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对人的塑造:学校教育实践中包容和排斥的双重姿态
被引量:
4
1
作者
托马斯·斯坦利·波普科维茨
黄晓磊(译)
阚维(译)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94,共14页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将标准作为思考普遍性和差异性事件的方式。教育中的标准是人们在反思和管理儿童过程中生成的原则。从美国教育的历史来看,这些标准与"儿童是谁、应该是谁、谁是‘不同的’并因而受到排斥"等规则相互关...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将标准作为思考普遍性和差异性事件的方式。教育中的标准是人们在反思和管理儿童过程中生成的原则。从美国教育的历史来看,这些标准与"儿童是谁、应该是谁、谁是‘不同的’并因而受到排斥"等规则相互关联。20世纪之交,在美国社会与教育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差异和区分是如何历史地塑造了"城市(落后学校)"教师和儿童。美国有关教与学的教育科学体现着对群体进行区分的文化议题,这些文化议题内嵌于双重姿态中:一重表现为对美国学校教育能够培养所有儿童,并使其充分体现当代生活方式和道德秩序的期望;另一重表现为在这种包容性的期望中,人们对其中一些不安全因素和具有危险性的群体充满担忧。美国学校教育改革对某类群体的塑造,具有包容性和排斥性双重姿态的特征,这种认识是通过当前学校和教育研究的历史方法获得的。此外,学校教育改革的双重姿态能够揭示当代美国学校教育改革框架所具有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对人的塑造
双重
姿态
包容
排斥
理性
原文传递
世界主义的双重姿态
被引量:
2
2
作者
唐蔚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在世界不断变为一个"地球村"的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呼唤推动了跨疆界、跨文化、跨学科的被歌德称作"世界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就世界文学中所共同表达的对以人为本的关注以及对跨越文化差异、散居他乡、世界化了的自我...
在世界不断变为一个"地球村"的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呼唤推动了跨疆界、跨文化、跨学科的被歌德称作"世界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就世界文学中所共同表达的对以人为本的关注以及对跨越文化差异、散居他乡、世界化了的自我写照而言。这一世界化了的徙迁自我影响了写作者对"家"的向往,无论这个"家"是想象中的还是浪漫化了的,是充满了憎恨还是怀念之情的。通过对流散华人英国作家潘翎和虹影及其文学作品的解读,并通过对"世界化"和"地域化"之双重运作轴向的理论阐述,旨在揭示跨疆界、跨文化、迁移他乡的世界化了的自我同时也是文化地方化了的自我,展示了全球化与文化交叉从而构成了世界主义的多重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翎
虹影
世界主义
双重
姿态
欧华文学
原文传递
美国左翼诗歌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反叛与吸纳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予霞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61,158,共9页
20世纪初的美国左翼诗歌,反抗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抒发无产阶级情感,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正在发展中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异其趣。到了30年代,美国左翼诗歌却主动吸纳现代主义诗歌手法,形成"红色现代主义"方兴未艾的局面。这...
20世纪初的美国左翼诗歌,反抗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抒发无产阶级情感,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正在发展中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异其趣。到了30年代,美国左翼诗歌却主动吸纳现代主义诗歌手法,形成"红色现代主义"方兴未艾的局面。这种从排斥到吸纳的姿态转换,促进了美国诗歌跨越意识形态的艺术交流,也促进了20世纪后半叶美国诗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诗歌
现代主义
双重
姿态
原文传递
题名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对人的塑造:学校教育实践中包容和排斥的双重姿态
被引量:
4
1
作者
托马斯·斯坦利·波普科维茨
黄晓磊(译)
阚维(译)
机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94,共14页
文摘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将标准作为思考普遍性和差异性事件的方式。教育中的标准是人们在反思和管理儿童过程中生成的原则。从美国教育的历史来看,这些标准与"儿童是谁、应该是谁、谁是‘不同的’并因而受到排斥"等规则相互关联。20世纪之交,在美国社会与教育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差异和区分是如何历史地塑造了"城市(落后学校)"教师和儿童。美国有关教与学的教育科学体现着对群体进行区分的文化议题,这些文化议题内嵌于双重姿态中:一重表现为对美国学校教育能够培养所有儿童,并使其充分体现当代生活方式和道德秩序的期望;另一重表现为在这种包容性的期望中,人们对其中一些不安全因素和具有危险性的群体充满担忧。美国学校教育改革对某类群体的塑造,具有包容性和排斥性双重姿态的特征,这种认识是通过当前学校和教育研究的历史方法获得的。此外,学校教育改革的双重姿态能够揭示当代美国学校教育改革框架所具有的局限性。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对人的塑造
双重
姿态
包容
排斥
理性
Keywords
educational reform
making of people
double gestures
exclusion
inclusion
reason
分类号
G639.7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世界主义的双重姿态
被引量:
2
2
作者
唐蔚明
机构
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基金
海南省高教厅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流散与文化情结:华裔英国文学"(项目号:Hjsk2012-6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世界不断变为一个"地球村"的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呼唤推动了跨疆界、跨文化、跨学科的被歌德称作"世界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就世界文学中所共同表达的对以人为本的关注以及对跨越文化差异、散居他乡、世界化了的自我写照而言。这一世界化了的徙迁自我影响了写作者对"家"的向往,无论这个"家"是想象中的还是浪漫化了的,是充满了憎恨还是怀念之情的。通过对流散华人英国作家潘翎和虹影及其文学作品的解读,并通过对"世界化"和"地域化"之双重运作轴向的理论阐述,旨在揭示跨疆界、跨文化、迁移他乡的世界化了的自我同时也是文化地方化了的自我,展示了全球化与文化交叉从而构成了世界主义的多重复杂性。
关键词
潘翎
虹影
世界主义
双重
姿态
欧华文学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美国左翼诗歌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反叛与吸纳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予霞
机构
集美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61,15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思潮研究"(08BWW008)
文摘
20世纪初的美国左翼诗歌,反抗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抒发无产阶级情感,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正在发展中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异其趣。到了30年代,美国左翼诗歌却主动吸纳现代主义诗歌手法,形成"红色现代主义"方兴未艾的局面。这种从排斥到吸纳的姿态转换,促进了美国诗歌跨越意识形态的艺术交流,也促进了20世纪后半叶美国诗歌的发展。
关键词
左翼诗歌
现代主义
双重
姿态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对人的塑造:学校教育实践中包容和排斥的双重姿态
托马斯·斯坦利·波普科维茨
黄晓磊(译)
阚维(译)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原文传递
2
世界主义的双重姿态
唐蔚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
2
原文传递
3
美国左翼诗歌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反叛与吸纳
王予霞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