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摄食-反捕食能力导向的鱼类野化训练方法述评 被引量:14
1
作者 石小涛 陈求稳 +2 位作者 庄平 刘德富 黄应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35-3240,共6页
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人工放流的鱼在放流后死亡率很高。鱼类在放流前的野化训练可能对提高其成活率有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增殖鱼类放流后成活率低的原因,指出摄食-反捕食能力是影响鱼类放流后成活率的... 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人工放流的鱼在放流后死亡率很高。鱼类在放流前的野化训练可能对提高其成活率有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增殖鱼类放流后成活率低的原因,指出摄食-反捕食能力是影响鱼类放流后成活率的关键要素之一;探讨了影响摄食-反捕食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认知食物和捕食者信息、社会学习经验、环境的复杂程度和鱼类的游泳能力等;展望了鱼类野化训练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率 放流 训练 捕食
原文传递
动物的反捕食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宇世东 颜忠诚 《生物学通报》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动物的行为规律。动物的反捕食策略作为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动物更加适应环境。正确应用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理解和分...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动物的行为规律。动物的反捕食策略作为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动物更加适应环境。正确应用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理解和分析动物的反捕食策略。对动物的反捕食策略按照消耗能量的大小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是隐蔽、逃避、自卫三大类。简要阐述了关于反捕食策略的最新研究动态,同时对动物的反捕食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隐蔽 逃避 自卫
下载PDF
舍曲林对蚤状溞诱导型反捕食防御代内与代际可塑性的干扰效应
3
作者 吕凯 诸爽爽 +3 位作者 谷磊 孙运菲 张露 杨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04-4618,共15页
表型可塑性是指生物(尤其是单一基因型)在适应异质环境时表达出不同表型的能力,并且有遗传基础。环境变化调控表型可塑性既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进程中(称为代内表型可塑性),也能够以可遗传表型响应的形式持续多个生物世代(称为代际表型... 表型可塑性是指生物(尤其是单一基因型)在适应异质环境时表达出不同表型的能力,并且有遗传基础。环境变化调控表型可塑性既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进程中(称为代内表型可塑性),也能够以可遗传表型响应的形式持续多个生物世代(称为代际表型可塑性)。浮游动物枝角类常常受到来自鱼类的捕食风险影响而表现出诱导型防御的表型可塑性。诱导型防御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代谢稳态控制,因此枝角类的诱导型防御的表达容易受到内稳态代谢干扰物(例如抗抑郁药舍曲林)的影响。考虑到舍曲林在水中生物活性高且难以被降解;同时,枝角类世代周期较短,因此需要评估连续多代舍曲林暴露对枝角类反捕食防御代内以及代际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代内可塑性方面,连续两代的舍曲林暴露放大了鱼类信息素诱导的蚤状溞体长减小趋势以及相对尾刺长度增长趋势,但是对鱼类信息素作用下的种群适合度参数无明显干扰。在代际可塑性方面,随着连续两代舍曲林的浓度上升,亲代经历鱼类信息素产下的子代继续响应鱼类信息素时,体长减小、相对尾刺长度增大,说明形态防御得到加强;同时种群净繁殖量以及种群内禀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被放大,由此可能抑制鱼类捕食风险下蚤状溞的种群丰度。上述结果表明,尽管长期舍曲林污染对浮游动物没有直接的致死效应,但可能会干扰浮游动物响应鱼类的捕食风险与种群维持策略,并且削弱诱导型反捕食防御在维持种间互作的结构与功能稳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捕食 表型可塑性 生活史 药物污染
下载PDF
人工饲养倒刺鲃幼鱼的野化训练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开元 沈修俊 +2 位作者 王明云 石小涛 刘国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4,共7页
为了探讨追赶训练对鱼类野化能力的影响,以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幼鱼为试验对象,采用鳜鱼塑料模型进行每天2次、每次5 min的追赶训练,研究了追赶训练7和15 d对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临界游泳速度(Ucrit)、摄食... 为了探讨追赶训练对鱼类野化能力的影响,以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幼鱼为试验对象,采用鳜鱼塑料模型进行每天2次、每次5 min的追赶训练,研究了追赶训练7和15 d对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临界游泳速度(Ucrit)、摄食比率、特定生长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追赶训练7和15 d后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摄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追赶训练7 d后的Ucrit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追赶训练15 d后的Ucri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追赶训练15 d后的特定生长率相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训练15 d后能提高倒刺鲃幼鱼的反捕食能力和游泳能力等与野外生存相关的行为能力,同时并不降低幼鱼的生长。追赶训练15 d的野化效果优于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鲃 野化 捕食 追赶训练 临界游泳速度
下载PDF
反捕食不能充分解释獐的集群行为(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立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2-308,共7页
我在江西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研究了獐 (Hydropotesinermis)的集群行为并检验了集群是动物反捕食对策的假说。如果这个假说成立 ,我们则可以做三个预测 :(1)集群大小应与植物覆盖度成负相关 ;(2 )集群动物比单独活动的动物有更多的时... 我在江西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研究了獐 (Hydropotesinermis)的集群行为并检验了集群是动物反捕食对策的假说。如果这个假说成立 ,我们则可以做三个预测 :(1)集群大小应与植物覆盖度成负相关 ;(2 )集群动物比单独活动的动物有更多的时间取食 ;(3)集群动物与单独活动的动物相比 ,用于警戒的时间较少。结果表明 ,獐的集群在交配季节最大而在产仔季节最小 ,獐在短草期比在高草期倾向于形成较大集群。因此 ,本研究支持了第一个预测。但是 ,集群的獐和单独活动的獐在取食和警戒时间分配上并无差异。因此 ,本研究不支持第二和第三个预测。时间收支 (timebudget)分析显示 ,在非交配季节 ,带幼仔的雌性用于取食的时间较少但走动频繁。在交配季节 ,与单独活动的雌性相比 ,与雄性在一起的雌性用于取食的时间较少 ,而单独活动的雄性却比与雌性在一起的雄性花较多的时间用于观望寻找雌性。鉴于獐集群行为的复杂性 ,本研究认为 ,獐并不只因反捕食而集群 ,其它社会和生态因子在决定獐的集群行为中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集群行为 集群大小 时间收支
下载PDF
Do animal eyespots really mimic eyes? 被引量:3
6
作者 Martin STEVENS Graeme D RUXTO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6-36,共11页
The diversity of anti-predator adaptations in the natural world has long been an active area of research in evolutionary and behavioural biology. A common visually-obvious feature found on prey are 'eyespots', being... The diversity of anti-predator adaptations in the natural world has long been an active area of research in evolutionary and behavioural biology. A common visually-obvious feature found on prey are 'eyespots', being approximately circular mark- ings often with concentric rings and conspicuous colours. These are found on a range of animals, especially adult and larval Lepidoptera and fish.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functions of eyespots seems to be to intimidate or startle predators: delaying, preventing or halting an attack. However, while the fact that they can influence predators in this way is tmcuntroversial, the mechanism(s) behind why they are effective is debated. Traditionally, they have been assumed to work by mimicking the eyes of the predator's own enemies, and much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conducted under the implicit or explicit assumption that this theory is correct. However, eyespots might work simply by being highly salient stimuli that promote sensory overload, biases, or neo- phobic reactions in predators. A range of recent studies has aimed to test these alternatives. Here, we critically evaluate this work and what it tells us about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eyespot function. W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eye mimicry is plausible, there remains a lack of evidence to support it and most observations are at least equally consistent with alternative mechanisms. Finally we also discuss how the debate can be res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ESPOTS PREDATION Animal coloration MIMICRY Warning signals
原文传递
普通?修饰洞口对防御捕食者入侵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一夫 吴慧 +1 位作者 姚纪元 姜云垒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巢捕食是影响普通?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通过摆放标本进行模拟实验,探讨了普通?修饰洞口对防御捕食者入侵的作用.结果表明:普通?对高风险捕食者花... 巢捕食是影响普通?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通过摆放标本进行模拟实验,探讨了普通?修饰洞口对防御捕食者入侵的作用.结果表明:普通?对高风险捕食者花鼠(Tamias sibiricue)和蛇(Elaphe taeniura)反应最强烈;对低风险捕食者松鼠(Sciurus)反应强度较弱,说明普通?修饰洞口具有防御巢捕食的作用,且普通?有识别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应对不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 洞口修饰 捕食
下载PDF
闽江湿地鸟类的捕食与反捕食
8
作者 黄淦 《野生动物》 1999年第2期11-11,14,共2页
关键词 闽江湿地 鸟类 捕食 捕食
下载PDF
Anti-Predator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 Longstanding Topic with Many Outstanding Questions
9
作者 Martin STEVENS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02-707,共6页
1 Introduction The study of anti-predator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has a long and rich history in biology. It has from the very outset of Darwin's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provided numerous areas to test mechanis... 1 Introduction The study of anti-predator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has a long and rich history in biology. It has from the very outset of Darwin's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provided numerous areas to test mechanisms and function in evolution. While Darwin perhaps concentrated most of his attention regarding animal coloration on his theory of sexual selection (Darwin, 1871), his contem- poraries placed much greater emphasis and time to explain the variety of ways that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protected animals from attack from pred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行为 自然选择理论 色彩 保护动物 达尔文 着色 生物学
原文传递
冬季清凉峰山区小麂和野猪的生境选择及差异 被引量:33
10
作者 鲁庆彬 于江傲 +4 位作者 高欣 杨仙玉 周圻 张良斌 章叔岩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2,共8页
从2005年11月5日至2006年1月21日,为了评估小麂和野猪的生境选择及其差异,我们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共设置了248个样方群。研究发现,两者都选择平缓坡的灌丛植被、草本密度小、离住宅较近和离隐蔽物距离适中的生境,表现... 从2005年11月5日至2006年1月21日,为了评估小麂和野猪的生境选择及其差异,我们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共设置了248个样方群。研究发现,两者都选择平缓坡的灌丛植被、草本密度小、离住宅较近和离隐蔽物距离适中的生境,表现了它们的生境选择有一定的重叠性。但是它们也表现出生境选择的一些差异,小麂选择乔木密度适中、灌丛密度大和郁闭度适中的生境,而野猪选择乔木密度小的生境,随机地使用各类灌丛密度和郁闭度的生境。小麂还选择北坡、离水源距离较远的生境,野猪只是随机地使用不同的坡向和离水源距离的生境。分析两者共存的机制,我们发现小麂采取隐藏策略而野猪采取逃跑策略来避敌和利用资源,即它们之间存在与反捕食策略相关的生境选择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麂 野猪 生境选择 捕食策略
下载PDF
鸟类惊飞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1
作者 方小斌 邹瑀琦 丁长青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7-910,共14页
惊飞距离(FID)是指捕食者(包括人类)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惊飞距离能很好地衡量动物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恐惧反应和风险权衡,是研究动物逃避行为的常用指标,并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鸟类是研究逃... 惊飞距离(FID)是指捕食者(包括人类)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惊飞距离能很好地衡量动物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恐惧反应和风险权衡,是研究动物逃避行为的常用指标,并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鸟类是研究逃避行为的理想对象,本文综述了影响鸟类惊飞距离的各种因素,可分为3类:栖息地因素(距隐蔽处的距离和生境开阔度等)、鸟类自身因素(生活史、体型和群体大小等)以及与捕食者相关的因素(捕食者的接近方向和速度等)。城市化也会影响鸟类的惊飞距离,导致城市中的鸟类通常比乡村生境的同种鸟类拥有更短的惊飞距离。习惯化、适应和生境选择是解释惊飞距离城乡差异的3种假说。研究鸟类的惊飞距离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鸟类的逃避行为及其风险权衡机制,为物种保护中设立合理的缓冲区域及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内有关鸟类惊飞距离的研究多为行为观察和单一因素的影响,有待从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角度探讨鸟类的逃避行为并用于物种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行为 惊飞距离 鸟类 风险权衡
原文传递
基于反捕食粒子群算法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杰康 韩军锋 +1 位作者 刘蔚 吴智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3,共5页
建立了考虑系统功率平衡约束、发电机组出力极限约束、机组爬坡约束、机组工作死区约束的经济调度模型,应用反捕食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求解过程中,在自适应值罚函数中对相关约束条件加入惩罚因子,应用修补策略对违反各种约束条... 建立了考虑系统功率平衡约束、发电机组出力极限约束、机组爬坡约束、机组工作死区约束的经济调度模型,应用反捕食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求解过程中,在自适应值罚函数中对相关约束条件加入惩罚因子,应用修补策略对违反各种约束条件的粒子进行积极修正,使粒子尽可能地在可行解区域或尽量接近可行解的区域内寻优。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捕食粒子群优化 修补策略 适应值罚函数法
下载PDF
三种珍稀有蹄类动物的警戒行为数据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忠秋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警戒行为是野生动物重要的反捕食策略之一,警戒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行为生态学中继动物的采食行为、繁殖行为之外的另一热点研究领域。然而,尽管研究人员至今已经在数百种鸟类、兽类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警戒行为学研究,但相关研究的原始... 警戒行为是野生动物重要的反捕食策略之一,警戒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行为生态学中继动物的采食行为、繁殖行为之外的另一热点研究领域。然而,尽管研究人员至今已经在数百种鸟类、兽类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警戒行为学研究,但相关研究的原始数据却鲜有共享。本文公开了利用焦点取样法采集的我国3种珍稀有蹄类动物警戒行为数据样本716个,其中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175个、藏原羚(P.picticaudata)180个、麋鹿(Elaphurus davidiamus)361个,并同时公布了采集该行为学数据时的相关变量,包括性别、群体类型、群体大小、捕食风险、人类干扰等。结果显示在上述3种有蹄类动物中,均存在明显的集群效应,且此效应与性别及捕食风险存在交互作用。本文尝试建立标准的行为学数据规范,以期为未来的行为学研究数据的共享及深度挖掘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风险 捕食策略 集群效应 麋鹿 普氏原羚 群体大小 人类干扰 藏原羚
原文传递
水生细菌对原生动物的反捕食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可新 许木启 +5 位作者 曹宏 仝恩丛 李志杰 马向民 尹彦品 刘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74-677,共4页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fense strategies of aquatic bacteria to protozoa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quatic bacteria can reduce or avoid grazing mortality from protozoa through changing size or shape,reducing ...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fense strategies of aquatic bacteria to protozoa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quatic bacteria can reduce or avoid grazing mortality from protozoa through changing size or shape,reducing 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reducing mobility or searching refuges. It is the main trends of the field in the future to study the coevolution mode of aquatic bacteria and protozoa. 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细菌 原生动物 捕食对策 水生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不同生境鱼类在模拟捕食风险下对隐蔽场所的选择偏好:以中华倒刺鲃和德玛森小岩鲷为例
15
作者 曾足仙 李武新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5-1213,共9页
为了考察鱼类在模拟捕食风险下对隐蔽场所的选择偏好,研究选取栖息环境迥异的中华倒刺鲃幼鱼(Spinibarbus sinensis)和德玛森小岩鲷(Chindongo demasoni)幼鱼为实验对象,比较两种鱼对不同类型(水草、树枝和砾石)和不同颜色(蓝色、红色... 为了考察鱼类在模拟捕食风险下对隐蔽场所的选择偏好,研究选取栖息环境迥异的中华倒刺鲃幼鱼(Spinibarbus sinensis)和德玛森小岩鲷(Chindongo demasoni)幼鱼为实验对象,比较两种鱼对不同类型(水草、树枝和砾石)和不同颜色(蓝色、红色和绿色水草)隐蔽场所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1)在不同类型隐蔽场所中,模拟捕食刺激前,中华倒刺鲃和德玛森小岩鲷均偏好水草,前者对砾石表现出回避,而后者则是偏好;(2)在模拟捕食刺激后,两种鱼对水草的偏好更为显著;(3)在不同颜色隐蔽场所中,模拟捕食刺激前,中华倒刺鲃首次选择绿色水草占比最高,德玛森小岩鲷则为红色水草;(4)在模拟捕食刺激后,中华倒刺鲃在不同颜色隐蔽场所的停留时间占比无显著差异,德玛森小岩鲷在红色水草的停留时间占比最高。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和德玛森小岩鲷对不同类型的隐蔽场所偏好一致,对不同颜色隐蔽场所的偏好表现出种间差异,这可能与二者不同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场所 模拟捕食刺激 种间差异 捕食行为 隐蔽场所选择偏好
下载PDF
一类具有反捕食行为的修正的Leslie-Gower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6
作者 安国生 《应用数学进展》 2024年第8期3709-3721,共13页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反捕食行为的修正Leslie-Gower捕食者食饵模型,研究了加入反捕食行为对 模型动力学性态的影响,在新的常微分方程模型中,首先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井以 b 作为分支参数讨论了Hopf分支的存在性和Hopf分支的方...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反捕食行为的修正Leslie-Gower捕食者食饵模型,研究了加入反捕食行为对 模型动力学性态的影响,在新的常微分方程模型中,首先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井以 b 作为分支参数讨论了Hopf分支的存在性和Hopf分支的方向和分支周期解的稳定性。 最后讨论了 跨临界分支。 研究表明反捕食行为可以有利于物种的共存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行为 平衡点 稳定性 HOPF分支 跨临界分支
下载PDF
基于资源有限的反捕食生态模型的分支分析
17
作者 陈帅 覃文杰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72-175,180,共5页
农业害虫的爆发往往都伴随着控制资源的有限,借助Hill函数来刻画有限的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类具有反捕食行为的害虫-天敌治理模型。首先研究了系统害虫灭绝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全局稳定性。同时从数值上研究了系统的分支现象,研究... 农业害虫的爆发往往都伴随着控制资源的有限,借助Hill函数来刻画有限的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类具有反捕食行为的害虫-天敌治理模型。首先研究了系统害虫灭绝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全局稳定性。同时从数值上研究了系统的分支现象,研究发现:有限的资源可导致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变得极为复杂,这给害虫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有限 捕食行为 非线性脉冲 分支现象 动力学行为
下载PDF
布氏田鼠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及HPA轴水平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晨 陈琳 +4 位作者 徐则栋 吴涌珍 杨生妹 殷宝法 魏万红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为探讨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水平的性别差异,观测雌雄布氏田鼠在旷场、明暗箱和反捕食箱中的行为差异,及其HPA轴参与调控的促肾上腺激素... 为探讨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水平的性别差异,观测雌雄布氏田鼠在旷场、明暗箱和反捕食箱中的行为差异,及其HPA轴参与调控的促肾上腺激素(adrenalotropic hormone, 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雄性布氏田鼠在旷场中移动的总距离和平均速度均显著高于雌性,而静止时间显著低于雌性布氏田鼠。雄性布氏田鼠进入明箱的次数与雌性布氏田鼠无显著差异,但在明箱中停留时间显著高于雌性布氏田鼠。暴露于捕食者猫气味时,雌性布氏田鼠仅移动行为的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雄性布氏田鼠。雌性布氏田鼠血浆中ACTH和CORT浓度显著高于雄性布氏田鼠。综上,布氏田鼠的活动性、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及HPA轴水平均存在性别差异,提示野生布氏田鼠受其自身内分泌水平的影响,雌雄个体采取截然不同的行为策略以适应当前环境,从而有利于其种群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焦虑样行为 捕食者气味 捕食行为 HPA轴
下载PDF
猫气味重复暴露对青春期布氏田鼠反捕食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延 吴涌珍 +3 位作者 顾晨 杨生妹 殷宝法 魏万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1-458,共8页
捕食者气味对猎物的行为和生理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确定猫气味重复暴露对青春期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的反捕食行为、焦虑样行为和内分泌水平的影响,以探讨青春期布氏田鼠对猫气味的反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猫气味暴露1... 捕食者气味对猎物的行为和生理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确定猫气味重复暴露对青春期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的反捕食行为、焦虑样行为和内分泌水平的影响,以探讨青春期布氏田鼠对猫气味的反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猫气味暴露1 d,青春期布氏田鼠隐藏行为显著增加,而移动行为、跳跃行为、修饰行为和接触行为均显著减少;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至18 d,其反捕食行为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青春期布氏田鼠对猫气味产生了行为适应。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猫气味重复暴露后,青春期布氏田鼠在旷场中的移动总距离和总平均速度显著减少,但其在旷场中的静止时间显著增加。明暗箱实验结果表明,猫气味组雌性布氏田鼠进入明箱次数显著高于雄性个体,不同性别与处理之间的布氏田鼠在明箱中停留时间比例没有显著差异。长期猫气味重复暴露对青春期布氏田鼠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浓度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初次猫气味暴露对青春期布氏田鼠的反捕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其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存在明显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捕食行为 焦虑样行为 捕食者气味 HPA轴
下载PDF
繁殖期高体鳑鲏对化学预警信息的行为响应及其与生理状态的关联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嫱 付世建 夏继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23-7230,共8页
对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CAC)的识别与应答体现了鱼类在特定生理状态和特定环境下的生态策略,与动物的生存适合度密切相关。由于化学预警通讯和繁殖均为高能耗的生命活动,繁殖期鱼类的CAC通讯是否表现出基于能量代价-收益(C... 对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CAC)的识别与应答体现了鱼类在特定生理状态和特定环境下的生态策略,与动物的生存适合度密切相关。由于化学预警通讯和繁殖均为高能耗的生命活动,繁殖期鱼类的CAC通讯是否表现出基于能量代价-收益(Cost-benefit)的权衡成为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具有特殊繁殖方式的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为实验对象,测定了繁殖IV期不同性别实验鱼对CAC的行为响应,并探究了实验鱼化学预警行为与其繁殖生理状态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体鳑鲏空间分布状态(底栖时间)和活跃状态(静止时间、运动距离、身体不重合度)均对CAC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应答(P<0.05),但逃逸行为(高速运动时间)不受CAC的影响(P>0.05);(2)高体鳑鲏对CAC的响应无性别差异;(3)高体鳑鲏预警行为的变化与繁殖生理状态(性腺指数、产卵管长度、肥满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繁殖期高体鳑鲏依然对CAC展现出一定程度的行为应答,然而其行为响应程度并不受繁殖生理状态以及性别的影响,这可能主要与该物种特殊的繁殖对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预警信息 捕食行为 繁殖-存活的权衡 性别差异 繁殖期 高体鳑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