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视治疗应重视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38
1
作者 牛兰俊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7-580,共4页
斜视治疗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变或恢复眼球运动和知觉方面的病理状态,手术的目标应该包括消除复视和混淆视,这样不仅患者外观和心理状态可得到改善,而且相当多的患者可恢复双眼视觉功能,部分患者可扩大周边双眼视野。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了... 斜视治疗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变或恢复眼球运动和知觉方面的病理状态,手术的目标应该包括消除复视和混淆视,这样不仅患者外观和心理状态可得到改善,而且相当多的患者可恢复双眼视觉功能,部分患者可扩大周边双眼视野。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了解患者手术前、后的双眼视觉,并将立体视觉和双眼融合功能检查作为常规项目,推广使用三棱镜遮盖法;临床检查工作应深入细致。只有视轴偏斜得到矫正,患者获得双眼视觉,斜视治疗的效果才能得到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功能 恢复 治疗 斜视 中华眼科杂志 双眼视觉 病理状态 眼球运动 心理状态 双眼视野 功能检查 立体视觉 推广使用 检查工作 患者 手术前 遮盖法 三棱镜
原文传递
重视斜视手术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被引量:27
2
作者 吴晓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关键词 斜视手术 治疗中 双眼视觉 常见问题 肌功能 多发 功能改变 学术水平 专业 科学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春侠 李自芳 陈梅珠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7期724-727,共4页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资料完整的23例(36只眼)屈光参差患者,持续戴镜12~50个月进行随...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资料完整的23例(36只眼)屈光参差患者,持续戴镜12~50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及配戴角膜塑形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屈光度数变化及双眼视觉.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时裸眼视力(UCVA)达到或超过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SCVA)的百分比为:86% (31/36).治疗前双眼屈光参差度数为(3.08±1.42)D,配戴角膜塑形镜为(0.36±0.40)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加深度数1年时高度数眼平均增长(0.22±0.38)D,低度数眼平均增长(0.16±0.30)D.治疗前2例有正常近立体视,5例为亚正常立体视,16例为立体盲.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时,16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亚正常立体视.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2,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立体视结果与治疗前戴框架镜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数的加深,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性屈光参差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斜视矫正术后患儿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娟 陈志钧 梅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矫正后患者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3d总的正位率为82.05%(6... 目的 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矫正后患者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3d总的正位率为82.05%(64/78)。术后1-3d3-7岁组、8-12岁组和13-18岁组患者的手术正位率分别为86.20%(25/29)、82.76%(24/29)和75%(15/20);基本型、分开过强型和集合不足型手术正位率分别为92.59%(25/27)、84.85%(28/33)和72.22%(13/18);不同类型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远立体视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tmus近立体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正位率,而选择合理的双眼视功能检测方法,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双眼视功能,进而达到功能性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儿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玲 王淮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796-798,共3页
本文首先总结了三级功能的定义与分类,其次阐述了双眼视觉发育和关键期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双眼视觉的检查方法现状,最后介绍了双眼视觉研究在儿童斜、弱视的应用现状与进展,从而为儿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眼视觉 立体视 融合 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双眼调节等量同步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夏国选 吴丹 +2 位作者 韩二营 魏琳 张清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双眼调节等量、同步的视觉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治疗组30例55只眼,对照组35例65只眼,年龄4~12岁。两组均进行规范的屈光不正矫正检查、配镜,屈光参差患者同时进行健眼遮盖治疗,两... 目的探讨双眼调节等量、同步的视觉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治疗组30例55只眼,对照组35例65只眼,年龄4~12岁。两组均进行规范的屈光不正矫正检查、配镜,屈光参差患者同时进行健眼遮盖治疗,两组均采用DV100多媒体训练软件的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依据视功能检查结果,同时增加双眼视功能训练,包含进行单双眼调节等量、同步训练,融合训练、脱抑制训练。结果治疗组患者弱视眼的视力增长速度和双眼视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弱视眼的视力回退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81.81%,总有效率为92.72%,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53.85%,总有效率为78.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Z=2.30,P〈0.01)。调节等量、同步一致性,治疗组治疗前调节等量、同步一致率14.5%,0%,治疗后87.3%,85.5%。对照组治疗前调节等量、同步一致率16.9%,0%,治疗后55.4%,15.4%。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P〈0.01)。立体视觉治疗组,有效率87.27%、恢复正常率45.45%,对照组有效率58.46%、恢复正常率18.46%,两组立体视有效率和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χ2=10.71,P〈0.01)。视力回退,治疗组3回退率为9.1%;对照组,回退率30.76%,两组间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 01)。结论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双眼调节等量、同步训练后,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视力回退,显著调高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等量 同步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觉训练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燕 王平 +2 位作者 漆争艳 罗俊 张金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将2010-01/2011-10收治的11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分为3组,第1组采用同视机进行双眼视觉训练,第2组采用视知觉学习训练软件进行双眼视觉训练,第3组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将2010-01/2011-10收治的11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分为3组,第1组采用同视机进行双眼视觉训练,第2组采用视知觉学习训练软件进行双眼视觉训练,第3组为对照组,未进行双眼视觉训练。对三组患儿术后视远、视近立体视锐度及术后1a眼位正位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视觉训练患儿视远、视近立体视锐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术后1a随访时,对照组眼位正位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进行双眼视觉训练,可显著促进患儿双眼视功能的重建,降低眼位回退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觉 间歇性外斜视 儿童
下载PDF
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 被引量:14
8
作者 褚婷 王继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比较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PVEP-CD综合疗法)与传统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评价PVEP-CD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04/2019-01于我院确诊的弱视儿童38例54眼,随机分为传统综合疗法组(19例27... 目的:比较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PVEP-CD综合疗法)与传统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评价PVEP-CD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04/2019-01于我院确诊的弱视儿童38例54眼,随机分为传统综合疗法组(19例27眼,运用屈光矫正+遮盖/压抑+精细目力训练治疗)和PVEP-CD综合疗法组(19例27眼,运用屈光矫正+遮盖/压抑+PVEP-CD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mo后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近立体视锐度检测,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mo后,两组患儿弱视眼BCVA(有效率均≥85%)均明显改善,且PVEP-CD综合疗法组弱视眼BCVA提高行数[3(2,3)行]、双眼近立体视锐度改善有效率(89%)及提高等级[2(1,4)级]均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均P<0.05);≥6周岁患儿中,PVEP-CD综合疗法组弱视眼BCVA提高行数显著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P=0.018);轻度弱视患儿中,PVEP-CD综合疗法组近立体视锐度改善有效率(P=0.048)及提高等级(P=0.029)均显著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中度弱视患儿中,PVEP-CD综合疗法组弱视眼BCVA提高行数显著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P=0.003)。结论:PVEP-CD综合疗法与传统疗法均可有效提高BCVA,临床疗效显著;与传统综合疗法相比,PVEP-CD综合疗法能较大幅度提高BCVA和近立体视锐度等级,更有效地促进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图像视觉诱发电位 自律空间频率 立体视锐度 双眼视觉 屈光不正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兰小川 石春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56-2358,共3页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观察配戴前和配戴3mo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观察配戴前和配戴3mo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参差度、同视机双眼视功能、近立体视功能的变化。结果:配戴前平均UCVA为4.0±0.2,BCVA为4.96±0.2,屈光参差度-4.64±1.52D;配戴3mo后平均UCVA为4.97±0.07,BCVA为4.99±0.1,屈光参差度为0.23±0.12D;配戴3mo后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前拥有同时视者36例、融合功能21例、远立体视功能13例。配戴3mo后分别为40例、36例、23例。配戴后获得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者较配戴前增加,与配戴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框架眼镜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者14例,近立体视异常者26例(13例黄斑立体视,7例周边立体视,6例立体盲)。配戴3mo后近立体视正常者27例,近立体视异常者13例(7例黄斑立体视,3例周边立体视,3例立体盲)。配戴后3mo的近立体视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3mo后,不仅裸眼视力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改善立体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 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术 双眼视觉 立体视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恢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康烨 郝友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早期变化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双眼视功能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正位9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早期变化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双眼视功能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正位9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无明显屈光参差者。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3~5岁),B(6~8岁),C(≥9岁)3组,每组30例。三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20±1.20,3.80±1.50和4.08±1.78岁;病程分别为2.15±1.45,3.42±2.42和6.80±5.10a;斜视度分别为30.50±5.50,47.50±12.56和63.25±13.80。采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6m及33cm的远近斜视度,以三棱镜度记录;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术后2,4,6wk随访。结果:三组术前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斜视度数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观察6wk,双眼视觉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与术后双眼视觉的恢复、重建及功能治愈有密切关系,发病年龄越早,病程越长,对双眼视觉损害就越大,术后恢复越差,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及功能治愈所需时间长。视觉发育成熟后(≥9岁)行斜视手术,术后双眼视觉恢复慢,所需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 手术
下载PDF
弱视遮盖治疗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奇志 卢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921-922,共2页
目的观察弱视患儿遮盖疗法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对42例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以上的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行遮盖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立体视锐度及三级功能。结果遮盖治疗前后具有黄斑中心凹立体视锐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0、26.... 目的观察弱视患儿遮盖疗法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对42例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以上的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行遮盖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立体视锐度及三级功能。结果遮盖治疗前后具有黄斑中心凹立体视锐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0、26.19,黄斑立体视锐度的比例分别为30.95、5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8,P=0.000;χ2=6.920,P=0.009)。遮盖前后具有正常融合范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6.20、57.14,具有定性远立体视觉的分别为54.76和8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78,P=0.024;χ2=11.433,P=0.029)。结论弱视经遮盖治疗后对双眼视觉的发育影响可能性小。随着视力的提高,立体视锐度、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觉也有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遮盖治疗 双眼视觉
下载PDF
重视功能性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吕帆 《眼科》 CAS 2006年第5期299-301,共3页
功能性双眼视觉异常的患病率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而升高,它直接影响阅读等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对此的医治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和诊治工作相对滞后。我们应充分认识与了解功能性双眼视觉异常,对其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建立... 功能性双眼视觉异常的患病率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而升高,它直接影响阅读等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对此的医治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和诊治工作相对滞后。我们应充分认识与了解功能性双眼视觉异常,对其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建立科学的诊断标准和有效的处理方法。(眼科,2006,15:299-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觉 调节 辐辏
原文传递
斜视弱视患者的双眼视觉状况及其矫治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炜 《眼科》 CAS 2009年第5期289-292,共4页
本文在复习正常双眼视觉的概念及检查双眼视觉的常用方法和双眼视觉正常范围的基础上,介绍了单眼深度感知和双眼立体视觉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即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深度线索获得的深度感知在顶叶皮层的CIP区(顶尾侧... 本文在复习正常双眼视觉的概念及检查双眼视觉的常用方法和双眼视觉正常范围的基础上,介绍了单眼深度感知和双眼立体视觉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即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深度线索获得的深度感知在顶叶皮层的CIP区(顶尾侧)被整合,强调了单眼及双眼均可感知立体视觉。重点阐述斜视、弱视患者双眼单视及双眼立体视觉受到损害的状况,以及应用脱抑制训练、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等方法矫治双眼视觉缺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弱视 双眼视觉 立体视觉
原文传递
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的双眼视觉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姚力京 杨少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斜视 外科手术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斜视矫正术对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齐梦 赵博文 +3 位作者 周金琼 王京辉 孙省利 付晶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接受斜视矫正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进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191例。方法将患者按斜视类型分为共同性内斜视组、恒定...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接受斜视矫正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进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191例。方法将患者按斜视类型分为共同性内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和间歇性外斜视组;按手术时年龄分为≤9岁组和>9岁组。观察术前、术后1、3个月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同视机双眼视觉三级功能及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91例患者中,术前分别有26.7%、19.4%、11.0%及41.9%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术后1个月分别提高至90.1%、64.4%、33.0%及57.1%,术后3个月分别提高至94.8%、79.1%、37.7%及63.9%,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术前,间歇性外斜视组38.1%、29.5%及72.4%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级及近立体视功能,高于另两组(P<0.01)。术后3个月,间歇性外斜视组93.3%、48.6%及87.6%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高于另两组(P均<0.05);恒定性外斜视组55.8%的患者具备近立体视功能,共同性内斜视组为14.0%(P<0.001)。>9岁组,术前28.1%、21.9%、14.6%及31.3%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术后3个月分别提高至93.8%、75.0%、37.5%及58.3%,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斜视矫正术有助于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术后双眼视觉功能优于其他类型斜视;大龄斜视患者术后也可能获得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斜视矫正术 双眼视觉 立体视觉
原文传递
双眼视觉发育与视感知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锦义 冯雪亮 《国际眼科纵览》 2019年第4期239-244,共6页
双眼视觉是评价患者视觉质量的重要指标,帮助患者重建双眼视觉是提高视觉质量的有效方式。视觉发育“关键期”在9岁之前,视觉经验的异常会损害视皮层神经元的功能,从而导致双眼视功能破坏。视感知觉训练采用行为视觉训练法、脱抑制治疗... 双眼视觉是评价患者视觉质量的重要指标,帮助患者重建双眼视觉是提高视觉质量的有效方式。视觉发育“关键期”在9岁之前,视觉经验的异常会损害视皮层神经元的功能,从而导致双眼视功能破坏。视感知觉训练采用行为视觉训练法、脱抑制治疗、同视机训练等方法对于提高斜弱视患者的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等方面安全、有效。特别是基于感知觉学习治疗双眼视觉功能障碍,已广泛应用于双眼视觉的康复训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觉 视觉训练 视感知觉 虚拟现实
原文传递
视觉皮质可塑性及双眼视觉与弱视治疗新理念 被引量:10
17
作者 敖明昕 布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1-566,共6页
弱视是伴有视觉皮质生理学改变的发育异常性疾病。重启视觉发育敏感期进而有效改善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的治疗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视觉皮质可塑性的研究显示,1-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5-羟色胺(5-HT)... 弱视是伴有视觉皮质生理学改变的发育异常性疾病。重启视觉发育敏感期进而有效改善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的治疗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视觉皮质可塑性的研究显示,1-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视觉发育敏感期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交联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动态变化是保持视觉皮质可塑性的重要条件。弱视的临床研究则提示,视觉皮质对弱视眼信息的抑制及注意障碍是造成弱视并阻碍视觉发育敏感期重启的重要因素,无创性脑电磁刺激及知觉学习有可能去除压抑,从而有效治疗弱视。本文就视觉皮质可塑性、弱视发病中的抑制与视觉注意障碍研究进展及与之相关的弱视治疗新理念、新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少年和成人弱视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性 双眼视觉 知觉学习 弱视/治疗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眼位控制力与双眼视觉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雪辉 管永清 夏春晓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眼位控制力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寻找合适的眼位控制力检查方法及评分标准。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遮盖试验阳性患者分别检查眼位控制力及双眼视觉。眼位控制力...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眼位控制力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寻找合适的眼位控制力检查方法及评分标准。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遮盖试验阳性患者分别检查眼位控制力及双眼视觉。眼位控制力参照Mayo评分标准,观察患者的远距离眼位控制力。根据用时不同计为0~5分。0分为外隐斜,5分为可疑恒定性外斜视,均予以排除。1-4分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7~15岁,平均(10.4±2.72)岁。依据控制力评分分为两组:1-2分为第一组,3-4分为第二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状况。双眼视觉应用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应用长春光电生产的同视机检查同时视、融合范围,随机点图片检查定量远立体视。结果第一组患者的同时视重合点位置、融合范围、远立体视锐度及近立体视锐度四项观察指标均优于第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控制力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具有差异,远距离眼位控制力检查方便,结果可靠。该评分可以作为评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 融合 立体视
原文传递
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双眼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廖妙云 文中华 黄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共同性斜视矫正手术前后双眼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共同性斜视手术时机及其在斜视性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岁以内在院接受共同性斜视矫正术治疗,且术后斜视矫正正位(斜视度≤±10△)的病历资... 目的:通过分析共同性斜视矫正手术前后双眼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共同性斜视手术时机及其在斜视性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岁以内在院接受共同性斜视矫正术治疗,且术后斜视矫正正位(斜视度≤±10△)的病历资料67例。按手术前斜视类型、接受手术时年龄、弱视程度分组,对各组术前、术后1,3mo分别进行双眼总和P-VEP检测。结果以双眼反应/单眼反应(B/M)比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1mo B/M值均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内斜视组术后3mo的B/M值升高较外斜视组明显(P<0.05);(2)≤6岁组,术后3mo B/M值升高较>12岁组明显(P<0.05)。(3)重度弱视组术后1mo的B/M值升高较轻度弱视组明显(P<0.05);术后3mo,重度弱视组B/M值升高较轻度、中度弱视组明显(P<0.01)。结论:经过弱视治疗后视力仍难以提高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建议6岁前行斜视矫正手术,特别是重度弱视及内斜视患儿(调节性内斜视除外)。早期手术有利于弱视的进一步治疗及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手术 双眼视觉 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正位儿童双眼视觉重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楠 王京辉 +1 位作者 孙省利 董芳 《眼科》 CAS 2021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术后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9年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获得正位的患者414例。方法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采用同视机和立体视觉检查... 目的分析术后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9年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获得正位的患者414例。方法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采用同视机和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双眼视觉功能。根据术前同视机三级功能、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最大看远斜视度(小角度偏斜组<40 PD;中等偏斜组40~60 PD;大角度偏斜组>60 PD)分组进行比较。双眼视觉重建是指斜视经治疗眼位达正位后,建立正常的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同视机三级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手术前后近立体视觉功能无统计学差异(χ^(2)=0.999,P=0.382)。术前存在同视机三级功能组,术后双眼视觉功能重建显著优于术前三级功能不同程度丢失的各组(χ^(2)=49.929,P=0.000)。发病年龄0~3岁组的术前同视机三级功能明显低于4~8岁及9~12岁组(χ^(2)=18.592,P=0.006);各年龄组术后远、近双眼视觉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手术年龄9~13岁组的术前同视机三级功能优于3~4岁及5~8岁组(χ^(2)=16.586,P=0.011);各手术年龄组术后远、近双眼视觉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小角度斜视组手术前后的同视机三级功能均优于中、大角度组(P均<0.05);各组手术前后的近立体视觉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术前远立体视存在与否是术后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病年龄越早、斜视角度越大,对同视机三级功能的损害越重。(眼科,2021,30:6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 立体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