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隐性进程”对翻译提出了何种挑战?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被引量:14
1
作者 申丹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112,共7页
在不少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背后存在一股与之并行的叙事暗流,即叙事的"隐性进程"。它旨在表达与情节相对照甚或相对立的主题意义,塑造相异的人物形象,体现不同的审美价值。这股叙事暗流长期以来被文学批评界和翻译界所忽略... 在不少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背后存在一股与之并行的叙事暗流,即叙事的"隐性进程"。它旨在表达与情节相对照甚或相对立的主题意义,塑造相异的人物形象,体现不同的审美价值。这股叙事暗流长期以来被文学批评界和翻译界所忽略。由于关涉隐性进程的文字对于情节发展往往无关紧要,甚或显得离题,因此常常被译者省略或有意无意地加以变动。而局部处理的不妥,也许会导致整个隐性进程的不复存在。从情节发展来看相当到位的翻译,从隐性进程来观察则可能存在较大问题。本文以四则短篇小说的翻译为例,说明隐性进程对文学翻译提出的新挑战,并从译者和翻译研究这两方面就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隐性进程 双重叙事运动 新的挑战 翻译对策
下载PDF
反战主题背后的履职重要性——比尔斯《空中骑士》的双重叙事运动 被引量:14
2
作者 申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73,共9页
从古至今,中外小说研究一直围绕情节发展这一种叙事运动展开,从各种角度挖掘其深层意义。然而,笔者发现,在不少小说的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个与之并行的"隐性叙事进程"。两者走向不尽相同甚或完全相反,在相互补充或相互颠覆... 从古至今,中外小说研究一直围绕情节发展这一种叙事运动展开,从各种角度挖掘其深层意义。然而,笔者发现,在不少小说的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个与之并行的"隐性叙事进程"。两者走向不尽相同甚或完全相反,在相互补充或相互颠覆的过程中,表达出丰富的主题意义,塑造出多面的人物形象,引发或邀请读者做出复杂的反应。在安布罗斯·比尔斯的《空中骑士》中,就存在这样的双重叙事运动。其情节发展围绕战争的残酷无情、儿子被迫弑父的悲剧展开,而隐性进程则围绕履行职责的重要性展开。我们若从头到尾追踪这并列前行的双重叙事运动,关注其既互相冲突又互为补充的复杂关系,就能更为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修辞目的并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此外,若打破长期批评传统的束缚,将注意力从单一叙事运动拓展到双重叙事运动,还能在多个方面发现理论创新的机遇和研究扩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骑士》 隐性进程 双重叙事运动
原文传递
情节冲突背后隐藏的冲突:卡夫卡《判决》中的双重叙事运动 被引量:12
3
作者 申丹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22,共26页
卡夫卡的《判决》是世界名篇,也是最令人困惑难解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它吸引了大量注意力,引发了激烈的批评争议。受长期批评传统的影响,中外学界仅仅关注了《判决》的情节冲突。倘若我们打破传统的束缚,把视野拓展到其情节背后... 卡夫卡的《判决》是世界名篇,也是最令人困惑难解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它吸引了大量注意力,引发了激烈的批评争议。受长期批评传统的影响,中外学界仅仅关注了《判决》的情节冲突。倘若我们打破传统的束缚,把视野拓展到其情节背后的另一种叙事运动,就可看到一种不同性质的冲突。作品的意义在于这两种叙事运动的交互作用,在于这两种冲突的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如果能看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理解《判决》在卡夫卡创作中的重要突破,更好地把握为何《判决》是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把关键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 隐藏的冲突 双重叙事运动
原文传递
《快乐王子》中的双重叙事运动:不同解读方式及其文本根源 被引量:8
4
作者 段枫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本文以申丹提出的"双重叙事运动"为理论依据,指出研究者们对王尔德《快乐王子》的种种解读呈现出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作品中存在并列前行的童话情节和表现男同之爱的隐性进程。通过对相关故事结构、象征符号和文体特色的分析,... 本文以申丹提出的"双重叙事运动"为理论依据,指出研究者们对王尔德《快乐王子》的种种解读呈现出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作品中存在并列前行的童话情节和表现男同之爱的隐性进程。通过对相关故事结构、象征符号和文体特色的分析,本文讨论该隐性进程如何贯穿文本始终,且人物角色和作用又如何因此相对于情节而出现了明显变化。这双重叙事运动一主一辅、一明一暗、相互对照、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联手展现出丰富的主题意义和多面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王子》 双重叙事运动 男同之爱
原文传递
苦难煎熬背后的男女角色转换:曼斯菲尔德《巴克妈妈的一生》中的双重叙事运动 被引量:3
5
作者 申丹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22页
在《巴克妈妈的一生》中,情节发展刻画了一个历经苦难煎熬的女佣大妈形象.在其背后,还存在一个“隐性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将女佣大妈和文人先生的社会性别暗暗加以转换.这两者的共存,不仅塑造出更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主题内... 在《巴克妈妈的一生》中,情节发展刻画了一个历经苦难煎熬的女佣大妈形象.在其背后,还存在一个“隐性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将女佣大妈和文人先生的社会性别暗暗加以转换.这两者的共存,不仅塑造出更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主题内涵,邀请读者做出更为复杂的反应,且也使这一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契诃夫的《苦恼》.若能看到双重叙事运动,就能更好地把握作品与性别政治的关联,看到曼斯菲尔德和契诃夫在性别立场上的本质差异.此外,从这一新的角度还能观察到前人批评中的相关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克妈妈的一生》 双重叙事运动 社会性别转换 与《苦恼》的差异 性别政治
下载PDF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隐性叙事手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孝红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4-79,共6页
近年来,从叙事学角度对卡夫卡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叙事视角、叙事风格、叙事策略等方面,而对作品中的隐性叙事手法却少有涉及。如申丹教授所言,很多叙事作品在情节的发展上存在双重叙事运动。《变形记》的显性情节背后就存在一种描述... 近年来,从叙事学角度对卡夫卡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叙事视角、叙事风格、叙事策略等方面,而对作品中的隐性叙事手法却少有涉及。如申丹教授所言,很多叙事作品在情节的发展上存在双重叙事运动。《变形记》的显性情节背后就存在一种描述主人公焦虑体验的隐性叙事进程,这一股由格里高尔的语言焦虑、身份焦虑和情感焦虑所建构的叙事暗流,像漩涡一样层层交织又不断加剧,隐性叙事进程和显性叙事进程互为补充、并列前行,微妙地勾勒出现代西方社会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焦虑体验,揭示出西方社会对个体心灵的扭曲。对《变形记》隐性进程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作为作家的卡夫卡的精神孤独和焦虑体验,洞悉卡夫卡作品深厚的哲学内涵和美学蕴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焦虑 变形记 隐性叙事 显性情节 双重叙事运动
下载PDF
艾丽斯·门罗《逃离》中的双重叙事运动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晶晶 孟玲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聚焦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中的两位女性角色,通过分析自由间接引语、文体特征和象征意义,发现女性同性恋情的隐性进程贯穿文本始终,与两性冲突的显性情节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共同塑造出强者不强、弱者不弱的复杂人物形象,揭示女性面临... 聚焦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中的两位女性角色,通过分析自由间接引语、文体特征和象征意义,发现女性同性恋情的隐性进程贯穿文本始终,与两性冲突的显性情节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共同塑造出强者不强、弱者不弱的复杂人物形象,揭示女性面临家庭内外的双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 隐性进程 双重叙事运动
下载PDF
试析斯蒂芬·克莱恩《新娘来到黄天镇》中的双重叙事运动
8
作者 孙彩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8期21-24,共4页
《新娘来到黄天镇》创作于1898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情节高潮之处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该小说中情节发展以杰克·波特的婚姻对黄天镇的影响为主线,凸显自然主义的主题。然而,笔者发现,在其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个与之相互补充的“... 《新娘来到黄天镇》创作于1898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情节高潮之处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该小说中情节发展以杰克·波特的婚姻对黄天镇的影响为主线,凸显自然主义的主题。然而,笔者发现,在其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个与之相互补充的“隐性叙事进程”,即男权主义。这两者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表达出更深刻的主题意义,塑造出更丰满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做出复杂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娘来到黄天镇》 双重叙事运动 自然主义 男权主义
下载PDF
叙事的双重动力
9
作者 申丹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8期54-55,共2页
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批评界仅仅关注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这一种叙事运动,在中国也是类似的情况。然而,笔者发现在不少叙事作品中,存在双重叙事运动,即在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股齐头并进、贯穿文本始终的叙事暗流,即“隐性进程”。
关键词 叙事作品 双重动力 隐性进程 批评界 双重叙事运动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情节
原文传递
明潮与暗流:《长日留痕》中的双重叙事运动
10
作者 柯智 周琳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在《长日留痕》中,表面情节刻画出一位“帝国遗民”充满自欺和矛盾的精神困境。在其背后,还存在一个隐性进程,作家在某种程度上将史蒂文斯先生和肯顿小姐的社会性别暗暗加以转换。表面情节和隐形进程二者并行发展,形成既相互对照又相辅... 在《长日留痕》中,表面情节刻画出一位“帝国遗民”充满自欺和矛盾的精神困境。在其背后,还存在一个隐性进程,作家在某种程度上将史蒂文斯先生和肯顿小姐的社会性别暗暗加以转换。表面情节和隐形进程二者并行发展,形成既相互对照又相辅相成的表意系统,共同作用于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内涵。此外,双重叙事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发现以往批评的偏误,从而寻求更加科学、客观、公正的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双重叙事运动 隐性进程 表面情节
下载PDF
家丑与国难的悲歌——彼得·凯里《健忘》的双重叙事运动
11
作者 郭云仙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9年第2期51-54,62,共5页
两获曼布克奖殊荣、享有澳大利亚传记作者美誉之称的彼得·凯里的新作《健忘》(Amnesia)除延续了对澳大利亚历史文化遗产一如既往的关注——通过想象性重构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新审视、阐发和思考之外,对当代澳大利亚民族意识和... 两获曼布克奖殊荣、享有澳大利亚传记作者美誉之称的彼得·凯里的新作《健忘》(Amnesia)除延续了对澳大利亚历史文化遗产一如既往的关注——通过想象性重构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新审视、阐发和思考之外,对当代澳大利亚民族意识和民族出路的诗学进入了深入探讨。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和隐性进程的双重叙事运动,明暗相佐,在曝光“家丑”的情节之下,吟唱着“国难”的悲歌,探讨澳民族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对抗新旧帝国的政治、文化霸权,警惕国内公司制政府倾向以及知识分子的伦理取位等,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未来政治的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忘》 双重叙事运动 新帝国霸权 知识分子 伦理取位
下载PDF
文字的不同“叙事运动中的意义”一种被忽略的文学表意现象 被引量:14
12
作者 申丹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1-731,800,共11页
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均聚焦于叙事作品中的情节发展。然而,在不少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隐性进程,两者的内部还可能含有并列前行的分支。这些不同的叙事运动构成不同的表意轨道,文字在其中可能会表达两种或多种字面、隐含和象... 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均聚焦于叙事作品中的情节发展。然而,在不少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隐性进程,两者的内部还可能含有并列前行的分支。这些不同的叙事运动构成不同的表意轨道,文字在其中可能会表达两种或多种字面、隐含和象征意义。我们不妨将此类意义称为"叙事运动中的意义"。文字的不同"叙事运动中的意义"相互冲突、相互制衡又相互补充,产生文学作品特有的矛盾张力和语义密度,联手表达出作品丰富的主题内涵,塑造出双重甚或多重人物形象,邀请读者做出复杂的反应。本文以所选四则短篇小说的标题和正文中的相关文字为例,来说明这种被前人忽略的文学表意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对文体学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多重叙事运动 叙事运动中的意义 双重/多重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