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癌术后患者胃管胃内反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海燕 陶朵 +1 位作者 邓翠萍 刘和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8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 通过对一年内发生的2例喉癌术后胃管在胃内反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 对2例胃管在胃内反折的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 胃管呈V型打折,折痕处已变色,不可复原.结论 停留胃管要根据病情采用合适... 目的 通过对一年内发生的2例喉癌术后胃管在胃内反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 对2例胃管在胃内反折的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 胃管呈V型打折,折痕处已变色,不可复原.结论 停留胃管要根据病情采用合适的体位,插进适宜的长度,术后及时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避免重插胃管的麻烦与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手术后 胃管 反折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段反折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妙丽 应秀华 叶再挺 《护理与康复》 2014年第5期469-470,共2页
回顾性分析5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段反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导管中段反折的原因有选择肘正中静脉以下部位的静脉为穿刺点,老年患者静脉条件差及穿刺者操作方法欠佳。合理选择穿刺静脉,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送管时适当限... 回顾性分析5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段反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导管中段反折的原因有选择肘正中静脉以下部位的静脉为穿刺点,老年患者静脉条件差及穿刺者操作方法欠佳。合理选择穿刺静脉,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送管时适当限制血管宽度,置管结束先保留导丝以便于调整导管,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反折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LASIK术后17年外伤致角膜瓣反折移位一例
3
作者 高萌蔓 郭秀瑾 时钟 《眼科》 CAS 2020年第1期48-49,共2页
一例男性36岁患者LASIK术后17年,右眼被手指戳伤后出现角膜瓣反折移位,视力眼前指数,在表麻下行右眼角膜瓣移位复位术,术后角膜瓣与基质床对合平整,视力恢复至1.0。既往尚未见LASIK术后17年眼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的报道。
关键词 角膜瓣 眼前指数 戳伤 LASIK术后 复位术 视力恢复 反折 表麻
原文传递
试析反戾
4
作者 张桐 李今垣 +2 位作者 周洁 王园园 谢静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1期232-233,共2页
反与戾源自《内经》,其中反与戾合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后世医家多有注述,说法不一,约分两种。
关键词 反戾 病机十九条 反折 曲戾
原文传递
对光粒子本质的探究
5
作者 齐高凡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7年第10期71-73,共3页
对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传统光学理论和以往科学家研究方法的纰漏。为此,根据常见的光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光本质新假设:"光的本质是粒子。光粒子的运行轨迹是曲线形。轨迹曲线在光密介质中波长短、振幅小;在光疏介质中波... 对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传统光学理论和以往科学家研究方法的纰漏。为此,根据常见的光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光本质新假设:"光的本质是粒子。光粒子的运行轨迹是曲线形。轨迹曲线在光密介质中波长短、振幅小;在光疏介质中波长长、振幅大。光的粒子性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光的波动性是由它的运行轨迹决定的。"为证实前述假设的合理性,可设计3则验证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粒子 轨迹 曲线 反射 反弹 反折
下载PDF
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改良横切口皮肤美容缝合法对剖宫产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孟莉莉 王晓蕾 +2 位作者 王佳旭 王常娟 陈书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2881-2884,共4页
腹式横切口是产科常用的剖宫产术式,既往剖宫产术后常用腹带保护伤口,以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但有研究发现,腹带的使用可引起术后腹胀、切口脂肪液化、假愈合,甚至裂开,感染后瘢痕组织增生明显,不利于产后的恢复[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 腹式横切口是产科常用的剖宫产术式,既往剖宫产术后常用腹带保护伤口,以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但有研究发现,腹带的使用可引起术后腹胀、切口脂肪液化、假愈合,甚至裂开,感染后瘢痕组织增生明显,不利于产后的恢复[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口 美容缝合法 剖宫产切口 剖宫产术式 切口脂肪液化 瘢痕组织 瘢痕形成 皮肤 剖宫产分娩 膀胱子宫反折
下载PDF
小波变换在地震宽角反折射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俊猛 汤吉 +5 位作者 张海江 张成科 杨健 嘉世旭 张建狮 杨桌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6-676,共11页
小波分析方法用于地震宽角反折射资料处理 ,它可将地震信号的分辨率由传统的1 /2— 1 /4λ(波长 )提高到优于 1 /6λ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沙雅—布尔津地震宽角反折射剖面资料进行处理 ,发现天山造山带的壳幔过渡带由 7— 8个高低速相... 小波分析方法用于地震宽角反折射资料处理 ,它可将地震信号的分辨率由传统的1 /2— 1 /4λ(波长 )提高到优于 1 /6λ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沙雅—布尔津地震宽角反折射剖面资料进行处理 ,发现天山造山带的壳幔过渡带由 7— 8个高低速相间的薄层构成 ,平均速度较低 ,总厚度约 2 0km .而塔里木盆地北缘与准噶尔盆地的壳幔过渡带不具有这一特点 ,壳幔间主要以一级间断面实现过渡 .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详细结构及其二者之间的差异特征为天山造山带地球动力学“层间插入消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地震宽角反折 分辨率 壳幔过渡带
下载PDF
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实效性探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叶旭彬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2913-2915,共3页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又称子宫切口妊娠,因其凶险性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它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由于该处肌层缺失,孕囊若持续生长可导致胎盘植入或穿透浆膜出现子宫破裂。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病灶清除术 切口瘢痕 胎盘植入 受精卵着床 剖宫产瘢痕 肌层 早期临床表现 联合麻醉 膀胱腹膜反折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式的改进及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沂峰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2年第1期8-12,共5页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手术中的一个基本手术.70年代末美国每年行该术式75万次,至90年代初期,总数虽有下降,每年仍达60万次.我国尚无此方面的详细资料,估计每年在100万次以上.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手术范围 手术途径 钳夹 反折腹膜 膀胱 艾力斯 子宫切除 妇科外科手术 手术通路 泌尿生殖系统 子宫动脉上行支 子宫血管 宫颈残端 宫颈筋膜 主韧带 子宫颈 宫颈 骶韧带
下载PDF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全良 佟艳秋 刘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 ,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 ( 4 0× 1 0 )mm2 ,不完全切除而保留左端 ,其右端光滑面朝上扭转 90度 ,缝线固定于左侧巩膜床下。使巩膜瓣之...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 ,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 ( 4 0× 1 0 )mm2 ,不完全切除而保留左端 ,其右端光滑面朝上扭转 90度 ,缝线固定于左侧巩膜床下。使巩膜瓣之间形成了空间 ,支撑了滤过口 ,利用这一特点防止术后滤过道阻塞。结果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治疗组 43例 ( 43眼 )眼压从术前 42 91±2 0mmHg降至手术后 19 5± 4 7mmHg。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 43例 ( 43眼 )眼压从术前 43 75± 19mmHg降至手术后 2 8 15± 14 1mmHg ,治疗组成功率 62 8%对照组 3 9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 治疗 难治性青光眼 成纤维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耳软骨舒展联合矫正复合组织移植耳甲腔型小耳畸形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琳 蒋海越 +2 位作者 潘博 赵延勇 韩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耳软骨放射状切开反折法舒展及对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联合分期矫正中度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一期软骨放射状切开反折法残耳舒展术、二期对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术联合矫正中度耳甲腔型小耳畸... 目的探讨耳软骨放射状切开反折法舒展及对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联合分期矫正中度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一期软骨放射状切开反折法残耳舒展术、二期对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术联合矫正中度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16例。结果随访3-12月,患侧移植组织成活良好,形态基本满意,供区无明显畸形。结论残耳卷曲软骨放射状切开反折舒展术及复合组织移植术联合分期矫正中度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方法相对简单,组织损伤较小,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复合组织移植 软骨反折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兴海 杨明雷 +4 位作者 金晓波 周正 任唯杰 赵凯 黄素芬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低位直肠癌是指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发生了癌变,该病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总体存活率低等特点,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彻底治愈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手术治疗 近期疗效 腹腔镜 开腹 腹膜反折 患病率 存活率
下载PDF
Michael Stark剖宫产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彦彦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1年第3期178-179,共2页
以色列M.Stark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剖宫产手术的新方法.他首先将Joel-Cohen的开腹方法用于剖宫产手术,并于1993年在欧洲妇产科杂志上发表了题为<Joel-Cohen与P fannenstiel开腹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比较>的文章.此后,根... 以色列M.Stark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剖宫产手术的新方法.他首先将Joel-Cohen的开腹方法用于剖宫产手术,并于1993年在欧洲妇产科杂志上发表了题为<Joel-Cohen与P fannenstiel开腹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比较>的文章.此后,根据腹膜愈合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不缝合腹膜与膀胱腹膜反折的尝试,经过10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独具风格的Stark剖宫产手术.199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世界妇产科会议上,Stark教授介绍了他的新式剖宫产术,受到与会者的重视.此后,Stark在18个国家介绍他的剖宫产手术,包括:瑞士、意大利、美国、德国、俄罗斯、坦桑尼亚、乌干达、印度、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此项手术的第19个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腹膜反折 筋膜 腹膜愈合 剖腹产术 肌肉骨骼系统 Michael Stark 不缝合腹膜
下载PDF
腹部创伤后胃肠道损伤的院内救治 被引量:8
14
作者 聂明明 杜成辉 +5 位作者 申晓军 毕建威 马立业 薛绪潮 方国恩 华积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1-552,共2页
腹部创伤后胃肠道损伤是指贲门到腹膜反折以上直肠的空腔脏器及其系膜的损伤,在腹腔内脏器损伤中列第三位。现就我院1993—2005年收治的121例胃肠道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胃肠道损伤 创伤后 院内救治 腹部 腹腔内脏器损伤 空腔脏器 腹膜反折 伤患者
原文传递
提上睑肌三阶梯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涂惠芳 徐晓辉 +2 位作者 雷海珠 杜薇 喻长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三阶梯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的适应范围及效果。方法 根据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好,上睑呈轻度下垂者。单纯采用提上睑肌徙前术矫正。B组为提上睑肌有一定的肌力,上睑呈中度...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三阶梯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的适应范围及效果。方法 根据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好,上睑呈轻度下垂者。单纯采用提上睑肌徙前术矫正。B组为提上睑肌有一定的肌力,上睑呈中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C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差,上睑呈重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缩短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反折悬吊术矫正。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mm.眼睑弧度自然,两眼对称,眼睑闭合自如,无暴露性角膜炎及结膜脱垂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提上睑肌徙前、缩短、反折悬吊三阶梯手术,可广泛适用于矫正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徙前 缩短 反折悬吊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林兵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275-276,共2页
低位直肠癌多在肛管直肠环至腹膜反折处,距肛缘的距离在8 cm以内存在。临床上常伴有肛门坠胀、大便血便、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手术是临床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方式,其中临床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为全直... 低位直肠癌多在肛管直肠环至腹膜反折处,距肛缘的距离在8 cm以内存在。临床上常伴有肛门坠胀、大便血便、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手术是临床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方式,其中临床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但该手术易对患者肛门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造成患者术后发生排便障碍[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腹腔镜下TME手术具有微创的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TME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肛门功能 排便次数 肛管直肠环 肛门坠胀 排便障碍 腹腔镜技术 腹膜反折
下载PDF
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的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谷小燕 付雪娇 +1 位作者 胡芬 谢华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2期1717-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同时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置入PICC的患者35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757例与观察组1756例。对... 目的探讨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同时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置入PICC的患者35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757例与观察组17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送管完毕后,将支撑导丝部分外撤并再次送入,根据导丝再次送入的顺利与否,判断导管在体内部分有无反折。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反折异位发生率、复位次数、复位时间和机械性静脉炎及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反折异位率分别为0、3.47%(61/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3,P<0.01)。观察组74例行导管复位患者中,复位≤1次者63例、2次者9例、≥3次者2例,对照组61例行导管复位的患者中,复位≤1次者24例、2次者6例、≥3次者31例,2组复位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2,P<0.05)。观察组复位时间为(49.66±25.45)s,对照组复位时间为(610.41±206.23)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36,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1%(23/1756)、3.76%(66/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34%(6/1756)、1.20%(21/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P<0.05)。结论置管过程中利用支撑导丝部分外撤并再次送入能有效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减少导管复位次数和平均复位时间,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支撑导丝 导管反折异位 导管复位 机械性静脉炎 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腹膜外剖宫产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惠池 关婷 +2 位作者 银铎 柏树令 李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研究避免腹膜外剖宫产副损伤的方法;方法:作者对89例晚期妊娠孕妇的反折腹膜缘和膀胱顶的位置及体表投影进行了测量。结果:孕妇年龄26.9±4.1(20~40)岁;孕周39.5±1.1(37~42)周。结果... 目的:研究避免腹膜外剖宫产副损伤的方法;方法:作者对89例晚期妊娠孕妇的反折腹膜缘和膀胱顶的位置及体表投影进行了测量。结果:孕妇年龄26.9±4.1(20~40)岁;孕周39.5±1.1(37~42)周。结果显示反折腹膜缘与脐和耻骨联合上缘间距分别为15.8±4.0cm和5.7±1.9cm;膀胱顶与脐和耻骨联合上缘间距分别为13.7±3.6cm和7.2±2.2cm。结论:在腹膜外剖宫产术时,应按反折腹膜缘及膀胱顶的位置与体表投影进行腹膜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反折 膀胱顶 腹膜外剖腹产 解剖学
下载PDF
巩膜条反折术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玉芬 陈琛 +4 位作者 岳钟 宋森 李峥 高伟娜 许晓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巩膜条反折术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5/2017-06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98例116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58眼采用巩膜条反折手术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 目的:探讨巩膜条反折术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5/2017-06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98例116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58眼采用巩膜条反折手术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对照组53例58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手术;术后对患者随访3mo,观察患者眼压控制情况;使用MEN-C90型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及全血低切黏度变化情况,使用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检测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RI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k,3mo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2.18±0.98、12.23±0.94mmHg,对照组为14.49±1.64、14.62±1.5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成功控制率为81.0%,高于对照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及3mo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及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及3mo两组患者EDV、PSV明显上升,RI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条反折术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近期疗效显著,眼压控制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巩膜条反折手术 生物羊膜植入 眼压控制
下载PDF
7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体会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国皓 冉超 +1 位作者 解庆骐 邹洪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划弧形成角反折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划弧形成角反折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划弧形成角反折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划弧形成角反折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术后的综合疗效以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在70例临床患者中,30例为优,35例为良,5例为尚可,0例为差;优良率为92.86%。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划弧形成角反折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弧形成角反折复合手法 小夹板固定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