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派戏剧文学反幻觉的形式策略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展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28,共4页
传统戏剧是以幻觉为中心建构起来的戏剧。20世纪以来,以阿波利奈尔、怀尔德、皮兰德娄、布莱希特、日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派剧作家向幻觉主义发起了挑战,竭力破除以第四堵墙为表征的戏剧幻觉,但他们的具体手法却各不相同。本文试图...
传统戏剧是以幻觉为中心建构起来的戏剧。20世纪以来,以阿波利奈尔、怀尔德、皮兰德娄、布莱希特、日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派剧作家向幻觉主义发起了挑战,竭力破除以第四堵墙为表征的戏剧幻觉,但他们的具体手法却各不相同。本文试图从这些剧作家的代表作品入手,着重探讨和分析他们不同的反幻觉策略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觉
反
幻觉
“第四堵墙”
原文传递
反幻觉形式的现代派戏剧文学
2
作者
于陆一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年第11期83-84,共2页
在传统戏剧中,幻觉形式一直被认为是构建戏剧的核心。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以阿波利奈尔、怀尔德、皮兰德娄等一大批现代派剧作家为代表,均向幻觉主义发动了攻击,竭力破除以"第四堵墙"为表征的戏剧幻觉,但他们的具体手法却各...
在传统戏剧中,幻觉形式一直被认为是构建戏剧的核心。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以阿波利奈尔、怀尔德、皮兰德娄等一大批现代派剧作家为代表,均向幻觉主义发动了攻击,竭力破除以"第四堵墙"为表征的戏剧幻觉,但他们的具体手法却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觉
“第四堵墙”
反
幻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西方“反幻觉”诗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及批判
被引量:
2
3
作者
赵奎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123,共7页
反幻觉是当代西方诗学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倾向,这种倾向最重要的语言哲学基础就是索绪尔的符号任意论。索绪尔以此打破了词与物天然对应的“神话”,揭破了人能控制语言的“迷梦”,促生了一种与传统的词物对应论相对立的“词物分裂论”...
反幻觉是当代西方诗学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倾向,这种倾向最重要的语言哲学基础就是索绪尔的符号任意论。索绪尔以此打破了词与物天然对应的“神话”,揭破了人能控制语言的“迷梦”,促生了一种与传统的词物对应论相对立的“词物分裂论”,为当代西方反对实在论和主体性的幻觉,解构“自然”写作和终极意义的理想,强调写作“不及物”、“作者已死”、“暴露技巧”的反幻觉诗学提供了语言学根据和批判的武器。但这一批判的武器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革命性背后隐藏着一种既无关于科学评价又反人文精神的共时性范式和后现代情绪,已产生出不利于人类的诗化生存的东西。因此,批判的武器只有经过批判性反思,那种真正具有科学意义和人文精神的反幻觉诗学才能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幻觉
诗学
语言哲学基础
符号任意性
批判性
反
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
被引量:
1
4
作者
梁燕丽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西方亚里士多德戏剧传统是一种以摹仿论为中心的幻觉剧场,19世纪自然主义戏剧把这种幻觉剧场推向了极端。20世纪反幻觉剧场运动在三个层面展开:舞台空间、表演美学和社会政治。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的变革,其实质是在现代主义语境下...
西方亚里士多德戏剧传统是一种以摹仿论为中心的幻觉剧场,19世纪自然主义戏剧把这种幻觉剧场推向了极端。20世纪反幻觉剧场运动在三个层面展开:舞台空间、表演美学和社会政治。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的变革,其实质是在现代主义语境下重新思考何谓"戏剧"的问题:即如何"做"和"看"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戏剧
幻觉
剧场
反
幻觉
剧场
原文传递
“去浪漫化”:策略还是目的?——从《匹克梅梁》解读萧伯纳的戏剧观
被引量:
2
5
作者
谢江南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3-86,共4页
英国的现代戏剧家萧伯纳的《匹克梅梁》(又译《卖花女》)是深受各国观众喜爱的剧作之一,但该剧出乎观众意料的"去浪漫化"结局也常常引发评论家的不同解读。事实上,"去浪漫化"不仅是萧伯纳拆解"佳构剧"编...
英国的现代戏剧家萧伯纳的《匹克梅梁》(又译《卖花女》)是深受各国观众喜爱的剧作之一,但该剧出乎观众意料的"去浪漫化"结局也常常引发评论家的不同解读。事实上,"去浪漫化"不仅是萧伯纳拆解"佳构剧"编剧技巧的策略,也是萧伯纳反"幻觉主义剧场"艺术主张的必然选择。为了达到"去浪漫化"、实现启发和教育观众的目的,他在《匹克梅梁》中运用了"戏剧讨论"技巧,揭示了绅士阶层和平民阶层的根本矛盾。在"讨论"中,作者深刻地指出卖花女与淑女的根本差异在于不同的经济基础,而不是语言、行为的不同。通过"讨论",作者进一步强调社会阶层和现实境遇的差异意味着息金斯与伊莉莎的关系不太可能发展成恋人关系。"去浪漫化"的结局不仅是萧伯纳的策略,更是他创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浪漫化”
结尾迥异
角色“讨论”法
萧伯纳的戏剧观
反
幻觉
主义
原文传递
反射性嗅幻觉一例
6
作者
张衍军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02-202,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视觉刺激
幻觉
反
性嗅
幻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派戏剧文学反幻觉的形式策略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展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28,共4页
文摘
传统戏剧是以幻觉为中心建构起来的戏剧。20世纪以来,以阿波利奈尔、怀尔德、皮兰德娄、布莱希特、日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派剧作家向幻觉主义发起了挑战,竭力破除以第四堵墙为表征的戏剧幻觉,但他们的具体手法却各不相同。本文试图从这些剧作家的代表作品入手,着重探讨和分析他们不同的反幻觉策略及其意义。
关键词
幻觉
反
幻觉
“第四堵墙”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反幻觉形式的现代派戏剧文学
2
作者
于陆一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年第11期83-84,共2页
文摘
在传统戏剧中,幻觉形式一直被认为是构建戏剧的核心。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以阿波利奈尔、怀尔德、皮兰德娄等一大批现代派剧作家为代表,均向幻觉主义发动了攻击,竭力破除以"第四堵墙"为表征的戏剧幻觉,但他们的具体手法却各不相同。
关键词
幻觉
“第四堵墙”
反
幻觉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西方“反幻觉”诗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及批判
被引量:
2
3
作者
赵奎英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123,共7页
文摘
反幻觉是当代西方诗学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倾向,这种倾向最重要的语言哲学基础就是索绪尔的符号任意论。索绪尔以此打破了词与物天然对应的“神话”,揭破了人能控制语言的“迷梦”,促生了一种与传统的词物对应论相对立的“词物分裂论”,为当代西方反对实在论和主体性的幻觉,解构“自然”写作和终极意义的理想,强调写作“不及物”、“作者已死”、“暴露技巧”的反幻觉诗学提供了语言学根据和批判的武器。但这一批判的武器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革命性背后隐藏着一种既无关于科学评价又反人文精神的共时性范式和后现代情绪,已产生出不利于人类的诗化生存的东西。因此,批判的武器只有经过批判性反思,那种真正具有科学意义和人文精神的反幻觉诗学才能建立。
关键词
反
幻觉
诗学
语言哲学基础
符号任意性
批判性
反
思
Keywords
“Anti-hallucination” poetics
Linguistic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rbitrariness of the sign
Critical reflection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
被引量:
1
4
作者
梁燕丽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文摘
西方亚里士多德戏剧传统是一种以摹仿论为中心的幻觉剧场,19世纪自然主义戏剧把这种幻觉剧场推向了极端。20世纪反幻觉剧场运动在三个层面展开:舞台空间、表演美学和社会政治。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的变革,其实质是在现代主义语境下重新思考何谓"戏剧"的问题:即如何"做"和"看"戏剧。
关键词
西方戏剧
幻觉
剧场
反
幻觉
剧场
Keywords
Western theatre
illusion theatre
anti-illusion theatre
分类号
J814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去浪漫化”:策略还是目的?——从《匹克梅梁》解读萧伯纳的戏剧观
被引量:
2
5
作者
谢江南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3-86,共4页
文摘
英国的现代戏剧家萧伯纳的《匹克梅梁》(又译《卖花女》)是深受各国观众喜爱的剧作之一,但该剧出乎观众意料的"去浪漫化"结局也常常引发评论家的不同解读。事实上,"去浪漫化"不仅是萧伯纳拆解"佳构剧"编剧技巧的策略,也是萧伯纳反"幻觉主义剧场"艺术主张的必然选择。为了达到"去浪漫化"、实现启发和教育观众的目的,他在《匹克梅梁》中运用了"戏剧讨论"技巧,揭示了绅士阶层和平民阶层的根本矛盾。在"讨论"中,作者深刻地指出卖花女与淑女的根本差异在于不同的经济基础,而不是语言、行为的不同。通过"讨论",作者进一步强调社会阶层和现实境遇的差异意味着息金斯与伊莉莎的关系不太可能发展成恋人关系。"去浪漫化"的结局不仅是萧伯纳的策略,更是他创作的目的。
关键词
“去浪漫化”
结尾迥异
角色“讨论”法
萧伯纳的戏剧观
反
幻觉
主义
Keywords
"de-romantic ending"
different endings
"discussion" method for roles
Bernard Shaw's drama theories
anti-illusionism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反射性嗅幻觉一例
6
作者
张衍军
机构
山东省济宁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
出处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02-202,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视觉刺激
幻觉
反
性嗅
幻觉
分类号
R749.7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派戏剧文学反幻觉的形式策略
张展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
2
原文传递
2
反幻觉形式的现代派戏剧文学
于陆一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当代西方“反幻觉”诗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及批判
赵奎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
梁燕丽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5
“去浪漫化”:策略还是目的?——从《匹克梅梁》解读萧伯纳的戏剧观
谢江南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5
2
原文传递
6
反射性嗅幻觉一例
张衍军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