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小型Fe_3O_4/Au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祖黎 彭莉 +2 位作者 姚凯伦 卢强华 汪汉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用反向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超小型 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微粒,并利用3 巯基丙酸将复合微粒直接从微乳液分离到有机溶剂中。用 UV Vis、VSM和TEM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粒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 6.7nm,饱和磁化强度为9.7A... 用反向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超小型 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微粒,并利用3 巯基丙酸将复合微粒直接从微乳液分离到有机溶剂中。用 UV Vis、VSM和TEM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粒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 6.7nm,饱和磁化强度为9.7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乳液 纳米复合 磁性
下载PDF
丙烯酰胺在反向微乳液中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干佐 王华平 +2 位作者 石元昌 刘少杰 隋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53-459,共7页
在水-AOT-甲苯反向微乳液体系中,选用了四种引发剂AIBN,(NH4)2S2O3,NaHSO3,MnSO4-O2-NaHSO3,开展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的研究,其中着重研究引发剂的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分子量的影... 在水-AOT-甲苯反向微乳液体系中,选用了四种引发剂AIBN,(NH4)2S2O3,NaHSO3,MnSO4-O2-NaHSO3,开展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的研究,其中着重研究引发剂的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分子量的影响。最后得出以AIBN作引发剂时,聚合物产率最高,分子量最大。讨论了微乳液中Stern层对不同引发剂的影响,并通过对AIBN作引发剂的聚合反应进行动力学的分析,探讨了在反向微乳液体系中聚合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反向乳液 聚合反应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反向微乳液法合成ZnO纳米棒及其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立言 王芬 +2 位作者 朱建锋 韩建桥 周长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4-1228,共5页
采用对比实验法,利用表面活性剂CTAB、正己烷、异丙醇和Zn2+水溶液组成的反向微乳液体系制备了ZnO纳米棒,探讨了组成及工艺因素对纳米棒形貌影响,采用XRD和SEM分析技术对实验产物物相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控Zn2+水溶... 采用对比实验法,利用表面活性剂CTAB、正己烷、异丙醇和Zn2+水溶液组成的反向微乳液体系制备了ZnO纳米棒,探讨了组成及工艺因素对纳米棒形貌影响,采用XRD和SEM分析技术对实验产物物相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控Zn2+水溶液的浓度、水相含量与表面活性剂加入量的物质的量比(W)能更有效的控制ZnO纳米棒的长径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乳液 ZNO纳米棒 长径比 生成机理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中生物酶洗绒工艺研究
4
作者 王帆 龙姝锦 +4 位作者 李梦悦 蒋宇轩 刘安彤 郑远彬 龙家杰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采用多种生物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在超临界CO_(2)中构建(水十酶十助剂)/SCF-CO_(2)反向微乳液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羊绒纤维进行了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不同生物酶种类以及酶用量对羊绒纤维的白度、失重率等清洗效果的... 采用多种生物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在超临界CO_(2)中构建(水十酶十助剂)/SCF-CO_(2)反向微乳液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羊绒纤维进行了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不同生物酶种类以及酶用量对羊绒纤维的白度、失重率等清洗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利用生物酶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羊绒纤维上的油脂,以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类杂质。利用实验系统的清洗工艺如下:脂肪酶用量为1.5%(omf),纤维素酶用量为5.0%(omf),果胶酶用量为2.0%~3.0%(omf),蛋白酶用量为0.5%(omf),充分溶于系统的基本工作液;系统压力为20MPa,流体温度为50℃,清洗时间为60min。扫描电镜(SEM)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超临界CO_(2)生物酶清洗技术对羊绒表面的各种杂质去除效果明显,纤维表面变得光滑,鳞片层和表面纹路变得更为清晰。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清洗后的羊绒纤维大分子官能团和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超临界CO_(2)流体 反向乳液 生物酶 杂质去除
下载PDF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姚芳莲 周钰航 +3 位作者 张瑞 李俊杰 徐萌 王慧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6-470,共5页
采用前驱液混合并结合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粒.利用IR光谱表征了所得复合纳米粒的化学结构,通过Zeta粒度仪、透射电镜观察粒子粒径及形态,通过X射线衍射及热失重研究羟基磷灰石晶体生长情况和含量.并研究了前驱... 采用前驱液混合并结合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粒.利用IR光谱表征了所得复合纳米粒的化学结构,通过Zeta粒度仪、透射电镜观察粒子粒径及形态,通过X射线衍射及热失重研究羟基磷灰石晶体生长情况和含量.并研究了前驱液中钙、磷离子浓度对复合纳米粒中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粒中壳聚糖和羟基磷灰石相互结合紧密,呈球形,实现了纳米级分散.使用NaOH陈化,可以使羟基磷灰石晶体规整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纳米粒 反向乳液
下载PDF
两种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炬 张筠 侯哲哲 《河北化工》 2005年第3期52-54,共3页
制备了两种稳定的CTAB/正丁醇/正己烷/水体系和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反相微乳液体系,研究了微乳液组份的浓度和比例对微乳液性质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反相微乳液体系的三元相图,用“微反应器”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粉体,比较... 制备了两种稳定的CTAB/正丁醇/正己烷/水体系和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反相微乳液体系,研究了微乳液组份的浓度和比例对微乳液性质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反相微乳液体系的三元相图,用“微反应器”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粉体,比较了HAP颗粒在X-射线衍射、TEM、SEM表征中的异同。两种体系都表明反向微乳液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改变HAP的分散性和粒度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乳液 羟基磷灰石 纳米颗粒
下载PDF
Au2Pt1Cu1三元纳米合金的制备及其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月 梁新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80-85,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三元合金纳米粒子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通过使用透射电镜对Au2Pt1Cu1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时间电流曲线法在碱性溶液中测试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一...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三元合金纳米粒子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通过使用透射电镜对Au2Pt1Cu1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时间电流曲线法在碱性溶液中测试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一步还原法在25℃制备的Au2Pt1Cu1呈现高密度的表面缺陷。制备的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对葡萄糖表现出较好的响应:线性检测范围宽(1 mmol/L^8 mmol/L)、响应时间快、灵敏度为116μA/(mmol/L cm2)、检出限为0.36 mmol/L、良好的选择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合金 纳米粒子 葡萄糖 传感器 表面缺陷 反向乳液
下载PDF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uniform CdMoO_4 nano-octahedra
8
作者 WANG TengHui WANG LuDe +3 位作者 GUO YunXiao LI YanFen FAN GaoChao HUANG ZaiY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6期3208-3212,共5页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uniform and single-crystalline CdMoO4 nano-octahedra has been successfully realized at large-scale by a facile reverse-microemulsion rout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uctures, compositions an...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uniform and single-crystalline CdMoO4 nano-octahedra has been successfully realized at large-scale by a facile reverse-microemulsion rout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uctures, compositions and morphologies of the as-prepar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thermochemical cyc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nano-CdMoO4 and bulk CdMoO4 wa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ombination with micro-calorimetry,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at 298.15 K of as-ynthesized CdMoO4 nano-octahedra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摩尔生成焓 八面体 纳米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 X-射线粉末衍射 透射电子显 FE-SEM 反向乳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