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蒋奖 许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考察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对866名监狱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与其他类型犯人相比,反社会人格倾向犯人更多地受到情绪和躯体上的虐待... 目的:考察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对866名监狱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与其他类型犯人相比,反社会人格倾向犯人更多地受到情绪和躯体上的虐待与忽视,父母对其较少关怀,并且不鼓励其在行为上独立自主。②儿童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关怀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负相关,父母鼓励行为自由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母亲否认心理自主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儿童期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情绪虐待和母亲否认心理自主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关怀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控制了儿童期虐待的预测作用之后,父母教养方式对反社会人格症状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反社会人格倾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格 儿童期虐待 父母教养方式
原文传递
论反社会人格与犯罪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和华 《犯罪研究》 2005年第1期30-36,共7页
反社会人格有很强的致罪倾向。在违法犯罪人群中反社会人格者可达 30%以上,且屡次犯罪以及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现象非常严重。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原因,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但在早期经验和家庭因素对反社... 反社会人格有很强的致罪倾向。在违法犯罪人群中反社会人格者可达 30%以上,且屡次犯罪以及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现象非常严重。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原因,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但在早期经验和家庭因素对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反社会人格者的犯罪行为有着与一般人不同的特点。预防和矫正反社会人格对犯罪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对轻度的反社会人格者采取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成效,而对反社会人格的罪犯更多地应该通过行为疗法进行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格 重大 家庭因素 认知理论 形成原因 行为主义 倾向 违法犯罪人 罪行 罪犯
下载PDF
强制医疗程序中“社会危险性”评价机制之细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倪润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99,共11页
在我国,强制医疗程序中的"社会危险性"应包括"严重的再犯行为"与"极高的再犯可能性"两个要件。其中前者须满足三个要件,即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严重侵害人身法益以及针对社会公众。对后者的判断应... 在我国,强制医疗程序中的"社会危险性"应包括"严重的再犯行为"与"极高的再犯可能性"两个要件。其中前者须满足三个要件,即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严重侵害人身法益以及针对社会公众。对后者的判断应综合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是否在向严重性发展;二是精神病人是否具有攻击性人格;三是精神病人是否长时间持续缺乏对自己病情的理解和对不法行为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四是精神病人和被害人的关系是否是导致暴力行为的唯一原因。此外,在强制治疗的入院、补充原则的适用以及强制治疗解除的证明上,我国应适用"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和"清楚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最后,犯罪预防的法益优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人身自由的法益,因此,对于犯罪行为人精神疾病治愈但反社会人格仍旧存在时,应对其继续封闭收治,但要注重在程序上保障其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险性 再犯行为 再犯可能性 社会人格
原文传递
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18
4
作者 卢建军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77-78,共2页
人身危险性是随着刑事实证学派的崛起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含义一般是指:犯罪人的生理、心理特质及其社会因素所决定的犯罪倾向或反社会人格。19世纪后期,刑事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提出刑罚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 人身危险性是随着刑事实证学派的崛起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含义一般是指:犯罪人的生理、心理特质及其社会因素所决定的犯罪倾向或反社会人格。19世纪后期,刑事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提出刑罚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进行报应,而是以预防再犯和保卫社会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评估 刑事实证学派 社会人格 19世纪后期 人身危险性 犯罪倾向 社会因素 心理特质
原文传递
反社会人格引发的严重暴力犯罪——对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玫瑾 屈明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通过对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指出,要特别注意一种由反社会的人格障碍导致的犯罪现象。这种人格障碍引发的犯罪对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是犯罪预防的重点对象。
关键词 社会人格 人格障碍 犯罪心理
下载PDF
大学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顺森 叶桂青 +4 位作者 陈伟静 李倩 夏春燕 向萍 邹德莲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2期1142-1143,共2页
关键词 安全感量表 初步编制 大学生 社交恐怖症 社会人格 不安全感 马斯洛 心理
下载PDF
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邦惠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反社会人格是与违法犯罪关系最密切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作者在简要回顾反社会人格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反社会人格的诊断和评估、影响反社会人格形成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指出,目前的反社会人格研究中存在概念混用、研究... 反社会人格是与违法犯罪关系最密切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作者在简要回顾反社会人格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反社会人格的诊断和评估、影响反社会人格形成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指出,目前的反社会人格研究中存在概念混用、研究对象单一、忽视其内在结构的探讨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采用维度观探讨反社会人格的内在结构,并开展跨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格 精神病态 诊断标准
下载PDF
略论赵姨娘的反社会人格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学钧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55,共13页
赵姨娘令人厌恶,但人格意蕴深厚。《红楼梦》在严谨的情节结构和人物互动中描写了她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内涵,揭示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遇的偶然性内涵着人格形成的必然性。这表明反社会人格正是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自身的产物。
关键词 《红楼梦》 赵姨娘 社会人格
原文传递
国外性犯罪人重新犯罪的风险因素及其评估工具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旭刚 迟希新 徐杏元 《中国性科学》 2011年第10期50-54,共5页
性犯罪是一个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司法矫正机构中,准确的评估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对于预测重犯风险、提高性犯罪人的矫治效果、降低重犯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评估相关的研究,指出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包... 性犯罪是一个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司法矫正机构中,准确的评估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对于预测重犯风险、提高性犯罪人的矫治效果、降低重犯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评估相关的研究,指出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包括静态的风险因素和动态的风险因素。风险因素评估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医学方面的评估,但以心理方面的评估为主,如强大的性动力、扭曲的性态度、社会技能缺陷、异常的性特征等。评估工具分为主观性工具和客观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犯罪 风险因素 社会人格 评估工具
下载PDF
新型毒品滥用与反社会人格——一个犯罪心理学的透视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想 《犯罪研究》 2010年第5期51-59,共9页
如果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人格特征,结合考察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之间的区别,则不难发现,新型毒品的心理依赖性背后,事实上反应了吸毒者群体中一种共性人格特征;而这种共性人格特征实际又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有着... 如果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人格特征,结合考察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之间的区别,则不难发现,新型毒品的心理依赖性背后,事实上反应了吸毒者群体中一种共性人格特征;而这种共性人格特征实际又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深层原因,在于新型毒品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而言,是一种释放自身被规范所压抑的人格的最具吸引力,且最少责任的媒介。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矫治新型毒品滥用者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性 新型毒品 心理依赖 社会人格 犯罪心理学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反应抑制、厌恶延迟和时间感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闯 郭兰婷 郭田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应抑制 时间感 延迟 违法犯罪行为 学龄期儿童 儿童青少年 社会人格 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 焦虑障碍 学习困难 品行障碍 患病率 儿童期 青春期
下载PDF
人格障碍的一些问题
12
作者 翟书涛 《中国民康医学》 1999年第6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人格障碍 神经症人格 精神疾病 人格特质 病态人格 社会人格 流行学调查 情感性障碍 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 适应不良
下载PDF
刑法人格界定问题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欣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6,共3页
人格的量化和评估是人格刑法能否实施的关键。从心理学中的人格、刑法中的人格、人身危险性和犯罪人格等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角度深入剖析,文章明确人格刑法中的人格界定。对人格进行准确的度量需要将静态标准化的危险人格的测... 人格的量化和评估是人格刑法能否实施的关键。从心理学中的人格、刑法中的人格、人身危险性和犯罪人格等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角度深入剖析,文章明确人格刑法中的人格界定。对人格进行准确的度量需要将静态标准化的危险人格的测量工具和动态个性化的问卷调查相结合对人格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法 犯罪人格 缺陷人格 社会人格 危险人格
下载PDF
论变态人格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桂芬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3-97,共5页
变态人格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人格类型。在我国,变态人格已被人格障碍或反社会人格所代替,这种现象反映出理解上的混乱。通过对变态人格术语的演变、变态人格与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可以澄清对变态人格的认识。此外,对变态人格的... 变态人格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人格类型。在我国,变态人格已被人格障碍或反社会人格所代替,这种现象反映出理解上的混乱。通过对变态人格术语的演变、变态人格与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可以澄清对变态人格的认识。此外,对变态人格的诊断标准、形成原因及其矫正也作了全面的分析与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人格 社会人格 诊断标准 原因 矫正
下载PDF
正常人格?反社会人格?--解读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被引量:1
15
作者 喻磊 苏王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4,共4页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直接体现了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的转变。面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最过激的观点就是把导致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归于具有反社会人格。对此,笔者并不赞同,认为大学生不良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是一种介于正常大学...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直接体现了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的转变。面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最过激的观点就是把导致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归于具有反社会人格。对此,笔者并不赞同,认为大学生不良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是一种介于正常大学生人格与反社会人格之间并偏向正常大学生人格的可塑造性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行为 控制力 人格 社会人格
下载PDF
青少年反社会人格矫治中的教育干预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成松 《皖西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96-98,共3页
作为一种对社会有着相当危害的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尤其是青少年反社会人格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学校教育在矫治反社会人格方面具有其他部门所不具有的优势,在学校学习阶段,对其进行认知与行为的适当干预有助于人格的转化。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人格 教育干预 道德规范 人格障碍 矫治
下载PDF
人格障碍门诊
17
作者 杨华渝 《健康》 1994年第1期6-8,共3页
在精神科门诊中,包括四类情况,第一类是精神病,即所谓“疯”;第二类是精神发育迟滞,就是人们所说的“傻”;第三类是因精神刺激、内心矛盾造成的,称为“神经官能症”或“神经症“;第四类是由于教养、环境、生活经历而造成人格上的怪僻,... 在精神科门诊中,包括四类情况,第一类是精神病,即所谓“疯”;第二类是精神发育迟滞,就是人们所说的“傻”;第三类是因精神刺激、内心矛盾造成的,称为“神经官能症”或“神经症“;第四类是由于教养、环境、生活经历而造成人格上的怪僻,称之为“人格障碍”或“变态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科门诊 疑病 强迫性人格 社会人格 障碍者 攻击性人格 暗示性 精神创伤
原文传递
论幸福心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宜山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88-92,82,共6页
"祝你幸福!"在节日来临,信札问候,或是其它一些使人想到需要向他人表示关切之情的场合,经常可以听到这句话.大家都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良好祝愿,虽然每个人对它的具体意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这个词的涵义是非常... "祝你幸福!"在节日来临,信札问候,或是其它一些使人想到需要向他人表示关切之情的场合,经常可以听到这句话.大家都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良好祝愿,虽然每个人对它的具体意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这个词的涵义是非常复杂而不确定的.笼统地讲,凡是能使人们获得某种满足、产生快惑的,凡是人们所期待实现的,几乎都可以用"幸福"来表示.正因为如此,它并不局限于一种客观的及主观的现象,或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是最广泛地涉及人类生活和人类意识各个方面的类通现象的泛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生理性 心理学 社会人格 基本的 快感 情感 不确定 生命体 社会价值
下载PDF
矫正、预防反社会人格:司法社会工作的路线图
19
作者 郭伟和 《中国社会工作》 2017年第22期16-17,共2页
最近破获的一些极端暴力犯罪,包括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湖北90后青年奸杀少女案等,都显示出有极大的反社会行为特征。这类犯罪就是犯罪心理学上所谓的反社会人格类型导致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隐蔽性都很强,容易引起社会的紧张和恐慌,... 最近破获的一些极端暴力犯罪,包括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湖北90后青年奸杀少女案等,都显示出有极大的反社会行为特征。这类犯罪就是犯罪心理学上所谓的反社会人格类型导致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隐蔽性都很强,容易引起社会的紧张和恐慌,破坏社会信任关系,引发进一步的排斥和社会冷漠,所以向来都是犯罪学中最为头疼难缠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格 社会危害性 暴力犯罪 社会行为 甘肃白银 矫正手段 甘肃省白银市 恐慌心理 社会信任 作案手段
原文传递
品行障碍及反社会人格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慕桢 黄微 +2 位作者 廖扬 王亚培 刘旭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少年及具有反社会人格(AP)成人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方法:对24例CD少年(CD组)和22例AP囚犯(AP组)进行注意保持的ERP检测,采用关联性负变(CNV)经典范式,分析刺激后500~1000 ms,1000~1500 ms和1500~200...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少年及具有反社会人格(AP)成人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方法:对24例CD少年(CD组)和22例AP囚犯(AP组)进行注意保持的ERP检测,采用关联性负变(CNV)经典范式,分析刺激后500~1000 ms,1000~1500 ms和1500~2000 ms时段的CNV波幅,并与23名正常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ERP结果显示,CNV波幅在500~1000 ms时段CD组[(-4.853±0.561)μV]和NC组[(-5.482±0.435)μ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AP组[(-3.446±0.486)μV](P均<0.05);1000~1500 ms及1500~2000 ms时段CD组[(-2.950±0.439)μV、(-0.645±0.695)μV]及AP组[(-2.857±0.347)μV、(-2.129±0.626)μV]显著低于NC组[(-4.813±0.358)μV、(2.251±0.647)μV](P均<0.01)。结论:CD少年注意知觉正常,但保持能力受损;AP囚犯注意保持能力缺乏;这可能与他们行为冲动和无计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行障碍 社会人格 事件相关电位 关联性负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