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合理论与文化研究的演进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东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4,共11页
接合理论对于文化研究有着特殊的价值。本文阐述了"接合"观念从原始意义到拉克劳直至霍尔等学者的演进,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接合理论在文化研究中的发展图景——"接合""双重接合""三重接合"。... 接合理论对于文化研究有着特殊的价值。本文阐述了"接合"观念从原始意义到拉克劳直至霍尔等学者的演进,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接合理论在文化研究中的发展图景——"接合""双重接合""三重接合"。接合理论的不断推进更新了文化研究的基础观念,帮助文化研究突破了"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之争的困境。然而,接合理论却因自己过于强调受众及受众在解码活动中的能动性,过于依赖语言表达逻辑来解释文化问题等缺点,又为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困扰。这些困扰甚至在文化研究内部催生了"去接合"的倾向。不过,由于接合理论与中后期文化研究及其生成语境的内在契合,它在短时期内还将继续为当代文化研究者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接合 双重接合 三重接合 接合
下载PDF
电视时间:1980-1990年代电视流的驯化与时空秩序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惠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4,共8页
本文以1980-1990年代的央视一套的电视流为研究对象,从"双重接合"与"驯化"的理论概念切入,考察中国的电视时间是如何开发并被嵌入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电视流的时间分配引导观众逐渐形成一套符合现代作息的生活节... 本文以1980-1990年代的央视一套的电视流为研究对象,从"双重接合"与"驯化"的理论概念切入,考察中国的电视时间是如何开发并被嵌入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电视流的时间分配引导观众逐渐形成一套符合现代作息的生活节奏,而电视节目内容也将改革浪潮中的中国观众纳入到更为广泛的全球视野中,社会成员得以共享同一套感觉结构。当时间和空间因电视流而重组,一种与世界同步、全球视野、真实而立体的现代秩序也因而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流 驯化 日常生活 双重接合
原文传递
“亲密关系”的购买?——接合性情境中网络主播的类社会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杰 缪倩玉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52,共24页
本研究从类社会关系奠基者霍顿的研究视角重新出发,讨论女主播以屏幕为中介、与观众间的的交往情境和类社会关系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网络直播间是一个双重接合性情境。一重接合为作为基座的商品情境与作为舞台的日常偶遇交往情境接合... 本研究从类社会关系奠基者霍顿的研究视角重新出发,讨论女主播以屏幕为中介、与观众间的的交往情境和类社会关系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网络直播间是一个双重接合性情境。一重接合为作为基座的商品情境与作为舞台的日常偶遇交往情境接合,女主播得以发展与观众的类社会关系。二重接合为女主播发展出特定的角色扮演策略和情感策略,接合前台的多重交往情境。研究发现,网络直播间的类社会关系是在双重接合性情境中,由主播的关系实践和情感实践所操弄、观众单向想象的亲密关系。屏幕的中介性影响了情境的接合性和类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也预示着其冲突和断裂的不确定性。最后探讨了社交平台情境的新变化所蕴藏的理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主播 类社会关系 双重接合性情境 转态性规则 中介
原文传递
B站中国虚拟主播的生产与消费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泽华 周梦瑶 +3 位作者 李格雯 宋子卓 周津锐 赵政凯 《新媒体研究》 2022年第17期91-99,共9页
从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文化”视角出发,对B站中国虚拟主播的生产、文本和消费进行讨论。研究发现:虚拟主播的生产和消费是一个多维度的商业运作过程,其本身具备的偶像、主播和视频制作者三重属性使之在自身及相关内容生产上有... 从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文化”视角出发,对B站中国虚拟主播的生产、文本和消费进行讨论。研究发现:虚拟主播的生产和消费是一个多维度的商业运作过程,其本身具备的偶像、主播和视频制作者三重属性使之在自身及相关内容生产上有不同调整,如直播内容具备了特殊的双重接合性情景,并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相应的类社会关系;由于该产业所在B站特有的社区文化属性和受众年龄,使虚拟主播文化圈层具有各类青年亚文化的融合特征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虚拟社区,并对部分青年亚文化进行了反向融合。最后,讨论了虚拟主播行业的自身趋势及理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主播 类社会关系 双重接合性情境 虚拟社区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