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盐性多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小红 张小琴 +2 位作者 潘湛昌 孔祥晋 崔英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29,共3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多元聚合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四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单体组成配比、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多元聚合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四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单体组成配比、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共聚反应条件对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丙烯酸系聚合大分子链上同时引入适当配比的磺酸基、丙烯酰胺基和羟基能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树脂的耐盐性及吸水性能。所得产品的最高吸蒸馏水率和吸盐水率分别为690g/g和140g/g,热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性多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 制备方 反相悬浮聚合 单体组成配比 反应温度 交联剂 引发剂 吸水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贤权 孙越 +3 位作者 陈友安 赵芬芝 王静 何炳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7-320,共4页
作者曾介绍了三种低密度脂蛋白 (LDL)吸附剂的合成及其性能[1] 。本文介绍了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新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吸附剂 ,观察了此类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 (TC)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该吸附剂对LDL... 作者曾介绍了三种低密度脂蛋白 (LDL)吸附剂的合成及其性能[1] 。本文介绍了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新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吸附剂 ,观察了此类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 (TC)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该吸附剂对LDL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吸附率可达 5 4 9% ,而对HDL则不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吸附剂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表面图案化磁性复合微球的原位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公正 夏慧芸 +1 位作者 张颖 彭世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051-2056,共6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AA)含量不同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NIPAM-co-AA)微凝胶,并以其作为微反应器,通过原位外源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图案化结构的SiO2-Fe3O4-P(NIPAM-co-AA)磁性复合微球.实验结...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AA)含量不同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NIPAM-co-AA)微凝胶,并以其作为微反应器,通过原位外源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图案化结构的SiO2-Fe3O4-P(NIPAM-co-AA)磁性复合微球.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表面结构与微凝胶的组成、Fe3O4和SiO2的沉积量有关.在微球表面进行修饰,可得到表面带有氨基等官能基团的磁性复合材料.将这种功能化磁性微球用于识别生物大分子并进一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微凝胶模板 磁性复合微球 磁滞回线偏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孙伯平 石红锦 +1 位作者 赵伟 凌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12,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水油比、分散剂种类、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中和度及反应时间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并研究了其保水率。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酸钠树脂吸水率达 6 0 6 % ,在 80...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水油比、分散剂种类、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中和度及反应时间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并研究了其保水率。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酸钠树脂吸水率达 6 0 6 % ,在 80℃干燥 4h保水率仍达 8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聚丙烯酸钠树脂 反相悬浮聚合 中和度 保水率 合成 引发剂 可回收 干燥 用量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蒙脱石三元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小红 崔英德 +2 位作者 张维刚 蔡立彬 尹国强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6,共5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蒙脱石三元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反应温度、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AMPS用量、蒙脱石添加量等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30%的AMPS和1...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蒙脱石三元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反应温度、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AMPS用量、蒙脱石添加量等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30%的AMPS和10%的蒙脱石后,产品后处理容易,吸水率达到827 g/g,吸盐水率达到126 g/g,与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相比,吸水速度提高约30%,保水率提高约20%,且具有很好的凝胶强度。IR谱图表明AMPS参与了聚合反应,并初步表示聚丙烯酸(盐)已接枝在蒙脱石表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高吸水性树脂 三元复合 蒙脱石 性能研究 合成 反相悬浮聚合 AMPS 交联剂用量 聚丙烯酸钠 反应温度 吸水性能 吸水速度 凝胶强度 聚合反应 中和度 引发剂 添加量 吸水率 保水率 IR谱 相比
下载PDF
反相悬浮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粉煤灰高吸水树脂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秋丽 王海婷 +4 位作者 刘文波 杨羽佳 吴海洋 聂俊毅 连家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7,共3页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80为分散剂,环己烷作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油水比、分散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形态和吸液性能的...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80为分散剂,环己烷作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油水比、分散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形态和吸液性能的影响。制备的高吸水树脂最佳吸蒸馏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956g/g和137g/g。引入质量分数为9%的粉煤灰后,树脂仍能保持较高的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616.4g/g和66.3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高吸水树脂 反相悬浮聚合 粉煤灰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建维 崔英德 +2 位作者 易国斌 廖列文 康正 《广州化工》 CAS 2000年第4期136-138,共3页
介绍了国内外高吸水性树脂研究开发、生产及消费概况,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今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制备 应用 水溶液聚合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表面图案化CuS-P(NIPAM-co-AA)复合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菊香 房喻 +2 位作者 白超良 胡道道 张颖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845-1850,共6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AA)含量不同的N-异丙基丙稀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P(NIPAM-co-AA) 微凝胶, 并以其作为微反应器, 通过外源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图案化结构的CuS-P(NIPAM-co-AA)有机-无机复合微球. 复合微球...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AA)含量不同的N-异丙基丙稀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P(NIPAM-co-AA) 微凝胶, 并以其作为微反应器, 通过外源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图案化结构的CuS-P(NIPAM-co-AA)有机-无机复合微球. 复合微球的表面结构与微凝胶的组成和无机物的沉积量有关. 可以预期: 微凝胶的固有优点(大小、组成、电荷性质、电荷密度以及交联程度等可通过改变单体种类和反应条件控制)使微凝胶模板法在表面图案化微球材料制备中有可能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球 反相悬浮聚合 制备 微米级 丙烯酸共聚物 单体 CO 微凝胶 表面 电荷密度
原文传递
一种LDL吸附剂载体—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喜讯 李莉 +1 位作者 乐以伦 陈槐卿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研究用于低密度脂蛋白 (L DL)吸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合成工艺、结构特性及吸附 L DL 的性能 ,为进一步研发 L DL 吸附剂载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方合成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 ,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X光... 研究用于低密度脂蛋白 (L DL)吸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合成工艺、结构特性及吸附 L DL 的性能 ,为进一步研发 L DL 吸附剂载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方合成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 ,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X光小角散射等手段对其结构特性 (粒径、孔径等 )进行表征 ;同时在微球上固定丝氨酰 -天冬氨酰 -谷氨酸 (SDE)三肽配体制成 L DL 吸附剂 ,通过体外静态吸附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为 14 2 .1μm,孔径为 119.8nm,符合作为 L DL 吸附载体的需要 ;在交联剂与单体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微球孔径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对 L DL 的非特异性吸附很小 ,而在其上偶联配体制成吸附剂后 ,又表现出对 L DL 的特异性吸附。本实验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是一种有效的 L DL 吸附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吸附剂 载体-聚丙烯酰胺微球 合成工艺 结构特性 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抗菌型高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8
10
作者 尹国强 崔英德 黎新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60为悬浮稳定剂,采用氯化辛基烯丙基二甲基铵(OADMAC)和丙烯酰胺为原料,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抗菌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并对最佳反应条件和所得树脂的...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60为悬浮稳定剂,采用氯化辛基烯丙基二甲基铵(OADMAC)和丙烯酰胺为原料,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抗菌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并对最佳反应条件和所得树脂的吸水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在x(交联剂)=0.2%、x(OADMAC)=2.4%、n(引发剂)/n(总单体)=1:2000、V(油)/V(水)-3:1、温度80℃时聚合反应3h,所得树脂在去离子水中的饱和吸液率Q_(ep)=561 g/g,在w(NaCl)=0.9%水溶液中的Q_(ep)=64.7g/g,该树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微生物菌株均有杀灭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抗菌型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Span-60 反相悬浮聚合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佳反应条件 抗菌性能 微生物菌株 白色念珠菌 过硫酸钾 分散介质 聚合反应 去离子水 大肠杆菌 引发剂 交联剂 环己烷 稳定剂 二甲基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迪 支继武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1998年第4期3-5,共3页
以环己烷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为主分散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助分散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交联型高吸水性树脂,产物呈软珠粒状。吸自来... 以环己烷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为主分散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助分散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交联型高吸水性树脂,产物呈软珠粒状。吸自来水达650倍,0.9%的生理盐水达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高吸水性树脂 悬浮聚合 聚合
下载PDF
超强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福强 张红 曾桂萍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6,11,共4页
目的合成超强吸水树脂。方法以环己烷和司盘 60作为油相,以聚乙二醇 (200)双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K2S2O8 作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结果得到的产品呈颗粒状,吸去离子水倍率为 715. 1g/g,吸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达到112. 3g/g。... 目的合成超强吸水树脂。方法以环己烷和司盘 60作为油相,以聚乙二醇 (200)双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K2S2O8 作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结果得到的产品呈颗粒状,吸去离子水倍率为 715. 1g/g,吸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达到112. 3g/g。结论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预聚液的滴加速度及反应温度对超强吸水树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吸水树脂 反相悬浮聚合 吸液率 吸液速率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耐盐高吸水树脂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馥 李圣涛 +1 位作者 顾军 余洪飞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以环己烷为分散介质,山梨糖醇硬脂酸酯(Span60)为悬浮稳定剂,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高吸水树脂(SAR)。考察了单体摩尔比、... 以环己烷为分散介质,山梨糖醇硬脂酸酯(Span60)为悬浮稳定剂,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高吸水树脂(SAR)。考察了单体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悬浮稳定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引发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AA与AM摩尔比7:3,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h,悬浮稳定剂占单体总量的3.5%,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035%,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3.5%时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吸水量最高,达104mL/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高吸水树脂 反相悬浮聚合 合成方 吸水能力 保水能力 SAR吸水量 反应时间
下载PDF
黏土种类及用量对AA-AM-AMPS多孔型高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智 刘闯 +1 位作者 何聚 杨玲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42,共4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与传热介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并添加处理过的无机黏土埃洛石、蒙脱土、硅藻土,同...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与传热介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并添加处理过的无机黏土埃洛石、蒙脱土、硅藻土,同时以碳酸氢钠为发泡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AA-AM-AMPS多孔型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埃洛石、蒙脱土以及硅藻土的用量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埃落石、蒙脱土及硅藻土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1%,6%,2%时,AA-AM-AMPS多孔型高吸水树脂的吸盐倍率和吸水倍率达到最高,且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黏土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吸水性树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勇 邵士俊 +1 位作者 杨立明 蒋生祥 《上海化工》 CAS 2002年第9期21-23,共3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淀粉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淀粉加入量、分散剂用量、反应放热等因素对合成工艺的影响,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升温时间大于1h、反应温度低于70℃、反应及脱水时间6h、淀粉加入量为20%。建立了以环已烷...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淀粉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淀粉加入量、分散剂用量、反应放热等因素对合成工艺的影响,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升温时间大于1h、反应温度低于70℃、反应及脱水时间6h、淀粉加入量为20%。建立了以环已烷为油相的回流定量脱水新工艺,使溶剂回收率达95%,产品干燥时间缩短到2h,产品总收率达到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接枝 聚丙烯酸钠 吸水性树脂 工艺 研究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氧化亚铜复合微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菊香 姚东东 +1 位作者 李伟 胡道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60,共7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P(AM-co-MAA))微凝胶,并以其为模板,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纳米颗粒堆积的P(AM-co-MAA)/Cu2O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红外分析(FT-IR)...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P(AM-co-MAA))微凝胶,并以其为模板,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纳米颗粒堆积的P(AM-co-MAA)/Cu2O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红外分析(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沉积物和相对含量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u(Ac)2浓度、葡萄糖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微球表面形貌和沉积无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Ac)2浓度为0.20 mol/L,葡萄糖浓度为0.30 mol/L,在70℃下反应20 min,得到表面负载有均匀致密小颗粒Cu2O堆积的P(AM-co-MAA)/Cu2O复合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复合材料 模板 化学还原
下载PDF
粒状交联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淑华 贺盛福 +1 位作者 张帆 彭清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251,共9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粒状交联聚丙烯酸钠(gc-PAANa)凝胶,对gc-PAANa凝胶样品进行了SEM、FT-IR和TGA表征及溶胀率测试。将gc-PAANa凝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Pb^(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 H=3.0~5.0 gc-PAANa凝胶对Pb^(2+)的吸附具有非常...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粒状交联聚丙烯酸钠(gc-PAANa)凝胶,对gc-PAANa凝胶样品进行了SEM、FT-IR和TGA表征及溶胀率测试。将gc-PAANa凝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Pb^(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 H=3.0~5.0 gc-PAANa凝胶对Pb^(2+)的吸附具有非常好的效果。0.02~0.1 mol×L-1 Ca2+/Mg2+的存在对Pb^(2+)的吸附几乎无影响,Pb^(2+)初始浓度对吸附结果影响较大,gc-PAANa凝胶对初始浓度低于350 mg×L-1的Pb^(2+)废水,Pb^(2+)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gc-PAANa凝胶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293 K下的最大吸附量为446.98 mg×g-1;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gc-PAANa凝胶对Pb^(2+)的吸附属于自发的放热反应。XPS分析表明,gc-PAANa凝胶吸附Pb^(2+)的机理属于-COO-与Pb^(2+)的螯合作用。吸附-解吸附循环实验显示,gc-PAANa凝胶处理含Pb^(2+)废水具有很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聚丙烯酸钠 凝胶 铅离子 吸附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淀粉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冀国强 邵秀芝 王玉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6-31,共6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β–环糊精,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复合淀粉微球。为优化其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淀粉乳浓度、淀粉与β–环糊精质量配比、油水体积比和交联剂用量为影响因子,应用BBD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 以可溶性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β–环糊精,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复合淀粉微球。为优化其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淀粉乳浓度、淀粉与β–环糊精质量配比、油水体积比和交联剂用量为影响因子,应用BBD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以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吸附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并得到复合淀粉微球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5.09%、淀粉与β–环糊精质量配比2.62∶1、油水体积比3.84∶1和交联剂用量6.13 ml;在此条件下,验证得到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吸附量为0.5337 mg/g,与预测值0.5659 mg/g相对误差为5.69%,说明应用响应面法所得复合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条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淀粉微球 响应面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溶菌酶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寅静 刘瑜 +2 位作者 谢操 陆伟跃 潘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7-751,765,共6页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溶菌酶为模板蛋白,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溶菌酶分子印迹微球。所得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34.6μm,ζ电位为-33.5 mV。考察了溶菌酶印迹微球在水和生理盐水两种介质中对...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溶菌酶为模板蛋白,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溶菌酶分子印迹微球。所得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34.6μm,ζ电位为-33.5 mV。考察了溶菌酶印迹微球在水和生理盐水两种介质中对溶菌酶、核糖核酸酶A或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以及微球在生理盐水中对两种蛋白质混合溶液中溶菌酶的特异性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在40 min内达到平衡。无论在单一蛋白质还是有其它蛋白质干扰的竞争环境中,印迹微球对模板蛋白溶菌酶都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在生生理盐水介质中,由于降低了非特异性吸附效应,印迹微球对模板蛋白的选择性吸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分子印迹微球 反相悬浮聚合 特异性吸附
原文传递
复配成孔剂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智 方严 +2 位作者 纪林承 路文通 朱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碳酸氢钠与丙酮为复配成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AA/AM/AMPS多孔型高吸水树脂,...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碳酸氢钠与丙酮为复配成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AA/AM/AMPS多孔型高吸水树脂,并研究了成孔剂种类、复配成孔剂配比、水与环己烷质量比(简称水油比)、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油比为1.0∶2.5,中和度为73%,交联剂用量为0.3%(w),碳酸氢钠与丙酮质量比为1.0∶1.5时,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盐倍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732.5,142.9 g/g,且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成孔剂 反相悬浮聚合 吸水倍率 吸盐倍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