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杀菌剂双炔酰菌胺 被引量:28
1
作者 迟会伟 刁杰 +1 位作者 聂开晟 刘长令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介绍了新型扁桃酰胺类卵菌纲病害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内容涉及化学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机理、生物活性、专利概况与合成方法等。
关键词 纲病害
下载PDF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敏感性及对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韩秀英 赵卫松 +3 位作者 齐永志 王文桥 马志强 张小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地区115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的10个抗性突变体及其4个亲本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甲霜灵、嘧菌酯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山东青州、寿光和河北定兴、藁城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地区115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的10个抗性突变体及其4个亲本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甲霜灵、嘧菌酯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山东青州、寿光和河北定兴、藁城4地辣椒疫霉菌株均对双炔酰菌胺较敏感,且敏感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抗性水平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炔酰菌胺与其它几类药剂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10个抗性突变体继代培养11代后,8个抗性突变体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2个抗性突变体抗药性不仅能够稳定遗传,且EC50值维持在很高水平,分别为1 429.524μg/mL和6 872.476μg/mL,因此,双炔酰菌胺的连续使用有利于抗药群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敏感性 交互抗性 遗传稳定性
原文传递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及其抗药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卫松 韩秀英 +4 位作者 齐永志 王文桥 马志强 张金林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7,共7页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1 9±0.010 2μg/mL,敏感性呈单峰曲线分布;采用紫外诱导+菌落角变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分别处理10个供试菌株,各获得7株和1株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41.50~394 437.77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1.46%和1.43%。对突变体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致病性、产孢能力、适合度指数和竞争力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抗性突变体DX 2-3 20m和DX 2-3 F7的产孢量、适合度和竞争力均高于亲本菌株,有利于抗性群体的形成。研究表明,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存在中等抗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敏感性 抗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其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崔继敏 杨晓津 +7 位作者 赵建江 王文桥 孟润杰 闫磊 韩秀英 马志强 张金林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6-503,共8页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及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9株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平均EC50值为(0.358±0.14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其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未获得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而通过紫外诱导的方法获得了6个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5.74~22.96倍之间,突变频率为1.09×10^-7,适合度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且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双炔酰菌胺与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氟吡菌胺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与烯酰吗啉之间有交互抗性关系。据此推测黄瓜霜霉病茵对双炔酰茵胺的抗性风险为低到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敏感性 紫外线诱变 抗性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4种新型卵菌纲杀菌剂残留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淑华 许美玲 +4 位作者 钱家亮 段浩 刘金峰 林黎明 王开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36-1840,共5页
建立了蔬菜和水果中噻唑菌胺、苯噻菌胺、氟啶酰菌胺和双炔酰菌胺4种新型卵菌纲杀菌剂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混合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ODSC18-N两种基质分散净化剂净化,采用液相色谱-... 建立了蔬菜和水果中噻唑菌胺、苯噻菌胺、氟啶酰菌胺和双炔酰菌胺4种新型卵菌纲杀菌剂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混合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ODSC18-N两种基质分散净化剂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实验通过空白基质溶液稀释标准建立校正的标准曲线,以消除基质效应。结果表明,噻唑菌胺和氟啶酰菌胺在1~100μg/L,苯噻菌胺和双炔酰菌胺在0.5~50μg/L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0.9999;4种卵菌纲杀菌剂添加回收率在80.9%~10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3%。定量限在0.53~1.3μg/kg之间,检出限为0.16~0.4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果蔬 QuEChERS方法 噻唑 苯噻 氟啶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产品中5个酰胺类杀菌剂残留 被引量:8
6
作者 祝子铜 雷美康 +3 位作者 许源 黄超群 陈瑶 韩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79-1586,共8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产品中5个酰胺类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噻唑菌胺、吲唑磺菌胺、硅噻菌胺、吡噻菌胺)的含量。方法:样品用1%甲酸乙腈溶液进行提取,经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GCB)分散萃取净化...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产品中5个酰胺类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噻唑菌胺、吲唑磺菌胺、硅噻菌胺、吡噻菌胺)的含量。方法:样品用1%甲酸乙腈溶液进行提取,经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GCB)分散萃取净化,采用Accucore X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4.0μm)分离,以甲醇(A)和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45%A;1.0~3.0 min,45%A→80%A;3.0~8.0 min,80%A→95%A;8.0~12.0 min,95%A;12.0~13.0 min,95%A→45%A;13.0~17.0 min,45%A),流速为0.4 m L·min^(-1)。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扫描模式,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测定结果显示,在草莓、白菜等水果蔬菜中未检测到酰胺类杀菌剂;在葡萄中有检出酰胺类杀菌剂,检测结果均符合欧盟等法规要求。5个酰胺类杀菌剂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3 7~0.999 6。5个酰胺类杀菌剂检出下限为3.0μg·kg^(-1),定量下限为10.0μg·kg^(-1)。对6种植物源性产品进行10.0、20.0和100.0μg·kg^(-1) 3个水平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6.3%~117.1%,RSD为0.70%~14.3%。结论:该方法能满足国内外标准法规对植物源性产品中5个酰胺类杀菌剂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性产品 类杀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噻唑 吲唑磺 硅噻 吡噻
原文传递
新型杀菌剂双炔酰菌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国崴 鲁洪涛 +1 位作者 于乐祥 张梅凤 《世界农药》 CAS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简述了新型杀菌剂双炔酰菌胺的理化性质、毒性、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作用机理、专利概况、登记情况、合成方法及应用等。
关键词 作用机理 合成方法
下载PDF
山东省和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8
8
作者 路粉 吴杰 +5 位作者 王会君 孟润杰 赵建江 韩秀英 马志强 王文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6-674,共9页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及这两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了2011~2016年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茎叶喷雾...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及这两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了2011~2016年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茎叶喷雾法对这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抗性频率分别为88.5%和34.3%,供试菌株中对烯酰吗啉的低抗菌株及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菌株占优势,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8.92和2.44,抗性指数分别为0.42和0.27。黄瓜霜霉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在河北定兴和山东寿光日光温室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药剂田间推荐剂量喷施4次,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效(85%以上),与两地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产生低抗、对双炔酰菌胺敏感的监测结果一致。由此推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可在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噁霜灵及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作为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64%噁霜灵·代森锰锌WP和250 g·L^(-1)嘧菌酯SC的替代药剂单独使用或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吗啉 抗性 防效
原文传递
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动态监测及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4
9
作者 路粉 吴杰 +5 位作者 赵建江 毕秋艳 李洋 孟润杰 韩秀英 王文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9-1287,共9页
为明确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时空动态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1—2019年采自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区)马铃薯主产区的922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 为明确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时空动态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1—2019年采自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区)马铃薯主产区的922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采用茎叶喷雾法于2018年和2019年评估了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等7种杀菌剂在推荐剂量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不同年份采集的922株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分别为25.71%~100%和0.31~0.50;890株致病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0~1.43%,仅于2013年检测到抗性菌株,历年抗性指数均为0.25。在地域上,3省(区)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分别为57.19%~66.56%和0.39~0.42;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0~0.36%,抗性指数均为0.2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下同) 300.0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83.3%~85.6%)高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40.4 g/hm^(2)的防治效果(76.9%~78.6%)和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的防治效果(70.0%~71.4%)。20%霜脲氰悬浮剂162.0 g/hm^(2)、40%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悬浮剂240.0 g/hm^(2)、43%霜脲氰·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90.3 g/hm^(2)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773.4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9.8%~86.9%。为此,推荐烯酰吗啉单剂或混剂及双炔酰菌胺混剂在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区)继续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但是需密切监测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变化并注意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或者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马铃薯晚疫病 吗啉 敏感性动态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扁桃酸类杀菌剂的创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金波 杨吉春 +2 位作者 刘若霖 李淼 刘长令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87,共6页
介绍了扁桃酸类杀菌剂的创制及其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双炔酰菌胺的创制过程及各大农药公司近年来以其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的各种类似物及生物活性。扁桃酸类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和葡萄霜霉病等。
关键词 扁桃酸 活性
下载PDF
兴化芋头疫病安全用药筛选试验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治军 葛玉林 +4 位作者 沈迎春 钱忠海 张怡 黄付根 周金鑫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6期52-56,共5页
为筛选获得防治芋头疫病的安全药剂,比较了5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研究发现,1次用药效果不明显,2、3次用药后,均以25%嘧菌酯悬浮剂60mL防效最高,分别达74.39%和85.01%,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45mL与25%嘧菌酯悬浮剂45mL次之,防效在62%~74... 为筛选获得防治芋头疫病的安全药剂,比较了5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研究发现,1次用药效果不明显,2、3次用药后,均以25%嘧菌酯悬浮剂60mL防效最高,分别达74.39%和85.01%,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45mL与25%嘧菌酯悬浮剂45mL次之,防效在62%~74%之间。芋头农药残留结果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疫病
下载PDF
新杀菌剂双炔酰菌胺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晓兵 彭埃天 +3 位作者 凌金锋 陈霞 习平根 姜子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9-100,共2页
荔枝霜疫霉病是危害荔枝的重要病害,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新杀菌剂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荔枝挂果初期至成熟前期施药4次,双炔酰菌胺对挂果期的荔枝霜疫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50g/L双炔酰菌... 荔枝霜疫霉病是危害荔枝的重要病害,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新杀菌剂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荔枝挂果初期至成熟前期施药4次,双炔酰菌胺对挂果期的荔枝霜疫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达到73.7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的处理(69.97%),与对照药剂68%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900倍液的处理防效(74.95%)相近。该新杀菌剂已登记用于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广东及邻近省份的荔枝产区可进一步试验示范或推广应用该新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霜疫霉病
下载PDF
三种防控烟草黑胫病的高效杀菌剂简介
13
作者 李昊熙 张诗萌 《新农业》 2023年第1期12-13,共2页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困扰我国烤烟生产的土传性病害。高效低毒杀菌剂一直是烟草黑胫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本综述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梳理出了霜霉威、双炔酰菌胺、吲唑磺菌胺3种杀菌剂,并就它们的作用原理、防控...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困扰我国烤烟生产的土传性病害。高效低毒杀菌剂一直是烟草黑胫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本综述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梳理出了霜霉威、双炔酰菌胺、吲唑磺菌胺3种杀菌剂,并就它们的作用原理、防控效果和商品形式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根据这3种杀菌剂在烟草黑胫病防控中的良好效果,建议纳入烟草黑胫病绿色防控方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霜霉威 吲唑磺
原文传递
新型复配剂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瑾 田宝华 +1 位作者 赖瑞联 吴如健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明确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根据2年试验结果,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47、168 g a... [目的]明确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根据2年试验结果,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47、168 g a.i./hm22个处理的防效都高于2个对照药剂,其中168 g a.i./h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结论]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剂量为147~168 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噻唑吡乙酮 番茄晚疫病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烟草黑胫病菌高效杀菌剂的筛选
15
作者 李彩斌 程云龙 +4 位作者 何轶 彭宇 李章海 黄衍章 陈方新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了筛选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了22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了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7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并以50%烯酰吗啉悬浮剂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通过温... 为了筛选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了22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了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7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并以50%烯酰吗啉悬浮剂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2种杀菌剂中,氟吗啉、申嗪霉素、甲霜灵、代森锰锌、丁吡吗啉、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7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较好,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2.0230、1.9230、1.8082、1.7580、1.4000、0.7830和0.0180 mg/L。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烟草黑胫病的相对防效为80.1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烯酰吗啉悬浮剂(64.89%)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丝生长抑制率 盆栽试验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黄瓜中双炔酰菌胺残留
16
作者 张周莉 黎东 +3 位作者 罗斯 罗星宇 雍萍 易达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7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黄瓜中双炔酰菌胺含量的方法。方法:黄瓜试样经乙腈超声提取后,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法(QuEChERS)进行净化,超纯水稀释,用0.1%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采取电喷雾...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黄瓜中双炔酰菌胺含量的方法。方法:黄瓜试样经乙腈超声提取后,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法(QuEChERS)进行净化,超纯水稀释,用0.1%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采取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双炔酰菌胺进行多反应监测(MRM),并使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在0.01~0.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双炔酰菌胺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在10,50,100 mg/mL 3种不同加标水平下,双炔酰菌胺回收率为89.6%~9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1.80%(n=6)。试验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kg;定量限为0.009 mg/kg。结论:试验方法前处理过程无需浓缩,操作简便,分析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重现性高,适用于黄瓜中双炔酰菌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 黄瓜
下载PDF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抗药性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卫松 张小风 +2 位作者 齐永志 王文桥 韩秀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159,共6页
本试验对辣椒疫霉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产生抗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受NaC l和葡萄糖影响较小,且NaC l和葡萄糖不同浓度处理后的所有菌株之... 本试验对辣椒疫霉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产生抗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受NaC l和葡萄糖影响较小,且NaC l和葡萄糖不同浓度处理后的所有菌株之间渗透压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故得知NaC l和葡萄糖均不能为疫霉菌提供营养和抑制其渗透。双炔酰菌胺低浓度处理能够使抗性菌株菌体内渗漏出较多的内含物,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内含物渗漏反而减少;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菌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亲本菌株菌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均高于抗性菌株。随着双炔酰菌胺处理时间的延长,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都呈下降趋势。由此得出:辣椒疫霉内含物通过细胞膜外渗,致使药液在菌体内的积累减少,最终使到达作用靶标药剂的实际浓度下降;同时菌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下降可能是对双炔酰菌胺产生抗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细胞膜通透性 可溶性蛋白含量 Β-1 3-葡聚糖酶
下载PDF
双炔酰菌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梅 田如海 +3 位作者 陈时健 陆爽 武雯 张顾旭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2-74,共3页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考察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不同剂量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发现在葡萄幼果期使用该药剂1 500~2 500倍液喷施1次,病指防效达76.30%~82.27%;在果实膨大期增施1次,病指防效达75.67%~84.26%。药后7~14 d药效稳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病情指数 防效
原文传递
双炔酰菌胺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宜飞 李友顺 赵永辉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10期46-48,共3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70nm波长下对双炔酰菌胺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标准偏差为0.2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70nm波长下对双炔酰菌胺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标准偏差为0.21;变异系数为0.22%;平均回收率为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药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44%双炔酰菌胺·代森联WP的研制及对葡萄霜霉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永翔 王文桥 孟润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8期133-136,163,共5页
采用盆栽植株-叶盘法测定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不同配比混合物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21个配比混合物中,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1:2~20的混合物均有增效作用,1:10为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的最佳组合配比。检测由最佳组合配比制成... 采用盆栽植株-叶盘法测定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不同配比混合物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21个配比混合物中,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1:2~20的混合物均有增效作用,1:10为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的最佳组合配比。检测由最佳组合配比制成的44%双炔酰菌胺.代森联WP的质量指标,发现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同类产品标准,该混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4%双炔酰菌胺·代森联WP 396ga.i./hm2(1000倍液)、495ga.i./hm2(800倍液)、660ga.i./hm2(6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达86.3%~91.1%,优于25%双炔酰菌胺SC150ga.i./hm2(1 500倍液)、70%代森联WG1 470ga.i./hm2(450倍液)、25%嘧菌酯SC150ga.i./hm2(1 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WG540ga.i./hm2(1 000倍液)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森联 混剂 葡萄霜霉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