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反恐话语中的合法化策略分析——以《国别反恐报告》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丰建泉 丁邵君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8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自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反恐话语再次成为批评话语研究的一项热点。已有的合法化话语研究,着重分析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如何影响合法化的构建,总结常用的合法化策略。本研究以美国国务院出台的《国别反恐报告》为语料,以范迪克的... 自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反恐话语再次成为批评话语研究的一项热点。已有的合法化话语研究,着重分析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如何影响合法化的构建,总结常用的合法化策略。本研究以美国国务院出台的《国别反恐报告》为语料,以范迪克的"话语―社会―认知"三维分析方法为框架,范利文的"合法化语法"和范迪克的"意识形态方阵"为工具,对美国政府反恐话语中的合法化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合法化话语策略在认知层面的作用,分析合法化话语建构中的心理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别反恐报告》 合法化 话语策略 反恐话语 社会认知
原文传递
批判反恐话语——《未知的恐怖分子》对“后9·11”时代媒体角色的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小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90,共10页
澳大利亚影响较大的反恐题材小说多聚焦于反恐的另一面,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凸显了在反恐背景下个体、国家与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与美国本土后"9·11"小说的创伤叙事颇为不同。其中理查德·弗拉纳根... 澳大利亚影响较大的反恐题材小说多聚焦于反恐的另一面,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凸显了在反恐背景下个体、国家与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与美国本土后"9·11"小说的创伤叙事颇为不同。其中理查德·弗拉纳根的《未知的恐怖分子》尤其值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该小说中对"后9·11"时代媒体角色的反思与审视,联系澳洲当下语境分析小说中媒体与消费主义、媒体与国家层面反恐话语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作家本人的左翼立场,讨论小说中公权话语下个体生命存在的困惑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弗拉纳根 《未知的恐怖分子》 “9·11”小说 媒体 反恐话语
原文传递
反恐话语与伊战的本体论批判:《尸体清洗者》中的反战书写
3
作者 陈豪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塞南·安图恩的小说《尸体清洗者》对战乱中的伊拉克人民投以本体论的关注,为伊战文学打开了新视角。小说批判了美国反恐话语的暴力本质,及对待外族的他者化标准。小说诠释了日常生活和艺术观念如何作为非暴力抵抗手段推进反战的理... 塞南·安图恩的小说《尸体清洗者》对战乱中的伊拉克人民投以本体论的关注,为伊战文学打开了新视角。小说批判了美国反恐话语的暴力本质,及对待外族的他者化标准。小说诠释了日常生活和艺术观念如何作为非暴力抵抗手段推进反战的理论和实践。死亡叙事由尸体清洗仪式延伸开去,表现了战争对存在本体的毁灭性打击,而死亡又以其辩证否定过程重新唤起主体的觉醒,解决了反战艺术的内在悖论,对由战争引起的"根本恶"的蔓延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清洗者》 伊拉克战争 反战文学 反恐话语
原文传递
反恐话语的新修辞视角解构——以“9·11”后小布什政府媒体演讲为例
4
作者 吴永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6-112,共7页
西方新修辞理论认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内,修辞主体能够通过语言的修辞力量影响甚至操纵受众对"现实"或"事实"的认知与构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揭示"自然化"的意识形态动机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我... 西方新修辞理论认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内,修辞主体能够通过语言的修辞力量影响甚至操纵受众对"现实"或"事实"的认知与构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揭示"自然化"的意识形态动机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修辞批评意识。借助西方新修辞理论,可以发现,在政治媒体化的时代,政治话语和媒体话语相互交织、渗透、依赖、左右公众意见的现象已成为常态。"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积极"借力"媒体"发声"构筑反恐话语,通过一定的意识形态操控来赢取公众支持,塑造全球反恐普遍共识,抢占反恐的制高点和主导权,从而确立反恐战争与反恐政策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 反恐话语 合法性
下载PDF
国际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形成基础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曾向红 陈科睿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5,共13页
国际反恐话语双重标准体现为对不同的受害国家群体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在目前对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分析中存在"舆论成见"与"现状成见"等缺陷,导致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不足。通过将"文明标准"与心理学研... 国际反恐话语双重标准体现为对不同的受害国家群体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在目前对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分析中存在"舆论成见"与"现状成见"等缺陷,导致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不足。通过将"文明标准"与心理学研究中的共情视角纳入到分析中,可以提供一种理解反恐话语双重标准形成原因的分析框架。"文明标准"确定了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即自我与别国是内群体还是外群体的区别。共情机制使得自我对内群体成员发生的恐袭反应激烈且充满同情,对外群体成员发生的恐袭反应温和并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明确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形成基础与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这有助于澄清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形成原因,纠正相关经验分析中存在的成见。就现实意义而言,有助于反思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表现,从而对改善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反恐话语 双重标准 身份建构 共情偏差 恐怖主义治理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域下提升我国反恐国际话语权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聂峥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国在反恐国际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与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全球反恐论坛等多边框架机制的反恐合作迫在眉睫。但目前反恐国际话语主导权仍由西方国家掌握,并借此干涉我国内...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国在反恐国际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与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全球反恐论坛等多边框架机制的反恐合作迫在眉睫。但目前反恐国际话语主导权仍由西方国家掌握,并借此干涉我国内政。中国应从顶层设计入手,提升国家实力,构建新型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反恐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反恐机制 反恐话语
下载PDF
论中国国际反恐话语权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帅响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0-34,共5页
当前国际反恐话语权呈现"西强东弱"的局面,中国也长期遭受西方国家在话语方面的打压和攻击。中国需要直面挑战,努力破除西方的反恐话语霸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反恐话语体系、合作模式和道义优势等,具体提升路径为加强中... 当前国际反恐话语权呈现"西强东弱"的局面,中国也长期遭受西方国家在话语方面的打压和攻击。中国需要直面挑战,努力破除西方的反恐话语霸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反恐话语体系、合作模式和道义优势等,具体提升路径为加强中国的国际反恐话语权顶层设计,创新反恐观念,重视理论研究,提高议题议程设置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反恐话语 提升路径
下载PDF
对美国《恐怖主义国别报告》的解读与思考
8
作者 王林 《长江论坛》 2021年第2期58-64,共7页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19年度《恐怖主义国别报告》对全球各地区和主要国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及反恐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说,列举了美国取得的所谓反恐“成就”,总结了《报告》中的关于恐怖主义威胁和反恐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该《报...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19年度《恐怖主义国别报告》对全球各地区和主要国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及反恐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说,列举了美国取得的所谓反恐“成就”,总结了《报告》中的关于恐怖主义威胁和反恐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该《报告》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在反恐上持“双重”标准。笔者提出,鉴于国内和国际反恐战场的关联性,反恐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同时,我国必须在三方面努力构建反恐话语权:正本清源,积极对外宣传我国反恐政策和成果;主动出击,对滥用恐怖主义敌对行为进行反击;加强合作,树立在反恐领域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反恐 《恐怖主义国别报告》 意识形态色彩 反恐话语 国家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