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本质研究:基于方法论的反思 |
强建周
赵军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2
|
通向“文学空间”的作品及作家——莫里斯·布朗肖的卡夫卡批评 |
薛蕊蕊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3 |
0 |
|
3
|
一个“白痴”,在反本质的城市里游荡——张柠《三城记》读札 |
翟业军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4
|
技术哲学的转向 |
柳锐敏
|
《今古文创》
|
2020 |
0 |
|
5
|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瓦解及其理论回应 |
雒新艳
孙洲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8 |
0 |
|
6
|
谈文学的“本质”与“反本质” |
陈德献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1 |
0 |
|
7
|
第三代顽主的终极关怀——试论《看上去很美》中儿童视角和人称转换的叙事效果 |
吴建隆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8 |
0 |
|
8
|
浅谈艺术的传统定义、反本质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本质——以电影艺术为例 |
邓正燕
|
《戏剧之家》
|
2014 |
0 |
|
9
|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的传统与变迁 |
樊凤龙
马艳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0
|
“反本质论”的学术后果——对中国儿童文学史重大问题的辨析 |
朱自强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4
|
|
11
|
文学本质论的存在论探究 |
王中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2
|
认知美学的狭隘视野——李志宏反本质论使认知美学变得褊狭、错乱 |
张弓
张玉能
|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16 |
2
|
|
13
|
“文学性”问题探讨 |
杨琳莉
|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4
|
萨义德在台湾 |
单德兴
|
《华文文学》
|
2011 |
1
|
|
15
|
为“文化五四”辩护——两个“五四”的不同境遇与价值差异 |
张福贵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6
|
“价格联盟”的反竞争本质分析 |
张路路
钱进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