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律法主义与反律法主义的尝试——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解读与评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贵权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30-34,共5页
弗莱彻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基督教境遇伦理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他人的境遇伦理思想,系统阐述、论证了境遇伦理学,并喻之为超越了律法主义与反律法主义的新道德论。他关于道德决断要恪守道德的本质要求和宗旨、崇尚社会公正而不拘泥... 弗莱彻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基督教境遇伦理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他人的境遇伦理思想,系统阐述、论证了境遇伦理学,并喻之为超越了律法主义与反律法主义的新道德论。他关于道德决断要恪守道德的本质要求和宗旨、崇尚社会公正而不拘泥于道德规范,要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拓展人的道德决断的自由空间、强化人的责任意识,以及要富有理性等思想,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对我们道德观念的更新和道德实践的优化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法主义 律法主义 新道德论 境遇 道德决断
下载PDF
谁造就了布莱克? 被引量:1
2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7-138,共2页
谁造就了布莱克?威廉·布莱克的宗教倾向历来为布莱克的研究者们争论不休,有说他是基督教浸礼会教徒,也有说他是摩拉维亚教徒,还有说他是斯维登伯格教派的信徒,甚至是英国国教派信徒等等,人们又往往把他的宗教倾向与他的智性... 谁造就了布莱克?威廉·布莱克的宗教倾向历来为布莱克的研究者们争论不休,有说他是基督教浸礼会教徒,也有说他是摩拉维亚教徒,还有说他是斯维登伯格教派的信徒,甚至是英国国教派信徒等等,人们又往往把他的宗教倾向与他的智性兴趣相结合,从新柏拉图主义、诺斯提神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宗教倾向 宗教观 律法主义 基督 英国国教 新柏拉图主义 罗马天主教会 清教传统 工人阶级
原文传递
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之圣经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梅秀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1-25,共5页
从基督宗教伦理观出发,将预言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置于圣经背景下进行观照,可以揭示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信念。布莱克否认律法的重要性,从人本神学观出发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与改写,其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在该诗作中体现为对圣经教义... 从基督宗教伦理观出发,将预言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置于圣经背景下进行观照,可以揭示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信念。布莱克否认律法的重要性,从人本神学观出发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与改写,其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在该诗作中体现为对圣经教义的反叛,以及对性爱的开放态度;同时,在另外一方面也成就了其诗歌形式上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宗教伦理观 律法主义 《天堂与地狱的婚姻》 圣经
下载PDF
试论诺斯替宗教修行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新樟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探讨了希腊晚期诺斯替宗教修行的理论、基本原则和实践,认为其理论基础是人的灵-魂-体三分法,其原则是克己主义,其实践是禁欲主义与纵欲主义。由于诺斯替宗教是希腊化晚期大规模宗教混合主义的产物,因此对于诺斯替宗教修行的研究是... 本文探讨了希腊晚期诺斯替宗教修行的理论、基本原则和实践,认为其理论基础是人的灵-魂-体三分法,其原则是克己主义,其实践是禁欲主义与纵欲主义。由于诺斯替宗教是希腊化晚期大规模宗教混合主义的产物,因此对于诺斯替宗教修行的研究是比较宗教学的一个重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斯替 修行 灵-魂-体三分法 道德虚无主义 律法主义 禁欲主义 纵欲主义
原文传递
试论宗教伦理道德规范的存在困境
5
作者 曹宝睿 《丽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5-38,共4页
在注意到宗教伦理规范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维系社会秩序有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不能忽视它的主张服从神的意志、关注来世的幸福和提倡无是非的兼爱等消极的一面。在宗教伦理论域中,一神论宗教使我们陷入恶性循环与背离道德的两难境地,... 在注意到宗教伦理规范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维系社会秩序有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不能忽视它的主张服从神的意志、关注来世的幸福和提倡无是非的兼爱等消极的一面。在宗教伦理论域中,一神论宗教使我们陷入恶性循环与背离道德的两难境地,而多神论宗教则需要面临诸神之间的分歧与争斗致使伦理道德规范莫衷一是,与一神论和多神论主张对立的反律法主义也未能有效地回应相对主义、主观主义以及"最小公约数原则"的挑战,宗教伦理道德遭遇了难以逾越的存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伦理 伦理道德规范 存在困境 律法主义 律法主义
下载PDF
弗莱彻境遇伦理学三种道德选择方法下的安乐死问题研究
6
作者 王跃鑫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约瑟夫·弗莱彻在《境遇伦理学——新道德论》中总结的三种道德权衡的方法,对于解决具体境况下的安乐死问题各有贡献,其中的境遇论在和生命伦理学原则相联系后能够更恰当地解决具体的安乐死问题。
关键词 律法主义 律法主义 境遇论 安乐死
下载PDF
论点摘编
7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36,共3页
集体主义原则和人的价值 张海仁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撰文指出,要实现人的价值目标,首先应当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即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追求的价植目标是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原则和人的价值 张海仁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撰文指出,要实现人的价值目标,首先应当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即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追求的价植目标是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地处理了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因此,集体主义是人们选择和确立人生最优价值目标的原则。集体主义从来不否定个人需要的满足。由于需要的产生和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思想 藏族人 公立学校 集体主义原则 个人需要 人的价值 律法主义 人生哲学 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反律法主义命题下的证据问题思考——以DNA证据规则的完善为例
8
作者 赖继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21,共5页
反律法主义命题的阐释源自边沁对证据法的衡量与评价。基于对普遍认知能力的依赖以及对还原事实的逻辑推理认定,边沁在审判方面强调事实认定重要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证明自然体系的偏好。反律法主义命题最终走向了放轻证据规则、偏重证... 反律法主义命题的阐释源自边沁对证据法的衡量与评价。基于对普遍认知能力的依赖以及对还原事实的逻辑推理认定,边沁在审判方面强调事实认定重要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证明自然体系的偏好。反律法主义命题最终走向了放轻证据规则、偏重证明程序的矛盾对立面。以DNA证据为例,当DNA证据所指向、确认的事实出现时,是否仍然需要对该类证据规则进行严格限定。借助证据规则的理性完善主义对现行DNA证据规则进行补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回到了反律法主义追求事实正义的目标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证据 证据规则 律法主义 证据法
下载PDF
惠特曼的反律法主义与佛教的反律法主义(英文)
9
作者 富山英俊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7,共6页
现代文学常常反映宗教上的反律法主义。所谓"反律法主义",是指围绕外在于社会认可的法律范围的某一宗教领域的基本公设而形成的一套思想和行为。基督教的反律法主义可以视为保罗所提出的"因信称义"这一观点的结果,... 现代文学常常反映宗教上的反律法主义。所谓"反律法主义",是指围绕外在于社会认可的法律范围的某一宗教领域的基本公设而形成的一套思想和行为。基督教的反律法主义可以视为保罗所提出的"因信称义"这一观点的结果,同时在一个更抽象的层面上,也涉及到二元对分的断裂或颠倒。惠特曼的诗歌表达了对宇宙万物预言性的认同,在试图囊括和认同善恶事物之中蕴含着一种危机四伏的冲动,碰触到了合理区分之秩序的局限。佛教则偶尔展现其独特的反律法主义形式,即消解二元对立:幻觉与觉醒之间的对立是佛教教义的一个先决条件,却常常在某种语境之中显得虚幻,而真正的觉醒则有可能成为对幻觉与觉醒对立的一种抛弃、或是将两者统一起来的直觉。在日本的惠特曼接受史中,不乏佛教的反律法主义形式介入的实例,松浦肇即是如此。如果说惠特曼与佛教在某一点上有契合,那就是诗人最基本的世界观:在一个本可以匡扶正义的神消失之后,面对世界的邪恶和苦难,一个基本的逻辑催发了一种强劲的思想,即一切存在的"法"或"自然"都必须行义和救赎,从而使保罗的"因信称义"转变为了"因自然而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 律法主义 佛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