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体碳种类对C/Cu复合材料界面浸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强 张东生 +2 位作者 范宇恒 张静 赵红亮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5,共6页
采用真空反应浸渗法,分别以碳纤维/树脂碳(C/C)、碳纤维(C_(f))、高纯石墨(Graphite)以及玻璃碳(GC)为基体碳制备了C/Cu复合材料。利用OM、XRD、SEM、EDX等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基体碳种类对C/Cu复合材料浸润行为以及界面层组织形... 采用真空反应浸渗法,分别以碳纤维/树脂碳(C/C)、碳纤维(C_(f))、高纯石墨(Graphite)以及玻璃碳(GC)为基体碳制备了C/Cu复合材料。利用OM、XRD、SEM、EDX等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基体碳种类对C/Cu复合材料浸润行为以及界面层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_(f)和C/C与Cu-Ti合金基体润湿性较好,接触角分别为56.26°和40.12°,而Graphite和GC与Cu-Ti合金基体不润湿,接触角均大于90°。Cu-Ti合金与C_(f)、C/C良好的润湿性源于熔渗过程中C原子在TixCuy相中反应扩散所生成的TiC界面层能够较好地与C相和Cu润湿,从而有效改善了C/Cu界面润湿性和界面结合状态,其中,基体碳为C_(f)时所生成的TiC界面层厚度最大,且致密均匀。综合考虑基体碳与Cu-Ti合金的润湿行为及界面层组织,4种碳基体制备碳铜复合材料时的优劣顺序为C_(f)、C/C、Graphite、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碳 反应 界面层 机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4C particle size on microstructure and damping capacities of(B_(4)C+Ti)/Mg composites 被引量:5
2
作者 YAO Yan-tao CHEN Li-qing WANG Wen-gu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648-656,共9页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4C particle siz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amping capacities of(B_(4)C+Ti)/Mg composites,in situ reactive infiltration technique was utilized to prepare Mg-matrix composites.The microstruc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4C particle siz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amping capacities of(B_(4)C+Ti)/Mg composites,in situ reactive infiltration technique was utilized to prepare Mg-matrix composites.The microstructure,produced phases and damping capacities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of B4C were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 between B4C and Ti tends to be more complete when finer B_(4)C particle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composites.Bu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s-prepared composites is more homogenous when B4C and Ti have similar particle size.The strain-dependent damping capacities of(B_(4)C+Ti)/Mg composites improv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amplitude,and composites prepared with coarser B4C particles tend to have higher damping capacities.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damping capacities improve with increasing the measuring temperatures,and the kind of damping capacities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with 5mm B4C are inferior to those of coarser particles.The dominant damping mechanism for the strain-damping capacity is dislocation damping and plastic zone damping,while that for the temperature-damping capacity is interface damping or grain boundary dam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atrix composites in situ reactive infiltration particle size MICROSTRUCTURE damping capacity mechanism
下载PDF
原位反应浸渗法制备(B_4C+Ti)混杂增强Mg及AZ91D复合材料及其阻尼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彦桃 陈礼清 王文广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8,共8页
针对B_4C/Mg体系润湿性较差导致复合效率低下的问题,加入高熔点、不互熔金属Ti颗粒来改善该体系的润湿性,并成功利用原位反应浸渗法实现(B_4C+Ti)/Mg和(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成本制备。对制备的(B_4C+Ti)/Mg和(B_4C+Ti)/AZ... 针对B_4C/Mg体系润湿性较差导致复合效率低下的问题,加入高熔点、不互熔金属Ti颗粒来改善该体系的润湿性,并成功利用原位反应浸渗法实现(B_4C+Ti)/Mg和(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成本制备。对制备的(B_4C+Ti)/Mg和(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生成物相以及室温和高温阻尼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生成物相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原始颗粒之间的原位反应程度逐渐趋于完全,(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逐渐由颗粒增强结构转变为网络互穿结构。(B_4C+Ti)/Mg和(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阻尼性能分别随着应变振幅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主要作用机制为位错阻尼和界面阻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润湿性 原位反应 微观组织 阻尼性能
原文传递
ZrC-W复合材料的无压反应浸渗制备工艺
4
作者 王玉金 金秀宇 +1 位作者 赵彦伟 周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16,共6页
以WC粒径为4μm气孔率为55%的多孔WC为预制体,Zr2Cu合金为浸渗剂,采用低温反应浸渗工艺制备了ZrC-W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反应浸渗温度和时间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浸渗温度的升高,WC与Zr2Cu合金的反应... 以WC粒径为4μm气孔率为55%的多孔WC为预制体,Zr2Cu合金为浸渗剂,采用低温反应浸渗工艺制备了ZrC-W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反应浸渗温度和时间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浸渗温度的升高,WC与Zr2Cu合金的反应程度增加,即生成的ZrC和W的含量增加,WC的残留量减小,当浸渗温度超过1500℃时,残留的WC转变为W2C相。随浸渗时间的延长,ZrC和W的含量增加,WC的残留量减小,ZrC的点阵常数增大,并出现W2Zr、Cu5Zr等中间反应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W复合材料 无压反应 工艺 组织结构
原文传递
反应浸渗法制备SiC/FeSi_x复合材料
5
作者 刘小磐 赵修建 +1 位作者 武七德 徐学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7-90,共4页
研究了在SiC+C坯体中加入Fe粉,用熔融Si进行反应浸渗,以制备不舍游离Si的SiC/FeSix复合材 料。结果表明:用本实验方法通过调整坯体中Fe含量可以制得不含游离Si的SiC/FeSix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室温下的 抗弯强度为(220±10)MPa。文... 研究了在SiC+C坯体中加入Fe粉,用熔融Si进行反应浸渗,以制备不舍游离Si的SiC/FeSix复合材 料。结果表明:用本实验方法通过调整坯体中Fe含量可以制得不含游离Si的SiC/FeSix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室温下的 抗弯强度为(220±10)MPa。文中推导了Fe含量与第2相组成的理论模型,同时讨论了热处理工艺对烧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制备 SIC FeSix 复合材料 反应烧结
下载PDF
反应浸渗法制备电动机用B4C颗粒增强Mg复合材料的组织及阻尼性能
6
作者 齐冠然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4-477,共4页
以B4C颗粒与Mg锭为原材料,采用反应浸渗法制备B4C质量分数为30%的电动机用B4C/Mg复合材料,分析和测试不同制备温度下材料的组织结构与阻尼性能。结果表明:不规则形状的B4C颗粒均匀分布于B4C/Mg复合材料的基体中,未形成宏观孔洞。在B4C... 以B4C颗粒与Mg锭为原材料,采用反应浸渗法制备B4C质量分数为30%的电动机用B4C/Mg复合材料,分析和测试不同制备温度下材料的组织结构与阻尼性能。结果表明:不规则形状的B4C颗粒均匀分布于B4C/Mg复合材料的基体中,未形成宏观孔洞。在B4C颗粒边缘形成一层由碳化物与硼化物构成的白色物质。与基体材料Mg相比,B4C/Mg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明显提高。随应变幅度增加,B4C/Mg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制备温度越低,材料的阻尼性能越好。Cranato-Lucke曲线在有限应变振幅内呈直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Mg 复合材料 B4C 颗粒 反应 显微组织 阻尼性能 应变幅度
下载PDF
三维针刺C/SiC刹车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范尚武 张立同 成来飞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2,共7页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法结合反应熔体浸渗(RMI)法制备了三维针刺C/SiC刹车材料,系统研究了三维针刺C/SiC刹车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C/SiC刹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升高总体呈增大趋势,但呈规律性波动;在相同温度下,垂直于摩擦...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法结合反应熔体浸渗(RMI)法制备了三维针刺C/SiC刹车材料,系统研究了三维针刺C/SiC刹车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C/SiC刹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升高总体呈增大趋势,但呈规律性波动;在相同温度下,垂直于摩擦面方向的热膨胀系数远大于平行方向的。从室温至1300℃,平行和垂直于摩擦面方向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75×10-6K-1和4.41×10-6K-1;C/SiC刹车材料的比定压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增大速率逐渐减小。温度从100℃升到1400℃,其比定压热容从1.41 J/(g.K)增大到1.92 J/(g.K);C/SiC刹车材料的热扩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趋于常量。平行于摩擦面方向的热扩散率明显大于垂直于摩擦面方向的热扩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C/SiC 刹车材料 热物理性能 化学气相 反应熔体
原文传递
C/C-SiC-Cu_3Si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娜 肖鹏 +1 位作者 李专 刘逸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54-3058,共5页
以全网胎炭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C/C坯体,然后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将Cu和Si同时渗入坯体制得C/C-SiC-Cu3Si摩擦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C/C-SiC-Cu3Si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C、Si、... 以全网胎炭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C/C坯体,然后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将Cu和Si同时渗入坯体制得C/C-SiC-Cu3Si摩擦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C/C-SiC-Cu3Si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C、Si、β-SiC和Cu3Si。在不同温度相同时间氧化过程中,在700~1 000℃范围内,Cu3Si、Si和SiC氧化生成微量的SiO2;在1 000~1 300℃范围内,Cu3Si、Si和SiC同时氧化生成SiO2。但在不同时间相同温度氧化过程中,Cu3Si氧化生成SiO2和CuO,部分Si和SiC氧化生成SiO2。这些SiO2和CuO覆在基体表面对内部纤维和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SiC-Cu3Si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透法 反应熔体 氧化行为
下载PDF
《玻璃钢/复合材料》杂志2005年第1~6(总180~185)期总目录
9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玻璃钢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反应熔体 三维机织 杂志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碳颗粒尺寸对自发渗透原位制备TiCp/Mg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董群 陈礼清 +1 位作者 赵明久 毕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4-619,共6页
利用原位反应自发渗透技术制备了组织均匀且致密度高的TiCp/Mg复合材料,研究了原位反应温度以及碳颗粒尺寸对制备的TiCp/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大尺寸碳粒子(≤100μm)时,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原位生成物TiCp的含量... 利用原位反应自发渗透技术制备了组织均匀且致密度高的TiCp/Mg复合材料,研究了原位反应温度以及碳颗粒尺寸对制备的TiCp/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大尺寸碳粒子(≤100μm)时,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原位生成物TiCp的含量增加,但有残留反应物Ti和C的存在;碳粒子尺寸减小(≤30μm)时,原位反应较完全,不再有残留物存在;原位反应产物组织中,增强相TiCp主要呈互穿网络状、颗粒状以及片状等形态;增强相的尺寸随碳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减小,在碳颗粒尺寸为1.5μm时TiC更易呈现等轴颗粒状,尺寸约为0.5~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自发 镁基复合材料 碳化钛 碳颗粒尺寸 显微组织 TiCp/Mg
下载PDF
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摩擦性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姜广鹏 徐永东 +3 位作者 张军战 楼建军 张立同 成来飞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C/SiC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耐磨性好、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极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先进摩擦材料。反应熔体浸渗法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最适合制造摩擦用C/SiC复合材料。本文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 ,进行显微结构... C/SiC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耐磨性好、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极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先进摩擦材料。反应熔体浸渗法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最适合制造摩擦用C/SiC复合材料。本文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 ,进行显微结构和X射线衍射分析 ,测试试样的开气孔率、热扩散率及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材料致密度高 ,开气孔率为 3.14 .4 % ,热扩散率为 0 .0 89cm2 /s。RMI工艺过程中有微小孔洞及裂纹产生。摩擦性能在后几次刹车实验时不稳定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熔体 C/SIC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摩擦性能
下载PDF
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万玉慧 徐永东 +2 位作者 潘文革 张立同 成来飞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24,共5页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了二维碳/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复合材料致密度很高,密度为2.31g/cm3,开气孔率为1.39%;垂直和平行碳布方向的压缩强度高且差别很小,分别为417.55MPa和409.28MPa,...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了二维碳/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复合材料致密度很高,密度为2.31g/cm3,开气孔率为1.39%;垂直和平行碳布方向的压缩强度高且差别很小,分别为417.55MPa和409.28MPa,材料的压缩破坏主要由基体的压剪组合破坏情况决定,表现为剪切型破坏形式;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高,数值为43.15MPa,明显高于采用CVI工艺制备的同类复合材料的强度值29.10MPa,层间剪切破坏主要由碳布层间基体的剪切破坏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熔体 C/SIC复合材料 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iC含量对C/C-SiC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鹏 刘逸众 +1 位作者 李专 李娜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以整体碳毡为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得C/C多孔坯体,然后采用反应熔融浸渗法制得C/C-SiC摩擦材料,探究SiC含量对C/C-SiC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SiC试样的摩擦因数随着SiC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SiC... 以整体碳毡为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得C/C多孔坯体,然后采用反应熔融浸渗法制得C/C-SiC摩擦材料,探究SiC含量对C/C-SiC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SiC试样的摩擦因数随着SiC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SiC含量为29.88%时摩擦因数达到最大值0.62。当SiC含量低于33.56%时磨损率的变化规律与摩擦因数比较一致,当SiC含量高于33.56%时磨损率的变化规律与摩擦因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SiC含量为33.56%时是该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反应熔融 SiC含量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CVI-RMI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弯曲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鹏 谢建伟 +1 位作者 熊翔 闫志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1-385,共5页
以T700炭纤维准三维编织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在炭纤维表面CVI预沉积热解炭涂层,利用化学气相渗透-反应熔体浸渗法(CVI-RMI)制备C/SiC复合材料,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并探讨界面对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VI-RMI联合工艺制备的C... 以T700炭纤维准三维编织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在炭纤维表面CVI预沉积热解炭涂层,利用化学气相渗透-反应熔体浸渗法(CVI-RMI)制备C/SiC复合材料,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并探讨界面对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VI-RMI联合工艺制备的C/SiC复合材料致密度高,开孔率较小(10%),基体分布均匀;材料弯曲强度达133 MPa,呈逐层破坏机制,表现出良好的假塑性;热解炭涂层与CVI-SiC基体减少了RMI工艺过程对炭纤维的损伤,且热解炭涂层调节了炭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有利于纤维的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化学气相透法 反应熔体 弯曲性能
下载PDF
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桂芳 陈照峰 +2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徐永东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20,共5页
从基体和纤维的选择、制备工艺等几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着重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反应熔体浸渗法、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电泳沉积法、浆料浸渗热压和浆料浸渗结合氧化物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等... 从基体和纤维的选择、制备工艺等几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着重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反应熔体浸渗法、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电泳沉积法、浆料浸渗热压和浆料浸渗结合氧化物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等氧化物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原理及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 制备 航空发动机 先驱体热解法 反应熔体 化学气相透法 基体
下载PDF
Si的质量分数对C/C-SiC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莹 杨威 +1 位作者 殷艳飞 李观喜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以PAN基碳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得C/C多孔坯体,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了C/C-Si C摩擦材料。用XD-MSM型定速摩擦试验机测定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不同Si含量对C/C-Si C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VK-X200三维... 以PAN基碳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得C/C多孔坯体,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了C/C-Si C摩擦材料。用XD-MSM型定速摩擦试验机测定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不同Si含量对C/C-Si C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VK-X200三维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摩擦材料磨损后表面的微观形貌并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Si质量分数的增加,摩擦材料的硬度和冲击强度逐渐增大,开孔率逐渐降低,摩擦材料的磨损形式由单一的磨粒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的混合磨损机制。3种摩擦材料中,Si质量分数为28.42%的C/C-Si C摩擦材料物理和力学性能均较好,摩擦系数较大,磨损率较小,摩擦磨损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反应熔体 Si质量分数 摩擦磨损
下载PDF
C/C多孔体热处理温度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虎琳 李崇俊 张永辉 《炭素》 2018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针刺网胎无纬布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压力浸渍树脂/炭化(PIC)及反应熔体浸渗法(RMI)等组合工艺快速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多孔体的高温热处理温度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体经... 以针刺网胎无纬布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压力浸渍树脂/炭化(PIC)及反应熔体浸渗法(RMI)等组合工艺快速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多孔体的高温热处理温度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体经高温热处理后密度有所减小而孔隙率增大;相较于1800℃热处理,多孔体经2200℃热处理后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密度更大(ρ=2.12g/cm3),孔隙率更低(η=2.7%),SiC基体含量更高(ω=41.11%);C/C-SiC复合材料的比热容和平均热膨胀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减小;多孔体经2200℃热处理后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X-Y向具有更大的导热系数和更小的热膨胀系数,其室温下的导热系数为83.120W/(m·K),室温~1000℃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60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反应熔体 微观结构 热学性能
原文传递
RMI法制备C/C-SiC炭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虎琳 李崇俊 张永辉 《炭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7,37,共5页
以针刺网胎无纬布为预制体,采用压力浸渍树脂/炭化工艺结合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快速制备C/C-SiC炭陶复合材料。研究了炭陶复合材料在室温~800℃时的热扩散系数、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等热学性能参数和在室温~1 000℃时的热膨胀系数。结果表... 以针刺网胎无纬布为预制体,采用压力浸渍树脂/炭化工艺结合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快速制备C/C-SiC炭陶复合材料。研究了炭陶复合材料在室温~800℃时的热扩散系数、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等热学性能参数和在室温~1 000℃时的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x-y向(平面方向)和z向(厚度方向)的比热容和热膨胀系数呈非线性增大,而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则呈非线性降低;x-y向的热扩散系数及导热系数明显大于z向,表明炭陶材料呈各向异性;1 000℃时x-y向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506×10^(-6)/℃,低于z向的平均热膨胀系数(3.666×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反应熔体 热学性能
原文传递
制备工艺对C/C-Si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淼 张红波 +2 位作者 尹健 邓朝勇 王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0,4,共7页
以碳纤维针刺整体毡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低密度的碳/碳多孔体,再分别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C/C-SiC复合材料。在MM-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模拟飞机正常着陆能量条件下的刹车试验,... 以碳纤维针刺整体毡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低密度的碳/碳多孔体,再分别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C/C-SiC复合材料。在MM-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模拟飞机正常着陆能量条件下的刹车试验,研究两种制备工艺对C/C-Si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IP工艺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摩擦性能较优,其平均动摩擦因数为0.350,平均磨损率为3.500μm/(面·次);摩擦表面较完整、致密,磨屑为粗颗粒状,表现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氧化磨损的共同作用。RMI工艺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粗糙,未形成完整的摩擦膜,磨屑为细颗粒状,表现为磨粒磨损、疲劳磨损、黏着磨损、氧化磨损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反应熔体 先驱体渍裂解法 摩擦性能 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20
作者 江国健 肖清 +2 位作者 彭伟 徐家跃 刘高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10-412,418,共4页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C4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正向加合性质,在摩擦器件和制动元件、电子封装材料及散热器件、航空航天器件、光学仪表材料、运动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C4材料的各种...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C4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正向加合性质,在摩擦器件和制动元件、电子封装材料及散热器件、航空航天器件、光学仪表材料、运动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C4材料的各种制备技术,并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本课题组提出的原位反应无压浸渗新工艺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C4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加合 网络多孔陶瓷 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 C^4材料 原位反应无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