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唤醒、勾连与协商——《声生不息·港乐季》的香港地区流行文化记忆与认同建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曾一果 张舒曼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58-169,共12页
港乐竞唱类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在庆祝香港地区回归25周年之际播出,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电视综艺话题。节目通过对香港地区流行音乐的怀旧性建构,唤醒并重构了不同观众的港乐文化记忆;通过影像的时空交织、情感故事的个体叙事、视听... 港乐竞唱类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在庆祝香港地区回归25周年之际播出,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电视综艺话题。节目通过对香港地区流行音乐的怀旧性建构,唤醒并重构了不同观众的港乐文化记忆;通过影像的时空交织、情感故事的个体叙事、视听语言的舞台演绎等手段构建记忆的文本内容;通过“双重勾连”进行文化重组,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对港乐文化进行文化再现与记忆重塑。这种特有的文化记忆建构方式,内嵌着港乐在与内地主流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和协商过程中调适自我与重塑身份认同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双重勾连 身份认同 协商调适
下载PDF
论集体记忆视域下公益广告传播的双重勾连
2
作者 林树梓逸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6期254-256,共3页
文章以集体记忆理论为框架,对央视公益广告进行个案分析,认为集体记忆理论下的公益广告传播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勾连属性,在形式上具有显著的勾连特征。不同公益广告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互勾连,而且在意义勾连上也存在着“一重”的双重... 文章以集体记忆理论为框架,对央视公益广告进行个案分析,认为集体记忆理论下的公益广告传播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勾连属性,在形式上具有显著的勾连特征。不同公益广告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互勾连,而且在意义勾连上也存在着“一重”的双重勾连,这种双重勾连成为集体记忆理论下公益广告传播的独特现象。公益广告通过自身特有的媒介产品功能在传播过程中形成双重勾连现象,这种双重勾连现象对于公益广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集体记忆是人们基于历史事件所产生的记忆,而公益广告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具有一定意义并能唤起群体成员共同记忆、共同理解和共同体验。公益广告通过唤起大学生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感知与理解,激发大学生回忆、分析、评价特定时空情境下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产生群体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公益广告的传播过程中,不同群体对同一事件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形成群体内部共通的情感纽带,从而产生归属感与责任感。文章认为,在集体记忆视域下,公益广告传播具有社会公共属性,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往的美好回忆、对祖国发展进步的美好回忆以及对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公益广告 双重勾连 社交媒体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智能手机的双重勾连:凉山彝族青年智能手机使用研究
3
作者 江凌 许秋琳 《新媒体研究》 2022年第24期22-26,共5页
西尔弗斯通在《电视与日常生活》一书中提出,电视同时具有媒介与物件的属性,能够与家庭空间产生双重勾连,产生不同的意义。从这一理论视角对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智能手机在彝族青年的日常生活中... 西尔弗斯通在《电视与日常生活》一书中提出,电视同时具有媒介与物件的属性,能够与家庭空间产生双重勾连,产生不同的意义。从这一理论视角对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智能手机在彝族青年的日常生活中,与西尔弗斯通论述的“电视”一样,具有“媒介”和“物件”的属性,能够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彝族青年媒介世界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构建;在这种双重构建中,智能手机通过双重勾连生成新的意义空间,实现乡村内外的信息交流和乡村振兴建设,由此潜移默化地形塑着凉山彝民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双重勾连 凉山 彝族青年 世界图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