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双苗现象的分类及遗传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罗大刚 《绵阳农专学报》 1994年第1期28-31,共4页
对玉米双苗的概念、双苗的自然发生频率、形态分类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各类双苗在作物育种或栽培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米 分类 遗传
下载PDF
提高多胚水稻双苗萌发频率的研究
2
作者 谭志军 黄逸强 邓鸿德 《科技通报》 1991年第4期226-230,共5页
三个多胚水稻品系双-3、双-13、陆52萌发条件对双苗率的影响试验表明:Zn^(2+)、植物生长调节剂、H_2O_2和适宜的萌发环境能明显提高多胚水稻双苗萌发频率。1×10^(-5)mol/L Zn^(2+)使双-3的双苗率由30.9%提高到41.8%;除GA_8使双-... 三个多胚水稻品系双-3、双-13、陆52萌发条件对双苗率的影响试验表明:Zn^(2+)、植物生长调节剂、H_2O_2和适宜的萌发环境能明显提高多胚水稻双苗萌发频率。1×10^(-5)mol/L Zn^(2+)使双-3的双苗率由30.9%提高到41.8%;除GA_8使双-3、陆52的双苗率略有降低外,10mg/L的IAA,KT,2,4-D和6-BA均使双苗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5%的H_2O_2使双-3的双苗率增加15.0%;适宜的温度预处理后在培养基上催芽,双苗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最高由41.0%提高到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胚水稻 萌发频率
下载PDF
水稻双胚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祎 李凤玲 +1 位作者 刘洋 吴先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2972-2974,共3页
综述了水稻双苗在胚胎学、细胞学及其产生的突变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胚胎学 细胞学 突变体 水稻
下载PDF
杂交粳稻F_2代一粒双苗的倍性鉴定
4
作者 陈献功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从杂交粳稻3优18等8个组合的F2代中筛选一粒双苗,并对存活的双苗进行根尖染色体数目和花粉育性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127 610粒3优18 F2种子中筛选到双苗16株,双苗率为0.012 5%。获得的一粒双苗分为Z-A型和Z-a型两类,每苗都有独立的... 从杂交粳稻3优18等8个组合的F2代中筛选一粒双苗,并对存活的双苗进行根尖染色体数目和花粉育性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127 610粒3优18 F2种子中筛选到双苗16株,双苗率为0.012 5%。获得的一粒双苗分为Z-A型和Z-a型两类,每苗都有独立的根系。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都是24;Z-a型双苗中,Z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是24,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12。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植株的花药内充满了花粉粒,Z苗植株花粉完全可育,结实正常,A苗植株花粉50%可育,50%不育,与F1相同,结实正常;Z-a型双苗中,Z苗植株花药花粉和Z-A型的Z苗一样,a苗植株花药瘦小,没有花粉粒,自交不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粳稻 多胚现象
下载PDF
精神寓于运动
5
作者 张立洁 《三月风》 2007年第9期22-23,共2页
强健的体魄、健美的身体,乃是人类天然的追求与诉求,也是生存斗争的需要。但是,总有一些人会因为某种不可抗的力量,丧失掉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完整的身体。
关键词 残疾人运动员 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精神 生存条件 寓于 身体 健美 天然 人类智力
原文传递
程双苗 绑在轮椅上的“战士”
6
作者 严碧华 冯欢 张立洁 《三月风》 2007年第12期24-27,共4页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武警,蹿房跃脊,生龙活虎;如今他连上下轮椅都要人抱,胸部以下,毫无知觉。医生曾经断言:高位截瘫,只有头部可以活动的他,今后能坐住轮椅就属幸事。七年过去了,他仍然活着,在轮椅上来回冲撞,夺球、传球、投球,奋力拼抢,...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武警,蹿房跃脊,生龙活虎;如今他连上下轮椅都要人抱,胸部以下,毫无知觉。医生曾经断言:高位截瘫,只有头部可以活动的他,今后能坐住轮椅就属幸事。七年过去了,他仍然活着,在轮椅上来回冲撞,夺球、传球、投球,奋力拼抢,像一名打不倒的战士,人可以摔倒在地,但球绝不能落到他人手去。轮椅,就是他的战车。当兵时,他信奉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现在,这句话变成"不想拿金牌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椅 残疾人运动员 高位截瘫 橄榄球运动 训练场 战士 知觉 身体 金牌
原文传递
单双苗移栽对杂交水稻群体特征及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鲁伟林 宋世枝 +5 位作者 余新春 胡建涛 严德远 余明慧 何道君 李彩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004-3005,共2页
采用单苗移栽和双苗移栽2种方式,研究杂交水稻的群体质量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移栽方式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抽穗期茎生各叶片长度基本相同,影响产量差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茎... 采用单苗移栽和双苗移栽2种方式,研究杂交水稻的群体质量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移栽方式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抽穗期茎生各叶片长度基本相同,影响产量差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茎鞘叶物质输出率上。单苗移栽产量比双苗移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移栽 群体质量特征 产量性状
下载PDF
过氧化氢对多胚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谭志军 黄逸强 +1 位作者 王桂元 邓鸿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1-44,共4页
多胚水稻(Oryza sativa)是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的良好材料,它的主要表现方式为双苗,与合子胚相比。
关键词 多胚水稻 过氧化氢 不定胚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胚水稻双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谭志军 黄逸强 邓鸿德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多胚水稻 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萌发条件对水稻双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志军 黄逸强 邓鸿德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2-44,47,共4页
通过对双-3、双-13、陆52和阿里希斯尼4个多胚水稻品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胚水稻的双苗(多苗)性状表达受萌发条件的影响:1.种子去壳后浸种催芽较未去壳浸种催芽的双苗率平均提高2.7%,最高为3.8%。在组织培养条件... 通过对双-3、双-13、陆52和阿里希斯尼4个多胚水稻品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胚水稻的双苗(多苗)性状表达受萌发条件的影响:1.种子去壳后浸种催芽较未去壳浸种催芽的双苗率平均提高2.7%,最高为3.8%。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萌发,其双苗率的提高更明显,平均为4.4%,最高为7.4%(双苗率由41%提高到48.4%);2.在接种前对种子不同温度的预处理研究表明,温度对双苗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二个粳稻品种和籼稻品种双-13的最适温度为50℃;籼稻品种双-3的最适温度为30℃,在此温度预处理后,最高双苗率由41.0%提高到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萌发条件 育种
下载PDF
胚胎学和遗传学方法结合研究水稻双苗的遗传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和新 蔡得田 +3 位作者 姚家琳 马平福 祝虹 谢国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7-244,共8页
用双苗作为标记性状筛选无融合生殖水稻被认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初选方法。关于双苗性状的遗传,黎垣庆等认为受两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罗万勋则认为“双胚性”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双胚苗率”则属数量遗传。用双苗品系双-3和双-1... 用双苗作为标记性状筛选无融合生殖水稻被认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初选方法。关于双苗性状的遗传,黎垣庆等认为受两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罗万勋则认为“双胚性”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双胚苗率”则属数量遗传。用双苗品系双-3和双-13与单苗带标记性状的紫稻正反交,不仅在F1种苗中发现双苗,而且从各组合杂种胚胎发育的石蜡切片中观察到独立双胚和裂生双胚,裂生双胚远多于独立双胚,在紫稻/双-13组合中,授粉后9天杂种裂生双胚率达11.43%;F1整齐一致,全为紫色苗,花粉为KI-I2正常染色;杂交实验和胚胎学研究共同说明F1出现双苗的显性遗传特点。系谱分析各杂种世代的双苗率发现,各组合F1均出现双苗,这与罗万勋等的杂交实验结果相似,但紫稻作母本F1双苗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正交组合,更明确说明双苗性状除受显性核基因控制外,还与遗传背景有关;F2双苗后代F3双苗率高于相应的F2双苗率,也高于F2单苗后代F3的双苗率,F1单苗-F2单苗株系的后代F3双苗率最低,且这些单苗株系中有15.79%-50%的单株F3无双苗出现。鉴于双苗材料连续多代自交仍无法获得100%的双苗,双苗后代中的单苗和双苗自交均可分离出单苗和双苗的情况,结合本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 胚胎发育 显性多基因
下载PDF
锌对多胚水稻双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逸强 潭志军 邓鸿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7-19,共3页
多胚水稻是进行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对3个多胚水稻品系的去颖壳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发现用适宜浓度的Zn^(2+)浸种催芽使3个品系的双苗率普遍提高,其中以1×10^(-5)M浓度最为明显,使双-3的双苗率由30.9%提高到41.8%,其他... 多胚水稻是进行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对3个多胚水稻品系的去颖壳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发现用适宜浓度的Zn^(2+)浸种催芽使3个品系的双苗率普遍提高,其中以1×10^(-5)M浓度最为明显,使双-3的双苗率由30.9%提高到41.8%,其他2个品系也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胚水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的双苗率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秀明 黄群策 +1 位作者 贾宏汝 田瑞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后的同源四倍体水稻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2个株系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多胚苗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双胚苗特性随着自交世代的推进而得到保持。... 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后的同源四倍体水稻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2个株系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多胚苗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双胚苗特性随着自交世代的推进而得到保持。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多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不同以及水稻颖壳的有无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发芽温度为30℃条件下,ASDOR05-01和ASDOR05-02双苗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6.8%和2.5%。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苗率提高36.0%~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水稻 萌发温度
下载PDF
双苗春小麦胚和胚乳发育异常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惠宾 贺平鸽 +1 位作者 王耀芝 周宽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9,共4页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双苗春小麦胚和胚乳的发育;发现有许多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如下:1.双胚,发生频率约6%;2.未受精形成孤雌胚;3.胚乳中具无核细胞质泡;4.原胚时期胚囊不同程度变形、缩小。
关键词 春小麦 胚乳 异常
下载PDF
杂交稻疏窝双苗增产效应初探
15
作者 徐宗俦 张克龙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杂交稻 疏窝 高产效应
下载PDF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5
16
作者 沈建辉 邵文娟 +3 位作者 张祖建 杨建昌 曹卫星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6-911,共6页
以半直立穗型、强秆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双膜育秧中不同落谷密度 (催芽种谷 170 7、2 2 9 4、2 85 4、342 7和 4 0 0 1粒 /dm2 )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秧龄在 3叶 1心初期移栽 ,田间发根力、单位... 以半直立穗型、强秆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双膜育秧中不同落谷密度 (催芽种谷 170 7、2 2 9 4、2 85 4、342 7和 4 0 0 1粒 /dm2 )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秧龄在 3叶 1心初期移栽 ,田间发根力、单位苗高干重、地上部干重和苗基粗等苗质指标均随落谷密度增大而变劣。落谷密度最稀的处理 (170 7粒 /dm2 )苗质显著 (或明显 )优于其他处理 ,但机插缺穴率高和每穴苗数少 ,稻谷产量反而低于其他处理。落谷密度在 2 2 9 4~ 4 0 0 1粒 /dm2 之间 ,苗质虽随落谷密度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 ,但大田稻谷产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提高秧龄弹性的要求出发 ,双膜育秧中苗移栽的落谷密度在 2 2 9粒 /dm2 左右为宜。除 170 7粒 /dm2 外 ,其他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播后 2 0d ,叶龄为 3 8~ 4 1时 ,其后秧苗干重下降或不增长 ,苗质变劣 ,苗质下降的速率随落谷密度的增大而加大 ,表明其超秧龄的临界期在叶龄 3 8~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膜育秧 落谷密度 质量 产量
下载PDF
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床土培肥对秧苗素质和秧龄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56
17
作者 邵文娟 沈建辉 +3 位作者 张祖建 李伟海 杨建昌 朱庆森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供试品种,用地力中上等的砂壤水稻田表土作基础床土进行双膜育秧试验,机插移栽人大田,观测秧苗的形态、相关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及穗、粒结构。结果表明:床土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田间发根力、苗干重等苗质指... 以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供试品种,用地力中上等的砂壤水稻田表土作基础床土进行双膜育秧试验,机插移栽人大田,观测秧苗的形态、相关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及穗、粒结构。结果表明:床土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田间发根力、苗干重等苗质指标显著或明显优于培肥量少的处理,且大田分蘖发生早,最高茎蘖数高,产量随床土培肥量的增加呈明显的提高趋势。据此提出了该品种机插中苗壮秧指标:苗高12cm,苗基粗度2.7 mm,糖氮比1.0~2.0;各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播后20 d、叶龄为3.8~4.1时,其后秧苗干重下降,苗质迅速变劣,而不培肥和培肥量小的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明显延迟,秧龄弹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膜育秧 床土培肥量 质量 秧龄弹性
下载PDF
水稻(Oryza sativa L.)双胚苗遗传学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黎垣庆 袁隆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6-182,共7页
APⅠ、APⅡ、APⅢ和 APⅣ四个双胚苗品系分别具有16.1%、23.4%、32.4%和5.0%的双苗率,双苗中有一个中胚轴和两个中胚轴的两种类型。以双胚苗为母本与显性紫色稻杂交,F1出现1.8—3.8%的绿色双苗或单苗,因此,四个双胚苗品系中可能存在低... APⅠ、APⅡ、APⅢ和 APⅣ四个双胚苗品系分别具有16.1%、23.4%、32.4%和5.0%的双苗率,双苗中有一个中胚轴和两个中胚轴的两种类型。以双胚苗为母本与显性紫色稻杂交,F1出现1.8—3.8%的绿色双苗或单苗,因此,四个双胚苗品系中可能存在低频率的无融合生殖。双胚苗是可遗传的,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双苗频率的高低则受修饰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学 无融合生殖
下载PDF
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黎垣庆 邓鸿德 袁隆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9-32,共4页
从水稻双胚苗中提高不定胚的发生频率是研究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F1代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特殊的选育方法,已将原有双胚苗品系的双苗率由30%提高到60%左右。由于不定胚与双苗的发生率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随着双苗率的... 从水稻双胚苗中提高不定胚的发生频率是研究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F1代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特殊的选育方法,已将原有双胚苗品系的双苗率由30%提高到60%左右。由于不定胚与双苗的发生率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随着双苗率的提高,内含不定胚的频率也有相应提高的趋势。又据细胞学观察,认为不定胚发生在远离珠孔端的部位,故在种子中部的萌发苗可能是不定胚产生的种子形态学特征。1989年,我们采用特定苗位为标记的筛选方法,选取种子正中部萌发苗并结合对其它非正中苗的人工切除,使水稻的不定胚频率由原来的2.6—5.1%提高到21.2%。水稻不定胚频率的大幅度提高,为无融合生殖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研究应用开拓了诱人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水稻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在单倍体和对应二倍体间的差异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红宇 彭海 +3 位作者 李云 徐培洲 汪旭东 吴先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529-1535,共7页
对SARII-628的双胚苗中的突变体进行倍性鉴定,得到18对二倍体-单倍体的双胚苗水稻,任意选取5对编号为A^E.SSR分析显示,它们在310个位点没有差异,表明其DNA一级结构的碱基没有变异.DNA甲基化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 对SARII-628的双胚苗中的突变体进行倍性鉴定,得到18对二倍体-单倍体的双胚苗水稻,任意选取5对编号为A^E.SSR分析显示,它们在310个位点没有差异,表明其DNA一级结构的碱基没有变异.DNA甲基化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用改良AFLP方法(MSAP)分析了5个单倍体及其对应二倍体总DNA5′-CCGG位点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和单倍体与对应二倍体的甲基化差异模式.发现5个二倍体在482个位点上甲基化状态没有差异,与二倍体比较,单倍体虽然在甲基化总体水平上变化不大,但共有43个位点甲基化类型在不同单株上发生了变异.单倍体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比率即扩增的总甲基化位点数占总扩增位点数的比率分别为18.79%,19.35%,18.49%,18.45%和18.75%,均高于对应的二倍体;全甲基化(双链CmCGG)率分别为10.58%,11.3%,10.11%,10.09%和10.34%,多数略高于二倍体,表明二倍体突变成单倍体后,某些位点发生了超甲基化.单倍体与其对应二倍体比较,有5种类型的改变:(ⅰ)单倍体与二倍体甲基化模式相同;(ⅱ)去甲基化及二倍体甲基化,但在单倍体该位点无甲基化;(ⅲ)超甲基化,单倍体甲基化程度高于二倍体;(ⅳ)次甲基化,单倍体甲基化程度低于二倍体;(ⅴ)不定类型,单倍体与二倍体的甲基化程度无法确定.对18个位点测序检索显示,这些甲基化变异涉及整个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且具有位点特异性,不同单株的变异位点各不相同.单倍体的甲基化水平高于对应的二倍体,是单倍体相对于二倍体甲基化模式经过重新调整,在其基因组中甲基化水平发生了总体变化以适应生存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倍体 单倍体 DNA甲基化 MS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