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产业链安全性评估及其提升路径——基于产业关联和“三链”综合双重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明 卿陶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82,共16页
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对维护一国经济安全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基于中国细分行业的贸易数据,从产业关联视角和“三链”综合视角对中国产业链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第一,从产业关联来看,中国出口风险明显高于进口风... 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对维护一国经济安全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基于中国细分行业的贸易数据,从产业关联视角和“三链”综合视角对中国产业链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第一,从产业关联来看,中国出口风险明显高于进口风险,进口风险主要集中于高技术制造业。第二,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安全性有待提升,其典型特征是:从双边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德国和美国的进口依赖较大;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区域价值链角度来看,亚太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区域价值链构建尚不完善。提升中国产业链安全性,应通过增强内循环和调整贸易结构优化产业链发展结构,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和区域创新合作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通过整合亚太区域价值链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安全 产业关联 双边价值链 区域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下载PDF
进口贸易、本土关联与国内价值链重塑 被引量:45
2
作者 黎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43,共19页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定量分析框架,把国内价值链分工划分为嵌套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1)和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2)两类。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及中国省际间投入产出表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定量分析框架,把国内价值链分工划分为嵌套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1)和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2)两类。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及中国省际间投入产出表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发现进口贸易影响了国内价值链分工的资源配置,即在推动NVC1开展的同时不利于NVC2的培育。结合进口异质性的影响机理分析发现,对于NVC2的构建而言,中间品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通过促进内资企业成长而产生了更大程度的溢出效应,其替代效应相对较小。结合分工模式异质性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口贸易主要影响的是沿海—内陆地区专业化分工,在带动沿海与内陆地区开展NVC1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沿海与内陆地区围绕NVC2的上下游经济关联。推动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重塑中国国内价值链,应着眼于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促进内资企业成长;实施区域差别的进口政策,协调区域间专业化分工;消除区域市场分割,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国内价值链分工 区域间双边价值链分工 替代效应 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自由贸易协定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条款对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晓华 陈九安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基于2002—2018年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条款文本,考察了FTA中TBT合作对中国与FTA成员国间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表明:FTA中TBT合作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个渠道促进了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 基于2002—2018年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条款文本,考察了FTA中TBT合作对中国与FTA成员国间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表明:FTA中TBT合作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个渠道促进了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该促进作用在制造业、发展中成员国、简单价值链关联中更加显著。拓展分析发现,FTA成员国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距抑制了FTA中TBT合作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促进作用。推进与CPTPP等高水平FTA的TBT合作,妥善处理FTA中TBT合作的知识产权问题,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贸易领域开展TBT标准的国际合作等,有助于促进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技术性贸易壁垒条款 双边价值链关联
原文传递
自由贸易协定与亚太价值链关联 被引量:6
4
作者 蒋庚华 刘菲菲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46,共31页
本文基于特惠贸易协定(PTAs)数据库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OECD-TIVA)数据库,以2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相互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亚太国家(地区)间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并在此... 本文基于特惠贸易协定(PTAs)数据库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OECD-TIVA)数据库,以2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相互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亚太国家(地区)间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贸易协定深度指标,进一步探究贸易协定内容的深化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促进了亚太国家(地区)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协定内容的深化而增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亚太地区贸易协定深化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双边协定、浅度价值链关联和边境内条款上。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能增强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程度的促进效应,但这种增强作用并不随贸易协定内容的深化而增强,且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及深化阻碍双边间接价值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亚太价值链 双边价值链关联 贸易协定深度
下载PDF
双边价值链关联:中国FDI和OFDI的作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凌晨 王如雪 戴翔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60,共16页
长期以来,“引进来”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方式,而目前中国开放发展已从以往“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阶段。那么,从参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二者作用究竟有何不同是理论研究中需要阐明的重要问题。在理论... 长期以来,“引进来”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方式,而目前中国开放发展已从以往“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阶段。那么,从参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二者作用究竟有何不同是理论研究中需要阐明的重要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测算1995—2018年中国与63个伙伴国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程度指数,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引进来”和“走出去”均有助于提高价值链总体关联程度;(2)从关联方式看,“引进来”的价值链后向关联效应更加明显,“走出去”则价值链前向关联效应更明显;(3)机制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对形成双边价值链关联效应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有助于探寻形成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更好地实现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固链”和“强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外资 对外直接投资 双边价值链关联 全球价值链
下载PDF
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秦若冰 张祥熠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9,共25页
本文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优惠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与双边价值链关联存在倒U形关系,优惠原产地规则能够通过提高出口产品本地化含量、优化区域内中间品配置效率有效促进中国... 本文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优惠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与双边价值链关联存在倒U形关系,优惠原产地规则能够通过提高出口产品本地化含量、优化区域内中间品配置效率有效促进中国与缔约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提升;但过高的限制程度也会提升企业利用优惠政策的成本,进而对双边价值链关联产生抑制效应。相比一般性原产地规则,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协定之间规则异质性和协定内部规则异质性两个维度,对RCEP优惠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及其价值链影响进行了拓展分析,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原产地规则设计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优惠原产地规则 双边价值链关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