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的关系 |
蒋奖
许燕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
2008 |
28
|
|
2
|
论反社会人格与犯罪 |
陈和华
|
《犯罪研究》
|
2005 |
18
|
|
3
|
强制医疗程序中“社会危险性”评价机制之细化 |
倪润
|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9
|
|
4
|
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基本方法 |
卢建军
|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5
|
反社会人格引发的严重暴力犯罪——对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 |
李玫瑾
屈明
|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13
|
|
6
|
大学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
陈顺森
叶桂青
陈伟静
李倩
夏春燕
向萍
邹德莲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
2006 |
12
|
|
7
|
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 |
刘邦惠
黄希庭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8
|
略论赵姨娘的反社会人格 |
王学钧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9
|
国外性犯罪人重新犯罪的风险因素及其评估工具 |
刘旭刚
迟希新
徐杏元
|
《中国性科学》
|
2011 |
6
|
|
10
|
新型毒品滥用与反社会人格——一个犯罪心理学的透视 |
李想
|
《犯罪研究》
|
2010 |
4
|
|
11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反应抑制、厌恶延迟和时间感觉的研究进展 |
杨闯
郭兰婷
郭田友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2
|
人格障碍的一些问题 |
翟书涛
|
《中国民康医学》
|
1999 |
0 |
|
13
|
刑法人格界定问题思考 |
张丽欣
|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4
|
论变态人格 |
赵桂芬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5
|
正常人格?反社会人格?--解读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
喻磊
苏王清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青少年反社会人格矫治中的教育干预 |
黄成松
|
《皖西学院学报》
|
2002 |
1
|
|
17
|
人格障碍门诊 |
杨华渝
|
《健康》
|
1994 |
0 |
|
18
|
论幸福心理 |
王宜山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1
|
|
19
|
矫正、预防反社会人格:司法社会工作的路线图 |
郭伟和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7 |
0 |
|
20
|
品行障碍及反社会人格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
关慕桢
黄微
廖扬
王亚培
刘旭峰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