那里发现了"异质"、"越界"和"外界"经验;而这些正是福柯一直孜孜以求的,关于"外部"的思想和体验。因为渴望自由,福柯通过文学和语言的"越界",希望真正达到思想的自由空间。不过,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后,福柯基本不再直接谈论文学;他转而谈论"话语"。在他看来,文学就是一种话语空间;它直接就是话语操作和实践。同时,福柯进一步认为,作为虚构的文学在本质上和真实的思考是趋同的。更重要的是,文学就是自由,就是反抗,就是"反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文学 语言 自由 非理性 话语 记忆
下载PDF
从昆汀·塔伦蒂诺影视作品看“反记忆”的体现
15
作者 王星月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104,共4页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了“反记忆”的概念,用以讨论历史与现实间所存在差异的关系。“反记忆”意味着站在主宰历史话语权力的对立面,是对霸权式历史解读进行瓦解。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将自己编剧执导的两部电影《无耻...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了“反记忆”的概念,用以讨论历史与现实间所存在差异的关系。“反记忆”意味着站在主宰历史话语权力的对立面,是对霸权式历史解读进行瓦解。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将自己编剧执导的两部电影《无耻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赋予生动的个人标志性元素,并从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两方面解构了历史记忆和经典作品的记忆,由此对福柯的“反记忆”理论做出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汀·塔伦蒂诺 《无耻混蛋》 《被解救的姜戈》 记忆
下载PDF
记忆与反记忆视阈下中国当代雕塑中的飞禽图像研究
16
作者 厉华 《都市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213-222,共10页
中国独特的社会语境中,在雕塑中融入"记忆"是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措施之一。在以飞禽图像形构的记忆景观中,文章立足"记忆与反记忆"理论视阈,从对比、反动、批判三个视角对中国当代雕塑进行了分析。在"国家权... 中国独特的社会语境中,在雕塑中融入"记忆"是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措施之一。在以飞禽图像形构的记忆景观中,文章立足"记忆与反记忆"理论视阈,从对比、反动、批判三个视角对中国当代雕塑进行了分析。在"国家权力视角"与"个体艺术家"两个创作维度中聚焦了当代雕塑的塑成方式,这是一种"对比"视角。以"反记忆"为逻辑启示,解析了当代艺术家对前文本所进行的"另解读"案例,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再现文化内容的张力抑或"反动"视角,最后,本文以批判的视角对中国都市中的地缘性雕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记忆 中国当代雕塑 飞禽图像媒介 记忆之场 记忆的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