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囚禁式写作境况的烛照与穿越——“非非”阅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新勇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5期46-53,共8页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伟大往往总是不被它所属的时代指认。——自题一、引言笔者以教授、研究当代文学为生,自然很早就听说过'非非',但在三四年之前,'非非'之于我还是一个八十年...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伟大往往总是不被它所属的时代指认。——自题一、引言笔者以教授、研究当代文学为生,自然很早就听说过'非非',但在三四年之前,'非非'之于我还是一个八十年代昙花一现的诗歌流派,自吹自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写作 诗歌创作 第三代诗歌 文化 阅读 体制外 自由写作 后现代 崇高 语言
下载PDF
重评北岛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绍伟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20-124,共5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使一度枯萎的诗花得以竞相开放。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诗人都十分珍惜得来不易的放声歌唱权利,写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新诗。有的诗人乘机在共和国的大合唱中插入了一连串怪音。北岛就...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使一度枯萎的诗花得以竞相开放。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诗人都十分珍惜得来不易的放声歌唱权利,写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新诗。有的诗人乘机在共和国的大合唱中插入了一连串怪音。北岛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因此,重评北岛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诗歌创作原则得到共识,有助于新诗沿着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更健康地蓬勃发展。 我之所以提出要“重评北岛”,是因为有些诗论家对北岛已有了至高无上的定评。 较早系统地隆重推出北岛作品的是老木在1985年编选的《新诗潮诗集》(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岛 英雄 新诗潮 诗歌创作 主体意识 社会主义 作品 崇高 创作方向 “正义”
原文传递
王朔小说论争与商业时代的文学伦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诗人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9,共8页
20世纪80年代末,由王朔小说引发的讨论是新时期以来文学遭遇商业、走向市场时出现的一场重要的文学论争。最初引发争议的并非王朔小说的商业化取向,而是"反道德"问题。王朔小说"反道德""反崇高"的表达非... 20世纪80年代末,由王朔小说引发的讨论是新时期以来文学遭遇商业、走向市场时出现的一场重要的文学论争。最初引发争议的并非王朔小说的商业化取向,而是"反道德"问题。王朔小说"反道德""反崇高"的表达非常多,他对传统道德的批判与嘲讽,包括他各种自述、发言中毫无顾虑的"痞式"表达,制造话题式地对20世纪80年代文学界推崇的各种人文观念进行调侃,引发的争论持续多年。王朔的表达方式很"过瘾",批判王朔的文字中,有一大片也是模仿王朔的口吻,大玩一种过嘴瘾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小说 新时期以来 文学论争 崇高 文学伦理 道德 人文观念 传统道德
原文传递
大学生诗派 被引量:1
4
《诗歌月刊》 2006年第11期64-67,共4页
1984年底—1985年初,不偏不倚就在这个时候!就在那:重庆!我们宣布:A.大学生诗派本身仅仅作为一股势力的代号被提出。它具有不确定意义。B.当朦胧诗以咄咄逼人之势覆盖中国诗坛的时候,捣碎这一切!——这便是它动用的全部手段。它的目的... 1984年底—1985年初,不偏不倚就在这个时候!就在那:重庆!我们宣布:A.大学生诗派本身仅仅作为一股势力的代号被提出。它具有不确定意义。B.当朦胧诗以咄咄逼人之势覆盖中国诗坛的时候,捣碎这一切!——这便是它动用的全部手段。它的目的也不过如此:捣碎!打破!砸烂!它绝不负责收拾破裂后的局面。C.它所有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粗暴、肤浅和胡说八道。它要反击的是:博学和高深。但它实际上只存在了八个月:比我们设想的时间长多了!作为一枚炸弹,它只追求那美丽的一瞬——轰响一声!时至今日,仍有人在捡拾它的碎片,仍有人在诅咒它、挖苦它,那不关我们的事儿!我们尽管朝前走了。D.它的艺术主张:a.反崇高。它着眼于人的奴性意识,它把凡人——那些流落街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诗派 诗歌理论 不确定意义 朦胧诗 崇高 奴性意识 艺术主张 犹太人 马克思
原文传递
破碎的激情——论第三代诗人创作的美学特色
5
作者 张建航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第三代诗人是从朦胧诗人中分离出来的后朦胧诗人。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受朦胧诗人的深刻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第三代诗人诗歌创作的总体特征。但他们的有些创作亵渎崇高,消解理想... 第三代诗人是从朦胧诗人中分离出来的后朦胧诗人。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受朦胧诗人的深刻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第三代诗人诗歌创作的总体特征。但他们的有些创作亵渎崇高,消解理想,事实上是把人生和诗歌艺术都当成游戏,诗中除了极端化的自我形象或者自我嘲弄之外,再难看到鲜活健康的人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人 崇高 英雄 口语化
下载PDF
风物长宜放眼量——《朔方》“宁夏80后诗辑”述评
6
作者 姬志海 《朔方》 2011年第Z1期228-232,共5页
继2009年第4期在"宁夏青年作家作品专号"上刊发了十六位80后诗人的诗歌作品以后,在2010年的第11期,《朔方》又以较多的版面重磅推出了"宁夏80后诗辑"。这次收录的80后诗人的阵容进一步扩大,可以说从整体上基本体现... 继2009年第4期在"宁夏青年作家作品专号"上刊发了十六位80后诗人的诗歌作品以后,在2010年的第11期,《朔方》又以较多的版面重磅推出了"宁夏80后诗辑"。这次收录的80后诗人的阵容进一步扩大,可以说从整体上基本体现了宁夏80后诗人的创作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宁夏地区 诗歌语言 文化底蕴 西海固 朔方 诗歌作品 崇高 西北地区 英雄主义
原文传递
无意预言 已成先声——重估王朔
7
作者 孙运元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共2页
言语快感只是王朔虐人虐己过程中的浅层次快意,言语放逐的背后是前期极度的压抑,它呈明显发泄特点,这种发泄满载着对一元价值观和正统、崇高、宏大由来已久的怨怼和鄙薄,此种景况颇似当下网络表述和台下私语,王朔似乎无意中已成先声。
关键词 崇高 压抑 虚拟 发泄 回归
原文传递
艺术家档案 秦琦
8
《美术文献》 2009年第5期32-37,共6页
秦琦推介词推介人:付晓东试图阐释善于把自己和意义隐藏在背后的多变的秦琦,永远是件危险的事。此刻,我更充分地体会到这一点。"贱"文化的趣味近年,秦琦在港台低俗娱乐连续剧的无厘头剧情的趣味中,寻找到了宣泄快感的出口。
关键词 后革命 崇高 美术馆 事物 图像 娱乐 艺术中心 趣味 艺术家 快感
原文传递
试论中语教材文本中审美错位造成的情感张力
9
作者 吴萍萍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第1期6-8,共3页
中学语文课文中常有些许矛盾,有些地方不合情感逻辑,给读者带来不少困惑,但困惑背后往往蕴含巨大的审美空间,亟待读者探究挖掘。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张力并不一定存在于崇高美好的事件中,相反,有些张力是在一种错位和断层的情况下呈现,... 中学语文课文中常有些许矛盾,有些地方不合情感逻辑,给读者带来不少困惑,但困惑背后往往蕴含巨大的审美空间,亟待读者探究挖掘。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张力并不一定存在于崇高美好的事件中,相反,有些张力是在一种错位和断层的情况下呈现,这需要读者能够细细斟酌,感受那份错位背后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疏离化 恐怖化 错位 情感张力
下载PDF
略谈《雷雨》的悲剧艺术
10
作者 周永俊 黄莉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59,共2页
一、"反崇高"——《雷雨》的悲剧理念《雷雨》"反崇高"的第一个特征是:吟唱"小人物"的灰色哀曲。悲剧是崇高的,伟大的人物才具有悲剧精神,他们都有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人格、深沉的思考、执著的追求,他们... 一、"反崇高"——《雷雨》的悲剧理念《雷雨》"反崇高"的第一个特征是:吟唱"小人物"的灰色哀曲。悲剧是崇高的,伟大的人物才具有悲剧精神,他们都有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人格、深沉的思考、执著的追求,他们都是悲壮的失败者,但都血沥汗青、光照后人。《雷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小人物 崇高 悲剧精神 周朴园 鲁侍萍 曹禺 繁漪 血缘关系 个性解放
原文传递
后新时期小说的市民化倾向
11
作者 潘辛毅 《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36-37,共2页
后新时期小说逐渐呈现出一种市民化的倾向。这些市民化的小说在艺术上体现了直面现实、反崇高、朴实叙事等美学风格。大致可分为痞子、流氓型,才女型等几种类型。
关键词 后新时期 市民化 崇高 平易叙事
下载PDF
“80后”文学文本的反崇高化人物形象解析
12
作者 朱爱莲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4-77,共4页
韩寒、郭敬明、李傻傻、张悦然等是"8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文学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崇高化的青少年主人公形象。这些形象一改传统文学文本中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高大全形象特征,呈现反传统特点,或为颠覆传统模式的... 韩寒、郭敬明、李傻傻、张悦然等是"8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文学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崇高化的青少年主人公形象。这些形象一改传统文学文本中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高大全形象特征,呈现反传统特点,或为颠覆传统模式的另类反叛形象,或为消解崇高意识的颓废病态形象,或为追逐奢华生活的媚俗、拜金形象,等等。这些形象的出现,有着时代、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凸显了创作者的文学观念及价值取向的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文学文本 人物形象 崇高
下载PDF
解读播客娱乐元素的三个关键词
13
作者 尹秋雯 王璐 《新闻世界》 2008年第11期96-97,共2页
播客作为后现代媒体的典型形态,具有鲜明的娱乐化倾向,而播客的娱乐元素也成为其生存的根基。在播客丰富而混杂的娱乐元素中,戏仿、反崇高、狂欢化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三个关键词,通过戏仿化的复制拼贴、反传统的叛逆消解和狂欢化的精... 播客作为后现代媒体的典型形态,具有鲜明的娱乐化倾向,而播客的娱乐元素也成为其生存的根基。在播客丰富而混杂的娱乐元素中,戏仿、反崇高、狂欢化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三个关键词,通过戏仿化的复制拼贴、反传统的叛逆消解和狂欢化的精神释放,播客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对社会理性、对精英文化的颠覆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客 娱乐元素 戏仿崇高 狂欢化
下载PDF
反叛与超越: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
14
作者 凤卓 张道才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0-54,共5页
王小波,当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扬。王小波散文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彰显着他对自由、民主、科学的渴望。本文尝试对王小波散文的"异类性"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王小波反"权威"、反"崇高"、... 王小波,当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扬。王小波散文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彰显着他对自由、民主、科学的渴望。本文尝试对王小波散文的"异类性"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王小波反"权威"、反"崇高"、反愚昧的对抗方式,力图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散文 “权威” 崇高 愚昧
下载PDF
王朔小说之我见
15
作者 杨威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9年第10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王朔小说 文学观 崇高 个人崇拜 痞子文学 文化现象 脱离生活 躁动不安 与其说 启示录
下载PDF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作品中的女性个体意识探究
16
作者 王晓青 曹琳 何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27-32,共6页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作品中具有明显的女性个体意识,具体体现在她作品的反"崇高性"特征和她对死亡的独特理解。而她对力量的着迷和对独处状态的选择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她对于男性世界向往与失望并存的矛盾心理。
关键词 女性个体意识 崇高性” 死亡主题 力量 独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